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新闻界》2018,(4):62-71
新闻研究者和从业者关于新闻业危机的讨论形成了两种典型的话语框架:"普遍性框架"和"历史性框架"。前者诉诸新闻专业主义的普适价值,将美国19世纪以来的商业新闻视作新闻业的最高形式和普适范式;后者则要求将新闻专业主义置于商业新闻业兴起的社会史语境,通过对经济-历史权力的分析明确这一实践范式的历史性和局限性。一方面,普遍性话语所倡导的价值理念代表着民主公共生活的基本价值追求。另一方面,变化着的新闻实践,迫切需要研究者超越价值呼吁,从历史和现实中为新闻业危机寻求解释与进路。本文通过对新闻业早期历史的回溯和对当前数字化转型的分析,阐明新闻专业主义的历史性和内在危机倾向,揭示新闻业危机背后更为深刻的价值危机,并尝试探讨重建新闻业公共价值的可能进路。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2016,(6):34-39
新闻行业的专业化与大学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分析了新闻业专业化过程中,与大学教育的合作,以及自媒体兴起后,新闻业在专业化方面所出现的危机:专业记者对内容生产和报道形式选择的排他性主导被打破,专业的经济保障能力和归属感削弱,记者往其他行业的流动性加强。专业危机带来了新闻教育的生存危机,新闻教育必须在源头上进行创新与创业的改革,以适应"集团办报"到"个人办报"的回转,为毕业生提供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3.
梁玲 《新闻记者》2015,(4):28-34
通过分析新奥尔良《皮卡尤恩时报》(The Times Picayune)和西班牙《国家报》(El País)媒体剧变的新闻话语,本文从文化社会学和公共领域的视角检视新闻业的危机。文献回顾中将当前新闻业焦虑的文化视角展现出来——这些焦虑之前主要是从技术、经济的视角加以探讨的。本文的实证部分将阐明,在理解由数字化变革引发的媒体经济变革中,独立新闻业的社会意义是如何呈现和运作的。  相似文献   

4.
谢静 《新闻大学》2006,1(3):84-90
2005年上半年,中国大陆新闻媒介有关付费采访问题的讨论本身成为一个媒介事件.新闻媒介将这一后台技术话题公诸于众,并呈现大量有关媒介的负面评价,使得这一事件超出了论争本身所具有的道德意义,成为分析大陆新闻业的饶有趣味的案例.本文结合有关新闻专业主义的研究和布尔迪厄的"场"的概念,对2005年上半年有关付费采访的媒介批评话语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在有关付费采访的媒介批评中出现的分歧反映了当前新闻业的认同危机,也是"新闻场"中彼此冲突的力量重构要求的体现.新闻媒介无法要求媒介批评在其专业规范框架之内展开,但重塑专业规范却是新闻业应对批评进行改革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商业主义的兴起对整个新闻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数字时代它逐渐转变成为以流量和点击量为核心的指标化新闻生产逻辑。美国媒体社会学家凯特琳·佩特雷在她的新书《一切适合点击的新闻》中,对传统新闻业和数字媒体在“流量至上”逻辑下所面临的危机和挑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揭示了新闻记者在这种特殊的流量驱动逻辑下如何改变了自己新闻生产和内容写作的方式。这意味着新闻业需要重拾公共服务在新闻业中的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6.
当前危机事件频发,危机传播已成为普遍关注的热点课题。谣言与真相、个体责任与整体责任、自我辩解与责任承担的合理切割是危机传播的困难所在。可以利用危机传播的话语"切割"策略,通过话语情境化、角色话语转换、语义转换等方式解决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2013年9月报人江艺平退休视作中国新闻业面临的一次"热点时刻",从集体记忆的角度讨论新闻权威的塑造问题。文章以新闻人的纪念话语为研究对象,分析新闻人如何来讨论这一退休事件以及这种讨论对新闻业具有怎样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传播话语在公共事件管理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在一些涉及公共利益事件的报道中,我们的传播话语仍是"宣传"的语言体系。宣传话语在危机时代不利于权利的表达和问题的解决。媒介需要构建公共话语。  相似文献   

9.
《新闻界》2015,(23):24-29
"标出性"理论的应用延伸至文化符号学领域,能够对社会文化和艺术变革机制做出有效阐释。新闻业的历史变迁中不断出现意义范畴的对立,可以置于"标出性"理论视域中加以考察。不同类型的新闻文本分布在所谓"大报"和"小报"构成的光谱区间,分别对应于新闻业的"正项""中项"和"异项",并形成了不同的新闻观以及叙述惯例。当下新闻娱乐化倾向愈演愈烈,新闻业面临"标出项翻转"的危机。  相似文献   

10.
新闻,是一种带有信念的职业,而不仅是一盘围着市场转的生意。根深蒂固的文化符码在报道和利润追逐间筑了一道"墙",一道拒绝亵渎的文化区隔。杰弗里·亚历山大(JeffreyC.Alexander)是耶鲁大学文化社会学教授、社会学新功能主义学派著名学者。最近,亚历山大教授在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及中山大学发表了题为《重思新闻业:文化的力量》的演讲,从文化社会学的视域对当前的新闻业危机进行了解读。在这里,  相似文献   

