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哲学能够启迪人的智慧和丰富人的情感,被称为"聪明学",其本质就是去开发人的心智和培养人们深刻的思想.我们的生活需要智慧,需要哲学.  相似文献   

2.
王文静 《上海教育》2001,(19):32-33
2001年6月4日,上海市杨浦区六一小学举行了“聪明学习,学习聪明——小学生探索性学习”研讨活动,同时向参加研讨会的代表展示了5节独具特色的公开课。笔有幸观摩了张老师的小学五年级哲学活动课《过程和结果的争执》,从中领略了“六一”人所独有的风采。“哲学就是爱智慧”似乎是大学生才明白的道理,而在小学开哲学课,本身就是一种挑战与创新,六一小学“爱智慧”的教师们敢于选择儿童哲学作为研究的突破口,使“六一”的孩子们从小就生活在“充满智  相似文献   

3.
哲学智慧是思想的浓缩和升华。不少学生缺少对哲学智慧的感受,认为哲学智慧对自己的心智没有产生过多影响。其主要原因有:宏大的哲学教材话语脱离学生生活,教师的智慧孱弱难以触及学生灵魂,量化考评体系将“育分”凌驾于育人之上。这就需要广大思政课教师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丰富自身学识,同时注重将哲学知识教学向学生生活方式转化,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反思、提炼,变结果教学为体验与探究过程的致知教育。  相似文献   

4.
王德明 《新高考》2008,(5):12-15
“哲”属于智慧范畴。因此有人说哲学是聪明人的学说,也有人说哲学是使人变聪明的学说。不管如何,学习哲学都离不开智慧。用理性学习哲学,不仅要理解和把握深奥的哲学道理,还要冲破哲学领域重重迷雾,排除易错易混知识点的干扰,使自己在高考政治复习中品尝成功的喜悦。  相似文献   

5.
在不同的语境中,智慧有不同的解读。在哲学语境中,哲学首先是作为一种智慧而出现的,哲学就是"爱智慧",转识成智使智慧成为可能。在教育学语境中,教育需要智慧的滋养,教育对智慧品质的追求,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要求,是教育之根本使命的要求,是教育之为教育的要求;智慧也需要教育的开发与挖掘,智慧的生成和发展依靠教育,智慧本是教育的应有之义;教育智慧具有深刻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哲学是什么”与“哲学不是什么”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只有从反面阐明“哲学不是什么”,才能从正面理解“哲学是什么”。哲学不是客观知识,它指向的是具有无限性和终极性的对象,因而它没有确定的结论和标准答案。哲学不是经验常识,它源于经验而又高于经验,最终还要回归到“百姓日用”的经验生活中并为其服务。哲学不是工艺技术,其作为一门智慧之学,是一种自由探讨普遍性问题的科学。哲学不是小聪明,它是关于宇宙人生的通察和通观,因而是一种大智慧、大聪明、大觉悟。  相似文献   

7.
火花     
聪明与智慧是不一样的。聪明的人常常只表现出在感性与灵性上的优越,而智慧的人除了感性与灵性的敏锐,更有悟性与理性的深邃;聪明的人其聪明往往只限于对事物表面的反映与理解上,而智慧的人不但能阐释事物的内在规律,且拥有着一种能战胜一切的内在力量,这有如树枝间灵巧的小鸟与养育着浩瀚森林的山脉之别;聪明的人其聪明往往只限于一点.  相似文献   

8.
“哲学”一词的词源为希腊文philosophia,意即“爱智慧”。汉语“哲学”同样也有爱智慧的意思。中西方古典哲学的精髓都是理性主义,从中西方古代哲人对女性的态度就可看出“爱智慧”的哲学有点远离生活。其实,“爱”本身就是一种情感活动,从英文Philosophy的词义就能发现哲学与生活有颇为密切的关系。所以,哲学应该要回归生活世界,哲学与生活世界相关联应该成为当代哲学家的共识。  相似文献   

9.
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国家督学成尚荣教授指出:"课堂教学改革就是要超越知识教育,从知识走向智慧,从培养‘知识人’转为培养‘智慧者’;用教育哲学指导和提升教  相似文献   

