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试图通过"后真相时代"的命题与新闻专业主义的原典主张、"后真相时代"的现实与新闻专业主义的困局解构、"后真相时代"新闻专业主义的突围路径等建立分析框架,探究新闻专业主义"公共服务"与"客观性和公正性"诉求,在融媒新时代的实现形式,为深入研究探索方向。  相似文献   

2.
沈广彩 《出版广角》2014,(16):86-87
正新媒体营造出信息超载时代,为新闻专业主义架起了涅槃的火堆。但新媒体同时也营造出受众对专业新闻作品的需求,为新闻专业主义提供重生的无限可能。在一个人人皆可成为传播者的网络时代,新闻活动正变得不专业。新闻采集和发布似乎越来越不需要传统媒体和训练有素的新闻工作者。新闻工作正在演变为一场充斥着各种噪音的新媒体狂欢。传统媒体没落,根植于其中的新闻专业主义必然式微。但是《真相:信息超载时  相似文献   

3.
西方新闻自由语境中的"新闻专业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西方"新闻专业主义"的产生历程及其"公共服务"的信念,认为新闻专业主义加强了新闻从业者对自我职业形象--追求真理、服务社会-的心理需求.另外还论述了当前实现新闻专业主义的障碍,包括政治势力对媒体的影响;资本势力对商业性媒体的控制;"信息自助餐"报道模式的弊端.  相似文献   

4.
"新闻客观性"是新闻理论重要的基础命题之一,作为新闻专业主义的理想或追求,始终是人们评判新闻工作的原则.它是宏观理论,也是微观实践,是职业精神,也是文化形式和操作程序.  相似文献   

5.
新闻专业主义要求记者以客观、真实、准确的态度报道事实,挖掘事实的真相,把事实的原生态展现给读者.①新闻专业主义的目标是服务于全体的人民,辛亥革命前后的报人受西方报纸的熏陶,大都继承了新闻专业主义.这其中,詹大悲、何海鸣等人在汉口创办的《大江报》,遇事敢言,揭发真相,将新闻专业主义贯彻到底.  相似文献   

6.
在电视新闻采访中,有时记者用摄像机如实地记下了被采访者的语言和行为,但报道出来的新闻所反映的并非新闻真相,因为被采访者是戴着公众的面具在说话.怎么让被采访者卸下面具说出新闻真相呢?由此引出一个"浸入式"采访的概念.本文拟就如何运用"浸入式"采访获取新闻真相作粗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新闻专业主义要求记者以客观、真实、准确的态度去报道事实,挖掘事实的真相,把事实原生态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记者追求新闻专业主义是一种职业理想,但一直以来,也有不少的报道使人们认为记者是冷血动物,媒体的所作所为是极其令人生厌的。面对这一现象,记者在新闻报道中体现人文关怀就显得更有"人情味",尤其是对灾难事件的报道。然而新闻报道要做到有人情味,记者和新闻机构的管理者必须要考虑到许多很实际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新闻专业主义的视角对"艳照门事件"、"重庆钉子户事件"、"杨丽娟事件"的新闻报道加以回顾,提出了当今社会新闻报道中出现的三个主要问题,呼吁媒体恪守新闻专业主义,以新闻专业主义为指导,采制更多有社会意义,有价值的社会新闻,从而改观社会新闻的现状.  相似文献   

9.
有亲和力、可读性的新闻需要讲故事,但不是编故事,更不是戏说事实,需要采编人员有一种专业主义的态度来对待每一个出现在新闻稿件中的要素,力戒因模糊要素的运用而虚化真相、假化真相,最后导致失真、失准、失实新闻的出现。  相似文献   

10.
新闻自由、客观公正、真实和社会责任是西方新闻专业主义的理想话语,也是资产阶级新闻观的核心.新闻的客观公正是一个值得怀疑的命题.无论是批判学派的代表格拉斯哥媒介研究小组的研究,还是经验学派"把关人"理论都显示了新闻的选择性和偏见性.由于媒介是现实的幻影,新闻真实本身就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西方新闻界所选择的"真实新闻"往往是表象上的真实,其目的是为其阶级服务的.新闻是政治知识的一种提供方式,也是参与政治生活的潜在激发因素之一.经验学派的"议程设置"则更加从定量研究上证实了所谓的社会责任不过是当权的利益集团利用新闻进行社会控制的手段.  相似文献   

11.
闫青 《今传媒》2020,28(1):70-71
当今时代,越来越多的信息获取让传播的方式发生了变革,也开始进入“后真相时代”。本文通过对“重庆时代天街杀人案”的回顾与剖析发现,目前在新闻信息的传播中,社交媒体更在意新闻的时效性而不加求证,忽视了新闻的真实性,同时,虚假的信息也带来越来越多的谣言。本文试图从新闻伦理的特点以及新闻专业主义出发来建构现行社交媒体的健康伦理。  相似文献   

12.
“新闻专业主义”对我国新闻业的参照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徐锋 《新闻记者》2003,(5):32-33
“新闻专业主义”的含义及其特征“新闻专业主义”是在美国政党报纸解体后在新闻界中发展起来的“公共服务”的信念,它是改良时代行政理性主义和专业中立主义总趋势的一个部分。新闻专业主义的目标是服务于全体人民,而不是某一利益团体。它最突出的特点,是对新闻客观性的信念,相信可以从非党派的、非团体的立场准确报道新闻事实。它的最高理想是传播真实、真相或真理。在实现媒介功能时,新闻专业主义有两个最主要的特征:中立性和客观性。新闻专业主义要求把关人在作必不可少的抉择时,按照“新闻价值”的中立标准进行取舍,当批评社会和国家时…  相似文献   

