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1987年最佳新闻照片评选中,军报摄影记者乔天富的一组揭示大兴安岭特大火灾根本原因——官僚主义的照片《渎职者的窘境》,以其真实、典型、深刻的特色,挫败诸强,一举摘下“1987年全国最佳新闻照片奖”的桂冠! 这决不是偶然的。《渎职者的窘境》的成功,最根本的原因是作者以其犀利的目光,牢牢抓住了事物的本质,从而使反映事物本质的典型在瞬间中得到了恰到好处的表现。要拍摄森林大火,首先要准确地认识大火。作者在乘机前往火灾现场时,透过机舱的玻璃,看到被大火烧焦的森林和被大火烧光的城镇的惨象如同烙在大地上的伤痕。作者敏感地认识到:这是建国以来的最大灾难,我们身为记者,就应当把这一灾难及其实质如实地告诉人民,再也不能搞那种“反面文章正面做”的伎俩了。作者在抓拍指战员赴汤蹈火的镜头的同时,就注意捕捉悲剧性的景观和酿成这场悲剧的官僚  相似文献   

2.
第七届全国新闻摄影评选3月23日在济南揭晓。解放军报乔天富的《渎职者的窘境》(组)由于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大兴安岭火灾的灾情和酿成这场灾害的官僚主义,获1987年度最佳新闻照片奖。获金牌奖的有:经济日报王正桂的《台湾记者首次采访中共全国代表大会》、新华社唐召明等的《分裂分子制造拉萨骚乱》(组)、中国日报王文澜的《聂卫平》、新华社李锦的《不能忘记他们》(组)。另外还评出银牌奖10个,铜牌奖20个。内蒙古日报总  相似文献   

3.
自1842年5月,德国汉堡的一场大火“成 就”了第一张新闻照片《汉堡大火遗迹》的产生后,新闻摄影就伴随着摄影术一起成长了起来。 在《辞海》中,新闻摄影被解释为:一种运用摄影技术、技巧,摄制图片进行新闻报道的宣传形式。它是摄影艺术的一个品种。要求迅速及时地拍  相似文献   

4.
四、风格形式上坚持真切自然新闻摄影的抓拍原则,是新闻照片画面形象真切的前提条件。而一幅新闻摄影作品,唯有“真切自然”,毫无矫揉造作,才能让读者感到可信可亲,欣然接受。无论是我国新闻摄影的代表作品,还是世界新闻摄影比赛的获奖之作,都离不开真切自然的品格。像大家非常熟悉的作品《斗地主》(齐观山摄)、《在结婚登记处》(李仲魁摄)、《欢送志愿军归国》(吕厚民摄)、《深圳股票风潮》(张新民摄)、《渎职者的窘境》(乔天富摄)等等脍炙人口的优秀新闻摄影佳作,无一不是新闻现场拍摄的对象情感心态的真切自然流露。“…  相似文献   

5.
在新闻摄影采访中,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有些意想不到而短瞬即逝的镜头,却能被一些有心而敏捷的记者所捕捉。这种随手抓来的镜头,往往比自己计划内采访生动感人,而且寓意深刻,充满着时代精神。王东拍摄的《小平,您好!》(图一)和无名氏拍摄的《摄影师的抗议》(图二),两幅照片,就是记者在类似这样的采访现场瞬间宪成的。《小平您好!》是一幅优秀的新闻照片,曾被评为一九八四年最佳新闻照片奖。首先,作者抓取了国庆三十五周年盛典中一个  相似文献   

6.
新闻图片传播功能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美化版面摄影术问世之前,新闻传播只有文字一种传播形式。插图是图片进入报纸版面时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伦敦新闻画报》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插图的,它和稍后出现的《东西洋每日统计法》上的插图或用于补白,或描绘新式器物,有时也有一定的新闻性,主要作用是丰富版面内容美化版面形式。1842年5月,比欧乌用银版摄影术在德国拍摄了世界上第一张新闻照片《汉堡大火遗迹》。1870年中国出现最早的新闻照片。随后,英国的《伦敦新闻画报》、德国的《莱比锡画报》、美国的《画报客厅之友》相继刊播新闻照片。到19世纪末,这一时期新闻照片的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7.
1987年5月,我国森林宝库大兴安岭突发大火,各大传媒纷纷展开报道。但至今仍被人们屡屡提及的只有《中国青年报》刊发的三篇系列报道:《红色的警告》、《黑色的咏叹》和《绿色的悲哀》,据息,自始至终主持策划这组报道的是该报编辑杨浪。杨浪首先运用逆向思维和理论思维的方式确定了正确而富有创意的报道思想,该方式突破了以往从灾难到喜剧的思维  相似文献   

8.
欣赏新闻照片,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莫过于那些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画面——新闻特写照片。比如1956年至1986年30年间,“荷赛”——世界新闻摄影比赛最佳新闻照片的29幅作品中,就有8幅是特写作品。这些作品以其特有的视觉表现力和震撼力打动了评委,赢得了观众。应当说,近几年,我国新闻摄影工作者在新闻摄影特写的表现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与探索,并拍出了不少好作品。如王文澜拍摄的《聂卫平》,以及他参加全国体育摄影十佳评选的人物特写作品;郭建设的《最后的护理》;王援朝的《奉献——全国劳模曾乐》等。这些作品不仅被多家报刊选用,而且在国内  相似文献   

9.
这是2005年10月17日《羊城晚报》的图片栏目《手机抓拍》。随着拍照手机像素的不断提高,手机拍照以其携带方便、一机两用而受到人们的欢迎,在抓拍新闻照片方面已经开始挑战数码相机。《羊城晚报》应时开设这一栏日,无疑给手机拍照者提供了一个新的展示平台。  相似文献   

