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一流作家,自然美、真率美和旷达美是其诗文美学特征的主要方面。陶渊明美学思想的主要源头在道家,老庄的自然观、求真贵真思想和天地赋命的旷达情怀对陶渊明产生直接影响,而陶渊明的诗文创作则实践了道家的美学思想并将其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2.
政治大动荡,带来魏晋时期思想的大解放。陶渊明既出生名门,又恰逢魏晋时代,儒家所标榜的“不朽”,是陶渊明一生的追求。而东晋是一个苦闷的时代,渊明的儒家理想注定不能实现,渊明为了找到生命的出口,于是道家文化就构建了渊明笔下田园风光的恬淡。本文结合渊明的身世、时代和其诗文,多个角度分析了陶渊明与儒道文化的内在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3.
陶渊明生活的年代正是阶级矛盾异常尖锐的时期。他从小受儒家思想教育,对统治阶级有过幻想,希望通过出仕的途径,实现"达则兼济天下"的宏愿。理想破灭后,他转而抱持儒家"穷则独善其身"的理想,后来又深受道家安贫乐道、逃避现实思想的影响。在道家思想浸润下,陶渊明创作出清淡自然的田园诗。儒、道两家思想贯穿于陶渊明诗歌创作的始终,但陶渊明既没有儒家鄙视劳动的偏见,又不取道家放纵的行为,他的诗歌具有独创风格。  相似文献   

4.
陶渊明一生接受了儒和道两种思想.早年,儒家的"入世"思想占了上风,他断断续续度过了13年的为官生活.后来,道家"出仕"精神逐渐显现并成为他思想性格中的主导方面.在道家思想的浸润下,他创作出清淡自然的田园诗.本文旨在探讨道家思想对陶渊明的田园诗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陶渊明在诗文中提及的古人约百位,皆有用意,或藉以咏怀,或有所感叹和寄托,反映陶公的思想感情和人格;引人入胜的是这些古人是多姿多采的,有古代帝王、儒家道家人物、隐士、侠义之士和神话人物等。笔者拟集中探讨当中具代表性的隐士,剖析其在陶渊明诗文世界中的涵义。隐士是与整  相似文献   

6.
陶渊明诗文中的"自然"概念是道家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认识的总概括,陶渊明本人是这一思想的忠实践行者,"不为五斗米折腰"只是归隐的诱因,而不是根本原因,陶氏的归隐并不表现其高风亮节,而是人生观的重大转折。回归田园的逍遥自在的生活就是"自然"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7.
陶渊明生活在玄学、佛学盛行的时代 ,但其思想仍以儒家为本 ,同时也接受了老庄与佛教的影响。在他的诗文中 ,可以体味到儒家的浩然正气与安贫乐道 ,道家的避世隐遁与生寄死归 ,佛家的无常空幻与无我忘物。他受儒教的影响 ,具有严格的律己精神和浓厚的伦理观念 ,却又丝毫不受繁复的礼教的束缚 ;他具备道家消遥旷达的人生态度 ,但却不放荡不羁与傲慢无礼 ;他领悟到了佛对人生的无我解脱 ,却一点也不坠入空虚。他的这种独特的思想与生活态度融合了儒佛道三家思想的精华 ,形成了一种高尚而超脱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8.
玄学语境下的江州经学与陶渊明诗学的悲剧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渊明在42岁以前深受江州经学的影响,其后开始转向道家的玄学,承揽了老庄的隐逸精神,在极端的贫病和困顿中“赌”一种人格的圣洁。他的诗文创作体现了其人格深层中的经学与玄学的冲突及儒家诗学与道家诗学的冲突,在其隐循的背后遮掩着中国古典诗学史上最深刻、最惊怖的悲剧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9.
<正>从陶渊明文集看,他乐观豁达的生命观与他的思想关系密切。古今文人历来对陶渊明的思想评价不一:苏轼称他知晓道之旨,朱熹称其是老庄,陈寅恪、朱自清、朱光潜等又从不同侧面讨论了陶渊明在魏晋时代背景下思想形成的缘由。陈寅恪称老庄思想不过是其避仕的依据,而本质还是儒家。朱自清认为陶渊明的思想有道家化成分,但实际上偏向儒家。朱光潜认为陶渊明的思想并不单纯,隐、侠、凡三种性格都具备。  相似文献   

