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元  江昀 《青年记者》2017,(20):103-104
2017年2月开始,由杨幂、赵又廷领衔主演的古装玄幻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热播,带来了一轮又一轮的话题效应及观剧热度.该剧根据唐七公子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青丘帝姬白浅和九重天太子夜华三生爱恨三世纠葛的故事.截至3月3日,上海东方卫视、浙江卫视的收视率纷纷破1,其全网播放量超过295亿.而除了对剧情和演员的关注引发热潮之外,剧中出现的大量广告植入也引发热议.近年来,许多古装剧纷纷出现广告植入,这种风潮似乎正在愈演愈烈.广告对一部电视剧的制作播出方面的资金支持十分重要,那么将现代品牌放人古装剧里,是广告形式的创新进步还是对观众心理底线的挑战?这是目前媒体及广告行业不得不思考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赵德铭 《今传媒》2009,(8):47-47
5月15日,<西安晚报>的"文娱新闻"版,刊登了一则消息:纪念建国六十周年,荧屏高奏主旋律、"六一"后古装剧将禁播?有卫视已接通知,片方称影响不大. 该消息称:昨日,记者从网上看到一条消息:广电总局将于6月1日后禁播古装剧.记者从吉林卫视了解到,目前他们已经接到管理部门的通知.通知的大体内容为,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之际,各卫视播放电视剧应该以主旋律为主,不提供播放嬉笑混闹的电视剧,其中,古装剧被列为禁播之列.具体为,6月1日以后,卫视便不允许播放古装剧,目前正在播放的,也要求在"六一"前播完.  相似文献   

3.
<正>收视率造假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在今年两会上又成为众矢之的。3月8日上午,在新闻出版界小组讨论时,全国政协委员欧阳常林提到:现在很多电视台存在收视率作假现象。而全国人大代表、央视主持人张泽群则主动提出"要向电视收视率开炮"。2015年开始了"一剧两星,一晚两集"的省级卫视新时代,轰轰烈烈的反腐风暴也刮到了电视圈;而两会委员和代表的集中炮轰,让"收视率"再度成为"出镜率"  相似文献   

4.
从《非诚勿扰》看中国婚恋交友节目的升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你关注2010年上半年的电视娱乐,必然会发现荧屏成了电视相亲的天下,由江苏卫视打造的一档"新型婚恋交友节目"<非诚勿扰>红透了半边天.根据央视一索福瑞34城市统计记录,5月16日<非诚勿扰>收视率高达4.23,超过了2005年以后"快男"、"快女"的最高收视率4.15.  相似文献   

5.
陈婧薇  申林 《传媒》2016,(3):48-50
我国的电视综艺节目发展至今,已成为电视媒体的主要收视保障.据2015年CSM50城1-11月数据显示,2015年综艺节目的收视比重已上升至13.1%,全国各类电视台综艺节目总量超过200档,各类优秀综艺节目掀起一轮又一轮的收视高潮,如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第四季的平均收视率高达4.850、《奔跑吧兄弟》第三季平均收视率4.208、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第三季平均收视率2.262、东方卫视《极限挑战》平均收视率2.118;爱奇艺的《奇葩说》平均播放量2789.3万次,这些节目都成为2015年的现象级节目.  相似文献   

6.
"赢在中国"是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于2006年3月29日开播的一档商业真人秀栏目,收视率始终居高不下,平均收视率达到0.2%,官方网站点击率平均每天都在80万人次以上.巨大的社会反响证明了节目的巨大成功.  相似文献   

7.
由江苏卫视推出的"新派交友节目"<非诚勿扰>,2010年1月15日亮相,收视率节节攀升,这档披着传统"相亲"外衣的"真人秀"节目时尚精彩、高潮迭出,频频制造出夺人眼球的热点话题,同时也引起了广泛争议,甚至有评论从精神道德层面予以猛烈抨击,而争议本身也反过来促进了节目的关注度和收视率的进一步提高,从这个角度来看,<非诚勿扰>是一档成功的综艺节目.  相似文献   

8.
收视率新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国广告公司WPP恶意收购了TNS以后,与AC尼尔森公司进行了部分资产互换,尼尔森公司从2009年起退出我国电视受众收视率调查领域,独留下TNS下属的央视一索福瑞公司,造成了独家垄断的局面.本文从经济体制和意识形态冲突角度对中国电视收视率调查现状提出新的批判观点:由跨国广告公司独家垄断的电视收视率调查领域应该受到监管;对广告收入过分依赖,陷入"收视率战争"的我国电视体制的经济基础受到严重损害;"收视率至上"的行业思维是电视内容"低俗化"的内在动机;在收视率指标摆布下的中国电视媒体正在丢失自己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9.
"最高收视率8.6%,平均收视率7.78%",<大生活>创造了收视率新高.①近期热播的35集平民题材电视剧<大生活>,根据已故作家乔瑜同名小说改编,由黄力加担任导演,栈桥编剧,张国立、赵涛等人担纲主演,共同演绎了一群"小人物"的所谓"大生活"的故事.  相似文献   

