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一流作家,自然美、真率美和旷达美是其诗文美学特征的主要方面。陶渊明美学思想的主要源头在道家,老庄的自然观、求真贵真思想和天地赋命的旷达情怀对陶渊明产生直接影响,而陶渊明的诗文创作则实践了道家的美学思想并将其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2.
陶渊明和苏轼的诗文中都表现出“旷达”的人生态度,然而二人的“旷达”却同中有异。陶渊明明白了官场的黑暗和世态的炎凉,放弃了仕途,转而寻求田园生活的快乐,于通透中展现着安乐;苏轼则为兼济天下等待了一生,为寻求生存,他只能淡然地看待一切,在期盼中度过一生。  相似文献   

3.
摘要:陶渊明诗文中历来最为人所称道的是其田园诗,而诗人所处的乱世,魏晋风度的影响及诗人本身的个性,形成了陶诗作品中另一类诗作的谐趣美,它是诗人率真旷达个性的体现,是对人生苦难的一种淡化和升华,对我国文学史上幽默作品的大量出现有重要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4.
摘要:陶渊明诗文中历来最为人所称道的是其田园诗,而诗人所处的乱世,魏晋风度的影响及诗人本身的个性,形成了陶诗作品中另一类诗作的谐趣美,它是诗人率真旷达个性的体现,是对人生苦难的一种淡化和升华,对我国文学史上幽默作品的大量出现有重要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5.
陶渊明作为我国田园诗的开创者,为后世树立了不可替代的典范。一千多年来,我国的学者文人研究他的代不乏人。他的诗文甚至在国外也被人欣赏研究。陶渊明之所以被人推崇,这和他独具魅力的个性特征和天才横溢的诗文有关。在中国,人格和艺术相统一,才有可能被人欣赏和推崇,而陶渊明是人格美和艺术美高度统一的。陶渊明人格的形成,和他独特的生平经历和时代环境有关。陶渊明的思想是他自身体悟各种思想流派和人生经验相参照的结晶。陶渊明的本体论思想并不系统,而是从他的诗文中透现出来。陶渊明的诗是田园诗的典范,平和冲淡,真诚朴素。在平实的描写中透露出对自然、农耕、友情等令人感动的眷念和热爱。尽管历史上不少人存在对他的误解和误读,但他的伟大人格和天才横溢的艺术功力超越于一切时代,同时也超越由误解和误读造成的屏障。  相似文献   

6.
林大钦诗文中,既有忧愁、郁闷、失意的抒发,也有自适情怀的表达。其自适情怀表现为旷达潇洒的诗酒之乐、逍遥自在的山水田园生活和现实人生的自得之乐。其自适的根源既有来自于对儒道佛思想的融会贯通和对陶渊明的认同,也有潮州民风淳朴,人们生性恬淡、知足常乐、事亲致孝的生活环境的影响。他诗文中“无往而不乐”的自适情怀的抒写是他在参透人生世相、悟出生活真谛以后的人生选择。  相似文献   

7.
陶渊明生性好静,存乎乱世,不免有恨,这种静、恨交织的人生,对他的生活和文学创作影响极大。身处乱世的陶渊明静中有余闲,既能享读书之雅、之乐,又能达创作之精、之深。热闹激昂与安定沉静,如水火交融,构成了他诗文创作的独特与深邃。陶渊明之静、恨人生,达乎儒家,出入老庄,其诗文笔下的静谧之美,开启后世中国画的诸多意境。  相似文献   

8.
用任务群、大单元的视野去开发陶渊明诗文专题课程,融合教材内外相关材料,着眼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在开展陶渊明诗文专题教学的实践中认识到,首先要做好专题教学的整合准备,其次要做好专题教学的统整与延展,引导学生深入认识陶渊明生命的澄明自在。陶渊明诗文专题教学引发的思考主要是把握内核,降低难度,挖掘兴趣。  相似文献   

9.
陶渊明的后期作品是指陶渊明从41岁辞去彭泽县令隐居躬耕到63岁去世所创作的诗文作品。陶渊明后期诗文多篇入选中小学语文教材,综合分析陶渊明后期诗文所体现的心态,主要包括有志未骋的悲慨、生死问题的忧思、生活穷苦与固穷守节的困惑、知音难觅的孤独凄凉,使陶渊明“值欢无复娱,每每多忧虑”。  相似文献   

