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文启蒙阶段宜“放”不宜“收”董玉琴一提到作文,学生往往感到头疼,老师也觉得犯愁,是什么原因呢?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收”得过紧,“放”得不够。所谓“放”就是放“构思”,放“个性”,放“文笔”,放开手脚,畅所欲言。所谓“收”就是“收...  相似文献   

2.
教学策略是保证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通常我们所说的“放”与“收”,指的就是教学策略问题。所谓“放”,说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学习中放开眼睛去看,放开手脚去做,放开头脑去想,放开嘴巴去说。所谓“收”,就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始终围绕目标开展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3.
三角中类似派生公式更多。如能熟练掌握之,可使解题过程变很简洁。如由.可推出。类似计算如果我们把课堂教学中教师组织下的学生讨论说成“放”,那么不妨把教师的讲解、归纳和/h结说成“收”。如何处理好“放”与“收”的关系呢?我在概念教学中是这样处理的。一、先“放”后“收”数学概念的前后联系较紧密,在教学新概念时,可先启发学生联系旧知识,进行对比议论,理出头绪,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做精讲。这样做有益于加深学生对新概念的理解,并明确新旧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如教学质数与合数。先抓住约数的定义,让学生找出1、2、3……  相似文献   

4.
邓睿 《广东教育》2012,(2):39-40
注重学生互动参与、主动探究的开放性教学要求教师“会放善收”。但“放不开、收不好”是普遍存在的教学困惑。本文以《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探索为例,通过对课例中概念建构部分教学的反思与重构,探讨在常态课中如何有效地实施教学中的“放”与“收”。  相似文献   

5.
课堂教学是师生间教与学活动的主要场所,教师发挥着主导作用。教师只有恰当地处理好“收”与“放”的关系,才能真正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6.
宋奇奇 《河北教育》2007,(10):25-26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要“活”,“活”的课堂生机无限,学生爱学,乐学,教学效率高质量也高。那么应怎样才能构建真正“活”的小学英语课堂呢?教师不妨好好把握教学中的“收”与“放”。“放”指学习方式或学习内容的改变或拓展,从而维持学生高昂的学习热情,防止教学气氛沉闷。“收”指学习方式或学习内容的回归,从而使学生始终围绕既定的学习目标开展学习活动。有“放”必有“收”,  相似文献   

7.
吴必煌 《上海教育》2007,(5A):59-60
户外体验性教育活动的组织,是一个“放”与“收”的艺术。与“总——分——总”的活动过程相对应,在户外体验性教育活动中存在“放”与“收”的矛盾。这是校外素质教育活动中的必然存在的矛盾,是由体验性教育的实践性特点决定的。与课堂教育不同,在校外素质教育过程中,教师在一个大空间中组织教学活动。在活动中的一部分时间,教师必须让学生脱离自己去活动,必须给学生以活动的决策权。这就是教学的“放”。但教师又必须能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学生的思想集中在活动上而不是分了心或干脆无所事事;不出安全事故;准时集合,按时完成任务等。这就是教学的“收”。“放”与“收”的矛盾,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在东方绿舟的定向越野,拓展培训,野外扎营,智慧大道等课程中都存在。把握“放”与“收”的尺度,是一种教学艺术。[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要上好思想政治这门课,教师除了应具备渊博的知识外,还必须在教法设计和学法指导上下功夫,处理好政治课教学中“放”与“收”的关系,达到导与讲的统一,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一所谓“放”是指一种科学、合理的教法设计和学法指导,意味着在教学中学生能自己学懂的尽量让学生自学,意味着让学生在摸索中自己发现问题、处理问题。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应怎样“放”呢?1.“放”之有“的”“放”首先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具体情况结合所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的放,而不是放手不管,任其自然。教师在教学中要成竹在胸,在课前就要…  相似文献   

9.
“说课”的拓展和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说课”作为开展教研活动的一种形式 ,可以把说课教师备课过程“说”出来 ,使说课教师教学设计的隐性思维显性化 ,从而使说者从纵的比较中逐步提高而走向成熟 ,使听者从横的比较中受到启迪而获得实实在在的收获。“说课”活动可不受场地和人员的限制 ,时间可长可短 ,形式多种多样 ,教研容量大。因此 ,“说课”活动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学校和教研部门的欢迎和重视 ,越来越多地成为各地教研活动和教学基本功比赛的重要内容。目前 ,“说课”活动红红火火 ,方兴未艾。但是“说课”之后人们总有些缺憾 ,总有“说起来容易 ,做起来…  相似文献   

