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邵燕祥是真正与共和国一起成长起来的诗人,他的诗思的每一次跳动,都是和共和国同步的、共振的.他的诗行是有良知的中国人民半个多世纪思想情绪的真实记录和文字化石.邵燕祥具有甘愿以平民自居的高贵品质.  相似文献   

2.
邵燕祥早年以政治抒情诗人称著,而其恒久不竭的创造力,驱之与时俱进,老而更成。他从瞩目当前的社会政治现实,跃进到关切以人为本的人类前途命运。他全部诗作的总主题是奉献一颗新知识分子的良心,作一个有尊严的真正的人。这在标显其诗美创造高度的《最后独白》和《北纬30°线》表现得最为突出。他在诗关内涵与诗美表现之间,既富于张力又比较均衡,刚直犀利而温文尔雅。在百年中国新诗苑圃中.邵燕祥既是妍丽蔷薇.更是高挺青松。  相似文献   

3.
邵燕祥是当代著名诗人。他的诗自然多属于新诗。但当我们读起他这首《沉默的芭蕉》时,我们却感受到古典诗歌般的韵味.小夜曲似的意境.不由自主地沉醉其中。一首小诗,之所以有这样的效果.是因为它具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4.
邵燕祥是中国八九十年代最有代表性的优秀杂文家之一。作为一名诗人杂文家,他在创作中发扬了杂文直面现实人生的优秀传统,为思想解放、为改革开放而呐喊。其杂文作品是情与思、诗与文较完善结合的产物,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他以自己的创作实绩丰富了当代中国的杂文创作  相似文献   

5.
孙郁 《河南教育》2010,(1):64-64
我偶然在网络上读到朱航满的文章,是谈孙犁、邵燕祥的,印象很深。读他的文章,仿佛彼此早已是老朋友,内心有着深深的呼应:在学术与创作间有一个地带,类似旧时的小品笔记,  相似文献   

6.
邵燕祥先生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有个摄影界的朋友,给大家拍集体照有年头了。几十号人,咔哒一声照下来,就有睁眼的、有闭眼的,闭眼的看见玉照,自然不高兴。拍照,形象是头等大事,全靠修改也难,于是喊:‘一、二、三!’但坚持了半天以后,恰巧在‘三’字上坚持不住,上眼皮找下眼皮,又是作闭眼状。这位朋友换了个思路,大获成  相似文献   

7.
当代新诗发展的历史实际上就是诗人在复杂多变的政治运动中的思想史和灵魂史,而邵燕祥作为当代的一位重要诗人,他的精神改造历程和诗歌写作都相当具有代表性地折射出特定阶段的历史状貌.邵燕祥在晚年所撰写的带有历史档案性质的个人回忆录,从新诗思想史的视阈揭示出知识分子尴尬的灵魂和历史诡谲的烟云.  相似文献   

8.
邵燕祥的杂文敏锐隽永,充满了智慧。最近工作很忙,但还是忍不住把他的新著《闯世纪》读完。读完了,便觉得自己此前忙的好多事没有什么价值,人在百忙中更应当去寻求思想的愉快。“从前有个国王……”,“从前有个老和尚……”许多民间故事这样开头。将来的民  相似文献   

9.
刘思 《阅读与鉴赏》2003,(7):112-113
斯大林什么模样?只有见过他的人才能准确地描述,寻常百姓——且不说“世界各地的劳动人民”,就是他统治下的子民,也只在被他检阅时,远远地、匆匆地看他高高在上地挥手,有个大致轮廓的印象。虽然还有照片、纪录片电影——那时电视还不十分普及,而最深的印象肯定来自到处悬挂的画像。十多年前,我们的天安门广场西侧还悬挂着斯大林的巨幅画像。记得当年邵燕祥先生曾撰说。再将此人画像与马恩列并列殊不宜。会伤害苏联人民的感情云云。后来此画像被撤掉了,未必全是邵的作用;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那画像的“原本”是苏联提供的。  相似文献   

