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诗教学要立足于古诗所特有的意境美、含蓄美、个性美,吃透教材,预设情境,方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意境美是古诗鉴赏的重点,如何引导学生体味古诗中的意境美则是高中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之一。想要教会学生如何鉴赏古诗,就需要语文教师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并且能够在课堂中声情并茂地引导学生,让学生进入古诗中的意境,从而更加全面系统地理解古诗中所描述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王永生 《考试周刊》2013,(29):32-32
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古诗教学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要放开自己,放开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深切体会古诗的意境美、语言美、音韵美。  相似文献   

4.
古诗中蕴含着多种美,如果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能够从语言、意境、韵律等方面让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古诗教学实效性就会得到增强。  相似文献   

5.
<正>汉语是最富有诗意的语言,简短的几个字中所代表的不是简单、具象的东西,很多都成了意境。要想感悟传统文化的内涵,就要在课外让学生广泛地读。1.诵读古诗。古诗是传统文化中一颗灿烂的明珠。在教学中,教师应以教材中的古诗为基点,联系生活开发丰富的古诗资源,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素材。感受古诗的节奏美。古诗富有音乐的节奏美和韵律美。只有把节奏、韵律全读出来,才能渐渐体会到诗之妙。因此,教师要千方百计引导学生读出韵味,读出节奏,读出意境。品味古诗的意境美。不少古诗包含着丰富的情感,营造出深邃的意境。  相似文献   

6.
古诗以简练、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创设了优美的意境,表达了深挚的情感,创造了深邃的寓意,千百年来脍炙人口。诗中的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与艺术妙笔融为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教育功能,同时,诗歌鉴赏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很大作用。为此,我们要更新观念,创建氛围,优化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挖掘弥漫在古诗中浓郁的美,让古诗教学成为学生美的享受,让古诗真正进入同学们的心灵里。  相似文献   

7.
在高中阶段的语文课程教学中,古诗教学可以说是学生的重点学习内容,其中也是高考的必考项目。而对于学生来说,古诗学习其最大的难点就在于,学生没有办法有效地体会古诗中的意境美,因此,这就成了学生古诗理解能力不高、考试得分不高的关键。对于高中语文教师来说,教师想要促进学生对于古诗意境美的感受,就要采用一定的方式进行引导,从而提高学生的古诗感知能力。但是采用怎样的教学方式进行引导,这就是教师所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将立足于高中古诗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对如何引导学生体味古诗中的意境美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8.
古诗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其文字精练,让人回味无穷。重视古诗教学,让学生体会古诗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但古诗的含义深刻,意境深远,要学生真正感受古诗的美有一定的难度。  相似文献   

9.
古典诗词是我们伟大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优美的古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其丰富的内涵,深远的意境,流传的佳句,精妙的语言,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宝库。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古诗教学应抓住诗歌的图画美、语言美、意境美来引导学生品悟诗歌。  相似文献   

10.
张倩倩 《新课程研究》2009,(11):104-104
古典诗词无疑是我们伟大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最美的结晶。 古诗是美的,古诗美,美在它的简约,美在它的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却蕴涵着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  相似文献   

11.
莫莎莎 《广西教育》2013,(25):76-77
古诗的艺术魅力在于其清新、情趣盎然的语言带给学生美的熏陶。古诗的审美教育,需要引领学生去充分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形象美和意境美。古诗教学应紧扣古涛“亦嘲、亦曲”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多形式、多渠道地提升学生审美素质,发展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小学阶段古诗教学仍然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形式化现象,导致学生没能从本质上去感受古诗的文化。古诗教学的重点是如何让学生爱上古诗,从而主动去理解诗中的情,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形象美和意境美。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古诗教学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尝试:  相似文献   

13.
意境美是由客观的形象和作者的主观感受和谐统一组合而成的。对古诗进行意境美的分析,是培养学生古诗鉴赏能力的关键。本文在对几首古诗具体分析基础上,说明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通过捕捉情感、进入境界、领悟意蕴几个环节来逐步引导学生,体味古诗中的意境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戴瑾 《生活教育》2014,(7):58-59
本文认为在古诗教学中通过创设意境、启发想象、品析美读,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想象能力,促进学生对古诗的学习理解,还能很大程度提高古诗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吴丽平 《山东教育》2010,(12):32-33
古诗是我国灿烂文化艺术的一朵奇葩。现行小学语文教材里的古诗都是名篇佳作,传承着我国的文化,传播着人类文明。纵观我们的古诗教学,常态的古诗教学往往停留在文字层面。把诗翻译成白话文。诚然,字字落实对学生理解诗歌、阐释诗歌有一定的帮助,但是往往学生很难体会诗人的情感美、古诗的意境美和古诗语言的精练美。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古诗诵读往往因缺乏得力的指导而显得苍白无力,学生读不出古诗特有的音律美、形象美、情感美、意境美。那么,如何指导学生以读传情、以读启智、以读传韵呢?  相似文献   

17.
古诗以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进入小学阅读教学课堂,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成分。古诗之美,美在意境,情趣,韵律。古诗重情与景,但以情为重,往往是借景抒情、以景传情,它是诗人思想情感、内心世界的真实反映。情感是诗歌的灵魂,想象力是诗歌的翅膀,通过诗歌"美境"再造,可充分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审美意兴。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诗歌尤其是唐诗是中国文学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中国古诗中脍炙人口,充满美感,极具艺术感染力,古诗中的美学特征以意美、音美和形美为代表.本文以许渊冲、顾正阳和吕俊的理论为依据分析古诗中的意境美以及在翻译中的转换.  相似文献   

19.
古诗中的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与艺术妙笔融为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语文教材中选取的古诗立意高远、哲理性强、语言清新,有利于听障学生陶冶情操,开启思维。本文以《江畔独步寻花》的教学为例,力求探讨听障学生从古诗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方法,为聋校古诗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古诗诵读往往因缺乏得力的指导而显得苍白无力,学生读不出古诗特有的音律美、形象美、情感美、意境美。那么,如何指导学生以读传情、以读启智、以读传韵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