13.
从"非典"事件看媒介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芹 《现代传播》2004,(3):131-133
“非典”事件发生后,社会各界多方反思。我以为,从传播学的角度看,这件事也反映出在全社会普及媒介教育的必要性。“非典”事件涉及到的媒体、宣传部门、大众等,在传播或接收信息时,都明显表现出对信息、媒介、传播等诸方面认识的不足,应该补上媒介教育这一课。对新闻从业者的媒介教育从“非典”事件的新闻报道来看,各媒体的表现离专业要求相差甚远。主要问题在于,新闻敏感度不够、新闻专业意识不强、追求真相的勇气不足。1 明确新闻事业的功能,认清自身的职责新闻事业的产生源于人们劳动生产的需要,传播信息是新闻事业的基本功能,人们对…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新闻专业主义作为解决国内新闻业紧迫的职业道德问题的良方,得到广泛肯定,甚至被贴上"追求真理、服务社会"、"相信进步、理性、普遍的真理或标准"等标签。新闻专业主义的核心是新闻报道的客观真实性,不允许虚构。但是现代语言学显示,语言是一个任意的、武断的内在系统,语言本身并不能达到事实。新闻文本是一个话语的事实,言语交流的各个要素都实际地在其构成中起作用。现代叙事学更发现,在新闻叙事中,情节的编织和悬念等因素构造着记者的写作和受众的接受心理,新闻文本带有难以消抹的文学性。这样,新闻专业主义理论的支点(新闻的客观真实性)就是不牢靠的。作为一种有条件、有具体针对性的诉求,新闻专业主义只能是一个相对性理念,并不能免除对某些语言技术和某些类型文本的偏向,试图以此虚构一种纯粹的客观新闻理想,就可能掩盖另一些真相。因此,新闻专业主义决不能越界而成为普遍真理。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时代,新闻生产已经从组织化生产转入社会化大生产,人人都有麦克风,个个都是通讯员,新闻事件像戏剧一样跌宕起伏,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传播现象。后真相时代下,似乎新闻真相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人们的情感和舆论。由于没有一套适用和规范的审查机制,自媒体信息没有经过审核即发布,假新闻在网络中广泛传播。有的主流媒体为了追求时效性,跳过核查新闻这关键一步,导致假新闻持续扩散,从而增加信息的不可控性、易变性,降低了信息的可信度,损害了公信力。因此,严格坚守新闻专业主义,提高新闻的整合效率,强化新闻公共服务功能,建立新闻事实核查机制,提高受众的网络媒介素养,及时正确地引导舆论,才能重建主流媒体公信力。  相似文献   

16.
谢静 《新闻大学》2006,1(3):84-90
2005年上半年,中国大陆新闻媒介有关付费采访问题的讨论本身成为一个媒介事件.新闻媒介将这一后台技术话题公诸于众,并呈现大量有关媒介的负面评价,使得这一事件超出了论争本身所具有的道德意义,成为分析大陆新闻业的饶有趣味的案例.本文结合有关新闻专业主义的研究和布尔迪厄的"场"的概念,对2005年上半年有关付费采访的媒介批评话语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在有关付费采访的媒介批评中出现的分歧反映了当前新闻业的认同危机,也是"新闻场"中彼此冲突的力量重构要求的体现.新闻媒介无法要求媒介批评在其专业规范框架之内展开,但重塑专业规范却是新闻业应对批评进行改革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韩鑫 《传媒观察》2015,(2):44-45
从概念消解与建构的流变来看,新闻专业主义是一种以平衡方式达到专业新闻传播者理念与新闻生产所面临的内外部压力妥协共存的新闻价值理念。但网络时代新媒介的传播特质加剧了新闻在生产传播过程中面临的内外部压力,打破了原有的平衡,是造成"悬疑新闻"等不实信息大量泛起的主因。网络时代新闻专业主义的"再建构"需要着重强调以新闻客观性为核心的新闻道德伦理。  相似文献   

18.
郑一卉 《新闻界》2013,(12):77-80
公共新闻运动为美国记者打造一个新的身份——"公民身份",但此新身份并未获得美国新闻界的广泛认同。这是因为它与新闻专业主义发生了冲突。新闻专业主义仍是美国新闻业的重要内在逻辑,逾越和颠覆新闻专业主义的企图在现阶段是难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新技术在重塑、优化传媒产业链时,也带给传媒业冲击和挑战.算法的"黑箱效应";数据报告的不公开;数据环境的严峻性都导致了用户与生产信息的互联网企业之间的"信息鸿沟",将受众桎梏于"信息茧房"中,从技术层面瓦解了新闻专业主义的基石,作为新闻专业主义内核的"职业共同体"正在让位于算法时代的人工智能写手们.因此,传统工业文明时...  相似文献   

20.
王文娟 《青年记者》2012,(11):74-75
新闻专业主义是在西方兴起的一种新闻思潮.对新闻专业主义的理论描述很多,但普遍认为它的核心理念,一是客观新闻学,二是新闻媒介和新闻工作者的独立地位和独特作用.①新闻专业主义虽然是西方的产物,但它作为一种新闻职业理念和价值观,并非与中国格格不入.相反,在中国的报人群体中,具有新闻专业主义精神的办报者从来不乏其人.其中,蜚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新闻界的报人俞颂华就是一个典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