10.
唐艳 《四川教育》2008,(5):37-38
在课堂中我们不难发现,不少教师在“放”中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散与扩腱,在轻松、惬意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习得了知识,掌握了技能。课堂充分体现了“努力建设开放、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精神。但也有个别教师,在“放”中不能适时地“收”,一“放”就成了放敞马,远离课程目标,成了放任自流,致使课堂陷入混乱,课堂效率低下。那么,如何才能住教学收放之间让课堂绽放异彩呢?笔者曾执教过《四季》一课,对“放”与“收”进行了认真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凡事要讲效率,语文课堂教学也无例外。在这个问题上,笔者认为,有一个“收”与“放”的问题。所谓“收”,就是指教师在对教材的把握上,要吃得透、收得拢;所谓“放”,就是说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要教得活,放得开。 一堂课的优劣,和教师的备课有直接关系。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还  相似文献   

12.
谈体育课的说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课是近年来兴起的教研活动形式,是一种比听课、评课更简便易行的教研活动模式。说课是指说课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其他教师或教研人员说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以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依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的一种教研活动形式。实践证明,“说课”是“教”和“研”的最佳结合点。以“说课”为突破口,可以  相似文献   

13.
课堂教学是师生间教与学活动的主要场所,教师发挥着主导作用。教师只有恰当地处理好“收”与“放”的关系,才能真正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表现在时间上的“收”与”放”。一节课只有35分钟,这势必要求教师“吝啬”课堂中的分分秒秒,革除“大手大脚”浪费时间的陋习。另一方面又要能耐心启发、等待发现,舍得放长时间,例如在知识的关键处,重点、难点、疑点处,学生与学生或教师同学生的辩论处,创新火花的喷发处等。  相似文献   

14.
“放”是指教师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去体验,去讨论,教会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教师“放”的技巧、水平,直接决定教学质量的高低。但是,有的教师为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营造宽松民主学习氛围,他们只“放”不“收”,步入“放”的误区——“放”之不当,有“放”无“收”。结果被学生牵着鼻子走:学生说到哪,教师就跟到哪;学生汇报什么,教师就教什么。教师没了主见,教学也失去了主次,不能有效地落实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5.
1987年,我校提出了“备课——说课一上课——评课”的“四结合”教研模式,形成一个以“课”为核心的循环往复的教研过程,后命名为“链式”教研活动。其目的是引导教师人人参与到教研活动中,个个都是主体,人人都有承担活动的义务和责任,通过教研活动,整体提高教师素质,保证教育改革的深化和办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相似文献   

16.
新教材 ,新理念向广大语文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教师们深感课改的重要性 ,都渴望在改革的潮流中脱胎换骨 ,以崭新的姿态出现 ,在课改中大显身手。但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 ,往往难以把握自己 ,摆脱不了旧方式、旧形象的束缚 ,教学效果不理想。如何走出这种困境呢 ?本人认为正确处理好教学中的“放”“收”艺术 ,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何谓“放”“收”艺术呢 ?“放”就是在教学中能放得开 ,相信学生的能力 ,营造最开放的课堂气氛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收”就是收得拢。教师在课堂上要适时地引导、点拔 ,把各种讨论意见实行整合 ,让…  相似文献   

17.
我认为,在小学科学的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展开“放与收”的设计,即选好一节课中的“大问题”,把科学问题“放下去”,使每个学生都可以进入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然后把学生解决问题的不同状态和相关信息“收上来”。一次“放”和“收”的过程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环节。“放”是“教学资源生成”的过程,“收”是师生互动、回应反馈、促进“教学过程生成”的过程,“放”是为了“收”得更有针对性,“收”是在“放”的基础上的发展和提升。  相似文献   

18.
小学英语是英语教学的起点,小学生初学英语时普遍感到新鲜,积极性都很高,要使小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英语,且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持久,把活动巧妙地穿插进英语课堂教学中去,实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由于一节课的时问有限,儿童的自我调节能力不强,因此,把握不好活动的节奏,往往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师应该适时地对课堂活动进行“收”或“放”,做到既巩固知识,又有效节约时间;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下面我对英语课堂活动中“收”与“放”的运用做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19.
作文最怕放不开笔,翻来复去就是那么几句干巴巴的话,所以古代学者都主张作文时要“先放后收”。所谓“先放后收”,就是先大胆地写,等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再“收”,也就是说再要求精炼严整。苏东坡说:“凡文字少小时须令气象峥嵘,采色绚烂,渐熟乃造平淡。其实不是平淡,乃绚烂之极也。”(《与侄简书》)欧阳永故也说:“作文  相似文献   

20.
何军 《四川教育》2008,(5):37-37
在历史课堂中,“放”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调动他们的发散性思维;“收”就是教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归纳、集中与提升。二者既对立,又统一,相辅相成。然而,如何把握好教学中“放”与“收”的关系,使之有机结合,常常成为开放式教学的难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