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苏武留胡节不辱 公元前100年,汉武帝委派苏武出使匈奴,以使汉、匈和好。苏武知道匈奴贵族不守信用,但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苏武不顾危难,望险而趋。果然不出所料,苏武被扣留,关进又湿又潮的地窖里,不给吃、不给喝,渴了吞雪块,饿了啃毡皮。匈奴首领单于以封苏武为王的诱降计破灭后,恼羞成怒,将他流放到北海(今苏联贝加尔湖一带)...  相似文献   

2.
《苏武》一文中有这么一段令人费解的文字:(苏武)“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按照常理,苏武自刺以后,应该尽快想办法止血,免得因失血过多而死亡.可是匈奴的医生却将苏武放在火坑上,'蹈其背以出血".这岂不是有意要苏武的命吗?然而,苏武"半日复息",居然被救活了.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必须明确'蹈其背",不是踩踏苏武的脊背.课文将.蹈"注释为 .踩,是错误的.若用脚去踩重伤的苏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2011,(4):30-30
西汉苏武作为朝廷的友好使者出使匈奴,却被匈奴扣留劝降。苏武宁死不屈,被流放到北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放羊。19年后,西汉与匈奴和好,派使臣找苏武。匈奴王谎称苏武已死。苏武的随从用计,叫使臣对匈奴王说,汉朝皇帝在皇家园林里射到一只大雁,雁脚上系着一封信,说苏武在某湖泽中。于是,匈奴王被迫放苏武回汉。后用“鸿”、“雁”、“鸿雁”或“雁足书”指书信。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高语第四册《苏武传》中有:苏武“引佩刀自刺”,“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对于后一句教材是这样解释的:“苏武本来已经断了气,这样过了好半天,才重新呼吸。常惠等人哭泣着,把苏武抬回营帐。”为什么教材在这里将“舆”字解释为动词“抬”呢?我对此感到困惑。  相似文献   

5.
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苦愁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一首曲调古朴闻之令人落泪的歌曲,唱出了苏武的忠贞。但要想真正读懂苏武身上的坚贞不渝,就必须破译苏武出使匈奴19年里面临着的种种人生困境。班固的《苏武传》在给我们还原一个历史真实的同时,更给我们提供了完整的答案。  相似文献   

6.
苏武牧羊公元前100年,汉武帝派苏武出使匈奴。由于虞常事件,苏武受牵连被扣押。匈奴单于采用各种手段,软硬兼施威逼苏武投降。然而苏武在刀剑下昂首不动,在甜言蜜语中侧耳不应。他对前来劝降的匈奴官吏说:以死报国,是我早就下定了的决心,只要能对国家有所贡献,即使是受刀剑,下油锅,肝脑涂地,我也心甘情愿。匈奴首领单于最后无计可施,只好把苏武赶到荒无人烟的北海牧羊,并对他说:不降,待公羊产乳方  相似文献   

7.
苏武牧羊     
西汉时期,汉朝和匈奴常常发生战争。有一年,汉武帝派苏武出使匈奴,还亲自把一支旌节交给他。苏武知道这旌节是代表国家的,就恭恭敬敬地接过来。苏武与随从们来到匈奴,完成了外交任务后准备回国。谁知,匈奴王突然翻了脸,硬说苏武参与匈奴内乱,要他认罪。苏武手握旌节,气愤地说:"我是代表国家的,宁死也不能受侮辱!"说着抽刀自尽。顿时鲜血直流,幸好被人救下。  相似文献   

8.
《苏武传》是中学语文的一篇传统课文。一般讲述时重点分析苏武出使匈奴十九年,不畏艰难利诱,保持崇高的民族气节英雄形象,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气节教育。本文则从一个新的角度认识这篇课文,分析如何利用《苏武传》进行民族团结和民族友好教育。  相似文献   

9.
寂寞花开     
苏武寂寞地走着,跟随心的指引。天际,泛起青白色的云彩。苏武停下来,摸索着坐在一片荒岩上,努力遥望着光明的远方。空旷的东方,一簇血红生生刺破苍穹,痛快地燃烧着。苏武周围的黑暗愈见明朗,天还在燃烧,却在刹那间涌出火红的太阳。苏武  相似文献   

10.
苏武牧羊     
<正>西汉时期,汉朝和匈奴常常发生战争。有一年,汉武帝派苏武出使匈奴,还亲自把一支旌节交给他。苏武知道这旌节是代表国家的,恭恭敬敬地接了过来。苏武与随从们来到匈奴,完成了外交任务后准备回国。谁知,匈奴王突然翻脸,硬说苏武参与匈奴内乱,要他认罪。苏武手握旌节,气愤地说:"我是代表国家的,宁死也不能受侮辱!"说着抽刀自尽。顿时鲜血直流,幸好  相似文献   

11.
《苏武》节选自《汉书》的《李广苏建传》。这篇传记记述了李广、李陵(李广之孙)、苏建、苏武(苏建之子)四人的事迹。“苏武传”附在“苏建传”的后面,它是《汉书》人物传记中著名的一篇。课文节选了《苏武传》的主要部分。内容说明这篇课文以苏武出使匈奴的时间和事件的发展为线索,依次记叙苏武从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到持节归汉的全过程,线索十分清晰,结构非常严谨,不屈节不辱命的中心极为明确。全文共九段,可分为三个部分,其内容要  相似文献   