10.
据美国《编者与出版者》杂志报道,一年一度评选“世界最佳新闻照片”的荷兰世界新闻照片基金会,颁发了一九七九年“世界最佳新闻照片”奖。五十个国家的七百二十名摄影记者送来了他们的作品,  相似文献   

11.
怎样才能拍摄出好的新闻照片?通讯员李华荣说:“关键要敢于突破和创新,特别是处在基层工作的通讯员更要不断创造自己的新天地。”正是由于敢于突破,李华荣的新闻图片才一幅比一幅有新意。1987年他的《中央精神到农村》获河南日报少林杯摄影比赛三等奖,《雪里送炭》获中国法制报新闻摄影比赛鼓励奖和河南邮电报好新闻照片一等奖。他连续两年被区县评为模范通讯员,并在最近被省新闻摄影学会吸收为会员。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个新闻记者,就要善于发现与抓取新闻事件中的最佳瞬间,而且要用“心”抓取。 《喜人的钻石婚》这幅新闻照片的作者就抓住了两位钻石婚老人在庆祝仪式上的精彩瞬间,突破了一般婚庆场面的表现形式。 在这幅照片中,记者所摄下的不光是普通人生活中的一个小插曲,同时也是当前社会生活中的一个典型瞬间。其一,饱  相似文献   

13.
编辑在编发新闻图片稿的过程中,往往对发“专题”还是发“独幅”难以与作者达成共识。就军报的情况来看,似乎要求发“专题”的越来越多了。针对这个问题,我想着重谈谈独幅照片的优势。一、从新闻照片的本质特征青,最能体现“一圄胜千言”优势的是精彩的独幅照片。我们常说新闻照片“一图胜千言”,是指新闻照片以其最能体现新闻事件本质特征的最佳瞬间,向读者展示了该事件最精彩、最能说明问题的典型情节和细节,使读者能从照片画面提供的有限信息中能联想起事件的前因后果和预期的发展趋势,而且能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  相似文献   

14.
徐斌 《新闻实践》2006,(12):F0003-F0003
两张十分相似的新闻照片,分别获得了去年和今年的中国新闻奖。去年的是《视而不见》(见附图一),今年的是《冷漠》(见附图二)。这是两张同题材、又是同主题的新闻照片,反映了一个我们每个人在幼儿园时即被教导过的行为规范:在公共汽车上要给老人让座。尽管是同题材,但从新闻照片来看,都称得上是上乘之作。  相似文献   

15.
大兴安岭火灾报道 1987年5月8日,我负责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早晨的《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审稿。大概4点10分左右,突然发稿桌上的电话响起,我拿起话筒就听见对方焦急地说:“漠河大兴安岭发生森林火灾,从6号烧到现在,漠河的所有建筑都被大火吞噬了,交通、通讯全部中断。我们是沈阳军区作战部,所以还能对外联络。”他接着问:“这个消息你们要不要?”我说:“要!”我记得那天早班有冯素英、陈绍楚、刘满学、韩长江、姜保宏、刘浩三。  相似文献   

16.
新华社西藏分社青年摄影记者唐召明是中国新闻学院1986年毕业生。1987年4月沿青藏公路采访进藏。当年就发出许许多多优秀新闻照片,曾获1987年度新华社社级好稿,有的照片被选入1987年全国优秀新闻作品展览。1988年,他与别人合作的一组照片,获第七届全国新闻摄影作品大赛金牌奖。他还写了不少新闻通讯,业余对间写了18万字的《“无人区”纪行》。  相似文献   

17.
我是一个摄影爱好者,20多年来拍摄了数百张新闻照片,一些照片分别被《人民日报》、《解放日报》、《浙江日报》等新闻单位采用。我在采访实践中体会到,要拍出一张高质量的新闻照片,必须做到“新、快、真”三个字。新,就是照片立意要新。这就要求摄影记者有较高的新闻敏感性,既要深刻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又要了解当地贯彻执行情况。  相似文献   

18.
2010年6月8日, 《陕西日报》刊登了笔者拍摄的新闻专题图片报道《零距离的交流》(组照4幅照片).其中文字说明是一个总标题《零距离的交流》和四个小标题《有啥问题当面提》、《报刊杂志进班站》、《学习培训要深造》、《量化考核全公开》,与四幅照片相互交融,使整组图片在报纸上“动”了起来,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新闻照片是靠图说话的,一幅优秀的新闻摄影作品,是根据它新闻价值的大小和典型瞬间的难度来决定的.  相似文献   

19.
读图时代,不但传统纸媒越来越注重新闻照片在版面上的使用,网络和移动互联网上的图片报道也日益增多.本文认为,在数码摄影技术快速发展和电脑处理图片更加方便、人人都可以拍摄新闻照片的当下,传统主流媒体的专业摄影记者更要追求新闻照片质量的提高,向受众提供更多的精品佳作.而着力点则应该放在"精心寻找生动的典型题材、及时把握拍摄的最佳瞬间、努力追求感人的视觉效果"三个层面上.  相似文献   

20.
蒋铎 《新闻实践》2008,(5):9-11
自2006年第二届"华赛"金奖作品《中国农村城市化改革第一爆》(以下简称《第一爆》)被曝光更改画面以来,对于新闻照片的质疑形成高潮,《青藏铁路为野生动物开辟生命通道》(以下简称《藏羚羊》)、《广场鸽接种禽流感疫苗》(以下简称《广场鸽》)又被指PS,一波接一波,连绵不绝。新闻照片PS不是中国特色,外国也不少,如2003年反映伊拉克战争的《巴士拉的士兵》、2006年的《以军空袭贝鲁特》……其实,新闻照片的造假,是因为近年来用软件更改画面的多了。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