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成  阿牛友聪 《大观周刊》2012,(48):331-331,320
院体画作为中国画的一大形式,产生和存在的历史久远.它的主要艺术特点是写实。中国画发展到当代在其方向上并没有因此而明朗,相反却是破多立少。这一时期以阮荣春先生为代表的“新院体画派”产生,标志着中国画的现代转型。阮荣眷先生提出的“三气”思想直接体现出“新院体”的精神,并给处在历史十字路口的中国画家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2.
中国画与其它国家的绘画艺术相比,在内容与、色彩及意境上具有更加鲜明的个性特征,这是因为中国画深受儒道思想的影响。本文具体分析了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对中国画的具体影响,从一定角度阐述了中国画个性特征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3.
赵祖凤 《大观周刊》2011,(45):138-138
明末清初,随着东学西渐,西方水彩画传入我国并得到发展。它与中国画虽然存在着诸多差异,但在用水、用笔等表现技法方面却有着很多相融之处。中国画与水彩画分别代表着东西方的两种不同的绘画艺术形式.对水彩画与中国画的研究有利于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盛健奇  林海龙 《大观周刊》2012,(16):164-165
中国画是我国的国粹,“笔墨”是中国画的精髓。由于传统中国画具有上千年的文化积淀,绘画程式已根深蒂固,在中国画独特的审美特征中,笔墨是十分重要的,随着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作为绘画观念的物化形式的传统“笔墨”也将随着中国画向现代化发展而显现出它当代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刘远洋 《大观周刊》2011,(47):85-85,62
中国画是把客观意象先储存在脑子里,然后再表现事物的实质,并在形象上也有所改变,做到“形神兼备”。中国绘画实际上是对客观世界意象的认识,但表现方法有所不同。如果没有共性,人就不认识它;如果没有特性,也就谈不上艺术。简化说这就是··神形”的问题。相对于西洋画来说,传统的中国画不讲焦点透视,不强调自然界对于物体的光色变化,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而多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中国画讲求”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按照艺术的手法来分,中国画可分为工笔、写意和兼工带写三种形式。总之,中国画就是在几千年的时间里,经过多少代先民无数艰辛的艺术劳动,不断地继承,不断地革新而创造出来的,因此,优良的艺术传统是先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相似文献   

6.
杨柳 《大观周刊》2012,(33):26-26
在全球化的今天,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对绘画艺术的发展也是如此,中国画要繁荣发展,走出国门,就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保持绘画的民族性。本文试图从中国画的意境、笔墨等方面探讨中国画的特色,并对保持中国画的民族性提出了具体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7.
姚莹 《大观周刊》2012,(5):66-66
吴昌硕是中国近代画坛承前启后、有开创性成就的一位艺术大师,其“以书入画”的理念与实践.形成了中国画以抒发主观情感为主旨,诗、书、画、印。同构为艺术特征的新格局,对中国画的美学追求和发展取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从“书画同源”的角度出发,论述昊昌硕国画中书法艺术的融入,重点最讨论书法艺术在国画中的融入与运用。  相似文献   

8.
周韶华是中国当代画坛革新的一位标志性人物,他多年来致力于将中国艺术由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变,努力探索中国画的变革发展之路,成为中国画水墨改革的领军者。他一方面横跨时代,在北方文化遗迹  相似文献   

9.
凌永思 《新闻世界》2010,(6):211-211
中国画要继承优秀的传统,在继承的基础上求发展,同时必须有明确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新媒体对中国画教学的影响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春新 《青年记者》2016,(11):118-119
随着信息数字化和网络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层出不穷的数字科技不仅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同时也给中国传统艺术文化传播与教学带来了新的变革.中国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瑰宝之一,其文化的传承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瓶颈.如何把新媒体教学技术引入中国画教学,并合理地、熟练地将智能化工具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提升中国画教学的品质,是当前中国画教学在新的发展形势下面临的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观赏中国画时,常常感到一些作品不够完美或美中不足,即画幅上的题字与印章不加考究。如有的画与题不符或题文不雅缺诗意;有的题字书法水平低下;有的则是印文不当或钤盖部位不妥,这一切都以宾损主,有损于画面的总体效果,这不能不令人感到遗憾。近日喜读河南美术出版社编印的《书画题跋必备》一书,颇感对当下研习书画的读者,很有学习和参考之用。该书论述了书画题跋方面的多项知识,包括作品标题引首、画家自题和观者题跋格式、题跋的书体与印章,书画纪时方法、书画常用称谓、室名斋号、题画诗精选、常用画题等,从中窥见前人对一幅作品诗、书、画、印的完美追求。具有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的中国画,它自成体系,有着自己一套完整的表现形式及手法,由此而形成独特的风貌。作为中国画,它的显著艺术特征是画、诗、书、印四者的结合,既有形象又有意境的综合性艺术,犹如一部无声的四重奏。除画之外,题跋与印章缺之不可、不美亦不妥。题跋和印章两者是互相联系、又互相补充的,我们的先辈前贤在这些方面积累总结了丰富的经验,值得令人学习继承。题跋,写在画面上首的文字称“题”,书于后者曰“跋”。书画作品上的署名题款也称“款识”或称“题记”、“题面”、“题字”,题跋是画面重要的组成...  相似文献   

