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随着武术运动的飞速发展,武术的习练人群不断增多,人们对习武服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文章阐明了武术服装的现状,分析了影响武术服装的因素,并探讨了中国武术服装产业的发展对策,为武术服装及其产业化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武展 《搏击·武术科学》2010,7(12):17-18,26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理论分析法等,对武术服装在国内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提出了武术服装发展推广策略,以期为研究武术服装的同仁提供参考,更好地促进武术服装的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赵武灵王推行的"胡服骑射"改革是一场重大的军事服饰改革。文章通过分析胡服改革的目的及意义,发现它对武术"标准化"战略和武术产业化发展背景下的现代武术服装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针对武术服装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现代武术服装的发展要方便、实用和标准化,并从服装设计色彩、款式、面料和品牌建设四大方面具体地阐述了武术服装标准化的要求,希望为武术服装的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武术竞赛活动日趋增多,为了在世界范围内更快更好地推动武术运动的发展,不仅需要提高武术裁判员的业务水平和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还要注重武术比赛服装的选择。文章分析了现代武术竞赛中比赛服装的流行趋势,研究了武术竞赛中对服装的要求以及比赛服装在武术竞赛中的作用,旨在更好地促进武术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学生喜欢武术,却不喜欢武术课”的问题,化解学校武术发展的困局,针对武术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见解。得出:“回归技击,弘扬文化”已成武术教学改革的共识,但存在“打练并进”和“打练结合”的学校武术发展模式之辩,出现了“淡化”“优化”“强化”武术套路的教学定位之争。认为:(1)“打练并进”符合未来学校武术发展的方向,“打练结合”可以改变武术套路教学的枯燥性;(2)将武术散打引入教学体系,实现“武术套路与武术散打”共存的教学模式,才可以实现“武术技击价值”的真正回归;(3)武术“技击性”教学需要充分保障其开展的“安全性”,应依据“禁止重击”的理念进行技术修订。  相似文献   

6.
阮纪正 《武当》2009,(1):31-33
一、当代武术发展的全球化背景 “武术发展”并不是“发展武术”。“武术发展”的主体是武术自身,它是多种力量参与的社会演化过程,并不以任何个体或群体的意志为转移;其要在于“自我实现”。但“发展武术”的主体却是武术之外的特定利益集团,  相似文献   

7.
服装,作为中华民族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文明标志。更承载着一种历史文化、礼仪、民族自尊和自豪,体现出了一种风采。随着历史的变换,时代的更新,服装作为传承和发展,推动着中国武术服装的内容不断变化丰富与创新发展。武术服装所给人的神秘、悬垂、内敛、典雅、飘逸等美感也不容忽视。武术服装的美起着画龙点睛的效果,同时也具备了美学的价值。武术服装所传达的人文精神,使武术文化增添了特色化和内涵化的品质。为更好地继承和弘扬武术文化,武术服装的改革历程很值得关注、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8.
当代武术文化的表现形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武术属于文化、高于体育”已逐渐成为学界的共识,然而,“武术是什么?”的本源性问题却尚未得到圆满的回答。武术文化的多元性和文字自身的局限性特点,使任何一个关于武术的概念都会产生自身难以避免的缺陷,所以,给“武术”或“武术文化”下一个定义其实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尤其是,武术本身也在随着时代和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因此,对武术的全面把握要与时代的发展和对武术的认知相结合。通观当代融入人们视野中的武术,从文化的整体观出发,可分为四种形态,即“文化的武术”、“教育的武术”、“艺术的武术”、“体育的武术”。这种分类概括了武术文化的主体内容,提出了武术概念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9.
对武术实存的评析与反思——兼议武术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剑  邱丕相 《体育科学》2007,27(5):92-96
目前,武术发展已进入“瓶颈”,如何理解“瓶颈”中文化异化现象并使武术走出低谷,从哲学、社会学的视角,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来评析、反思武术的实存,透视武术的发展则是一个较好的解决思路。研究认为,武术定位已经游离,武术价值的实现进入“瓶颈”,武术衰退从侧面反映了中国文化退让西方文化的现象。人们应该警醒,武术之内在文化涵养及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是西方体育所不及,保持这种艺术修养和泛和谐的“天人合一”价值观是武术真正的不朽文明。  相似文献   

