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的传播方式从远古的图腾、火光、敲鼓、舞蹈、语言和文字,逐渐演变为现代化的手机、计算机、多媒体等高科技传播途径,人类阅读方式的转变使其重新进入“读图时代”,这是借助了互联网技术而产生的更为直接的、海量的信息传播方式。现今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的传播方式和媒介不再拘泥于一种形式,而博物馆作为研究、收藏、陈列和展示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场所,也是信息传播的媒介之一。本文将从博物馆视角来探讨信息的视觉传播,浅析在视觉文化下博物馆视觉传播的新模式以及视觉传播方式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2.
宗教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社会文化,对于现代人而言,它也许是一个谜,然而,在古代和近代,它却是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精神武器,许多国家的兴起和消亡,都是与宗教密不可分的.发展至今,宗教的作用也许不再那么明显,但由其传播给后人的优秀文明成果,却有着不可低价的作用和价值,尤其是作为其讲经传教的经典文献,更是这种文化的物质基础,它在流传后世的过程中,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梁颐 《新闻世界》2014,(10):191-192
新媒介技术的发展给宗教传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各种媒体技术之间能量互补、互动带给传播者和受众的是时空压缩、折叠的灵活和随意性,为宗教传播提供了新的传播途径,为宗教的大范围传播提供了高效平台,使宗教传播者和接受者有了全新的传播方式和传播感官体验。  相似文献   

4.
自艺术起源以后,人们对艺术的探索、追求与传播从未停止.从亚欧大陆古代艺术的两河流域文化艺术,发展到20世纪的现代艺术,世界艺术史经历了几千年的传播与发展.艺术传播的方式与载体也在历史演变中不断发展完善.自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艺术传播理念与传播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而我国艺术传播仍然只是以一种新闻传播类型存在,艺术传播理论体系并不完整,加之新媒体诞生对传统艺术传播理念与传播方式的巨大冲击,导致传统艺术传播逐渐走向衰落.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研究艺术传播发展史的发展现状,对完善艺术传播理论体系、促进艺术传播方式的革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武佳 《兰台世界》2014,(7):58-59
朝贡传播、宗教传播、战争传播、通婚传播和商业传播是西域乐舞传入中原的五种形式。西域乐舞在传播的过程中,由于其传播方式及环境的差异,导致了在传播中产生的新质文化增值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6.
朝贡传播、宗教传播、战争传播、通婚传播和商业传播是西域乐舞传入中原的五种形式。西域乐舞在传播的过程中,由于其传播方式及环境的差异,导致了在传播中产生的新质文化增值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7.
谢兰玉 《兰台世界》2012,(23):16-17
人类传播历经了前语言传播、语言传播、书写传播、印刷传播以及电子传播,媒介的演变促使传播方式逐渐多维便利,拓展了档案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媒介演变中档案文化得到积淀并世代相承,档案文化传播将最终实现社会化。  相似文献   

8.
胡勇  王玉 《报刊之友》2014,(4):145-146
中国30年的改革开放促进了各类广播电视事业的全面发展,其中地方性广播电视媒体对外宣传的发展经历了起步、探索和发展的演变过程。随着亚运,上海世博会等大型国际活动的申办成功和陆续举办,地方性广播电视媒体对外宣传也经历了挑战和机遇。地方性广播电视媒体对外宣传虽然已经产生并发展了二十多年,规模也不断扩大,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许多问题,尤其是对传统文化传播与宣传方面,一直没有特别出彩的本土文化类电视节目的面市。对外传播效果有待提高,传播方式有待改善,外宣队伍素质有待加强,将制约地方性广播电视媒体外宣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影响节目的生存。为了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本文以温州地区的广播电视对外本土化宣传为研究对象,以实际电视节目例子为基础,剖析外宣节目的生存现状,并从宣传体制、管理机制、传播策略、单向传播等方面探讨可行的发展策略,以期为地方性广播电视媒体外宣的发展提供具有实战意义的参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地区。新闻传播作为一种文化传播方式,对促进新疆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加强民族间的团结,推动各民族的共同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但是,也应看到,由于各民族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形成各自独特的民族传统、民族心理、价值观和风俗习惯,这种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在客观上对新闻传播也起着不同程度的制约作用,影响到新闻传播的效果。在多民族文化共存的情况下,如何切实有效地实施新闻传播?这是新疆新闻界一个值得重视探讨的课题。本文试就跨民族文化的新闻传播问题谈点个人的看法,并就韩强同志在《试论跨文化传播的新闻价值观》(载《新疆新闻界》1996年第1期)一文中提出的一些观点进行商榷。 一、跨文化传播与跨文化新闻传播 文化是一个社会群体的生活状态,包括人类在后天所习得的各种知识技能和创造活动的总合。它由物质文化、规范文化和认知文化三个相互关联的部分构成。文化具有民族性、综合性和历史延续性,在阶级社会中还具有阶级性。每一社会和群体都有与其相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媒介赋权并延伸了人的口语传播方式,通过技术语言扩大口语传播影响力.电子传播阶段呈现出去中心化、分散化和多元化特点,媒介主体的口语传播方式从有稿播音阐述到无稿播音表述的变化.本文以传统媒体在融媒体发展中主持人进行"直播带货"的口语传播演变为背景,分析传统电视直播主持人在"直播带货"中的口语传播方式,探讨...  相似文献   

