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刘叶花 《考试周刊》2011,(87):50-50
《语文新课程标准》为语文教学的整体深化改革指明了航向,也引领我们确立了语文作业设计理念,"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指出作业设计要更加关注人文内涵;"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实作业也能"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承担起"掌握运用语文规律"的角色;  相似文献   

2.
《百家讲坛》栏目的成功,是有着多方面原因的,教育工作者可以从中获取不少启示。从"百家讲坛"的名称来看,"百",是言其多也;"家",言其专也;"讲",指的是讲授技巧;"坛",则适合从敬业精神角度理解。对于语文教师而言,尤其可以从上述内涵中获得启发,从而改进自己的语文教学,促进自己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3.
程秀娟 《现代语文》2013,(10):60-61
在浙江绍兴有大文豪鲁迅的"三味书屋",关于"三味",作家吴伯箫在《早》这篇文章中写道:"据说这里的‘三味’是把书比作五谷、蔬菜、点心的,也许就是书香……"而笔者在这篇文章里所说的"三味",与语文教学有关,是指:"书声味"——语文课堂要有朗朗的读书声;"欣赏味"——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咀嚼语言中蕴含的各种味儿;  相似文献   

4.
"读",指口头语言;"写"是指书面语言。二者结合,即构成了"语文"。语文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理解应用能力,这是个人素质结构的核心能力。语文教学强调两条腿走路,一面是接受,即使学生学会倾听和阅读;一面是表达,即使学生能说得明白、写得清楚。可见,在语文教学中,读与写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一、凝练概括,使文本框架立体化"能读千赋,则善为之矣。"  相似文献   

5.
"传神文笔足千秋",既可言《红楼梦》,也可言中国小说经典的艺术魅力;"不是情人不泪流",既可言《红楼梦》,也可言中国经典小说读者状态。中国小说读者中确有不少"水浒人"、"三国迷"、"西游人",乃至"黛党"、"钗党"……  相似文献   

6.
学界很早就关注到表比较的"有"字句,主要研究了该句式所表达的意义及其各个成分的句法表现和语义要求。但从服务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来看,研究还可进一步深入。事实上,该句式主要是借助听说双方共知的乙事物描述甲事物某种性状的量度;"有"看作动词并无不妥;"A、B"有异常复杂的句法表现、语义对应性和不同的显著度;"这么/那么"既可用于指示"C"的程度,也可指代"B",在肯定句中一般不省略;"C"主要是性质形容词。  相似文献   

7.
吴开宇 《生活教育》2012,(17):85-87
阅读共16本的《朱永新教育作品》无疑是一次精神上的"饕餮盛宴",更妙的是还可以"挑三拣四",由此,《朱永新教育作品》之《我的阅读观》成了我踏上全新阅读之旅的"第一本"、"第一思"、"第一记"。阅读的"沙化"现象从百家讲坛盛行一时到国学的"回温",实际上都折射了一个事实,阅读的"沙化"、"荒芜"现象。  相似文献   

8.
休闲是"成为"的过程,是一种生活方式,中国休闲哲学强调心灵的自由与生命的超越。文章从主体性、日常性、勿执性、有时性四个维度探讨禅宗的休闲哲学。禅宗指出,"本性即佛"、"自净其心",使个人通过对生命本性的认识,以自我对生活目标的设定与行为方式的选择为途径实现身心的解脱;"平常心是道",将理想与追求外化于人的日常生活,实现随缘人生;"于诸法上念念不住",处于日常事务之中又不执著于妄念、杂念;"日日是好日",瞬间即永恒,全心于当下,在生命的分秒中感受休闲。  相似文献   

9.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到底应该给学生带去些什么呢?翻开《语文课程标准》,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从课程标准对语文的这一定位中不难看出,"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解读语文的关键。语言是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原点,抓住了"语言",也就抓住了"工具"和"人文",也就抓住了语文学习的个性、本色和本体。由此推理,"语文味"就可以解读为:在具体的语境中引领学生立足语言,品评文字,在读中悟写。  相似文献   

