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林家铺子》中曾经被意识形态化了的林家铺子“倒闭”这一问题,实质是经济活动中的正常现象。它与林家铺子所处时代环境有关,更与林家铺子的直接经营环境、经营状况、经营策略等因素有密切关系,因此,对林家铺子的“倒闭”原因需要重新认识加以厘清,以便深入解读《林家铺子》作为小说艺术的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2.
电影《林家铺子》由茅盾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它较好地还原了原著中江南水乡小镇充满诗意的生活氛围,以及"一·二八"事变后小城镇经济凋敝、民不聊生的社会状况。尽管小说创作和电影改编时社会政治背景不同,但编剧夏衍以其非凡的艺术天赋和敏锐的政治洞察力,成功将小说《林家铺子》改编上映并使之成为"十七年时期"电影的经典之作,为其后的文学作品改编提供了新的视野。从时代主题思想转换、人物形象塑造、细节呈现几方面分析小说《林家铺子》改编为电影后的差异化艺术呈现。  相似文献   

3.
1 茅盾小说创作的转变 《蚀》三部曲是作家经历了人生后的结果,但这段人生并未经过理性的整理;《虹》通过梅行素对革命的追求来改变《蚀》的暗淡色彩,但人物思想性格的发展有“突变”的痕迹;《路》和《三人行》希望给人物指明一条正确的出路,但仍缺乏生活体验,具有初期左翼创作的通病;而《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作品,将生活与理性分析结合在一起,走向了成功。 2 《林家铺子》倒闭的原因和林老板的形象 (1)《林家铺子》倒闭的原因不是因为林老板无能,而是那时的社会所造成的。第一,是由  相似文献   

4.
李平 《当代电大》2002,(7):10-12
1 茅盾小说创作的转变《蚀》三部曲 (《幻灭》、《动摇》、《追求》)是作家经历了大革命的实际运动后的结果 ,但在创作中对于这段人生并未经过理性的整理 ,自然主义的痕迹很重 ;在《虹》的创作中 ,作者希望通过梅行素对革命的追求来改变《蚀》的暗淡色彩 ,但人物思想性格的发展有“突变”的痕迹 ;具有“革命小说”特点的《路》和《三人行》则希望给人物指明一条正确的出路 ,但又缺乏生活体验 ,具有初期左翼创作的通病 ;而《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作品 ,将生活体验与理性分析结合在一起 ,终于走向了成功。2 《林家铺子》倒闭的…  相似文献   

5.
李平 《当代电大》2003,(7):12-14
1 茅盾小说创作的转变《蚀》三部曲 (《幻灭》、《动摇》、《追求》)是作家经历了大革命的实际运动后的结果 ,但在创作中对于这段人生并未经过理性的整理 ,自然主义的痕迹很重 ;在《虹》的创作中 ,作者希望通过梅行素对革命的追求来改变《蚀》的暗淡色彩 ,但人物思想性格的发展有“突变”的痕迹 ;具有“革命小说”特点的《路》和《三人行》则希望给人物指明一条正确的出路 ,但又缺乏生活体验 ,具有初期左翼创作的通病 ;而《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作品 ,将生活体验与理性分析结合在一起 ,终于走向了成功。2 《林家铺子》倒闭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茅盾的小说创作是否主题先行,先陈述茅盾在文学理论上关于文艺与生活以及主题与材料之关系的见解和主张,然后列举茅盾《蚀》、《虹》、《子夜》、《林家铺子》、《春蚕》这些作品的主题各是怎样形成的为例,从中得出茅盾的小说创作并非主题先行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1 茅盾小说创作的转变《蚀[三部曲是作家经历了人生后的结果,但这段人生并未经过理性的整理;《虹》通过梅行素对革命的追求来改变《蚀》的暗淡色彩,但人物思想性格的发展有“突变”的痕迹;《路》和《三人行》希望给人物指明一条正确的出路,但仍缺乏生活体验,具有初期左翼创作的通病;而《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作品,将生活与理性分析结合在一起.走向了成功。2 《林家铺子》倒闭的原因和林老板的形象1)《林家铺子》的倒闭,不是因为林老板无能,而是那时的社会所造成的,第一,由于战乱,资金周转不灵,财源枯竭;第二,由于小铺的主要对象农民生活日益  相似文献   

8.
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巨匠之一。他的创作丰富多彩;他的文艺理论,独有见地。无论是其创作或文艺理论,都是沿着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道路前进的,他对我国现代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文学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他创作的《子夜》、《蚀》、《虹》、《春蚕》、《林家铺子》等作品,已成为我国文学宝库的珍贵财富。关于他的《蚀》、《子夜》、《林家铺子》等作品,人们早就有高明的评定,然而对于他的《豹子头林冲》等三篇中国历史题材小说则评论者不多。笔者认为这也是研究茅盾不可忽略的。故本文想通过他的《豹子头林冲》、《石碣》、《大泽  相似文献   

9.
《林家铺子》愚短篇复杂结构,线索是三条而非一条,除主线林家铺子倒闭始末外,另有林大娘打呃和林阿秀婚事两条线。三条线索由三个中心人物构成,即是结构艺术的创新,又是《林家铺子》线索成功的奥秘。  相似文献   