12.
面对卫律和李陵的劝降,苏武坚守忠君爱国的价值观和“君国一体”的原则,不为卫律的功利主义价值观和李陵“君臣以利相交”的价值观所影响,他拒不投降,既是为君,更是为国,已足够伟大。后人评价苏武,应该做到“论迹”重于“论心”,在肯定苏武拒降的崇高意义的同时,也要用历史的眼光看待苏武价值观里的愚忠成分,不应对其盲目崇拜,也不应以现代人的标准苛责苏武。  相似文献   

13.
<正>1.假如古人有了手机,汉代苏武出使匈奴,匈奴假称苏武已死时,苏武就不必鸿雁传书,只要给大汉天子打个电话,用不了几钱银子,就回国了。  相似文献   

14.
西汉天汉元年 ,汉武帝刘彻派遣苏武以中郎将职衔持节出使匈奴 ,常惠应募作苏武随员同往。当苏武使团完成外事任务返回之际 ,匈奴国内突发政变事件。副使张胜涉嫌参与谋反 ,苏武一行人全部被扣押 ,长达 1 9年之久。后来 ,汉朝与匈奴“和亲”成功后 ,西汉派使臣前往匈奴 ,提出释放苏武等人回国的要求。匈奴王谎称苏武等人已死塞外。这时常惠心生一计 ,偷偷连夜面见汉使 ,嘱告 :“你见匈奴王就说 ,我国天子在林苑射猎 ,射得北面飞来的大雁 ,足上系有帛书 ,其上书有苏武在北海牧羊。这怎么能说不在人世呢 ?”次日 ,使者依计行事 ,匈奴王听此传奇…  相似文献   

15.
取材于《史记》和《汉书》的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中有关苏武的介绍,使鸿雁传书的传说更为鲜活生动。汉使苏武被匈奴人扣留,且对汉室封锁实情。苏武对汉室至忠至诚,拒不投降,忍辱在北海牧羊十九载。后汉室皇帝在上林苑射中鸿雁得苏武血书,方知苏武尚在匈奴,后多方交涉,匈奴不得不将苏武放归汉朝。回雁峰的传说也使鸿雁更趣味化,人性化。相传湖南衡山有回雁峰,雁至此便不再南飞,待春而回。王勃《滕王阁序》“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等脍炙人口的佳句也都极恰切地诠释了回雁峰的传说。千百年来,雁…  相似文献   

16.
苏武学会第十届学术研讨会在中国苏武研究学会和山东诸城市有关领导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一年多时间的筹备,于1998年8月24日如期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二十个省市和香港、台湾地区,以及日本、韩国、新加坡、美国的研究苏武的专家学者共七十余人,收到论文近五十篇。经过三天来的大会发言和会下交流,学者们对于苏武研究中的许多问题,进行了思考切磋,这对苏学研究的深入扩展,是一个继续的推动。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一、关于“苏武与密州”的研究《密州的文化氛围与苏轶知密州时期思想的转变》一文认为,苏武在密州,…  相似文献   

17.
高中语文课本第二册中的《苏武》表现了苏武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高尚品德;它通过许多具体生动情节的描写,突出了苏武视死如归、不为利诱、艰苦卓绝的英雄形象。此教材很有利于培育青少年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树立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憎恨一切丧失国格的行为,激发其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8.
苏武牧羊     
公元前100年,40岁的中郎将苏武受汉武帝之命出使匈奴。就在他完成任务等着回去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苏武,朕命令你出使匈奴。遵命!小人愿投靠匈奴王。苏武到匈奴之前,有个叫卫律的汉人在出使匈奴后投降了匈奴,并被单于封为王,但他的部下虞常对他投降匈奴的行为很不满。虞常跟苏武的副手张胜原本是朋友,就暗地里跟张胜商量,计划杀了卫律,劫持单于的母亲,逃回中原去。受死吧。把这些汉人和他们的头头苏武统统关起来!可是计划失败了。这时候正值冬天,虽又冷又饿,但苏武仍不屈服。苏武不肯投降匈奴,两次拔刀自杀都被救了回来。单于把苏武关在地…  相似文献   

19.
自古至今,爱国历来是为人所歌颂的主题,爱国者的事迹在人类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灼目的光彩。今天重读《苏武传(节选)》,苏武那坚韧的节操、动人的形象,常令人感奋不已。在出使匈奴前,苏武被汉朝用为郎将,后又升迁为宫中厩监。官职的提升,为苏武出使匈奴创造了条件。苏武奉汉武帝之命出使匈奴,是为了答谢匈奴单子释放汉使的友好情意。汉使馈送财物给单于,哪知单子误认为汉朝对自己恭敬若此,是出于畏惧匈奴,因而他原有的骄横情绪日益发展,此为苏武被扣匈奴埋下了伏笔。虞常等人谋反事发,虞常等人被匈奴生擒活拿。由  相似文献   

20.
剪纸的由来     
《今日中学生》2010,(1):78-78
西汉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匈奴新的单于继位。汉武帝刘彻为了表示友好,派中郎将苏武带了礼物,率百余人出使匈奴。苏武完成任务正准备返回.匈奴上层突然发生了动荡,他被扣留下来。匈奴单于经过软硬兼施,都没能让苏武背叛朝廷,就决定把他流放到“北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