10.
道家的"道"既是"无",也是"有":"无"就其体言,谓体虚不实;"有"就其"在"言,谓确有"道""在"。但"道"或"无"作为一形而上的"存在",恰恰"在"于并且仅"在"于形而下的有形有名的物象之中。故"道"之"体"乃"无体之体",其"体"之显恰在于使万物通过"无"而成体;"道"之"用"乃"无用之用",其"用"之征亦在于使一切用成其为用。  相似文献   

11.
文学作品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意义。本文从回归文本,还原文本意味;延伸文本时间和空间;"击中"学生思想,落实人文性三方面探讨文学作品教学如何激发学生思想空间,落实语文教学"人文性",实现语文学科的审美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2.
【小引】欲扬先抑,是一种人物描写技巧。"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这种方法可以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和鲜明对比,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  相似文献   

13.
课改10年来,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出一派异彩纷呈、热闹非凡的景象。然而,透过表象看其本质,多数语文课堂教学不是得"意"而忘"言",就是重"言"而轻"意","意"与"言"严重脱节,偏离了语文教学的轨道,导致语文课堂效率和学生语文素养不高。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重申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王崧舟老师说:"语文学习必须同时睁大两只眼睛,一只眼睛注视思想内容,一只眼睛聚焦语言形式,得意又得言。"因此,一堂好的语文课既要让学生"得言",又要让学生"得意"。"得言",即让学生学习运用文本的语言文字,品味为文之妙;"得意",即让学生感悟文本之情理意趣。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也强调:  相似文献   

14.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适时采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能够客观而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知人",就是研究、了解和理解作品的作者;"论世",实际上是要研究作品与它产生的时代的关系。文言作品《人琴俱亡》,讲的是东晋王子猷和兄弟王献之的故事,表达的是兄弟之情。但如果把这篇短文的主题仅仅定位在"兄弟之情"上,则不免显得肤浅而缺乏深度。教学时,可通过"知人论世",客观而准确地解读这篇文章的主题。  相似文献   

15.
读者心声     
《教育科学论坛》的栏目设置科学规范。"理论视野",高屋建瓴,给教师以理论导向;"课改研究",介绍课改经验,给教师以实践指导;"科研导航",交流科研动向,为教师科研工作指点迷津;  相似文献   

16.
近代汉语"被"字句表示的语义色彩有"如意"与"不如意",两者有对立也有共性;"被"字句跟"得"字句等存在互补关系;"被"字句表示的色彩跟表达"不幸"、"意外"的词汇与"如意"、"预料之中"的词汇有关。  相似文献   

17.
李艾红 《考试周刊》2012,(62):92-92
学生上课"插嘴",是课堂教学中常常遇到的现象,这种现象在传统教育下是老师们极力反对的,认为其扰乱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但从现代教育的角度来看,学生上课"插嘴",是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学习的具体体现。作者认为插嘴有其的魅力所在:"插嘴"是教学民主的体现;"插嘴"能发展创新求异思维。我们应该为学生的"插嘴"营造一定的氛围。  相似文献   

18.
释“参”     
关于参的本义,学术界的主流观点认为"曑,商星也;"但从甲骨文字形辨识以及先秦文献的考证,发现"参"字在3500年以前就出现了,并且在中原地区就已经出现"人参",并作为医药材来使用。  相似文献   

19.
"无为而治"是道家管理思想的精髓,是通过"无为"的途径去达到"治"的目的。它包含着广泛而深刻的管理内涵,对于政府公共文化管理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道法自然",尊重文化发展的规律,政府公共文化管理转变党管意识形态的执政方式;"欲取先予",保证公民的文化权利,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现代政府的基本职能;"事少而功多",政府不直接经营文化事业或文化设施,通过政策法规对各类文化团体、组织或机构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20.
疑问词语"何""云何""如何"从上古、中古一直沿用到近代汉语,它们的兴替演变尤为显著。在唐宋禅宗语录中,"云何"开始衰落,"如何"迅速崛起,成为"何"系中居于主导地位的疑问词语;"如何"的语义分布与前期相比,进一步扩张,开始用于事物询问;"如何"的句法功能也迅速扩张,不仅可以作谓语和状语,还可以作主语、宾语;"云何"的句法功能开始衰退,只能充当主语、谓语、状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