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信息传播的飞快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尤其是网络的迅速普及,使我们的生活方式变得更加方便快捷。而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网络道德"的日渐下降,也是当今社会主要问题之一。网络中的资源共享,言论自由给网民提供了一个释放自己情绪的平台,网民通过各种方式在网络上宣泄不满,发表言论,其中也不乏一些人使用过激的语句和行为。自"人肉搜索"出现至今,引发了很多"网络暴力"行为。本文通过"人肉搜索"的利弊分析,网民心理分析等方法,提出一系列控制"网络暴力"的方法和措施。从网站和社会对"人肉搜索"的引导和利用,到网民自身素质的提升,给"网络暴力"问题带来新的出路。使"人肉搜索"在一个健康的态势下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2.
“人肉搜索”的传播流程及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早年的互联网上的这句名言如今随着"人肉搜索"在超过2亿中国互联网网民中飞速发展.也许到了改变的时候了.从2001年"人肉搜索"进入中国网民的视野,"人肉搜索"已经走过了7年的历程.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媒科技》2008,(1):13-13
据信息产业部副部长蒋耀平透露,目前中国宽带用户数已达1.22亿户,网民数量跃升为世界第一。但目前上网宽带速率还无法满足用户使用网络视频等互联网新业务的需求。另据美国独立分析公司Nemertes发布报告称,国际互联网网络淤塞越来越严重,除非互联网骨干网运营商投入1370亿美元用于建设新基础设施,这相当于服务提供商计划投入的两倍以上,否则现有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互联网容量将于两年内耗尽。  相似文献   

4.
以大规模网络调查数据为基础,对目前我国网民网络社交的方式、范围和深度进行全方位的分析。调查发现,即时聊天工具是目前我国网民使用最多的网络社交手段,而社交网站在年轻人群中发展迅猛;我国网民中的重度网络社交使用人群和浅层网络社交使用人群分层明显,网民网络社交的范围与其现实世界中的社交网络重合度较高;网民的网络社交深度总体上还停留在较浅的层次。  相似文献   

5.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民发布的<2008年中国网络视频市场及网民视频消费行为研究报告>,中国使用网络视频的网民高达1.6亿,相当于每1.3个网民中就有1个网络视频用户.根据媒介传播方式的不同,可以进一步将网络视频分为视频分享、P2P流媒体软件和宽频影视三类.  相似文献   

6.
何璇 《军事记者》2007,(3):51-52
1.23亿——这个数字说明什么?中国网民在2006年达到1.23亿,表明近5年中网络用户呈几何级增长,网民人口已占中国总人口的十分之一。由网民带来的网络经济自然引人关注,而网络游戏正是网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网络游戏产业2000年开始起步,  相似文献   

7.
网络流行语中有一类往往带有着“无厘头”特征,本文称之为无厘头网络流行语.无厘头网络流行语延承了电影和文学语言中无厘头的特点,荒诞离奇,看似无中心、无目的,但其实反映了当代中国的社会生活状况和心理状态,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和反思.本文分析了无厘头网络流行语的特征体现,探讨了网民热衷于创作使用无厘头网络流行语的动机,最后解读了无厘头网络流行语的意义和局限.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进一步改变销售模式与媒体格局微软比尔.盖茨曾经说过,进入21世纪,要么电子商务,要么无商可务!2011年,中国8000亿元网购市场交易规模、5.13亿网民规模、1.87亿网络购物用户,无疑是中国B2C市场增长迅猛  相似文献   

9.
当前的传媒业竞争态势,可以用"瞬息万变"来形容.前几年报业在人们心目中,还是一个冉冉升起的"朝阳产业"、"中国最后一个暴利行业",可转眼就有人惊呼"冬天来了".曾几何时,网络还是一个不起眼的"小不点",然而没过几年,就拥有了1.2亿网民,广告收入等也直线上升,不断蚕食传统媒体的地盘.以前,手机就是一个通话工具,可随着技术的进步,它具备了"实时通讯 报纸 电视 广播 网络 移动工具"结合体的功能,摇身一变,成了地地道道的"第五媒体".  相似文献   

10.
随着网络新闻报道不断完善,网络技术不断翻新和网民参与度不断加深,网络新闻专题在增强与网民互动,提升互动能力和互动影响力上"花样百出".本文以各大网站的"抗击甲型H1N1流感"专题(以下简称"抗击甲流专题")为例,对目前一些网络互动形式及其效果进行简要地分析.  相似文献   