11.
真相是新闻业的“上帝之词”,但是二者之间的关系始终处于被质疑中。本文取径元新闻话语理论,以美国著名新闻主播谢泼德·史密斯的职业变动为窗口,透视美国当代新闻业的真相观念和自我呈现,并结合受众话语批判性地审视这种观念和自我呈现。研究发现,新闻业的真相观念有所变化且存在矛盾,但仍然将其建构为最高理想,并仍然以真相仲裁者的身份自居;但是,美国新闻业的过度商业化取向和结构性痼疾及全社会的认识论危机带来了理想和现实的巨大落差,也使有良知的媒体精英处境尴尬。本文的目的有两个:为理解美国当代新闻业的真相观念及其与真相的关系提供最新的观察;为理解当代公共传播现状提供一个案例。  相似文献   

12.
冉玲琳 《今传媒》2020,(2):13-15
"纸媒已死",新闻业进入"智媒时代"。从机器人写作到个性化的新闻推送,"新闻编辑室"的位置已经所剩无几,人工智能开始在新闻业内产生"无用阶级"并重塑其人员结构。新技术带来了新危机,机进人退的现象越来越明显。新闻业是应该"功利主义"的拥抱新技术还是与之继续"竞争",哪一个会让新闻业变得更好?本文旨从庄子"无用之用"的伦理哲学角度探讨人工智能与新闻业的未来,思考新闻业在人工智能"暗涌"中的坚守和改变。  相似文献   

13.
《新闻界》2018,(5)
"现在"与过去的某个时刻之间总是存在"暗合",在作为历史的新新闻主义与当前新闻业之间,存在两个层面的"暗合"。而当前新闻业的危机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认知上的危机,即新闻业缺乏对不同媒介的融通观念。实践表明,新闻是可以依存于不同媒介之中,因此,调和当前矛盾的办法是利用跨媒介叙事学的研究来弥补"媒介"观念的缺乏,也即走向跨媒介新闻实践。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危机研究引发学界关注。文章基于陈新仁(2013)的语用身份建构理论,以天涯社区中网民对天津港爆炸案一事的评论为语料进行话语分析,考察在社会危机语境下,网络草根话语中所建构的地方政府形象、所使用的话语策略及其语言语法实现。本研究有助于危机下的地方政府深入了解受众心理、并据此采取适切的话语行为进行危机传播,从而实现"以言取信"并有效建构政府公信力的根本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15.
《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可谓当代的“哈钦斯报告”。这不仅因为两书所述问题的精神一脉相承,而且因为它们在各自的时代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文章通过对《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的细读,指出当前美国的新闻业面临三种危机,即新闻价值的危机、传媒经济的危机、理论阐释的危机,强调在新的传媒环境下,确保新闻的公共品格、恪守新闻的透明原则、增强新闻的服务意识之于新闻价值坚守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新闻界》2016,(23)
<正>互联网环境下新闻业的危机与变革是当下全球媒体面临的重大问题,同时也成为新闻业研究的热点领域。在中国,过去十余年,互联网也在深刻地重塑着新闻的形态、新闻业的生态与我们的新闻体验。互联网改变了中国新闻业的产业结构、受众结构、股权结构和权力结构,同时也影响着新闻生产实践的变革。而在新的重构过程中,消解与促进、挑战与机遇因素并存,新闻业的  相似文献   

17.
文艺复兴晚期,民众对政治越来越厌恶,对不能起到约束权力作用的公共话语也越来越不信任。这种情况常常发生在强权控制了公共话语、而公共话语发生了重大危机的时候,另类的私人话语会随之受到欢迎  相似文献   

18.
唐杰 《青年记者》2013,(20):21-22
新闻业并非处于危机之中。整个媒体行业,包括新闻记者可能存在一定危机,但是新闻业本身实际上在不断改进。上述争论是由国际纪录片制片人布瑞格辛·范德·哈克和南加州大学安那伯传播学院的迈克尔·帕克教授和曼纽尔·卡斯特教授针对最近刚刚发表的关于"网络新闻专业主义"①的一篇文章引发的。正如教授们所言,大多数灾难预言  相似文献   

19.
刘立荣 《今传媒》2009,(11):99-100
自从网络新媒体一出现,报纸就面临着巨大的威胁.2005年菲利普·迈耶在他的<正在消失的报纸:如何拯救信息时代的新闻业>一书中就曾指出"到2043年第一季度晚些时候,日报就没有读者了.[1]2008年9月15日,随着美国著名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破产,华尔街骤然掀起的金融风暴成为压倒美国报业的最后一根稻草,许多报业公司面临破产,多家著名的百年老报宣布停止印刷纸质报纸,转为网络版继续发生.  相似文献   

20.
《兰台世界》2015,(Z1):59-60
<正>一、危机及档案馆危机概述1.危机。危机管理研究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对军事和外交上危机事件的处理,具有真正现代意义的危机管理研究则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对危机的处理拓宽到整个社会及个体组织所面临的危机。危机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具有更多的社会性色彩。所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人类社会中,突发社会事件——也即危机无处不在。危机也就是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