10.
走近陶渊明     
怎样走近陶渊明?最佳的途径,是认真研读他的诗文,审慎考察他的行踪。在欣赏陶渊明人格魅力的同时,认识陶渊明的诗歌价值。  相似文献   

11.
陶渊明虽然不是思想家,但其诗文中展现出丰富的和谐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自我的和谐、与他人的和谐以及与自然的和谐。自我和谐由三部分组成:淡泊的名利观;“固穷”的贫富观;旷达的生死观。其和谐思想对我国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和谐世界建设,都具有许多启示、很好的借鉴作用和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清人李重华认为,诗文的魅力“别无谬巧,取其天然”,而更重要的是文心的真淳,要有“一块生气浩然从肝腑流出。”(《诗谈杂录》)元好问在评陶渊明诗文的风格时说:“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论诗十三首》)这说明陶渊明诗文的魅力,主要就在于能用天然清新的语言表现出自我真淳的文心。真淳指事物天然的本情本性,保持天然惰性的事物就是美的事物。作者要创造出精美的艺术  相似文献   

13.
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序中说自己“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自然”一词,道出了陶渊明为人与为文的突出特点,它是诗人用整个生命来追求的一种人生境界,也是诗人用全部热情创作出的一种诗文风格。本文试图对陶渊明的自然质性进行解析,从而探索陶渊明诗文和人格魅力千百年来长盛不衰的奥秘于一隅。  相似文献   

14.
《归园田居》等陶渊明诗文蕴涵着许多现代生活理念,这也许是陶渊明诗文在新时期依然魅力无穷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陶渊明田园诗之审美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渊明田园诗之审美方式唐满先[韩国]崔雄赫陶渊明并没有直接地系统地表述过他的美学思想和美学体系,只是在他所著的几篇诗文中,简略地谈到了几句。但凭着这几句,我们可以勾画出他的美学思想,并且通过细心体会他的田园诗所表露的美学追求,可以具体了解和认识他的美...  相似文献   

16.
陶渊明受老庄思想影响,其人生思想、行为及其诗歌创作呈现自然状态,诗文具有自然之美。本文对此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陶渊明诗文当中最主要的意象是风,风有着它的情感方向——寒与暖,风的情感揭示出风的深刻在于它的自由。陶渊明的诗文乏所以“质而自然”,就因为在这绝对自然的风中有陶渊明这么一个性情中人,有一个性情中人真挚的情感。风让桎梏中的人达到自由。洒脱的存在,微小的个体在这种存在中达到永恒。  相似文献   

18.
陶渊明与道家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渊明是中国古代大诗人中一位富有思想深度的作家。就其基本思想而言,传统的观点主要有两种道家说和儒家说。陶渊明出仕、隐居、躬耕、读书、作诗的生活历程、具体诗文作品以及陶渊明思想、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的综合分析说明,无论是人生态度、生活方式,还是诗文创作,审美情绪,道家思想对陶渊明更带有根本性的影响,陶渊明的任与隐都不类于儒家而近于道家,老庄哲学是陶渊明思想的核心。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剖析宋人神化陶渊明现象及其成因。笔者认为,宋人主要是从人品和文品两个方面对陶渊明及其诗文予以神化的,宋人神化陶渊明的主要原因与宋代三教合一、理学兴盛的思想状况和崇尚平淡自然、意境、韵味的文风等紧密关联。本文还就宋代的陶渊明研究与接受的总体特征及其神化陶渊明现象的关系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在新修订的中学语文课本里,陶渊明的诗文占了很大比重。课本里,既选了他的千古名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辞》,也选了他的《归园田居》与《饮酒》诗中几首历代传诵的名诗。把陶渊明的诗文当成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重头戏,自然是很有道理的。道理就在陶渊明的诗文朴素自然,感情深厚,语言优美,音节和谐,没有丝毫矫揉造作之辞与斧凿之痕,读来特别真切,非常感人,在田园诗上的贡献无人可比。我们既可以欣赏他创造的意境之美,更可学习他使用语言的高妙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