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宋诗派是一个广义的称谓,清代以来凡论诗宗宋者皆被称为宋诗派。任访秋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中将主宗宋诗的诗论家分为三派:早期如黄宗羲、吴之振、厉鹗、翁方纲与姚鼐等称为清初宋诗派,他们主张肯定宋诗地位,不独尊唐诗。道咸年间何绍基、祁雋藻、郑珍等被称为中期宋诗派,与桐城派的方东树、梅曾亮等同宗宋诗;后期宋诗派是指以陈衍为代表的同光派。三派中早期宋诗派诗人名为宗宋,论诗实表现客观态度。承清初以宗唐为主的风气。提出对另类诗歌美学规范的关注,严格地说他们并非专宗于宋,当中只翁方纲与姚鼐  相似文献   

2.
身处道咸时代的丁日昌力精洋务,他与宋诗派诗人关系密切,该文从丁日昌与宋诗派诗人的交游及其诗歌创作实践两方面探究其诗歌的宗宋倾向。  相似文献   

3.
宋代诗史上,能形成流派、轰动一时,影响极大且持续时间较久的,前有西昆诗派,后有江西诗派。江西诗派最有宋诗特色,在欧阳修、苏轼之后,独霸宋代诗坛,其影响远远超过西昆诗派,故学宋诗、论宋诗者,无不深研江西诗作,这是极自然的事。然令人大惑不解的是,西昆诗并无宋诗特质,居然执宋初诗坛牛耳半个多世纪,其间虽遭石介等人极力抨击而不减其势,直到欧阳修等人古文运动兴起,方才告退诗坛,然梅尧臣、欧阳修、黄庭坚等宋代大诗人也或多或少与西见诗有关系。对西昆诗派盛衰这一文学现象,宋以来皆有说辞,然往往只论及现象本身,少…  相似文献   

4.
郑珍作为近代“宋诗派”的杰出代表,秉承宋诗派的诗风,在学习古人的基础上,开拓创新,使其诗歌自成一家面目。通过对郑珍与韩愈、白居易、苏轼三住大家的比较,可以发现郑珍凭其深厚的经学积淀。渗融以时人鲜有的健康心态——率真、豁达的个性,推陈出新,形成了独特的诗风:于苏诗的横肆中见纯真,于韩诗的雄奇中见质朴。于白诗的平易中见不俗。  相似文献   

5.
吴浩 《文教资料》2009,(18):32-34
云间诗派为明末清初文坛上一大派,以陈子龙为诗派领袖.然于陈氏之外,宋徵璧等人的辅翼之功亦不可忽视.宋微璧不仅在诗学理论上有所创见,更在实际创作中丰富和完善这些理论,从而更进一步深化了云间诗派的创作内涵.与此同时,他的诗歌也展现出了很高的艺术价值.在云间诗派众人中,宋徵璧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诗学渊源、对宋诗的态度两方面探讨了范当世的诗学理论主张后认为:范当世的诗学主张渊源于桐城派诗论,同时又与当时盛极一时的宋诗派诗论有密切的关联。在此基础上-论述了范兰世在桐城派和同光体诗派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7.
关于近代宋诗派领袖人物陈三立早年的文学活动,大部分研究著述语焉不详。本文首次详细考论了陈三立早年在湖湘参与碧湖诗社与碧湖雅集的情况,陈三立与郭嵩焘、王闿运、释敬安等结碧湖诗社相唱和,诗社同人多为陈三立一生挚友。从这个时期陈三立的创作来看,他早期诗风亦受汉魏六朝诗派的影响,后来陈三立才逐渐摆脱湖湘诗风影响,成为宋诗派的领军人物。  相似文献   

8.
王史鉴乃《宋诗类选》之编者,是书的编选彰显了他建构宋诗史的努力和标举性情的诗学观。这既是其学术思想的自然延伸,也是清初诗学思潮激荡的产物。针对当时唐宋诗之争纠葛叫呶的现状,他力主通变,推重学养,倡导唐宋兼采、不拘一格,借以修正宋诗派末流之偏颇,这些都体现出一个理性宋诗派的眼光和胸襟。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大量一手资料出发,详细梳理了陈三立清末在南京的交游和文学活动,填补了近代宋诗派研究中的一个空白。南京时期的陈三立肆意于诗文创作,完成了从政治家到文学家的过渡。陈三立和郑孝胥两位宋诗派领袖的交往日益密切,"同光体"开始成为晚清最重要的一股文学力量。  相似文献   

