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李光敏  陈炽  邢江  彭绪富  杨怿 《现代情报》2016,36(8):168-173
随着Web2.0技术和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互联网分享产品的使用体验和表达喜恶的观点,如何有效地从评论文本中抽取产品特征是产品意见挖掘方向所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产品特征频繁项、特征-意见共现关系、模型训练和显隐式特征匹配四个方面介绍产品特征抽取工作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并指出其各自的优势和不足,最后列出产品特征抽取在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翟东升  徐颖  黄鲁成  赵京 《情报杂志》2013,(2):45-51,66
如今网络已经成为信息交换的工具,网络中出现了大量的用户评论信息,利用产品评论挖掘技术获取竞争产品的情报数据,对于企业和用户都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已有的研究成果,将产品评论挖掘应用于竞争产品的优势分析之中。并以手机为例,以iPhone4和N8作为研究对象,经过数据采集、预处理、建立产品特征集合和评论观点集合、评论观点的极性与强度判断等工作,量化用户观点,以4种图表形式显示结果,并根据图表分析竞争产品的优势及需要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唐晓波  王洪艳 《情报杂志》2013,(2):107-111,127
微博平台上的产品评论是用户表达其产品需求和情感倾向的重要渠道。结合微博的社会性特点构建了一个微博产品评论挖掘模型,该模型在对产品评论进行情感极性分析的基础上,把不同极性的评论进行分类研究,通过统计分析的方法,挖掘用户关注的产品特征优缺点,并将对应观点的用户感知程度进行可视化;再根据微博产品评论的特点,通过共词网络分析方法实现了对产品竞争对象的识别与分析。最后,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颜端武  江蕊  杨雄飞  鞠宁 《现代情报》2018,38(7):165-170
[目的/意义]针对网络产品评论细粒度意见挖掘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和总结,在明确其主要任务的基础上,探讨涉及的关键技术、研究成果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为该领域研究未来的发展提供建议。[方法/过程]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进行分析和归纳,由粗粒度意见挖掘引申到细粒度意见挖掘,在明确细粒度意见挖掘主要任务的基础上,重点针对其关键技术和研究进展进行总结。[结果/结论]本文明确了网络产品评论细粒度意见挖掘的主要任务,包括主客观句分类、评价要素抽取和情感极性计算,总结了各个任务涉及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网络评论观点挖掘相关理论分析,对观点挖掘的实现过程进行设计和分析,以期通过网络评论观点的挖掘,了解网络用户行为与观点倾向,掌握网络用户观点表达规律。  相似文献   

6.
Web环境下产品评论挖掘在企业竞争情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Web2.0的出现,现在无论是微博、博客还是各大论坛及购物网站都出现了针对产品或服务的客户评论。本文首先通过对这些产品评论的情报价值进行分析,指出产品评论挖掘是在Web2.0和电子商务发展背景下,用户利用网络平台发表意见评论和Web环境下企业竞争情报发展的必然产物。本文提出了一个产品评论挖掘应用于企业竞争情报的框架,进而讨论了产品评论的预处理并从行业监测、用户研究、企业自身以及竞争对手分析四个方面分别探讨了产品评论挖掘在企业竞争情报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7.
邢云菲  曹高辉  陶然 《情报科学》2021,39(9):101-109
【目的/意义】网络用户在线评论是用户对某产品或服务机构体验感知的反馈,对网络用户在线评论的文 本挖掘是情报分析的重要内容。【方法/过程】为了更有效从海量网络用户在线评论文本中挖掘用户感兴趣的信息, 本研究爬取TripAdvisor网站四大城市的酒店用户在线评论,基于主题图谱理论和文本聚类算法构建网络用户在线 评论的聚类模型,通过图谱可视化揭示不同地区酒店用户观点差异,并分析不同图谱的社会网络特征。【结果/结 论】研究发现酒店用户最关注的是服务,其次是酒店的环境和位置。本研究能够快速挖掘酒店用户关注内容,对帮 助酒店管理者了解用户住宿需求并以此提高用户满意度具有重要价值。【创新/局限】本文结合主题图谱和文本挖 掘技术构建酒店用户在线评论主题图谱,在大数据文本主题聚类上显示出优越性。但本文仅分析TripAdvisor网站 四个城市中部分酒店的用户在线评论,数据面覆盖不够广泛。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 提出一种基于在线产品评论的竞争情报挖掘框架,为企业改进产品设计和制定竞争策略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利用Word2vec技术构建产品特征词集合,识别用户评论主题特征。然后使用情感分析方法对评论文本进行分类,得到特征维度的评论情感。最后从产品主题特征和情感态度特征两方面进行数据分析,并以可视化结果呈现。[结果/结论] 以汽车行业的评论数据为例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提取产品情报信息,帮助企业有效识别自身品牌及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劣势,为大数据环境下的竞争情报挖掘提供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的开放性使得当前互联网上的用户生成内容没有质量控制机制,产品评论中存在大量垃圾评论,如何识别这些垃圾评论信息成为重要问题。本文对产品评论信息中垃圾评论的识别方法进行了综述,先将产品垃圾评论和互联网上其他常见的垃圾信息进行了对比,然后从产品垃圾评论检测的数据集、识别方法两个角度对相关工作做了概述和分析,最后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值得产品垃圾评论识别研究进一步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吉顺权  周毅 《现代情报》2015,35(6):114-121
在总结用户评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关联规则理论在用户评论挖掘中的作用,包括可以用来挖掘产品的优劣势特征及其程度大小,以及挖掘影响产品整体评价的关键特征。提出了基于产品特征关联规则数据挖掘的企业竞争情报应用模型,包含确定用户评论情报源及其采集、数据预处理及其产品特征提取、数据结构化处理及其关联规则分析和产品优劣势特征及其关键特征的对比分析四个模块。最后通过实验论证了这一模型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相对于传统的产品领域意见挖掘研究,文章对中文通用领域的意见挖掘各部分内容进行了尝试性研究。利用基于多种语言特征和候选评价对象的条件随机场模型进行观点表达抽取,对有窗口限制的最近邻方法进行改进,提出一种评价对象—观点表达对的匹配算法,其对评价对象抽取效果也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正。  相似文献   