11.
探讨网络传播社会影响,青少年是不可回避的重要话题。比之于美国这样的互联网发展大国,中国网络呈现出发展快、年轻化的显著特征。近来国内外权威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网民数量已达到2.21亿,宽带使用人数达1.63亿,固定宽带用户超过7100万,预计到2011年,互联网用户将达到6亿,几项指标均居于世界第一位。其中,18—24岁网民占网民总数的31.8%,  相似文献   

12.
许鑫 《东南传播》2011,(12):40-42
近年来网络事件日益频发,但只有少数事件能脱颖而出,成为网民持续关注的对象,本文以"郭美美事件"为例,分析了网络事件吸引网民参与的内在因素,并分析了议题性质对网络事件的公众讨论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截至2011年6月底,我国网民总数达到4.85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6.2%,根据梅特卡夫定律,网络的价值与网络规模的平方成正比,①中国网络的价值将不断膨胀.相当数量的网民已经习惯在网络中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将之视为自己的网络生活状态.但网络谣言、虚假民意、网络暴民等不理性现象也随之产生.如何在推动互联网持续发展的同时,兼顾网民利益、倾听网络民意,提高民众参与,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一路向'新',继续出发"——差不多是对整个2011年新媒体的最佳概括了.在即将过去的这一年里,中国互联网用户突破5亿,互联网普及率接近40%,其中农村网民超过1.3亿,约占网民总数的27%.中文已成为互联网的第二大语言.同样在2011年7月,成立仅7年的世界第一大社交网络Facebook的全球用户总数突破7.5亿,每天的分享次数达40亿,到10月份它的在线广告收入已超过40亿美元,新媒体来势凶猛!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的出现和兴起可以说是20世纪末人类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在众多的网民中,青少年占了相当的比例。根据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2008年底,我国网民总数已达到2.98亿,宽带网民总数达到2.7亿,手机网民总数达到1.137亿。为青少年构建一个和谐的网络文化环境,积极倡导青少年健康文明使用互联网,已经是摆在全社会面前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新媒体的迅速崛起,近年来在互联网思维的影响下,网民们逐渐开始通过新媒体关注各类网站播出的视频节目.据统计,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半数中国人已接入互联网.手机网民规模达6.20亿,有90.1%的网民通过手机上网.只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达到1.27亿人,占整体网民规模的18.5%.①2015年数字媒体使用时间占比首次突破50%,意味着中国大陆用户每天使用媒介的过程中有一半以上的时间都在使用数字媒体,而其中又有三分之一的时间被视频内容所占据.②而视频网站节目中有一类节目备受追捧,即网络自制脱口秀.  相似文献   

17.
一、3.38亿网民:彰显网络舆情的重要性 互联网时代的中国已经产生一个"压力集团",这就是逾4亿的网民,互联网已成为社会观念和思想的显示器和晴雨表,已成为各阶层利益表达、情感宣泄、思想碰撞的舆论主渠道,已成为社会舆论的发源地和放大器.  相似文献   

18.
丁诚忠 《青年记者》2007,(17):14-14
2亿网民并非只认网络不认报的铁板一块,恐怕只能算作一只体形庞大的"纸老虎"了!如此的"网民"即使发展到4亿又能说明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微博等自媒体的使用,传统"媒介审判"在互联网时代有了新的发展,新的特点。本文主要探讨了网络"媒介审判"与传统"媒介审判"有哪些区别,网络"媒介审判"出现的原因,以及如何从加强网民素质、加强媒介自律,加强政府监管力度和司法机关的良性互动四个方面防范网络"媒介审判"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我国“网络媒介审判”现象的分析及防范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茜 《今传媒》2012,(2):31-33
近年来,网络以其强大的互动性吸引汇聚了无数网友,并由此造就了在重大问题上迅速形成舆论的能力,然而由于网络匿名性和"把关人"缺失而产生的"网络媒介审判"现象却妨碍了司法独立、司法公正,不利于网民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并严重影响了网络媒介生态环境的发展。只有通过加大政府监管力度、加强网络把关力度、紧抓网民媒介素养教育,才能从根本上防范和消除我国"网络媒介审判"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