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养老模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在学习中享老的养教结合模式越来越成为大家的共识。养教结合实践如何开展,养老机构应以怎样的方式去融合和发展老年教育,一直是社会所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梳理我国养教结合模式的实践,结合泰康之家园区老年教育开展的经验,为养老机构养教结合实践的探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峻,养老服务需求不断增加的问题,已成为我国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老年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后期阶段,是建设学习型社会、提高全民族思想文化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精神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为进一步优化区域社区教育模式,更大限度满足老年人日益提高的精神文化需求,体验终身学习带来的快乐,锦江区加强教育,民政等部门间联动合作,积极设计与创新载体,启动并实施了"养教结合"终身学习工程,在教育养老、健康养老上做出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正北京市西城区社区公共文明引导员素质培养北京市西城区从调查研究入手,梳理并构筑"素质模型",遵循"以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实际需求为依据、以适度理论为基准"的原则,创建课程体系,强化素质能力。成都市锦江区莲新街道养老助残关爱驿站成都市锦江区为适应养老服务体系的实践创新,实施"养教结合"终身学习工程,推进共同参与社区教育治理格局的形成,为终身教育服务老龄化社会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基于养教结合的老年教育对促进积极老龄化的优势也备受关注,成为学术界的热点课题。从近几年来我国养教结合老年教育相关主题的研究文献来看,研究内容主要涉及理论基础、发展现状、现存问题、发展策略、优化路径等方面,但整体发展较晚、研究仍不够丰富,采用实证分析方法的研究数量十分有限。由此提出展望建议:基于现有成果,持续深入开展养教结合老年教育模式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为实现积极老龄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如何规划全方位的养老教育,引导全社会适应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不仅是一项重大的惠及社会大众的基本民生问题,也是促进教育主动服务社会发展需要的重要契机.本文着眼于人口老龄化发展现状,梳理了国家和北京市关于养老教育的相关法规和政策,调查了养老教育的需求和现状,明确了养老教育的性质、对象、内容、方式、提供者、绩效评估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养老教育事业的对策建议,包括:围绕"老有所养"的民生需求和社会关切,建立在各级政府统一协调下的养老教育社会合作机制;深入调查养老教育的社会需求及其对于科普学习、专题培训和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内容、方式及提供机制;设立政府养老教育专项经费,并积极筹措各种社会团体慈善性资助和社会人士爱心捐赠;加强养老教育的制度建设、资源建设与能力建设;结合养老教育面临的突出难题与创新实践,开展专题研究、经验总结和成果推广;采用各种形式的媒体传播,引导社会参与和支持养老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流动儿童的受教育问题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公立学校资源有限性催生了一大批私人老板办学,然而,这些学校很少能够获得合法的办学资质,难以保障教学质量。打工子弟学校生存呈现多样化形态,其中,一种形态是打工子弟学校与社会资源合作探索公益办学教育模式,学校的非营利性保证了社会公益资源的进入与参与,创造了公益办学的新模式。本文系统地研究了北京M学校的公益办学模式,此模式实现了办学理念、教师层面、学生层面的有机结合,探索公益办学模式中社会资源发挥的作用,并发现了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尝试提出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7.
公益创业是以社会价值为导向,具有可持续运作模式的创业活动.互联网与公益创业教育的结合,能有效缩短公益创业教育与商业创业教育的差距,实现公益创业教育范围和水平的迅速扩大和提升.根据互联网技术的应用程度,公益创业教育模式大致可以划分为传统模式和“互联网+”模式.比较互联网+公益创业教育的线上授课模式、网络整合模式、网络协同模式,可以发现,互联网+公益创业教育模式经历了1.0和2.0的发展阶段,正向3.0阶段迈进.多元主体参与的公益创业教育模式正在形成,公益创业生态系统日益完善.  相似文献   