10.
从现代奥林匹克的复兴看中国竞技武术的奥林匹克之旅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本文运用虑较法、个案研究法等,从现代奥林匹克复兴的分析中,提出了中国竞技武术在进入奥林匹克大家庭中应该予以重视的一系列策略:(1)武术进入奥运会,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工作,而应该是对武术全方位的更新;为此,一方面应发掘武术“和谐、和平、完美”的文化内核,另一方面要保持武术现代化“离异“和“回归”的合理张力。(2)把握武术本质特征,用“奥卡姆剃刀”对传统武术技击进行“削枝强干”式文化手术,并根据技术简化和规范的要求,寻求武术技击现代发展的新突破。(3)在武术全球化中应积极扬弃武术现代化中出现的异化——标准化和形式化,克服对武术竞技“裁判导向”认知方式的片面性,形成具有中国民族特色、“观众导向”的武术发展新思路。(4)培养与武术全球发展相应的国际气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多方合作长期发展的武术全球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
竞技武术套路运动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与传统武术不同的是,竞技武术套路运动要考虑竞技的观赏性,在此前提下,竞技武术套路运动的协调有新的解读,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分析法、逻辑分析法对竞技武术套路运动的基本功训练、运动员服饰、武术器械和套路编排因素进行了分析,从协调的观点看它们的发展,从而为竞技武术套路运动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竞技武术套路为研究对象,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前提下,对竞技武术套路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探讨。研究发现:(1)随着人们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竞技武术套路的国际化发展不断刷新着原有的记录。在“高、难、美、新”的动作要求下,竞技武术套路的艺术性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与关注。(2)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价值观念、审美观念逐渐成熟,竞技武术套路的技击性将会得到弱化,艺术性将会得到提升。(3)艺术化发展会成为竞技武术套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主要通过运动员的动作演练、意识情感、音乐服装风格特征等手法来表现。  相似文献   

13.
传统武术通常被看成是竞技武术的对立面,关键原因在于传统武术文化当中存在着许多非理性因素,即由人们的感觉先验知识所致,而竞技武术则因其与现代科技的结合较为密切,使武术的个体价值实现人类普适化而成为武术文化的先进形态。由此,文章对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中的非理性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促进其健康发展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14.
在中华文化大环境下孕育的中原武术,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民族特点。文章以河南武术为研究对象,以区域文化为视角,从文化空间特征及其联系的角度对中原武术文化形态进行系统研究,认为中原武术的形成和发展与中原地域的特定地理环境、政治和经济的影响以及社会习武风尚的作用密切相关:中原武术文化的主体性、兼容性、辐射性和创新性构成了中原武术文化最为明显的地域文化特征;新形势下的河南武术文化,以新的产业形式为中原的崛起代表的客体文化呈现出多元性的文化模式。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析竞技武术套路难度动作的体操化发展特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和逻辑分析法对竞技武术套路难度动作近60年的发展演变进行研究。最后得出:由于武术竞赛规则的不够完善、教练员和运动员认识上的误区,致使难度动作在“难”的发展上,并没有表现出其技击内涵的丰富,甚至在衰减。这种现象应引起我国武术竞赛管理部门的重视。文章并就此给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中华武术是我国众多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枝奇葩,它几乎涵容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种成分和要素,其完善的锻炼系统和神奇的健身与攻防效果是任何一项体育项目不可与之相提并论的;武术历来被视为全面发展学生体质的重要手段,然而,传统的武术教学已不被大多数学生接纳。相反,刚传入我国不久的跆拳道却正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发展,这里面的原因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17.
分析当前武术段位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标准化的视角下提出了:鼓励和吸收各界武术人士参与标准化工作;成立武术服饰、器材行 业标准协会,加强武术段位制服装和器材的认证;武术管理部门制定和颁布更为详细精确的实践标准等若干相应的对策,旨在推进中国武术段位制 逐步规范化、标准化,进而推动武术运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