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1927年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初步形成。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产生,二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早期中国共产党人通过对中国近代史研究,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基本理论框架,树立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史学相结合的新的史学范式,在中国史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是历史认识主体对客观历史进程的概括和抽象,也是史学著作体系得以确立的主要依据。在80年代,关于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的研究堪称“显学”之一。它反映了人们对中国近代史许多重大问题的重新认识,也直接关系到中国近代史著作新体系的酝酿和确立。 早在50年代,史学界在讨论近代史分期问题时,多少也涉及到了近代史的基本线索问题。当时胡绳提出;“要解决分期的问题必须先确定划分时期的标准。这也就是要确定,我们在叙述中国近代史时,主要的任务是在说明什么,以什么来做基本的线索”,主张要解决分期问题,必须先找出基本线索,这种认识是正确的。只有先找到基本线索,才谈得上对它分段,也才谈得上中国近代史著作与教材体系问题的解决。 因而到了80年代,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问题被提上议事日程,并于1984年和1987-1988年两度出现高潮。归纳起来,其观点大致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3.
2017年,国内史学界的中国近代史学史与史学理论研究甚为活跃,在唯物史观与马克思主义史学、史学理论、近代史学史、公众史学与口述史等方面,佳作频出,召开了多次学术会议.学者们利用丰富的史料,从多个视角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考察,提出了独特的见解,推动了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的深入,但同时仍有许多问题值得继续探讨.  相似文献   

4.
舒新城是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在中国近代教育史研究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他一方面自觉、深入地思考和回答了教育史学科的一些基本问题,开创了中国教育史研究的新领域;另一方面关注国际史学研究新动态,积极借鉴西方新史学的理论与方法,构建中国教育史学科体系。舒新城对教育史研究"国际化"和"中国化"的早期探索,为教育史学科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5.
现有的各种中国近代史学科理论体系均不能系统完整地反映近代中国社会历史演变的全貌和体现近代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必须运用唯物史观,立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辩证统一,建构科学严密的中国近代史学科“世界历史”体系架构。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史学,是中国史学发展的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是中国封建史学的继续和发展,也是中国无产阶级史学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因此,实事求是地开展对近代资产阶级史学的研究,无疑是中国史学史研究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党的三中全会以来,史学界清理了“左”的错误思想,重视了对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史学的研究,发表了一些评述资产阶级史学家的史学观点和成就的文章。本文则打算就资产阶级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的主要论著,综合地探讨一下中国无产阶级史学建立前,近代资产阶级史学的发展、理论、成就及其历史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史理论问题研究,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作为中国近代史学者的张海鹏先生积极参与了上世纪80-90年代有关中国近代史理论问题的探讨,在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指导思想、近代史的分期、基本线索、研究的若干原则性问题等方面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为推动中国近代史学科体系的建设和教学的开展,为加深我们对中国近代史发展规律的认识作出了较大的努力。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一个史学发达的国家,但对史学发展史的研究,迄今仍较薄弱,特别是近现代史学史研究方面的论著更是寥寥无几,近几年史学界重视中国史学史研究,先后出版了尹达主编的《中国史学发展史》,白寿彝的《中国史学史》(第一册)和仓修良、魏得良的《中国古代史学史简编》等专著,但大都围绕在古代史学史部分。因此,开展中国近现代史学史研究更显得迫切而又艰巨。最近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了由吴泽教授主编,袁英光、桂遵义教授编著的《中国近代史学史》(上、下册),洋洋数十万言,可谓为研究中国近代史学史的开创之作。中国近代社会是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八十年的风风雨雨激荡起各种思潮,在史学领域有着充  相似文献   

9.
河南师范大学中国史学科始建于1951年的平原师范学院历史系,1955年并入河南大学,复建于1986年.自1998年起,陆续获得历史文献学、专门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等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得历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获得中国史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中国史学科入选河南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2018年历史学入选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拥有省级研究基地1个,省级、国家级教学团队各1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1个.经过多年的积淀和发展,本学科点已经凝练形成史学理论及中国史学史、中国历史文献学、中国专门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等五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史学要论》是李大钊从事唯物史观教学和研究的最终成果,亦是其作为一代学术大师的经典传世之作。《史学要论》内容丰富,结构严谨,体系完备,博大精深,旨在建立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思想的历史科学的学科体系。在中国史学史上,《史学要论》堪称近代中国第一部比较系统全面的史学理论著作,开创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派,建立了崭新的研究范式,有力地促进了中国传统史学的近代化和史学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因而在近百年来中国知识与制度体系的革命性变革中占有独特地位,贡献卓越。  相似文献   