8.
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是关系到每个家庭、每个老年人切身利益的社会民生.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在于人才的培养.在介绍了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缺乏和人才培养的现状基础上,通过与其它国家老年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对比,分析了人才的缺乏对养老产业发展的阻碍,探究了在高职院校开办养老年服务专业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新媒体时代的来临,微电影产业的迅猛发展,为公益微电影提供了成长环境。近年来,微电影中涌现了一些比较优秀的公益微电影,比如《全家福》、《让爱同步》、《时间门》等等,这些公益微电影聚焦道德问题、热点问题等,通过这些微小影片的传播,达到感化受众,教化受众的目的。本文着眼于公益微电影的创意叙事与社会功能的研究。公益微电影的创意叙事,不但有效吸引受众,而且提升公益微电影的审美价值;公益微电影中情感的渲染,使受众在情绪感染中受到教育,从某种程度上讲,教育效果超越一些说教意味浓的公益广告。公益微电影的有效传播,有利于其社会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0.
2012年8月31日通过的我国民事诉讼法修正案正式规定了公益诉讼制度。虽然在我国的立法中已明确规定了公益诉讼制度,但却并未明确规定公益诉讼的诉讼主体范围。结合我国的司法实践和理论研究,探索我国环境公益诉讼主体的各种可能类型,对检察机关、国家政府机关和环保社团等公益性社会组织的类型化研究,可以使环境公益诉讼主体理论研究逐步走向制度构建。  相似文献   

11.
体教结合是牵动中国体育体制与教育体制改革的战略性问题,它应伴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而演进,不能局限于竞技体育与教育的结合,它应该是学校体育、竞技体育、社会体育与教育的结合,教育也不能局限于学校。通过对新时期下体教结合内涵的重新诠释,给出新时期对体教结合实施的重新定位,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体教结合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学习能力是学生适应学习活动,完成学习任务,获得学习效果的能力。中专生学习能力具体表现在:终身学习理念淡薄;不善于质疑问难;不善于查找资料;自学能力差;概括能力不强。针对学生学习能力表现,本文提出了五点措施,即加强学习目的教育,增强学生的终身学习理念;改善教育环境,加强课程改革,提高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生学会学习;搞好社会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加强中专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13.
"体教结合"的内涵解析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体教结合"是牵动中国体育体制与教育体制改革的战略性问题,它伴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历史进程而演进.通过对"体教结合"的诠释,给出新时期"体教结合"的最新定义,并对"体教结合"的内涵进行了解析.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职业院校思政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实问题,结合现有研究背景,文章阐明将社会志愿服务融入思政教育的优势与价值,梳理现阶段影响思政教育实践效果的场地、资金、人力等限制条件,并围绕强化公益思政育人理念融合、创新思政教育实践载体形式、引入“互联网+”教育新生态、打造思政教育共建共享机制四个层面,探讨关于思政教育与社会志愿服务融合创新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5.
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速、智能技术的不断更迭,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的学习需求日益凸显,要从平衡地区发展、完善资源、充实师资力量等方面着手。文章以江苏“智慧助老”专项行动为例,提出营造学习氛围、强化课程资源建设、组建教育培训团队、构建老年学习共同体、依托养教联动基地等对策,采取优化实施方案,助推老年教育新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新课标》的制定对高等师范声乐教育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为此,高师声乐教 学应在内容上"求新",即不但要重视歌唱技能的培养,还要重视包括审美、鉴赏等各种能力的培 养;教学方法上"求变"。同时,还要重视学生教学经验的积累,加强学生对声乐教学法的学习。  相似文献   

17.
当前,老年教育的需求不断扩大。许多地区需要高质量的教育供给以更好地满足教育需求。为体现老年教育的普惠性和公平性、进一步扩大老年教育供给,文章通过“养教结合”老年教育模式,以江苏开放大学的实践为例,搭建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平台,实现积极老龄化,拓宽老年人的生命宽度,以积极的方式提升老年人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8.
责任感是个体对自己在人类社会与自我发展中所承担责任的一种意识。当前部分大学生的责任感趋于淡化,已成为高等教育所面临的一个紧迫而又重大的课题。社会公益服务是培养大学生责任感的最现实和最有效的途径,以社会公益服务为基础构建大学生责任感教育的实践路径,必须以人为本,设计社会公益服务内容,不断拓展公益服务的有效领域,加强社会公益服务的文化品牌建设。  相似文献   

19.
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既是一个古老的课题,又是现代高科技发展的动力源泉.它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一贯倡导的主张,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在回顾教劳结合的历史道路的前提下,揭示了教劳结合在社会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下存在并发展的内在机制,从而说明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促进体教融合最强有力的理论武器。基于这一科学理论,分析了体教融合的学理基础和价值意含,揭示了体教融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明确了新时代体教融合的实践向度。应深入学习、理解和运用这一科学理论,把握体教融合的整体性与协调性,构建体育教育社会共同体,完善全周期体育教育体系,强化体育教育保障体系,推动体育切实回归教育本原、与教育深度融合,为青少年健康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