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学科是基础学科.对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有推动作用。语文学科一直是主科,是学生们考试的重点科目.学好语文学科对学生的后续学习是关键。另外.语文学科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学科,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中学语文教师要深入把握教材.了解学生.科学地组织教学.体现自己的教学艺术。  相似文献   

2.
语文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具有丰富的人文性.这就注定语文教学应当指涉人的灵魂,应当具有情感关怀的使命。可以说.灵性是语文教学中赖以生存的根基。但是许多时候.语文教学往往直接指向功利.给予学生的不是心灵的愉悦和精神的享受.不能开阔学生生活视野,提升人生境界,丰富精神底蕴,最终导致学生无法以一种自然的心境和自由的态度去与文本对话。  相似文献   

3.
随着语文学科课程改革的深度发展,探寻学科核心素养,应当围绕小学语文学科特色,立足教材及学生实际情况,注重对学生的知识、能力与情感等的多元培养。将核心素养具体化为学生课堂可观、可感的内容,需要结合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思路、吸纳新颖的教学方法、坚持学生中心的教学工作等,以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构建。  相似文献   

4.
教书育人、传道授业是教师肩负的重任。在教学中,教师既要重视传授知识,又要重视加强思想教育,把学生的学习过程与道德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语文学科是培养学生崇高思想品质、塑造健全人格的途径之一。为此,笔者发挥语文学科的德育功能,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和情感培养。  相似文献   

5.
语文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学科的基础作用和多功能性,理应受到全体师生的青睐和重视。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更应该让人看到拯救语文教学的希望。可是.作为一线语文教师,试用新教材四个学期,遗撼地发现: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着对语文学科重视程度不够、教学情绪不高、  相似文献   

6.
曹志萍 《学周刊C版》2014,(7):140-141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学生只有具备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才能为社会做出突出的贡献。可以说.未来社会的竞争在于创新型人才。语文学科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前沿阵地.更是肩负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任。高中阶段是学生人生的一个转折点.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各学科教学以高考为指挥棒,考什么教师就讲什么.学生就学什么.且只重视学生对考点知识的熟记.而忽略了运用.创新意识薄弱。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注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泰戈尔说过:"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是的,教育的"育"应该用生命影响生命。俗话说"文以载道",语文学科在对学生进行了祖国的语言文字教育的同时,也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任。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在实践中发现,语文学科在渗透生命教育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地位,生命教育使语文课堂教学更和谐。一、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可能性。1.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于语文学科的培育内容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学科的学习对学生的思想感悟教学内容比较多,因此成为增强学生思想教育水平的重要教学学科之一,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大力培育学生的语文学科知识,还应当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进行教育。本文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意义进行思考,探求有效利用初中语文学科教学提升学生整体思想道德素质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们语文教学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很大程度是停留在口头上.并没有真正认识到语文学科是一门重视实践的学科.离开了生活.语文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拓宽途径,巧设方法让学生生活走进课堂,“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陆芝兰 《学周刊C版》2014,(8):107-107
教学过程以教学质量为生命线.教学过程的最终目的就是提高教育的教学质量。从而提高初中学生的学习素质。所以,初中的语文教师要在语文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紧抓教育教学质量的这条生命线.尽一切努力,积极地探查寻找并且分析初中语文的教育教学规律和其中的特殊性.掌握以及运用其中的教育教学规律和特殊性.创造并且采用新的教育教学的方法和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活动.这样才能够强有力地提高初中语文的教育教学质量。随着教育改革的脚步不断前进.初中语文学科的重要性愈加凸显.语文学科自然也越来越受到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因此.作为初中的语文教师,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越来越清楚认识到自己的主导作用。不再是学生学习的包揽者.而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帮助者。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投人学习中.做学习的主人。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重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乐于学习.喜欢语文学科。下面我就谈谈在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提高学生积极性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12.
高云 《学周刊C版》2014,(7):119-119
新课改非常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与主体地位.明确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与快乐教学的理念.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快乐课堂教学。这既是重要的教学指导思想.同时也是教学的重要目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将学生特点与学科特征结合起来.将新课改思想与理念融人于语文教学实践中.为学生构建愉悦、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激起学生内心积极的学习情感.在快乐中进行语文学习。同时.我们要使语文学科成为小学生所喜爱的一门学科.让学生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获取知识、享受快乐。笔者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如何让小学生快乐地学习语文浅谈自己的几点见解与体会。  相似文献   

13.
信息技术和网络不仅成为教师提高水平的途径,也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如何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进行整合,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的教改课题。下面就五年级语文活动课“我为家乡做广告”为例,对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以及学生的实践活动的整合进行尝试。  相似文献   

14.
正核心素养具体到语文学科中,也就是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在小学阶段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要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来进行。本文以部编版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四个太阳》的教学为例,谈谈笔者的一些初步认识。一、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新理解核心素养背景之下,教师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内涵也应当有新的理解。结合上述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四个要素的描述,有同行提出:核心素养影响下的语文教学要求重视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语文学科历年来被誉为各学科的“基础”,因为语文学科既具有工具性又富有人文性。学好语文,能提高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和创造性地思维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语文学科“指导学生进一步开拓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发展智力”。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当充分重视挖掘语文的人文性特征,重视美育和德育的渗透。中学语文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文学想象能力,让学生在名篇佳作的学习中,感知、体验较高的精神境界,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20,(20):31-32
新课程标准中,将教学目标放置在人的素养养成上,并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方式,重视学生的各项与兴趣,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应当有效发挥好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语文是人文性学科,是应当以语文教学为载体,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感以及信念和意志、个性与能力等等,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完善。所以本文在此背景下分析探讨高中语文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并提出具体的语文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7.
在特殊学校听障学生的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能充分调动听障学生的视觉感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从《荷叶圆圆》(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一课的教学中成功运用信息技术与听障学生语文学科教学整合的角度,浅谈在听障学生语文学科教学中进行创新探索的实践与体会。  相似文献   

18.
蒋庆丰 《文教资料》2010,(25):56-57
语文学科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教育的同时,也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任。本文作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可能性、渗透生命教育的内容和实施方法进行了具体探讨,以期引起同仁对生命教育的重视,将语文教学与生命教育有机地结合。  相似文献   

19.
关于语文学科的教学.历来争论较多.无论是语文教师还是从事其他职业的人。都对语文教学有着自己的认识.而且动不动就横加指责.导致我们语文教师所面临的压力异常之大.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局面.这与语文学科的特点密切相关.语文学科的学习,主要分为字、词、句、阅读理解、文言文、作文这几部分.而且与我们的汉语密切相关。这其中,最让学生和我们教师感到需要重视的环节,就是作文部分的教学。  相似文献   

20.
二十一世纪是充满竞争与挑战的时代,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有知识.而且有能力.更要有健全的人格。语文学科作为传承人格教育是最为厚重的学科.在人格教育方面具有较大的优越性.而写作教学具有综合性.因此.更应充分发挥作文教学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