10.
宋诗选本与唐宋诗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讼纷纷的唐宋诗之争在历代宋诗选本中都有所反映,选宋诗,或站在尊唐的立场上,通过编选宋诗而行贬抑宋诗之实;或站在尊宋的立场上,强调宋诗与唐诗之异。晚清的宋诗派将唐宋诗视作一个整体的审美范畴,力图兼融唐宋,它们的宋诗选本诗的理解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1.
主要探讨北宋著名词人秦现《淮海词》愁情的形成原因、描写特色。挖掘《淮海词》在愁情表现方面所取得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2.
莫友芝和陶诗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友芝作为晚清宋诗派代表诗人,其诗歌取法不一,除中唐、宋诸大家外,还有陶渊明。莫友芝赏识陶渊明的性情、怀抱、才识,写作和陶诗是学陶表现之一。其和陶诗形式多样,充分体现了他学陶而不为陶所拘囿,更多的是注重自我情怀的抒发。  相似文献   

13.
唐诗是中国文学的一个高峰,是诗歌艺术的峻岭。余光中在其诗歌艺术的追求中高山仰止,努力攀登,向诗圣、诗仙学习,且为他们造像。为李白、杜甫造像,表示他对唐诗传统的肯定。他造像的艺术,特别是《戏李白》一首的丰沛创意,和《寻李白》、《与李白同游高速公路》的现代想象,则说明他对传统的活用与转化,印证了他的创造力。在以唐诗为主的中国传统诗歌基础上,余光中以其学养和睿智,以其才华和苦功,兼摄中外古今,以数十年的恒心和毅力,创作了丰富杰出的现代诗。他是李白、杜甫的嫡系传人,且开拓了中国诗歌的新世界。余光中为李白、杜甫的造像,象征了传统和现代的汇合,象征了现代对传统的发扬。  相似文献   

14.
歌诀除了具有一般歌谣的形式外,还包含了对技艺经验的记载,是中国民间文学、通俗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道教广泛采用了歌诀的形式,用于传授修行方法,这一传统也为内家拳所沿习。内家拳歌诀具有浓厚的道教文化色彩,体现了道教的哲学思想,总结了道教的养生方术和功法要领,也反映了道教的神仙观念。内家拳歌诀通俗易懂,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因而能获得更为广泛的传播,反过来又促进了道教文化的弘扬。  相似文献   

15.
陆志韦因最早自觉地进行新诗节奏试验而在新诗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在表征现代民族国家想象的白话做诗原则下,自《渡河》中南腔北调的精神奋斗失败后,摹仿无韵诗以北京话的轻重音作为新诗节奏的基石,为新诗格律探索在自由诗派的自然语调、新月诗派的整齐划一和后起的音组说之外提供了一条新的道路。陆志韦虽然意识到轻重的局限而回撤到中国传统的用韵,但其《杂样的五拍诗》不仅是具有诗歌形式的试验品,更因为其中凸现的"经验隔断"使它成为我们考察转折时代诗人政治与审美错位的一个典型文本。  相似文献   

16.
以诗译诗诗人译诗 --王佐良诗歌翻译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了王佐良的诗歌翻译理论,指出其诗歌翻译理论集中体现为“以诗译诗,诗人译诗”,在翻译实践中王佐良很好地实现了自己的主张,他的翻译理论与实践对今天的翻译界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月是我国古典诗词中一个常用意象。人们对“月”意象的研究角度各有千秋,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宋词“月”意象研究成果斐然,对此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8.
莫友芝是晚清宋诗派代表诗人,其诗以"酸涩"之风著称,既以学问入诗,又发乎真情。难得的是,在他的《郘亭诗钞》中,有一部分清新淡雅的山水田园诗,如一抹明丽温润的色彩,令人心旷神怡。探析其山水田园诗的创作特点,可对莫友芝的诗歌创作特点有更为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中国古代诗歌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田园诗,在中国社会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逐渐加剧的现代化转型进程中,似乎难以再获生机。南星虽然长期遭到新诗史的忽视,但他在中国古代田园诗歌传统和英美现代诗人崇尚自然观念影响下,以其亲近自然的独特心性、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杰出的语言表现能力,创作了大量"温情"的田园诗,为田园诗的现代性再生做出了成功的尝试,可以视作中国现代田园诗的奠基石。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末 2 0世纪初是社会的政治革命和文学的文体革命大爆发的时代 ,出现了世界性的诗体解放 ,自由诗革命及自由诗在英、法、德、中等国涌现。英语诗歌的意象派诗歌运动和汉语诗歌的新诗革命是东西方最大的自由诗革命 ,产生了英语诗歌的“自由诗”和汉语诗歌的“自由诗” ,两者的文体特征却有巨大的差异。在“自由诗”的概念上 ,中西方有质的区别 :西方的自由诗是有“诗体”的诗 ,至少建立起了“准定型诗体” ,诗的表面韵律仍然受到重视。中国的自由诗极端地打破了“无韵则非诗”的原则 ,没有建立起相对稳定的“诗体”。应该改变百年来西方自由诗在中国的称谓 ,将freeverse译为自由体诗 ,还应该把中国的自由诗改称为“自由体诗”。这样才有利于新诗的诗体建设 ,特别是对当前诗坛进行的“诗体重建”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