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这些“另类语”,我指近几年来在语教坛上激起了波澜,引发了争议的“非常规语课”。  相似文献   

2.
王秀梅 《现代语文》2006,(12):101-102
“语味儿”,是语教学的本质特性。语课耍上出“语味儿”,本应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可目前在我们的一些语课堂上,出现了一些“红杏出墙”、“为人作嫁”的非语、泛语现象,随着语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倍受瞩目的语教学,似乎是在无垠的草原里行走,于一路的奇山异水、繁花似锦中,迷失了前进的方向。毫不夸张地说,语教学最大的悲哀就是语本体的淡化,失去语独有的真味。那么,我们语教学中的“语味儿”究竟是何以丢失的?又怎样才能找到回归的路?笔从一线教师的视角就上述两个问题作了一些思考,期待有识之士补苴罅漏。  相似文献   

3.
李镇西老师在《大街上的语课》一中回忆了自己让学生到大街上“捉”错别字的语实践活动,认为这种“创造性”的“开到大街上去”的“语课”“深受学生欢迎”,比那种每个字抄10遍的“低效甚至无效而又枯燥无味的作业”更有趣。其实,不少语教师(包括我)都曾搞过类似的活动。李老师的章引发了我这样的反思:这种“大街上的语课”效率到底怎么样?  相似文献   

4.
近百年来,语教学经历从经学到单独设科的国、从言教学到白话教学、到1949年革命语境中的“语”、再到言语(语感)教学的种种变化,可以说是语教学目的从侧重“思想教育”向侧重“言语能力培养”的变化,思想教育也从语教学目的变为附带功能。这种变化所具有的曲折过程,是与化现代化变迁的曲折历程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5.
理解语课程新理念以及在教学中创造性实施,需要准确把握语学习内容由过去注重知识、技能的“双基”发展到现在“知识、能力、思想品质”“三基”并重的变化,大胆创新语教学方式,这是语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目前正在逐步推进的语课程改革,强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素养,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倡导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语感和整体感知,强调语学习要和学生生活紧密结合……课程改革的这些基本理念反映在教材中,使教材呈现出鲜活的时代特色。从人教版初中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阅读提示”的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出教材从目标要求到注重引导启发的转变,体现了本次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这套教科书的“阅读提示”  相似文献   

7.
《青海教育》2006,(7):95-95
语教材一再改革,内容不断有新的变化。增加了专题,比如七年级的“荷”、“狼”,八年级的“长城”、“汉字”等。还有许多语活动的设计和方案,比如八年级的“当一次主持人”、“假如我是导游”、“一次集体视听活动”等。这些内容的增添初衷是好的,可以从各个方面提高学生的语实践能力,综合培养学生的素质。  相似文献   

8.
本文所言禁忌语系指所有为人忌讳的语言材料,并从多种角度阐述了禁忌语的“功”与“能”及不同禁忌语的不同社会文化根源。本文同时论述了禁忌语随着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9.
"一个人"的固化及其固化过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讨论“一个人”固化说法的形成过程。“一个人”在明代以后开始固化。当复指短语“指人专名十一个人”作主语时,由于“重新分析”机制的促动,“一个人”从复指短语中分离出来,修饰后边的谓语,意义上也发生了变化,表示“独自”义。  相似文献   

10.
2002年高考语的试卷结构和题型都有较大变化。然而,“变”是为了更好地体现其对语素质与能力的考查这一“不变”的内容。分析高考试题的变化,抓住语学科自身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搞好教学和复习,才能提高实效。  相似文献   

11.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自从语课程标准颁布以来,“对话”成为语课堂、各大语期刊和语教研活动中频频出现的话题。新课改实验区语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多种形式的讨论,以期对话出水平,各大语期刊上关于“对话”问题的章如雪片般飞舞,教研活动时语教师  相似文献   

