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0 毫秒
1.
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重视教育环境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翔 《教育探索》2008,(8):121-122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重视教育环境建设:要端正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学生观,优化学校教育环境;要帮助家长树立创造健康家庭教育环境的意识,帮助他们掌握一些心理学知识和科学的教育方法,优化家庭教育环境;要通过教育、疏导,减弱社会环境对学生心理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优化社会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2.
高校法治教育环境分为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各个环境构成一个系统。当前我国高校法治教育环境面临着挑战,通过问卷调查发现了一些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我国高校法治教育环境优化的途径:树立法治思想;加强党风建设;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宏观调控作用;全面完善法治教育工作,营造法治教育环境;建立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学校和学生优化法治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3.
卢贵新 《考试周刊》2014,(7):147-147
EPD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环境人口与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的简称。EPD教育项目的内涵可概括为:通过对青少年和全体社会成员进行环境教育、人口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促进改善环境、提高人口素质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化学教学中让学生了解与化学有关的环境、资源、能源等问题,让学生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认识到他们的态度行为和决定能够对现在和将来的全球环境、整个社会产生影响,从而培养学生的优育忧患意识,树立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4.
汶川大地震后,灾区教育生态环境面临诸多问题:社会支持力削弱;学校规模膨胀;教师数量不足、专业化程度不高;新建学校文化迷失;家庭教育环境和教育能力恶化;学生心理创伤严重。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提出构建与优化灾区教育生态环境的策略:转变观念,增加社会支持力;在学校规模既定情况下增加班级数量,缩小班额;增加教师编制和加强培训;从环境文化、活动文化和精神文化方面建构学校文化;营造温馨家庭环境和为孤儿寻找有利于成长的家庭;通过心理干预机制和开展生命教育、亲情教育、挫折教育保证学生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5.
文章首先分析了农村中小学环境教育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了农村中小学环境教育的对策,包括增加环境教育经费,加强区域交流与师资培训;把握学生兴趣,开展多样化的环境教育教学与实践活动;开发环境教育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于一体的参与与传承群体。  相似文献   

6.
从教育公平的视角审视民办高校德育工作,现行教育制度与社会环境的综合影响对民办高校学生德育的发展更具制约力与影响力。因此。政府要按照《纲要》精神,加快推进教育体制改革与创新的步伐,清除对民办高校及其学生的歧视性政策。制定、出台一系列扭转教育不公现状的措施与办法,促使民办高校学生能够享有与公办高校学生同等的权益和待遇.积极培育公正对待民办高校学生的社会文化环境,形成民办高校学生德育工作推进的良好制度与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7.
教育环境与大学生素质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彬 《江苏高教》2005,(6):98-100
大学生素质的发展是教育环境和教育的社会传递性与学生间彼此互动的过程,教育环境与教育的社会传导作用为学生素质的发展创造着必要的条件。理想与信念决定着个体精神境界,并为其素质发展提供精神动力。体验来源于个体的生活实践,并影响其素质发展。高等学校要通过优化教育环境、发挥教育的社会传递作用、强化实践性环节等途径,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  相似文献   

8.
STSE教育是在STS教育的基础上增加了环境教育,旨在将科学教育与科技发展、工农业生产、社会生活、自然环境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以促进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环境生态课程是指,将学生置于常态的社会生活环境,依其能力水平及生活现状,以适应未来生活环境为导向,通过对儿童能力与环境要求、现实环境与理想环境的分析评估,制定具体的教育目标,提供适合其教育需求的个别化教育课程.环境生态课程注重个体与环境的关系,把教学与儿童具体的生活环境和现实生活有机联系起来,把学生、家长、教师、学校、社会纳入在课程体系中,培养学生独立生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学生心理障碍问题是当今的社会问题之一,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十分必要。为此,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的日常管理之中;要创设良好的学校内部心理环境、家庭心理环境和社区生活环境;要通过组织教师学习理论知识、深入调查研究、讲究科学方法等方式,努力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能力,引导其以课堂为主渠道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综合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1.
试论化学教学中STSE教育的实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 STSE教育的目的意义、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进行阐述 ,并提供了一些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环境相互作用的实例 ,使化学教育较好地与 STSE教育联系起来。 STSE教育主张渗透到理科教学内容和方法中去 ,促进学生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了解 ,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增强学生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关系的认识 ,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相似文献   

12.
李建伟 《学周刊C版》2011,(3):195-196
本文主要论述了化学教学与环境教育的关系,通过如下几个方面阐述了化学教学与环境教育的关系:在必修课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结合选修课教学,调查环境污染情况,使学生认识常见的污染源及其危害:在教育实践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环保知识和技能服务于社会,为保护环境作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教育知识实在化环境因素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知识实在化的环境是指对教育知识实在化变异起作用的周围事物,用系统和环境的关系理论考察教育知识实在化的环境,由近及远分别为:①学校环境;②学校之外与实在化联系紧密的发展环境;③教育系统环境;④国家教育政策、民族文化氛围、国际教育环境;⑤社会大系统环境。影响教育知识实在化的内在环境包括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间的关系、教师与学校领导的关系、学校的物质条件、班容量以及与家长的关系等。教育系统环境对教育知识实在化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学生心理障碍问题是当今的社会问题之一,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十分必要.为此,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的日常管理之中;要创设良好的学校内部心理环境、家庭心理环境和社区生活环境;要通过组织教师学习理论知识、深入调查研究、讲究科学方法等方式,努力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能力,引导其以课堂为主渠道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综合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5.
加强中职艺术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对学生的职业发展、学校的人才培养和全社会良好艺术职业环境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对中职艺术职业道德教育重视不够,存在着教育体系不完善、内容针对性不强、与社会实践结合不够等问题。从中职艺术学生的职业发展出发,应构建完善的中职艺术职业道德教育体系;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结合艺术学生和艺术教育特点,引入美育内容和机制;面向职业发展环境,强化教育的社会性和实践性,从而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促进学生艺术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环境教育是一个倍受全球瞩目的社会问题,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素养,让学生在环保认知和行为上达到最大限度的协调一致?方法就是将生命教育融入到环境教育中。本文就新课程与环境教育和生命教育的关系,以及在生物教学中将生命教育融入环境教育的措施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生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在总目标中指出:“在各学科渗透环境教育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欣赏和关爱大自然,关注家庭、社区、国家和全球的环境问题,正确认识个人、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相互联系,帮助学生获得人与环境和谐相处所需要的知识、方法与能力,培养学生对环境友善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选择有益于环境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8.
李伟 《林区教学》2010,(9):94-96
可持续发展理论强调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追求的是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和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因此,可持续发展教育必然涉及环境教育,而环境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中学化学教育教学中必须开展环境教育,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环境道德、环保能力,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地球村”的观念,培养学生的人类之爱,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建设和谐世界。  相似文献   

19.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视域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与灵魂,具有时代人文性、独特性和发展性等主要特征。在具体实施上,它受到学生、师资力量、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舆论环境与思想道德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应通过入学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改善高校相关师资力量和社会环境来推进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视域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学弱势学生的存在给中学教育甚至校园安全留下隐患,是中学教育中的不和谐音符;弱势学生的出现与教育体制、家庭教育、个性心理和社会环境相联系;坚持以人为本,通过改革教育体制改革,家庭教育的改善、心理调适等途径,面向全体学生,实现教育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