11.
论网络传播的危机公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传播作为一种全新的传播方式,有着与传统传播媒体截然不同的新特征,它给我们提供了最快捷、便利的传播方式.当我们享受着网络传播的快捷、便利的传播方式带来的乐趣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系列负面作用,如意识形态和文化渗透、假新闻假信息传播、个人隐私遭到侵犯、知识产权遭到侵犯,等等.当网络中假新闻、假信息、不利消息或负面新闻出现时,若我们不巧妙运用公关手段及时去化解它,而任由负面消息在网络中传播,那将可能演变为网络危机.严重的话将会令一个人名誉受损、企业破产、政府公众信誉下降,因此当网络危机出现时,我们应及时运用公关手段防止危机蔓延,化解各方面的矛盾,减轻网络传播危机带来的损害,把握机遇化危为机.  相似文献   

12.
新书架     
辽宁教育出版社新近出版的、周非著《中国的教育文化与思维方式》一书,从思维方式对教育文化的制约和依赖性出发,着重探讨了在中国古代教育思维方式影响下的古代教育文化及在近代的演变,并对“五四”运动以后的现代思维方式及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文化作出了一定的阐述,明确了思维方式在教育文化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的重要作用。本书观  相似文献   

13.
手机媒体、互联网、数字媒体的发展意味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新媒体时代改变了大众获取知识与信息的方式,以山西这一特定区域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总和为核心的三晋文化,在新媒体时代的传播方式也必然发生改变。本文探讨新媒体时代背景中对三晋文化传播的策略:增加三晋文化传播的形式,以博客、播客、BBS论坛、微信公众号、手机APP为多种形式,实现全媒体空间的立体式、交互式、开放式传播;增强三晋文化传播的趣味性,以互联网环境为传播机制,要实现较好的传播效果,必须在网站制作、程序创作的过程中,增强观赏性、审美性与趣味性;同时增强三晋文化传播的针对性,在新媒体时代下,青少年是主要的受众群体,接受对象发生改变后,要有效针对青年群体进行自媒体方式的传播。  相似文献   

14.
唐宋交替之时,宋词萌芽,在社会特殊的背景氛围中成长与壮大;词作为一种独特的文体,它独特的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在宋代影响颇大,丰富了宋代的文化发展。本文从传播学角度出发,分析宋词传播的背景,探索不同的传播手段在宋词的词风形成与演变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朱赟 《今传媒》2016,(1):85-90
近年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各级政府的推动下,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越来越重视.作为只有在动态传播中才能保持文化活力、传承特定文化意义和文化符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体在其传播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增强现实宣纸技艺文化系统这一新型媒体传播方式为例,从使用与满足理论探究宣纸文化传播的新模式.笔者通过对增强现实宣纸技艺文化系统和目前现有的宣纸技艺文化传播媒介实证研究和对比分析发现:传播宣纸技艺文化的媒介中,受众选择增强现实技术的使用动机更强,并能通过增强现实技术获得更强烈的满足效果.因此,增强现实技术可以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或路径促进宣纸技艺以及更广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传播.  相似文献   

16.
韩冰 《报刊之友》2014,(3):20-21
隐秘传播,是指传播内容与主流意识形态相左、传播方式低调,以宣传非主流(亚)文化以及民间文化的一种特殊的传播方式。而网络传播,作为新媒介传播方式之一,在现代社会中广泛推广使用和发展。同时,网络传播凭借其信息传播的高效性和自由性等特点赢得了大众更为广泛的青睐。本文将从隐秘传播作为特殊的传播方式在新型媒介的网络中的传播发展变化来进行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新媒体的发展带动了社会文化的变迁和信息传播方式的变革,传统的视听信息传播方式——电视,正受到越来越强烈的冲击。本文考察了网络时代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以及传播技术等方面的变革,并以此为基础探讨视听信息的接收者在此过程中发生的转变。本文认为,视听信息的接收者正在从被动接收、单次接收信息的"受众"(receiver)变为表现出主动选择和多向传播的信息"使用者"(uSer),而这种转变将带动视听信息传播路径的多级化和传播效果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8.
孟玲 《网络传播》2005,(1):63-63
网络媒体的诞生给图片传播带来了引人瞩目的变革,网络的发展影响了图片作为一种信息产品的传播方式,图片的传播由过去简单的照片实物的人际传播与以纸质媒体为主的大众传播方式,逐渐演变成为一种以网络为核心的多元化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19.
体制是确定社会政治经济组织结构、管理规范并约束人们行为的制度、秩序和准则.体制涉及到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文化体制是一个国家关于文化与政治、经济关系的制度性体现和反映,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执政主体关于这三者关系的理论主张,以及在这种理论主张下建立起来的国家文化体制和政策系统."①"所谓文化体制是指一定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中文化产品的生产、管理和传播的具体形式和运行方式,它包括文化生产组织、管理制度、管理形式、方法及传播方式等.文化体制就是文化产品专业化生产的组织构架与制度安排.文化体制的类型和社会性要素规定着文化产品生产、管理、传播等实践活动的特点,体现着主体从事实践活动的方式,制约着文化产品的生产效率,也制约着文化创造的状况与文化产品的价值取向."②  相似文献   

20.
企业社会责任传播发展及WEB2.0时代的机遇和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柏因 《东南传播》2011,(12):45-47
本文深入研究了企业社会责任传播方式的发展和演变历程,通过学术文献及实务应用案例回顾,就现今企业社会责任传播最常见的四种形式——广告和公关稿、企业CSR主页、企业社会责任报告、Web2.0相关应用进行探讨,最后归纳了企业社会责任传播方式的演变规律,并对CSR传播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