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泪与笑     
朱煜 《江苏教育》2011,(7):34-37
小引 儿子(允成)出生后我一直不间断地给他写成长记录,到现在,六年多,一共写了三百三十三篇。每写满一百十一篇我就将其编印成书。来得及的话,下个月《允成成长录三集》也将付印。这些记录中有很多泪影与笑声,有怕与爱,它们把生命成长的不易具象化了。这是我与儿子共同的生命成长。  相似文献   

2.
《家教世界》2015,(1):41
"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写《我亲爱的爸爸妈妈》这篇作文。"那天放学回来,姥姥抱着刘允墨哭了一夜……这位石家庄的小女孩,小名如意,可生活却不尽人意。爸爸在允墨还没出生时就远走国外,身为高级语文老师的妈妈在2010年时被肺癌夺走了生命,那时的允墨只有5岁,却成了一名孤儿。  相似文献   

3.
王丽珍 《班主任》2004,(3):22-23
假期里,我与一位老朋友相遇.他的儿子曾经是我的学生,现已上了大学.我们自然谈到了他的儿子,朋友的脸上写满了欣慰.这个孩子成长中的难忘的故事自然又成了我们的话题.  相似文献   

4.
江如画 《高中生》2011,(21):20-21
《目送》既有龙应台独到的敏锐,也有她文字特有的深情,字里行间洋溢着与生命素面相对的真诚与理解。文章构思精巧,形散神不散。这篇散文看似随性散漫,实则严谨绵密。文章开始叙写"我"对儿子成长的关注,"我"目送儿子渐行渐远的背影,忽而笔锋一转,  相似文献   

5.
五一长假,在北京读书的儿子不回武汉,因为忙于写毕业论文。我和先生利用假期不时将儿子的成长日记慢慢地往计算机里输入。儿子出生的那一年日记写得最全,往后越写越稀疏,有时几个月总结性地写一大段,但儿子的成长过程却很清晰地被记录下来了,似乎儿子的一举一动跃然纸上,有时输着输着不由得笑出声来,其中的趣事挺逗人乐的。回想起儿子成长的经历,总觉得应该理一理顺一顺,写点感悟什么的,或许对家长们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回忆儿子的成长的过程,我深深地感到父母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这点尤为重要。在上学阶段,父母要安排好家庭生…  相似文献   

6.
清扬 《新作文》2013,(Z2):5
我一直觉得在作文里也能成长,因为作文不就是记录我们的成长么!在作文里,我看到了小星星们的成长。不知不觉,我也收获了成长。真的好高兴,作为编辑的我能陪我的小读者们走过一遍又一遍的童年。爱写作文的孩子从孩童长成少年,从写一句话到写一段话再到写一篇完整的作文,写着写着,你们就长大  相似文献   

7.
《父母必读》2011,(3):14-15
博主特写: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用真实生活的点滴记录自己与儿子的共同成长,真实的成长记录是我给儿子最大的财富。  相似文献   

8.
育儿博客     
我还有个名字叫妈妈选自:legendlili的博客http://blog.ci123.com/legendlili眼前的儿子睡得正香,把脸凑过去贴住他的小脸,感觉着他的体温,一股温情顿时溢满胸怀。瞅着儿子的小脸感觉自己真的伟大,竟然创造了一个活蹦乱跳的生命。我常常告诉自己我要做好儿子成长的向导,记录宝宝成长的一点一滴。儿子让我的生活变得极其有规律,我的兴趣也随之发生了极大的转变。我开始了早睡早起的生活,不再沉迷于儿女情长、眼泪横飞的肥皂剧,甚至舍去了以前每晚与电视机相伴的  相似文献   

9.
儿子写日记了。每写完一篇我都要看一看,检查一下是否有错别字。一天,儿子对我说“妈妈,今天的日记我写了一首诗。”我说:“好啊,让妈妈瞧瞧。”翻开儿子的日记本一看,我笑倒在床上,儿子写了首没有名字的诗:“爸爸妈妈家有个东西,爷爷奶奶家有个东西,姥姥奶奶家有个东西,你猜那是什么东西?原来是我这个小东西。”  相似文献   

10.
成长是件快乐的事情,但需要为人母的耐心等待。在漫长的等待中,我用写博客的方式真实而快乐地记录儿子的成长故事,故曰“子悦”。像等待花儿开放一样,让儿子在妈妈用爱心营造的“子悦天空”下快乐地吸取人生的真谛,  相似文献   

11.
卷卷 《初中生》2010,(9):34-39
借“名师讲堂”做本次策划,其初衷始于一次偶然所得。 一天。去一朋友家玩,来开门的朋友将一根手指竖立于嘴边,做了个噤声的手势。我感到奇怪,待蹑手蹑脚走进朋友书房,才得知,是他读初二的儿子在看书。原来,老师布置写一篇《我的老师》的作文,儿子回来嚷嚷不知怎么写,当爸爸的找了好几篇同题文章要儿子看。这不,儿子正看着呢。  相似文献   