10.
隐逸是陶渊明一生中最引人注目、最具特征性的行为。儒、道都认可隐逸,但是其价值观并不相同,前者强调的是对有序社会理想的建设与个人人格节操的坚守,后者追求的是个人自由。陶渊明的隐逸是吸收道家思想而对儒家隐逸思想进行改造,从而形成自己的文化个性。以往只强调其与道家的关联是片面的。  相似文献   

11.
林大钦现存诗歌共有248篇,内容丰富,风格多样,从中可窥见作者的由仕而隐的心路历程。他的田园诗,往往通过对农村景物的描写表达归隐的心情;咏怀诗表达的是仕与隐的矛盾心理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写景诗则是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相似文献   

12.
孟浩然的送别诗根据其人生经历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参加科考前所作,显示出他重友情的情怀;第二阶段因考场失利其送别诗的情调略显沉闷;第三阶段隐居故乡期间送别来往客人和故乡亲友的诗作,流露出出仕与隐逸的情怀。  相似文献   

13.
王维在政治仕途及人生道路上的挫折,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观,加之受佛道思想的影响,他最终选择了亦官亦隐的处世方式,并创作了大量具有隐逸情怀的田园山水诗。人生遭际是王维隐逸世界观产生的根源,亦是其隐逸诗独特的审美格调形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女郎诗是历代文学史家对秦观诗歌创作所做出的整体美学品价。秦观在心情苦闷的情况下曾去寺院作狎冶之游,此为秦观再度遭受贬斥的真实缘由。秦观的女郎诗与其纯情的性格有关。秦观的个人气质有利于其诗风的形成。秦观女郎诗的本质是一种阴柔美,它来源于秦观对道教的深刻体验。秦观有出家修道的意向。秦观对道教的信念支撑着他顽强地生活。秦观的诗风正是他好道的产物。从国际比较的视角看,女郎诗不是秦观诗歌创作中的缺失,而是秦观诗歌的一大优点。从美学品质上看,秦观的女郎诗是中国文学中堪与欧洲古典主义诗歌相媲美的另类优秀诗歌。  相似文献   

15.
试论陶渊明精神世界的三重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渊明是东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他的思想丰富复杂。本文尝试从其诗作入手,对他的内心世界进行剖析,得出他的思想中儒道释兼而有之的事实。具体地说陶渊明是先儒后道、释,前期受儒家影响较多,后期道家和释家成分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6.
白居易是唐代仅次于李白、杜甫的伟大诗人。其诗文创作数量居唐人之冠 ;思想错综复杂 ,儒释道杂糅。本文以元和十年 (815 )白氏含冤贬江州司马为分界线 ,结合其行年仕历 ,对他的思想从前期激进的民本主义到后期知足保和的中庸主义的转变 ,及其相应地在政治上和文学实践中的表现 ,作了概略而扼要地评述。这对于从宏观角度全面把握白氏的生平、思想和创作 ,可资参考。  相似文献   

17.
王维隐逸的心路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维隐逸的心路历程。王维早年积极进取,以隐求仕,表现出风流儒雅的高士之风,以张九龄罢相为界,王维仕宦之心逐渐淡泊,隐对他有了新的意义:涤荡尘世之心,免去功名之累,澄怀静观,突显自我。一方面,隐作为仕的对立面,表现出诗人要在痛苦压抑的现实之外追求自由纯真的愿望。另一方面,隐又始终脱离不了仕,诗人笔下的山水田园呈现出模仿陶渊明的意向,但最终仍然难以成为独立人格的标杆,而只能充当美学欣赏的对象。  相似文献   

18.
丘浚把天当作最高主宰,强调“神道设教”,一方面肯定阴阳灾异说,另一方面又否定符谶说,这很少见。丘浚抨击佛道二教,无论是在精英文化还是在大众文化,都试图要消除佛道的影响。但丘浚与不少隐士、道士及僧人都有交往,留下不少诗文唱和,其中既有对佛道的批评,又有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19.
王新立 《运城学院学报》2011,29(1):20-22,84
晁补之晚年迫于党争,不得已归隐家乡闲居。期间,他的思想心态非常矛盾复杂,这在其闲居词中都不同程度有所表露。其中既有置身乡野,热爱田园生活的舒适安逸之乐;又有被罢职后不得通其道,对党争不满的悲愤之情,以及伤感惆怅的悲哀情怀;还有他欲求闲适余生、又难以忘却功名,徘徊于仕途与隐居之间的痛苦和矛盾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