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从现代叙事伦理学的角度看,台湾作家白先勇在短篇小说集《台北人》中,以其悲悯情怀"执着地品尝人生况味",把叙事的触角伸展到人物命运的内核,触摸到人物生命内层的脉动和心灵深处的战栗;以对人性最富敏感和深邃的理解力,表现了内在人性的复杂和丰富,展示了人性范畴内的生命内容,从而建构了自由伦理的个体叙事方式,创造了一种文学道德--人性之美、生命叙事.  相似文献   

2.
《彗星来的那一夜》是一部披着科幻外衣的人文片。它成功地运用"封闭空间"的叙事模式,让人物禁锢又穿梭于若干个相对隔绝的平行世界,通过极端化的空间环境凸显人性深层的矛盾与弱点,从而完成对人性的深度思索。同时,这部低成本的"烧脑"科幻片还凭借着故事叙述、结构架构和科学概念阐释上的突破与创新,实验了一条科幻影片的另类成功路线。  相似文献   

3.
张爱玲善于描写人物的悲剧命运,她以自己的独特感受,在对普通人的极尽描写中,从性格上的不彻底和情欲两个方面体现出了人性的复杂,挖掘出人物悲剧命运的性格原因。  相似文献   

4.
世界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一生创作了不少反映时代风貌的作品,短篇名篇《项链》是其代表作之一。本文从历史背景和人类需求心理等角度入手,探析造成小说女主人公马蒂尔德悲剧命运的原因,认为时代风尚是人物悲剧命运的决定性因素,人性发展矛盾是人物悲剧命运的内在因素,作者因素是人物悲剧命运的诱因。  相似文献   

5.
刘庆邦以独特的个人话语和人文关怀表现了对生活在物质和精神双重重压下的人们的关注和同情。他的小说氛围大多弥漫着悲剧气息,正是这些对于苍生的悲悯和无可奈何,使得刘庆邦小说闪耀着强烈的人性光芒。这些悲剧气息在他的若干作品中表现在三个方面:人物的悲剧性命运;人物精神情感世界的悲剧;城市异乡者对城市身份认同的追问以及对融入城市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人性是个永恒的话题。从人类诞生以后的很长的岁月里,一直在探问这个话题。鬼子在文本创作过程中,怀着强烈的忧患意识,以底层人物为叙写对象,以一种极为冷静的心态,通过对人物生存困境以及人物心理的书写,时刻关注着小人物的生存历程和命运轨迹,揭示了现实中表现出来的种种不合理,而这却成为了作家对人性的挖掘依据,透视着人性的丑恶与升华。  相似文献   

7.
多丽丝.莱辛的成名作《野草在歌唱》通过描写主人公的悲剧命运,真实地再现了种族隔离制度下南部非洲的社会现状。通过对作品中白人玛丽和黑仆摩西的人物分析,揭示了殖民主义、种族歧视对人性的压抑和扭曲。  相似文献   

8.
桑士林 《文教资料》2012,(21):14-16
乔治·艾略特在名著《米德尔马契》中描写人物众多,形象各异,涉及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宗教等各个方面。本文分析了卡苏朋、多萝西娅和利德盖特三个人物的悲剧命运,她笔下的人物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成为一个个有思想有呼吸的人物,在命运的长河中挣扎起伏,人物的悲剧性格与悲剧命运紧紧相连,即使在现代也依然具有启迪意义。在此书中我们深切感受到乔治·艾略特对普通小人物的人性关怀。  相似文献   

9.
探讨小说《缅甸岁月》中人物塑造表现出的自然主义的主题,作品中的人物几乎都被强烈的欲望左右,他们的人性中充满难以抑制的物欲、情欲和复仇欲,从而导致他们悲剧的命运。作者借这些人物的命运预示大英帝国的衰落和灭亡的结局。  相似文献   

10.
哲人曾言:性格决定命运。皆因人是社会性动物,生活在集体之中,每个人都要跟别人发生这样那样的关系。在社会交往中,人物的性格各异,行为上的契合和碰撞就构成了命运的起起落落。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文学作品中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冲突从根本上来说是人物性格与性格上的冲突,人物的悲剧,其实展示的是人性的悲剧。  相似文献   