10.
钱学森认为,马克思主义是智慧的泉源。一些伟大的外国科学家反对马克思主义,但是他们的成就却在于不自觉地运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科学研究应该自觉地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正确态度是"离经"不"叛道",要组织自然科学家与哲学家合作研究,主动地吸收、消化基础科学研究的成果,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钱学森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有以下启示意义:高校应该构建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统领的课程体系,启迪大学生的智慧,培养杰出人才;教师要结合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科学地解答自然科学带来的新问题,教师要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  相似文献   

11.
《现代教学》2014,(7):133-133
“儿童哲学”课程是一门运用哲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启发儿童思考,启迪儿童智慧的一门核心课程。它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在规律和不同阶段的认知能力,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富于哲理的故事,运用对话的形式引起学生的思考,诱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让他们在集体探究和讨论中找到答案。其目的是让学生从小就受到哲学思维方式的训练,使他们学会像哲学家那样思考,从通常的思维方式转向反思性思维方式,从不假思索转向深思熟虑,从日常的思维转向批判性思维。我校以“儿童哲学”研究和实践为突破口,以构建“儿童哲学”课程体系为发展支点,以“爱思想、爱创造、爱智慧”为培养目标,在“聪明学习、学习聪明”的办学理念引领下,致力于打造一所培育学生智慧的模范学校。  相似文献   

12.
一、哲学,必须补好的智慧之课 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哲学起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在古希腊和英文中,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和追求智慧;在汉语中,哲即智慧,哲学即智慧之学、爱智之学。  相似文献   

13.
哲学与人     
哲学从人的心灵深处护守着人的精神家园。人的生存与生活割舍不了哲学精神的支撑。哲学源于人对自然和人自身存在奥秘的惊疑 ,是对“自我”及其存在过程的积极自觉反思 ;哲学给人提供生存的智慧和关照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14.
哲学不同于具体学科,不是在求分别的真理,而是要求"穷通",把握关于性与天道的真理性认识,即智慧。哲学、科学、道德以及全部人类的文化归根到底是探讨人的问题,是为了使人成为自由的人、觉悟的人。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哲学?     
哲学一词最初出自希腊文,原意是“爱智慧”。在汉语中,哲字也有“聪明”、“智慧”等意思。这就说明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但是这里所说的聪明智慧,不是指玩小聪明,耍小手腕,搞小动作那一套东西,而是指通晓世界的大道理。哲学一词的词源,  相似文献   

16.
强调思辨、追求智慧的学科——哲学 哲学是什么?什么是哲学?这是一个被问及最多,但答案最不确定的问题。即便是研究哲学多年的哲学家也无法给出最确切的答案,但这也正是哲学的魅力所在。哲学就是一种通过追问智慧的问题而使人变得有智慧的精神活动,就是一门通过追问智慧的问题来使人能够智慧地生活的学问。任何一门具体学科里面都有哲学问题,任何学科的革命都是在哲学的意义上发生的。  相似文献   

17.
儿童哲学教育既是必要的,又是可能的.断定儿童哲学教育之可能性的判据起码包括三个方面:其一,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而儿童具有似乎是与生俱来的“爱智慧”的天性;其二,儿童在其成长过程中的“哥白尼式的革命”发生之后,就已经开始了无休止的哲学探索;其三,如果说“儿童可以学哲学”是一个假设,那么它就是一个越来越被证实而非证伪的假设.  相似文献   

18.
哲学,作为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历来被看作是最高意义上的"智慧之学",学哲学、用哲学,可以使我们变得更聪明,正如李瑞环同志讲的那样,学了哲学可以使人变得聪明,脑子活、眼睛亮、办法多。李瑞环同志从一个普通工  相似文献   

19.
儿童哲学即儿童学做的哲学。中国有深厚的儿童哲学传统,远有禅宗,近有毛泽东提倡全民哲学。在中学,小学开设哲学课,有钱学森建议在小学开设哲学课,于光远倡导聪明学,智慧学。但是,尽管如此,目前中小学哲学已基本上被取消,中学哲学也正在被取消,根本原因并不是儿童不能学做哲学,而是哲学的教条化。  相似文献   

20.
哲学是一门以具体科学为基础、能启发人的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常被人们称为“哲学是文明杖”、“哲学是灵魂”、“哲学是科学之王”。要变哲学的说教为生动活泼的师生互动和哲理探究,变哲学观点的死记硬背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与时俱进,变事倍功半的自发运用为事半功倍的自觉践行,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哲学的兴趣,增强哲学教学的趣味性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