11.
王船山学术研究已有300多年历史,对船山学术研究史进行回顾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刻不容缓的。这种回顾必须先对其历史分期进行科学的划分,应该根据历史分期、王船山学术研究的内容、著作的出版、流传以及研究者所处时代的要求等因素来划分,我们将王船山学术研究划分为四个阶段,即旧学研究时期、政治学研究时期、哲学研究时期和文化研究时期,每一时期均有各自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根据对“教学是什么”的不同回答,历史上曾出现过特殊认识论、交往论、实践论、“新基础教育”的教学论等不同的教学思想。这些教学思想与其所产生的时代有着难以割舍的联系.将之置于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去考察其所负载的历史使命。对其的认识才能更客观与公允。在当下的研究中,需要合理评价“传统教学思想”,公允认识教学研究传统,让教学研究真实回归教学实践世界。  相似文献   

13.
张郭 《巢湖学院学报》2011,13(1):153-156
世界当代史有其鲜明的课程特点,既有历史性又有现实性与动态发展性,其内容也是包罗万象、纷繁复杂,致使人们对它的研究与认识呈现出相对的滞后性;世界当代史的课程特点决定了加强史料教学是十分必要的;史料保存的多样化、科技的发展与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为在世界当代史教学过程中引用各种形式的史料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性;史料教学对于实现教学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教育技术学之传记研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技术学是否有或者应该有自己的研究方法?这是教育技术学研究领域一直存在的一个争议问题。任何一个领域或者学科都没有必要强求专属于本领域或本学科的研究方法。选择恰当和合理的研究方法才是科学研究最为重要的问题。在以往的研究中,我们更多关注教育技术学学科本身,却忽视教育技术学发展过程中人的作用与价值。回顾教育技术学发展历史,关键人物是推动这一学科本土化发展的原动力。传记研究对于关注社会发展过程中个人历史的作用以及个人与文化群体、个人与社会变迁的研究来说,有明显的优势。因为它的架构是历史的,背景是社会学的,目的是文化人类学的。它以生命经验为研究核心,重视个人主体性的表达和过程资料的提供,重视叙述性、脉络性和历史性等方面的价值,能够克服量化与质性研究方法的对立,避免理论探究与实证经验的分离,因此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沟通工具,了解个人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在教育技术研究领域运用传记研究方法,可以将技术促进与改善教育作为联系的焦点,审视"人"通过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种种自我表演,为梳理教育技术基本思想和发展历程提供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5.
对某一民族的教育发展进行专题研究。对深入把握和分析这一民族的教育演变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采用历史考证、文献梳理和逻辑分析等方法,认为高等教育属于文化的概念,作为探索高深学问和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高等教育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表现出各不相同的个性;高等教育又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其内涵与外延、内容与功能在一个民族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一个民族的文化变迁中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同样,蒙古民族现代高等教育的变迁.也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与此同时,在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教育的民族性和文化个性。  相似文献   

16.
数字化记载文字史料已经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开始成为历史研究的一种依据。文字史料经数字化处理后,具有一些与传统文字史料不同的特点,这样,对它的解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就数字化文字史料的现状与特点,以及解读数字化文字史料的方法展开讨论并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7.
霍布斯鲍姆的史学方法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即历史唯物主义方法。从此核心问题着手,就他关于历史研究方法的价值及其对社会科学意义问题展开论述,探讨和呈现他从方法论角度对以下问题的思考:历史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历史的证据和历史学研究方法对社会科学的方法论意义、历史学和社会科学与历史证据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8.
司法认识是一种历史性认识,但它又与一般的历史性认识不同,在本质上有其特殊性。因此,在把握其特殊性的同时,对其内部结构即主体、客体、行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初步分析与研究,不仅是一种有益的探索,而且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其内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教育历史:本性迷失的过程--对教育发展的"另类"观察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本文通过分析三种对我国教育史研究具有较大影响的教育史观的分析,指出了进步教育史观的局限性,认为应当转换认识的视角,重新认识教育历史的本质。  相似文献   

20.
科举制度作为中国君主专制社会的一个核心制度,在其存在的一千多年里对传统中国的政治、文化、思想、教育、经济与社会生活的运行均起到枢纽与调节作用,其影响深远并且复杂,其兴废亦自有其时代背景和历史原因。建立科举学、加强科举研究很有必要,而鉴于科举“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历史地位和时代情境,应慎言为科举平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