10.
《林家铺子》属短篇复杂结构,线索是三条而非一条,除主线林家铺子倒闭始末外,另有林大娘打呃和林阿秀婚事两条副线。三条线索由三个中心人物构成,既是茅盾结构艺术的创新,又是《林家铺子》线索成功的奥秘。  相似文献   

11.
茅盾的长篇小说《蚀》“三部曲”和短篇小说集《野蔷薇》,呈现出的是“经验了人生而写作”。中篇《虹》则是由“经验了人生而写”向“分析了人生而写”的转变。《子夜》、《林家铺子》、及“农村三部曲”,是茅盾创作成熟的标志,同时也是中国现代现实主义学发展的丰碑。  相似文献   

12.
《林家铺子》属短篇复杂结构,线索是三条而非一条,除主线林家铺子倒闭始末外,另有林大娘打呃和林阿秀婚事两条副线。三条线索以三个中心人物构成,既是茅盾结构艺术创新,又是《林家铺子》线索成功之秘密。  相似文献   

13.
1 茅盾小说创作的转变《蚀》三部曲是作家经历了人生后的结果,但这段人生并未经过理性的整理;《虹》通过梅行素对革命的追求来改变《蚀》的暗淡色彩,但人物思想性格的发展有“突变”的痕迹;《路》和《三人行》希望给人物指明一条正确的出路,但仍缺乏生活体验,具有初期左翼创作的通病;而《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作品,将生活与  相似文献   

14.
1 茅盾小说创作的转变《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是作家经历了大革命的实际运动后的结果,但在创作中对于这段人生并未经过理性的整理,自然主义的痕迹很重;在《虹》的创作中,作者希望通过梅行素对革命的追求来改变《蚀》的暗淡色彩,但人物思想性格的发展有“突变”的痕迹;具有“革命小说”特点的《路》和《三人行》则希望给人物指明一条正确的出路,但又缺乏生活体验,具有初期左翼创作的通病;而《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作品,将生活体验与理性分析结合在一起,终于走向了成功。  相似文献   

15.
1 茅盾小说创作的转变 《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是作家经历了大革命的实际运动后的结果,但在创作中对于这段人生并未经过理性的整理,自然主义的痕迹很重;在《虹》的创作中,作者希望通过梅行素对革命的追求来改变《蚀》的暗淡色彩,但人物思想性格的发展有“突变”的痕迹;具有“革命小说”特点的《路》和《三人行》则希望给人物指明一条正确的出路,但又缺乏生活体验,具有初期左翼创作的通病;而《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作品,将生活体验与理性分析结合在一起,终于走向了成功。  相似文献   

16.
1 茅盾小说创作的转变 《蚀》三部曲是作家经历了人生后的结果,但这段人生并未经过理性的整理;《虹》通过梅行素对革命的追求来改变《蚀》的暗淡色彩,但人物思想性格的发展有“突变”的痕迹;《路》和《三人行》希望给人物指明一条正确的出路,但仍缺乏生活体验,具有初期左翼创作的通病;而《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作品,将生活与理性分析结合在一起,走向了成功。  相似文献   

17.
1 茅盾小说创作的转变《蚀》三部曲是作家经历了人生后的结果,但这段人生并未经过理性的整理;《虹》通过梅行素对革命的追求来改变《蚀》的暗淡色彩,但人物思想性格的发展有“突变”的痕迹;《路》和《三人行》希望给人物指明一条正确的出路,但仍缺乏生活体验,具有初期左翼创作的通病;而《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作品,将生活与理性分析结合在一起,走向了成功。  相似文献   

18.
1 茅盾小说创作的转变 《蚀》三部曲是作者经历了人生后的结果,但这段人生并未经过理性的整理;《蚀》通过梅行素对革命的追求来改变《蚀》的暗淡包彩,但人物思想性格的发展有“突变”的痕迹;《路》和《三人行》希望给人物指明一条正确的出路,但仍缺乏生活体验,具有初期左翼创作的通病;而《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作品,将生活与理性分析结合在一起,走向了成功。  相似文献   

19.
李平 《当代电大》2001,(7):9-11
1 茅盾小说创作的转变 《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是作家经历了大革命的实际运动后的结果,但在创作中对于这段人生并未经过理性的整理,自然主义的痕迹很重;在《虹》的创作中,作者希望通过梅行素对革命的追求来改变《蚀》的暗淡色彩,但人物思想性格的发展有“突变”的痕迹;具有“革命小说”特点的《路》和《三人行》则希望给人物指明一条正确的出路,但又缺乏生活体验,具有初期左翼创作的通病;而《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作品,将生活体验与理性分析结合在一起,终于走向了成功。  相似文献   

20.
1 茅盾小说创作的转变 《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是作家经历了大革命的实际运动后的结果,但在创作中对于这段人生并未经过理性的整理,自然主义的痕迹很重;在《虹》的创作中,作者希望通过梅行素对革命的追求来改变《蚀》的暗淡色彩,但人物思想性格的发展有“突变”的痕迹;具有“革命小说”特点的《路》和《三人行》,则希望给人物指明一条正确的出路,但又缺乏生活体验,具有初期左翼创作的通病;而《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作品,将生活体验与理性分析结合在一起,终于走向了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