10.
2016年对喜剧综艺市场来说,是炙热的夏天.索福瑞收视率调查显示,2016年第一季度结束后,省级卫视收视率排名出现了较大变化,东方卫视从2015年的第六跃至2016年的第一,而对此贡献最大的是《欢乐喜剧人》这档喜剧综艺节目.《欢乐喜剧人》第二季以2.79%的平均收视率, 3.67%的最高份额将观众牢牢锁定在荧屏前.同时,这档喜剧节目还凭借网络播放量、百度指数、微博话题阅读数等多项优异指标荣获2016年度国民品牌综艺节目,又一次引发了大众对戏剧综艺节目的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11.
罗婷婷 《青年记者》2012,(14):63-64
2010年1月15日,江苏卫视酝酿已久的大型婚恋交友类节目《非诚勿扰》开播,在短时间内就抓住了不少观众的眼球,收视率很快便超过了湖南卫视于2009年12月25日开播的同类节目《我们约会吧》,荣登国内婚恋交友节目"收视率第一"的宝座.  相似文献   

12.
《新闻战线》2015,(5):51
3月2日,央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CTR)发布2015年央视春晚收视权威数据。数据显示:春节假期期间,央视春晚多屏总收视率达到49.61%,累计覆盖电视观众9.03亿人,电视端总收视率达到45.30%,比去年提升0.77个百分点。收看个性化,一台晚会看七天春节假期期间(2月18日20:00至2月24日24:00),央  相似文献   

13.
杜泽壮 《传媒》2016,(3):31-33
2015年,传统电视媒体勇于创新,积极探索,在全媒体传播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绩. 季播综艺独霸全网传播 2015年,季播综艺节目延续了上一年的“红火”之势,凭借用户黏性,发力集中,超越周播节目成为收视率的主宰.泽传媒监测数据显示,在2013年、2014年上半年还处于霸主地位的周播综艺节目在2015年遭遇“滑铁卢”,无论节目数量还是播放量均双双拱手让位于季播综艺,而日播综艺则如同“日薄西山”,已被观众边缘化(如图1).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电视的收视大战中,电视剧一直是主战场.围绕电视剧出现的乱相,归根结底是对收视率的争夺.我们曾在<收视率导向研究>一书中例举过浙江卫视在当年"首播剧"、"独播剧"大战中的"百日争霸,收视传奇"等电视剧营销战例,以及弄出了一定动静的"4+1"联合购片模式.  相似文献   

15.
"华豫之门"是河南卫视2004年开播的一档文化知识类周播栏目,至今已近五个年头,其间虽历经几次改版但表现平平,直至2008年10月26日将栏目定位于文物品鉴,同时又在节目理念与节目形态上作了新的调整之后,收视率才大幅攀升.  相似文献   

16.
陈伟 《新闻实践》2008,(4):30-31
《我爱记歌词》是浙江卫视在2007年"十一黄金周"亮出的一档新的娱乐节目。节目一经推出,收视率就拿到了全国网0.44%的好成绩。去年10月26日起开始周播版后,收视率一直在稳定中逐步上升,平均在0.6%以上。进人2008年后,《我爱记歌词》更登上了一个收视新高峰。2008年1月至今,全国网平均收视率达到0.7%,而2月15日播出的节目更是突破1%大关,全国网平均收视率  相似文献   

17.
冯晓彤 《青年记者》2017,(20):18-19
2012年,《后宫甄嬛传》播出后大获成功,之后,一大批展现传奇女性成长历程的古装剧涌现出来.2017年流行文学IP改编,《孤芳不自赏》打响古装剧第一炮,《那年花开月正圆》《如懿传》《赢天下》等剧仍延续传奇女性塑造的手法.而一些制作成本低、剧情雷同、人物无辨识度的跟风之作,未能登上电视平台而转战网络平台,挑战着观众的审美.女性表达为主的古装剧发展呈现出的误区应当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8.
马冲 《青年记者》2014,(2):88-89
《谢天谢地,你来啦》是央视首次将海外情景喜剧类真人秀节目引入本土,表演嘉宾在没有剧本、没有台词的情况下,进入到特定主题场景,扮演某个特定角色。该节目由崔永元和王雪纯搭档主持,2011年国庆期间首次播出,2012年升级为周播节目,4月14日首播后,比前一周同时段收视率增长了37.4%,打破了央视经常出现的"叫好不叫座"的怪圈。广电总局发布"限娱  相似文献   

19.
新年伊始,荧屏异彩纷呈,由高希希执导,众明星大腕共同演绎的大型古装剧《楚汉传奇》登陆四大卫视后,随即引发了新一轮的收视率争夺大战。荧屏上征战杀伐,荧屏外也是争吵不断,从一些与时代不符的历史差错,到颇具现代意味的台词,再到各个人物形象的塑造,被心细而热情的网友挨个"挑"了个遍。  相似文献   

20.
2010年9月,美国CNN、NBC两大高管因收视率下滑,双双下台。毋庸讳言,现在对收视率的调查统计、市场份额占有率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栏目的去留。收视率是一把"双刃剑",从长远角度考虑,过度追求收视率对栏目的品位、创新节目思想等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因此,绿色收视率便应运而生。本文将从地市电视台的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