12.
临别赠言     
写《我儿子一家》时,孩子刚五岁。从那时到现在,随着孩子的成长,我陆续写了不少与他有关的文字。有时孩子跟我开玩笑:妈妈,我是你的摇钱树。今年他上高二,马上就要进入高三。我和他合作了一本书,将放在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两代人丛书》里。儿子没有专门为这本书写过任何文字,只是收集了他的周记、作文、书信、班刊和学习成绩单等等“历史资料”,当然述有他的光屁股相片。  相似文献   

13.
你为谁读书?     
上初二的儿子刚学完一篇《为中华崛起读书》的课文,教师依葫芦画瓢,要求同学们也写一篇《我为XX读书》的作文。儿子告诉我,班里同学的读书观五花八门:有写为家长读书者,有写为将来找个漂亮女孩读书者,有为考大学读书者……儿子写的是《我为生存而读书》。我认可了儿子的读书观,也未贬低他的同学那些并不“高尚”的读书观。作文者,实话实说也,何必“低俗”时却伪装“崇高”?几天后,儿子大呼上当,说老爸的话不可轻信,原因是凡庸俗的读书观,不论行文如何入情入理,一律给了不及格。教师要求大家写成“我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  相似文献   

14.
心锁     
儿子写日记了。每写完一篇我都要看一看,检查一下是否有错别字。一天,儿子说“:妈妈,今天的日记我写了一首诗。”我说“:好啊,让妈妈瞧瞧。”翻开儿子的日记本一看,我笑倒在床上,儿子写了首没有名字的诗“:爸爸妈妈家有个东西,爷爷奶奶家有个东西,姥姥姥爷家有个东西,你猜那是什么东西?原来是我这个小东西。”回到办公室,我把儿子写的诗念了一遍,老师们也都笑岔了气。下午放学,儿子回到家就冲我吼“:你为什么把我写的日记读给你们办公室的老师们听?今天我一进你办公室,他们都笑话我!我要买个带锁的日记本,以后你不许看我的日记!”我本来只是…  相似文献   

15.
我一直很奇怪我对儿子的感情为什么会比较平淡,直到有一天夜里我才改变了想法。那是儿子出生4个月后的一天,我很晚才回家,洗漱完毕后看见儿子已经睡觉了。我按惯例准备给儿子写成长日记,先到床前去看看儿子,突然我的心不禁一颤。他睡得很熟,圆圆的小脸挂着无忧无虑和充满希望的笑容。我忽然被儿子那张脸震撼了,有一股暖流从心头涌起,脑子里浮现出两个词——“感恩”和“责任”。感谢上苍,把这样一个可爱的生命给了我,而作为母亲的我,应该给渐渐长大的儿子准备些什么呢?儿子一天天地长大了,几乎每天都有新的变化,儿子一点一滴的变化都会让我…  相似文献   

16.
一、案例:今天早上,跟读三年级的儿子谈写游记。他说老师布置的作文是写一篇"游记"。我说:"这好写呀。"他不动笔,却在床上打滚。于是,我开始说教:"游记嘛,就是写某人游某地,记录下自己印象深刻的东西。这个某人就是你,某地嘛,就不好说了。要不,我们一起去"游"一次吧,去玩一转,回来就有写的了。"他还是在床上滚,说老师  相似文献   

17.
散文的生命在于真实。这真实,是通过作者个人的记忆和表述来体现的。虽然也曾有过代表一个时代发出强音的散文,即所谓写"大我"的散文,但我以为,那很难成为真正的文学。我心目中的好散文,大多还是个人的记忆,同时又是真实的记录。所以,它同时也是历史,但那是一个人的历史。这里的两篇小散文都是写吃的,都是我生命中的真实故事。几十年过去了,很多事情都淡忘了,为什么这两篇作品里的事却忘不了呢?我想,因为这里有文学的真生命在。它们在我心中,是刻下深深的烙印的;而同时,通过我的经历和我的眼睛,从中即小见大,也能看到一个时代的侧影。在写散文时,我很注意将一些细小的东西,和一个时代结合起来写;也注意将看似无甚大意义的细节,和自己后来的人生经历融合在一起。这是因为我坚信:散文就是历史——当然,是一个人的历史。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个作文教学的践行者,我认真拜读了作家肖复兴的《我教儿子学作文》一书。他以自己的写作理念指导孩子写作,并细心收集了儿子从初学写作到高中毕业的一篇篇习作,将这些文字整理成  相似文献   

19.
可爱的茜茜     
刘学军 《福建教育》2010,(7):117-118
自从有了女儿茜茜后。我便开始为她写成长记录.不断记录着女儿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她诸多的趣闻乐事。  相似文献   

20.
阳光手指     
儿子放学回家,对我说:"老师今天摸了我的头。"被老师摸一下头有什么了不起?我正在赶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没功夫搭理他:"摸了就摸了嘛!"儿子似乎有许多话要说,心有不甘地走出了书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