12.
学历史应该从世界史开始.哪怕这一辈子立志做中国史.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已经不能脱离世界孤立存在。只是要选好.从哪一道源流开始,第一步不要走错。  相似文献   

13.
王濂 《新闻世界》2009,(10):169-170
中国画的至高美学要求是“气韵生动”,其核心在于表现内在的生命感,不重形似,而重画面的虚实、动静、俯仰、远近等的协调处理。使凝定的造型显示出运动的节奏。作为中国画的一脉分枝,中国画中的小品画在艺术韵味上强调以小见大,构图精巧,以盈尺之幅尽千里之势,笔墨简练而风神凛凛。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将从新的视角将中国画分为两大绘画体系,即"晋唐体"和"宋元体"。而这两种画体的形成及其发展都受到佛教的影响,一个是佛法,一个是禅宗。文章将深入地探讨它们演进和分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东西方的艺术在表现形式上有着本质的区别。西方画讲究描绘对象的质感、光线、环境影响等,而东方艺术的代表中国画却追求气韵情感,借物托情。如果讲西方画反映对象的感性,中国画却是表现自我的理性;西方画追求繁,中国画注重简。所以中国画表现特别是水墨画讲空灵,汁白当墨,大片的空白此处无声胜有声,由观众去想,去回味感受。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从新的视角将中国画分为两大绘画体系,即"晋唐体"和"宋元体"。而这两种画体的形成及其发展都受到佛教的影响,一个是佛法,一个是禅宗。文章将深入地探讨它们演进和分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中国历史书籍目录学是一门新兴的专科目录学,它以目录学原理为指导,以中国历史书籍的发展源流和类型为研究对象,研究中国历史书籍的产生与发展规律。它通过揭示历史书籍及其目录的演变过程,力求"辨章学术、考镜源流",阐明中国历史书籍的编纂形式、内容及价值,以便为史学爱好者指引读书门径,为历史科学研究提供基本的书目资料。中国历史书籍目录学是历史科学的辅助学科。历史科学具有三个特点,即客观性、科学性和阶级性。作为辅助科学的中国历史书籍目录学理所当然地也具有这三个特点,它必须为科学研究服务,为四化服务,应该成为阅读中国历史书籍的门径之学。  相似文献   

18.
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简称 SCI)与其它检索工具不同之处,是它揭示了作者与作者之间、文章与文章之间的引用与被引用关系,从而便于了解一篇论文发表之后,其继承和发展的源流。通过它可以避开选择主题词的难点,来获得大量的有关研究课题的科技文献。  相似文献   

19.
程静 《大观周刊》2013,(9):167-167
中国画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它根植于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人的一生有两位老师一个是读书再一个就是行路。对于中国山水画的学习,继承传统是基础,在此基础上更重要的是“师造化”。如此才可“立象于胸怀”“画写物外形”。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西方有益文化的创造性继承与发展,至少有这几个要点:一是他有远大理想,忧国忧民,改造中国与世界,这是继承与发展的源头和动力.二是他有为实现这种理想长期修炼而成的意志力和心力,这是继承与发展的基础与定力.三是他有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传统文化、西方哲人思想长期的研习与了解,这是继承与发展的准备与蕴酿.四是他清醒地意识到时代与社会、民族与国家面临着的严峻挑战,提出的重大紧迫问题,需要当代共产党人回答解决,这是继承与发展的著力点与关键点.五是作为领袖和舵手,他本人既有一定的理论储备,又有对现实问题的较准确把握,还深刻了解这些问题的解决与现有理论之间的巨大落差,他就有可能完成这个理论创新,或者叫做创造性继承与创新性发展.这恰是一种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主观与客观比较完美的结合.六是初步完成理论创新之后,就应该以此作为工具运用到中国革命的矛盾分析与问题解决的实际斗争中去,这既是对理论创新目的的实现,又是对理论创新成果的检验,如此循环往复,由此我们的理论创新一次比一次更加接近绝对真理,更加容易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