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2 毫秒
1.
<正>一、小器材在摆动腿过栏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跨栏的过栏技术重点是摆动腿的鞭打动作,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可先从走步中模仿过栏动作练习开始。如,在学生体前1米处放置高约76厘米的橡皮筋一根,学生摆动腿屈膝前  相似文献   

2.
<正> 要使学生掌握扎实的跨栏跑技术,须经一个由简单动作到复杂动作,由分解技术到完整技术的教学过程。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我筛选一些主要的跨栏跑辅助练习,供体育教师参考。一、摆动腿练习 1.原地做抬、伸、压、扒地动作,由慢到快。2.摆动腿向前跨出一大步做抬、伸、压、扒地动作。3.原地车轮跑转入行进间车轮跑。4.站在栏前。摆动腿经栏上做过栏动作。5.栏侧慢走、小步跑、慢跑、快跑摆动腿栏上过栏。  相似文献   

3.
双杠跳上分腿坐前滚翻成分腿坐动作并不复杂,难度不大,但由于学生基础差,有的甚至连双杠也没有接触过,对这套动作掌握不是很好。如何尽快的、较好地掌握这套动作,消除恐惧心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经几年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一些教学方法,现介绍给大家。 1.垫上练习 1.1 学生在垫上做徒手的前滚翻,注意手在臀部着地之前按地,模仿手在双杠上的换握动作。 1.2 两腿分开稍比肩宽站立,收腹身体前屈(让学  相似文献   

4.
<正>跨栏步是跨栏跑的一关键技术环节,它由起跨、腾空过栏、下栏着地三部分构成。速度是跨栏步教学的灵魂。勇敢、果断、顽强的意志是完成动作必备的心理品质,而完成动作技术的好坏又主要取决于两腿—摆动腿(亦称攻栏腿、起跨腿)的运行是否科学合理。笔者所任教的高一年级,学生在初中阶段由于受山区农村学校的场地器材和师资力量所限,绝大多数学生未能接触过跨栏跑教学,  相似文献   

5.
跨栏跑的教学中,技术方面经常出现跳栏、直腿攻栏、栏上平衡性差、坐栏、栏间跑节奏性差等错误。在教学中不少学生是由于身体素质较差.完不成技术动作,而形成的错误动作.这些错误动作会随着身体素质的提高逐步得到纠正。  相似文献   

6.
双杠前滚翻分腿坐是高中体操的教学内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忽视垫上的辅助练习,大部分时间是在双杠上进行完整的动作练习。在学生对动作概念还比较生疏的情况下,一开始就在双杠上进行练习,学生最容易出现恐惧心理,担心从杠上掉下来,把练习动作变形为自我保护,教师的帮助与保护虽费力不少,但双杠前滚翻分腿坐的教学效果往往不够理想。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在垫上练习双杠前滚翻分腿坐的教学效果明显较好,它的优点也很多。   一、学生在垫上练习,可以在无心理负担的情况下学习和掌握动作。   二、教师在垫上讲…  相似文献   

7.
根据高校女生的生理、心理和身体素质等普遍特点,在跨栏跑教学中采用了栏间四步过栏教学法,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跨栏跑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背越式跳高技术教学运用速成教学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速成教学法是解决由于缩减教学时数而影响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背越式跳高技术教学运用速成教学法的实验研究,发现速成教学法可缩短动作掌握时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掌握技术动作的牢固性;优化了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9.
跨栏跑是一项技术难度较大的田径运动项目,而跨栏步技术又是跨栏跑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技术环节。这个技术动作是从起跨腿的脚着地开始,到摆动腿过栏后着地为止。学习和掌握正确的跨栏步动作,对于加快过栏速度、保护栏间速度和节奏是十分重要的,是跨栏跑完整技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在跨栏跑起跨腿的过栏技术教学中,我们常要求学生"在摆动腿的脚掌移过栏板的同时,起跨腿屈膝外展,小腿收紧抬平,脚尖勾起,足跟靠臀,以膝领先经腋下加速向前提拉"。从优秀运动员的技术动作中,我们也可以观察到,在运动员的起跨腿过栏阶段,都有适度地勾脚尖动作。但是,作为初学跨栏者,往往容易忽视这一动作细节,使踝关节处于松弛状态。那么在起跨腿过栏时,要求起跨腿"勾脚尖"动作的具体原因是什么呢?它对起跨过栏有何实际意义呢?下面本文将结合运动解剖学和运动生物力学的知识来探讨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一、跨栏跑教学中,“跳栏”是学生普遍容易产生的典型错误动作。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下列四方面: (一)恐惧心理,怕栏,过栏时顾忌摆动腿和起跨腿碰倒栏,造成摔伤。 (二)栏前跑的技术差,速度慢,后两步拉大步,用脚后跟着地起跨或全脚掌踏地起跨,造成制动。 (三)起跨点高栏架太近,限制了摆动腿向栏迅速前摆,起跨腿膝关节弯曲过大,起跨角度大,使垂直分力过大。 (四)上体过直,没有攻栏意识,摆臂动作及方向不正确,起跨腿蹬地不充分,离地后收腿过早。 二、纠正方法 (一)消除恐惧心理 1.教师用语言鼓励,激发学生的勇敢精…  相似文献   