12.
吉祥 《现代情报》2010,30(11):46-49
伴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网络以其独特的优势正逐渐成为社会舆论的主阵地,随着大量信息的涌现,如何从中发掘有用的舆情信息为我们的决策、管理服务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介绍了观点挖掘技术之后,提出了基于观点挖掘的舆情信息分析方法,在构建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实例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13.
从产品评论中挖掘观点:原理与算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对产品评论中的观点挖掘进行了形式化的描述,给出了基本的研究思路;接着分析了从产品评论中识别产品属性的原理,并对基于词汇共现的方法和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进行了比较;然后分析了对相关属性进行极性判断的原理,并对各种现行方法进行了比较;最后对观点挖掘在未来的发展热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Web数据挖掘技术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在电子商务中Web数据挖掘的过程、主要挖掘方法及应用。将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于电子商务,对企业积累的海量数据进行处理,从这些数据中发现潜在的规律,把握客户动态、追踪市场变化,帮助企业制定今后的发展战略,使电子商务更具个性化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15.
付泉 《科技广场》2007,(3):114-116
顾客在电子商务网站的访问行为会产生大量数据信息,这些数据中包含了大量对市场分析及预测有用的潜在信息,可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客户访问信息的Web数据进行挖掘,从而了解客户的访问行为。本文主要讨论了电子商务中挖掘信息的目标、方法及数据挖掘技术在电子商务中的几点应用。  相似文献   

16.
网络舆情理论方面的研究已逐渐趋于成熟,但是与网络伪舆情相关的研究还不能满足实践的需要。围绕网络伪舆情展开了相关研究,首先介绍了网络伪舆情的基本概念和形成模式;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对网络伪舆情作了分类;进而详细分析了网络伪舆情的主要特征;最后,从政府、网络监控人员、网民三个方面提出了网络伪舆情的防范策略。  相似文献   

17.
介绍网络舆情监测的概念及研究现状,从信息提取、文本挖掘处理、舆情分类、文本表示与主题发现、舆情意见挖掘和观点分析5个方面,介绍网络舆情监测的有关技术,并将网络舆情监测技术中涉及的各关键挖掘技术进行整合,讨论了网络舆情监测技术在实践上的应用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8.
邓凯英  彭超 《现代情报》2013,33(11):38-41
网络舆情作为一种重要的舆情形式,具有形成速度快,受众人群广等特点,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越来越重大。互联网用户可以自由地在微博、论坛、博客等中发表有关社会中各类现实问题的态度和意见。监测网络舆情的主要手段就是利用网络爬虫对目标网络的页面数据进行挖掘,然后对挖掘的数据进行分类处理,并科学地统计舆情信息。本文主要分析网络舆情的特征和处理对策,并利用网络爬虫、全文检索、关键词评分、以及科学数理统计等手段对网络舆情监测系统的原理进行探索与系统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