12.
课程标准对语学科的定位是:“语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性的统一是语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个定位是对沉陷旧教材理性说教泥潭中的语教师的真正解脱。以往,很多教师把语的“思想性”误解成了政治思想教育,教师生硬说教,强行灌输,把语课上成了“政治课”,使人性的真、善、美蒙上了“灰尘”,难以打动学生心灵,形成良好人格。  相似文献   

13.
语教学大纲,也叫“课程标准”或“课程纲要”,是由政府教育行政部门颁布的有关件,是语教师施敦的重要凭借,也是编写和使用语教材的总纲。它集中体现国家的教育培养日标对中学语学科的基本要求。由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国家的教育培养目标也必然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4.
没有屈折形态且学起来简单的“洋泾浜语”,是一种因为对外贸易与交流需要而形成的语言变体或贸易语言。中葡混合语“广东葡语”或“澳门葡语”就是明末清初中国对葡贸易交流而形成的最早的一种洋泾浜语言。19世纪初至鸦片战争前后,随英美殖民主义者取代葡萄牙成为中国主要对外贸易对象,中英混合语即“洋泾浜英语”逐渐形成,“广东葡语”逐渐失去其重要地位。但是,“广东葡语”对“广东英语”产生了不少影响。通过对“广东葡语”产生、变化及其消亡过程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揭示出近代初期中国社会变迁的脉络。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语教材向来以“选型”为主流,为正宗,因而语教材的研究,很大程度上便落实为“选”问题的讨论。而讨论“选”,首先要弄清“语教材内容”的确切所指,弄清它与“语课程内容”以及与“语教学内容”的区别。否则,我们就不会有一个正当的学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科学世界”语文教学科学化刍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教学科学化”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求知”层面的语教学特质的规律探求;二是“求实”层面的语教学最优化的实践追寻。语教学从属于“科学世界”语教育,而非“生活世界”语教育;语教育是“交往教育”的主体和核心——宏观架构起了语教学科学化的“科学世界”教育背景,确立起了语教学科学化的逻辑起点。言语技能训练是语教学的基本途径;言语形式是语教学的立足点;以交际言语为主向科学言语、艺术言语及言拓展是语教学的总体趋向——为语教学科学化从宏观的教育走向中观的教学,从“应然”的教育目的走向“实然”的教学结果指明了方面。而语课是具有学科课程特点的活动课程则为语教学科学化从教育的微观层面即课程形态上找到了最终的落点。  相似文献   

17.
语文的声音     
语惹谁了?从1992年报刊上诅咒“误尽天下苍生是语”,到今天《福州日报》介绍“金山宣言”的指责“中国语教育有问题”,整整13年过去了,人们对语的怨气竟然还没有撒完……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高考语试卷作的“增值”虽不是首例,但也引来各界广泛关注。对于高考作“增值”这一新的变化,专家称这是语教学的重大突破。福建师大学院教授孙绍振指出,语教学应强调培养学生语素质,包括语言、思维、情感、想象以及富有个性化的表达能力。比重偏大的客观题使得素质教育成为空谈,也钳制了中学语教学,高考作“增值”是我省语教学改革16年来的重大突破,令人“欢欣鼓舞”。在当前教育形势下,高考作的改革已是大势所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语感培养的“浅出”与“深入”宣州市阳镇小学陈小明小学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较好的语感.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通过近10年的语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概括为“语上浅出,感上深入”:一、“语”上浅出所谓“语”上浅出,就是教师用浅显易懂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在《中学语教学参考》2005年第5期和第8期上,人们围绕“语意识”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出现了激烈的学术争鸣。同时,在《中学语)2005年第7期上,发表了《母语教育病沉重处方投药须辨清》(以下简称《辨清》)一,该针对语教育“言语形式说”再一次进行了反驳,并以给语教育“治病”的名义。提出了语教育“言语内容、言语形式辨证关系说”。这一提法,确实避开了语教育研究“重形式”与“重内容”的角力格局。走在一条中间的道路上。这条路难道就一定符合中学语教学要求,一定走在语教学的道上吗?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它属于第三条路,但我们同时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它也是一条中庸之道。与传统思维橼式相吻合.律律带有很程的模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