12.
纵箱分腿腾越教学的难度比较大,学生完成不好的原因很多,意志品质、身体素质和动作技术是完成动作不可缺少的要素,其中心理因素是学习中的最大障碍,也是教学中常被忽视的一个问题。我从多年的教学中探索出提高纵箱分腿腾越学习效果的心理学教学法,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谈谈我是如何从心理学角度进行纵箱分腿腾越教学的。一、先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再学习动作技术我在纵箱分腿腾越教学中,首先把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把锻炼学生的胆量放在第一位,考虑学生的身体形态结构及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如腿部、肩带力量小、胆子小等,在教…  相似文献   

13.
张青 《体育师友》2003,(4):16-16
"逆向教学法"就是把整个技术动作分为前后几个部分,从最后一部分开始往前进行教学。实践证明,在背越式跳高教学中采用逆向教学法有利于更好更快地掌握技术,在中小学背越式跳高教学中更是如此。 一、学习挺髋与落垫动作 1 躺在垫上,以肩背部和双脚脚尖支撑形成反弓动作。此种练习的主要目的是初步形成"肩背部落垫"的感觉,同时也可提高挺髋动作的感觉  相似文献   

14.
本课亮点:1.巧妙运用体操棒学练跨越式跳高。运用体操棒学练原地摆腿、起跳练习、上步起跳过杆、助跑起跳过杆等练习,让学生体会两腿依次过杆的动作,解决本课助跑与起跳的衔接之难点。2.尊重差异,区别对待。根据学生技能或素质水平进行分层练习,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通过"分类学练,达标升级"的分层教学法,技能  相似文献   

15.
张旺 《体育教学》2013,(7):49-50
一、教学设计思路本课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精神为依据,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教学中努力体现"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的理念。在进行垫上滚动教学中,始终以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动作方法,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体验运动的乐趣为主线。课中,  相似文献   

16.
高栏跨栏步技术的发展趋势已从"跨栏"阶段进入到"跑栏"时代,其特征是远起跨、近下栏、攻栏腿屈膝高摆,下栏迅速,过栏时重心起伏平稳,并与栏间跑的衔接更加紧密。腾空过栏是跨栏跑中的关键技术,腾空过栏中,其摆动腿动作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腾空过栏动作的质量。研究认为腾空、过栏、落地、速度几个环节不同于传统技术是高栏跨栏步的现代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17.
我在上新授课时,由于跨栏教材难度较大,因此,运用了“六段式”教法,收到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1.意练。看示范,看直观图,讲解动作要领。这样能使学生“意在练前”,未练之前对整个技术动作在头脑里有一个完整概念。 2.诱练。作跨栏的辅助练习,诱导性练习,走和慢跑,从栏侧过栏,体会过栏腿的动作。这是把完整的概念运用到具体的练习中,分解练习,消化吸收。 3.完整练。作过一个栏的练习。体会腿臂的协调配合和完整的过栏技术,体会栏上攻栏腿的异侧臂积极向前伸配合上体前倾,感觉到有一个“洗头”的动作。练习六到八次。 4.反复练。选一名有代表性错误的学生作练习。让大家评议正误,然后教师讲解纠正错误动作,再让学生作过一个栏的练习三至五次.  相似文献   

18.
在体育教学中,其教与学的目的都是为了使学生更快地掌握技术动作的方法和要领,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怎样运用,效果如何,是体育教学中需要不断深入研究和探索的课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口诀教学法,就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那么,什么是体育教学中的口诀教学法呢?就是把技术动作的方法和要领用几个形象的字编成口诀,在教学中教师运用口诀示范,讲解,学生边学边练边体会。通过这样的方法使学生掌握技术动作被称为口诀教学法。一、篮球技术动作的口诀1.篮球技术动作口诀的编写应考虑以下几个原则第一、口诀必须能准确地反映出该技术…  相似文献   

19.
<正>一、教材分析跪跳起是选自浙教版《体育与健康》水平二(三年级)的技巧类教材内容,可发展学生的平衡能力和腰腹力量。本课是单元教学的第1次课,难度适中,主要掌握“摆、压、提”三个基本动作,教学重点定为起跳时脚背压垫,教学难点是跳起时收腹提膝。二、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是三年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  相似文献   

20.
跨栏跑的技术比较复杂,不好掌握,初学者又多有一种害怕心理,使他们不易集中注意力去体会动作要领,要么不敢过栏,要么跳越而过,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跳栏”的错误动力定型。怎样才能使学生消除害怕心理,较快掌握好跨栏的技术呢?多年来,我是这样教的: 首先,根据学生年龄、性别、心理等特点,开始学习时,不用正规栏架,而在相距一米多的两张较矮的板凳上面横架一条细竹竿作为栏架,然后分三个步骤进行教学。第一、教师作正确示范、讲解,学生观摩,然后让学生模仿老师的样子过栏。这一步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反复观察,听教师讲解,多次模仿练习,仔细体会摆动腿、起跨腿,上体前倾,摆臂等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