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情境教育”之“情境”实质上就是人为优化了的环境,是促使学生能动于其中的环境,即这种根据教学目标优化的环境与学生的情感发生共鸣。让学生在情境教学中,在感悟和认知的冲突中,主动去发现、构建新知识,比教师生硬地传授给他们知识要好得多。  相似文献   

2.
情境教育的“情境”是指人为优化了的环境,这种根据教育目标优化的环境,充满着美感和智慧的环境氛围,与学生的情感、心理产生共鸣和契合,促使儿童在现实环境与活动的交互作用中,做到主体的能动活动与实现环境优化的统一和谐,激发儿童潜能与培养塑造的统一,最终达到素质的全面提高与个性充分发展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王永忠 《湖南教育》2006,(12):13-13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思维的动力,而数学课堂教学就是要抓住思维这个“魂”,要以问题为载体,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只有有了恰当的问题情境,才能促使学生认真地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探索问题情境的优化设置是值得每位教师研究的课题.我认为,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优化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4.
"情境教育"之"情境"实质上人为优化了的环境,是促使学生能动于其中的环境.即这种根据教学目标优化的环境与学生的情感发生共鸣.具体地讲就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把学生置于研究现实、未知问题的气氛中,使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同时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索问题实质的学习活动,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潜能,培养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课堂45分钟效率.  相似文献   

5.
张贤霞 《学苑教育》2012,(19):67-67
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生活体验性问题情境,创设实验操作性问题情境,创设一题多解的问题情境,创设一题多变的问题情境,创设“注意”性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相似文献   

6.
陆勇 《教师》2012,(34):118-118
情境教育的“情境”,实质上是人为优化了的环境,是促进学生能动地活动于其中的环境。情境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突破口就是情境的创设。它的基本着眼点始终是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和主动发展。创设符合学生多方面发展需要的、充满美感和智慧的环境氛围,能使优化的环境与学生的情感、心理发生共鸣,从而促使学生在现实环境和主体活动的交往作用的统一和谐中获得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的一个主要目的是以境育情,促使学生愉快地学习.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设置故事情境、生活情境或问题情境,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或获得情感上的共鸣,为顺利展开教学做好铺垫.  相似文献   

8.
数学问题情境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因此,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主要以学生的兴趣点,以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点,以新旧知识间的冲突,以实际生活密切联系的素材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全面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一、情境教学的作用 情景是指在营造学习环境、文化知识环境以及各种行为活动的基础上促进情感体验和动机培养。当学生由“景”入“境”,就进入了学习的情境之中。确切地讲,学生的学习情境不但包含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解决的问题和完成的问题,还要蕴涵学生的动机和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0.
情境数学课程“情”为纽带,强调以特定的氛围,激起热烈的情绪.在优化的情境中,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以达到全身心沉浸其中的境界,巧妙地把儿童的认识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和谐地促进全面发展.因此,情境数学注重优化情境,以境激情,以情启思,以思促智.  相似文献   

11.
林东 《广西教育》2009,(20):45-46
教学情境是指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所设计的学习环境。在数学教学中,新课引入需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操作、实验需要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更需要创设情境。教师要精心设计各种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使学生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变“苦学”为“乐学”,变“学会”为“会学”。  相似文献   

12.
根据《新课程标准》"自主、合作、探究"理念,化学课以提高学生学科意识,教会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为目的。为达成这一目的,就必须创设一种促使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活动的学习环境,即一种优化的教学情境。  相似文献   

13.
正目前在物理教学中学生以接受性学习为主,思维没有得到很好地开发,物理课堂教学功能不能得到充分地发挥。问题从情境中产生,良好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所以,我尝试着从创设问题情境入手,依据教学要求创设形象、丰富多彩的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平台,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优化课堂教学。一、通过学生的活动创设问题情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主体性不仅体现在对解决  相似文献   

14.
情境教学,以“情”为纽带,加强师生间互动,学生间的协作,以“境”为手段,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增强学生主动质疑,主动探究,主动获取有用信息,日常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校实际情况,运用各种教学媒体,学生学习生活环境,把物理情境分成图画情境、故事情境、实验情境、生活情境、问题情境等.  相似文献   

15.
“情境化”为学生提供了熟悉的环境,拉近了新知与生活经验之间的距离,为学习新知提供了一个生长点。而“去情境化”,帮助学生透过现象看到知识的本质,促使学生自觉地建构知识体系,以获得数学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可见,“情境化”与“去情境化”两者并不冲突,它们是数学教学的有机组成,而课堂中的“情境化”最终要上升到“去情境化”。在本文中,对“情境化”和“去情境化”的本质内涵进行了深入研究,为其他一线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方向和指导。  相似文献   

16.
情境教学的特点就是将优化的知识情境作为空间,按照数学教材的内容来创设一种氛围浓厚的教学环境,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和数学学科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情境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形成主动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力,提倡学生们应该在实践观察和生活经验积累中循序渐进地认识数学知识,不断学好数学,提高智力.数学课堂上,教师要用真实的问题情境来构建有效的学习空间,根据生活实际来创设数学情境,构建高中数学情境教学的常用模式,深入开发学生的探索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7.
多年来 ,学校老师习惯于把教育教学信息、意图直接地灌输给学生 ,学生成了被动吸收的角色。“情境教学法”其实质是教师优化教学环境 ,使学生在现实环境与活动的交互作用的统一和谐中获得全面发展。我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 ,经常变换着设置学生熟悉的情境 ,让学生在创设的教学环境中担当角色。这种“有我之境”使学生在角色意识的驱动下 ,全身心地投入 ,全面地活动起来 ,忘我地由“扮演角色”到“进入角色” ,由教学的“被动角色”变成“主动角色” ,成为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如教材中以投准为主的投掷课 ,将课题改成“去狩猎”。把整个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8.
创设情境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生动和谐的氛围中充分地和老师、文本展开对话。语文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运用恰当的方式,努力优化教学情境,化繁为简、化虚为实,促使教学目标的高效达成,从而使语文课堂充满张力。  相似文献   

19.
陈坚 《广西教育》2013,(37):37-38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诸多原因,情境的创设往往“变味”或“走调”,失去了应有的价值。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构建高效灵动的课堂呢?一、创设情境要注重“真”  相似文献   

20.
新课引入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强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和理解数学,“问题-情境”是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模式.“问题情境”是当已有知识不能解决新问题时而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它包含两层含义:首先是有“问题”,即数学问题,数学问题是指学生个体与已有的认知产生矛盾冲突,还不能理解或者不能正确解答的数学结构,“问题”不可以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轻易解决,否则就不成为问题了,当然,问题的障碍性不能影响学生接受和产生兴趣,是学生通过探索能获得解决的,否则,至少不能称为好问题.其次是“情境”,即数学知识产生或应用的具体环境,这种环境可以是真实的生活环境、虚拟的社会环境、经验性的想像环境,也可以是抽象的数学环境等等.也就是说,问题和情境的关系中,“问题”是核心的,“情景”是辅助的,“问题情景”是指问题的刺激模式.在新课的引入过程中,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二次开发,精心创设问题情境,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同时还要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刨造性,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探究新知识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成功的兴奋和学习的乐趣,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