10.
在共和国建国初期的50年代,邵燕祥的诗以热烈奔放、赤诚纯真赢得人们的赞美.随着生活中的矛盾、问题,甚至弊端的不断出现,他终于明白,对现实过于理想化只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于是在高唱颂歌的年代,他因唱着不和谐的音调而获咎.复出后,他的创作风格有了很大的变化,由激情趋向冷峻,由热情奔放变得凝重深沉,思辨之中富有理性美质,大气磅礴又兼婉约和清丽.  相似文献   

11.
作家、藏书家叶灵凤先生抗战初期离开上海时,留下了1万余册书,后来全都失散。多年之后言及当年藏书,他说:“每一本都有一个故事,每一本都有我的青春岁月。”我有一本邵燕祥先生的诗集《给同志们》,中国青年出版社1956年3月出版。同年6月友人买来寄赠给我,屈指算来至今已半个多世纪了。这本书也有一段值得一说的故事。  相似文献   

12.
作家、藏书家叶灵凤先生抗战初期离开上海时,留下了1万余册书,后来全都失散.多年之后言及当年藏书,他说:"每一本都有一个故事,每一本都有我的青春岁月."我有一本邵燕祥先生的诗集<给同志们>,中国青年出版社1956年3月出版.同年6月友人买来寄赠给我,屈指算来至今已半个多世纪了.这本书也有一段值得一说的故事.  相似文献   

13.
诗人邵燕祥在他的《赠给18岁的诗人》一书中引用过这样一句话:"每一个18岁的青年都是诗人,或者说,每一个中学生都是诗人。"邵燕祥本人就是从中学时代,十三四岁起开始诗歌创作的,18岁时出版了他的第一本诗集《歌唱北京城》。俄罗斯诗人普希金也是在皇村中学时代开始写诗的。在一次考试中,他朗诵自己用爱国颂体写成的《皇村回忆》,使得作为贵宾在场的当时俄国最有才华的诗人杰尔若文激动不已。这位老诗人眼里含着泪水,冲出来想吻这个孩子,  相似文献   

14.
余光中轶事     
正一、极简的生活余光中在思想上是一个因循守旧的人。他不烟不酒,一杯茶足矣,过的是清教徒式的生活。机械得连吃饭都上固定的餐馆,点菜都是千篇一律。他是当年办《文学杂志》的朋友中惟一一个不上牌桌的人。他不想见那些不必见的人,因为他既不求官,也不竞选。对有共同旨趣的朋友,他盛情接纳,在香港七年,他的家几近  相似文献   

15.
正一个人生活在非凡的时空中,他是一个平凡的人,可是这个平凡的人却要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因为他早就听说,一个有信仰有志向的人,要做奇人、交奇友、读奇书、做奇事、创奇迹……他必须在不平凡中平凡,在平凡中创造出不平凡。他甚至高呼:"不是第一,就是唯一。""人生在世,要在第一时间、第一空间永远战斗在第一线战士队伍里。"首都师范大学,是一所平凡的大学,而就是在这所平凡的大学中,他和他的团队创造了平凡中的不平凡,这个不平凡,表现  相似文献   

16.
下棋     
有一种人我最不喜欢和他下棋,那便是太有涵养的人。杀死他一大块,或是抽了他一个车,他神色自若,不动火,不生气,好像是无关痛痒。使得你觉得  相似文献   

17.
"归来"诗人邵燕祥在写作"自由诗"的同时,还创作了大量"旧体诗",通过对邵燕祥"旧体诗"创作进行分析后认为,"旧体诗"在多个方面显示出了它的当代价值,可以同时给予读、写双方智慧的愉悦。  相似文献   

18.
下棋     
<正>有一种人我最不喜欢和他下棋,那便是太有涵养的人。杀死他一大块,或是抽了他一个车,他神色自若,不动火,不生气,好像是无关痛痒,使你觉得索然寡味。君子无所争,下棋却是要争的。  相似文献   

19.
有一只活了一百万次也不死的猫,是一只漂亮的虎斑猫。
  其实他死了一百万次,又活了一百万次,有一百万个人宠爱过他,可是他不喜欢任何人;一百万个人在他死的时候哭过,可是他连一次也没哭过。  相似文献   

20.
永生的人     
他是有思想、有思维的,却这么不生不死地饱受煎熬,最终他才明白:活得好其实比活得久更重要。化学家王约翰一直在努力发明一种长生不老药。他期望找到一种能不断增生的细胞,自动修补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