11.
汉字教学作为语言要素教学之一,是对外汉语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也是外国学生学习汉语的难点所在。日语《常用汉字表》与我国的对外汉语《大纲》的字表有很大的共性。《常用汉字表》中90%以上的字都被《大纲》收录,而大纲中60%左右的汉字也都被《常用汉字表》所覆盖。在字形方面,日本常用字中的很大一部分和中国现行汉字完全相同,但也存在一些差异。我们对比和分析中日常用汉字,就能够确定日本学生学习汉字时的优势和重难点,并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2.
历来对《龙龛手镜》的编排体例褒贬不一。它是第一部音序检字法字书 ,偏旁归部按敦煌写本而定 ,正俗说体依当时的实际用法为标准。  相似文献   

13.
中央政府和国家语委一再呼吁"请写规范字"。俗字被规范汉字所排斥,但是生活中人们实际使用俗字的情况还是屡见不鲜。其实汉语中的俗字对汉字的演变和发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辨正地对待俗字,才能正确地规范地使用汉字。  相似文献   

14.
现代汉字和现行汉字是两个比较容易混同的文字学术语,对这两个术语的内涵和外延的准确理解,既具有理论价值,又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本文认为,现代汉字是指现代汉语用字,是记录现代汉语的字,既包括古今通用字,又包括现代汉语专用字。现行汉字的范围可狭、可广,但其核心成分应该是现今社会通用的、经过整理规范的汉字。  相似文献   

15.
研究型大学的内在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型大学作为一类大学具有其重要的“类”的共同特征。本文提出,研究型大学具有双层特征:内在特征和外在特征。研究型大学的内在特征是其之所以为研究型大学的本质所在,中国要建设自己的研究型大学,关键在于学习研究型大学本质的内在特征。  相似文献   

16.
电子文本的繁简转换是信息时代处理文本时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目前已经有了很多繁简转换的电子工具和软件系统,但繁简转换的错误率仍然很高。本文封闭了170万字的新闻语料,150万字的文学语料。选取现代汉语常用字中的117组繁简一对多的字(简=繁1、繁2……)组进行统计,运用微软Word2003繁简转换功能进行转换,从中测查简繁转换的错误,并对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对繁简转换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假借·原始文字·网络符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假借产生的深层原因以及流行的网络符号和假借的关系。假借的产生缘于形、音二者表现词义的方式不同。由于早期语言中很少有相同的音节,一个音节基本上由一个字形记录;随着同音词不断产生,同音的文字不能以相同的速度递增,于是产生假借字。网络符号可以分两种,一种本质上和假借一样,另一种与原始文字的产生、运用殊途同归。  相似文献   

18.
“水文”中的数目字与干支字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文是贵州省水族人民用来书写他们的经典“水书”的一种民族古文字。水文对普通文字学研究有着极大的认识价值,这主要是因为它是一种既有本民族自造字又有从汉字借用的字的“拼盘文字”。水文的数目字与干支字既有共同特点,又有各自个性,从对这二者的现察、分析与研究可知:一、水文的自源字早于借源字发生;二、文字的传播往往经历了被改造之路;三、借源文字往往多异体字;四、某些借源文字如水文往往有“自源字”与“借源字”两个系列的文字。  相似文献   

19.
汉字发展演变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魏晋南北朝是汉字由隶书发展成楷书的重要历史阶段,该时期的碑刻文献真实地记录了汉字这一历史嬗变的过程。其文字特征表现出造字方法出现新的时代取向,楷书为主而众体相杂,笔划构件增减改换,假借衰落而代之以专字,字形同化讹混,其结果造成异体丛生。  相似文献   

20.
汉字在隶变之后,形体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判断现代汉字中某一个字属于独体还是合体,历来都有从形和从源两种观点,对于绝大部分汉字来说,形体结构方面独体与合体的区分仍是较为明晰的。但是少部分汉字由于形体结构方面的特殊性,历来在独体与合体的区分认识上存在不同看法。虽然国家语委于2009年7月同时颁布了《现代常用字部件及部件名称规范》、《现代常用独体字规范》。分别对构字部件、独体字的使用和界定做了规范,但是对于合体字构字判定及拆分,学界一直没有定论。本文不揣浅陋,针对现代汉字合体字的构字判定及拆分说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