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5 毫秒
1.
采用便携式干式生化分析仪对国家女子冬季两项运动员2004~2005年度比赛期间进行了系统地测试研究,结果表明:运动员身体整体机能状态较好,对比赛强度基本适应,但是对比赛适应较慢,身体机能状态提高期时间较短,建议缩短运动员对比赛从完全不适应到适应的时间,并尽量延长身体机能提高期的时间,以争取更多的好成绩,为今后更好备战冬季奥运会服务。  相似文献   

2.
<正> 心理和技术存在着辩证统一关系。心理是大脑的机能,而技术则是肌肉的机能。大脑通过传出神经,指挥肌肉活动。在某种程度上讲,心理训练的重要性重于技术训练与身体训练。自卑的补偿心理学家厄尔弗里德·阿德勒指出:“自卑感并不是坏事,一个人由于感到自卑才推动他去完成某些事业。”1975年学生黄××,由于父亲的问题,使她抬不起头,然而她又隐藏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采用台阶试验法对中等专业学校30名男生的身体机能状况进行探讨。测试身体机能指标台阶指数、功率、最大吸氧量值分别为100.30±17.21、972.93±117.78kgm/S、3.511±0.452L/S。研究表明:多数受试者身体机能状况良好;有关机能评定标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运动员在比赛中对身体能量的分配称为配速策略。现有关于赛艇配速策略的研究结论不一,来源数据陈旧,对我国赛艇东京奥运会备战的参考性有限。本研究旨在探究近十年来赛艇世界顶尖比赛的配速策略。从国际赛艇联合会官方网站采集2010—2019年间历届奥运会和世锦赛决赛A的分段时间数据,分析我国已获得奥运会参赛资格的6个艇种(W1×、W2-、W2×、M2×、W4×和M4×)对应4个比赛分段(500 m×4,分别对应为Q1~Q4)的相对速度(相对于全程比赛速度的百分比),并探究其在2010—2019年的变化趋势、不同成绩水平间[水平1(第1名)vs.水平2(第2~3名),水平1(第1名)vs.水平3(第4~6名),水平2(第2~3名)vs.水平3(第4~6名)]的差异、不同赛事(奥运会vs.世锦赛)间的差异。结果:(1)过去十年内各艇种Q1~Q4的相对速度整体稳定;(2)各艇种在各比赛分段的相对速度方面,除了W2×的水平1和水平3在Q3存在显著差异,3个成绩水平之间都不存在显著差异;(3)各艇种在各比赛分段的相对速度方面,奥运会vs.世锦赛间无显著差异(W2-的Q2除外);(4)W1×、W2-、W2×、M2×、W4×和M4×在Q1~Q4的平均速度分别约为102%、99%、98%~99%和99%~101%。结论:2010—2019年,6个赛艇艇种在奥运会和世锦赛决赛A中的配速策略整体稳定,决赛A不同成绩水平间的配速策略类似,奥运会与世锦赛的配速策略类似。  相似文献   

5.
为了总结中国奥运会冠军体能训练的成功经验,有利于弱势项目借鉴,采用文献资料法、面谈和问卷调查法、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对我国251位奥运会冠军的体能训练特征进行了研究,获得了以下结论:体能是奥运会冠军竞技能力的重要决定因素;中国奥运会冠军的体能特征是身体形态符合专项需要,身体机能优异并符合专项对身体机能的特殊要求,一般运动素质良好,专项运动素质突出;不同的项目对体能有不同要求,根据项目特点进行体能训练,提高体能水平是创造优异成绩的前提;随着人类体能潜力的开发,未来的奥运会冠军体能水平和竞技运动成绩还会有较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6.
采用实验法,对备战第29届奥运会的国家男子拳击运动员冬训期大强度训练周CK、BUN、T、C、T/C的变化进行分析,探讨大运动量训练对国家男子拳击队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的影响.结果显示:CK、BUN在大强度训练中期显著性升高,训练后期下降至训练前水平;T、C变化不显著,T/C比值在训练后期显著性低于训练前.提出:冬训期间,大运动量训练可使运动员血清CK、BUN显著性升高、T/C显著性降低,机体机能状态产生适应性变化;经过积极性恢复,可改善或提高运动员身体机能.  相似文献   

7.
我国田径女子 4× 10 0m接力在悉尼奥运会上取得历史性的突破 ,但因不适应奥运会赛制 ,决赛中没能发挥出最好水平。试对奥运会与全运会田径女子 4× 10 0m接力赛制的差异进行分析 ,提出对策 ,供备战 2 0 0 4雅典奥运会的我国田径女子 4× 10 0m接力队参考  相似文献   

8.
对中国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备战北京奥运会大周期中5~6月强化训练期内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清肌酸激酶、血尿素、血清睾酮和皮质醇进行测试,对其进行实证性分析。结果表明:强化期5周训练负荷达到"适应—强化—调整—临战"的要求,表现为巩固性小周期时,运动员生理机能指标与调整和强化性小周期呈现显著性增长(P<0.05),运动员身体机能由于训练效果的累积,处于暂时疲劳状态,有利于机体产生更大的训练适应与恢复,为激烈的比赛奠定身体机能基础。  相似文献   

9.
生于七月     
1923年7月8日哈里森·迪拉尔特美国田径运动员,1948年第14届奥运会夺得100米,4×100米接力两项冠军,1952年第15届奥运会再夺110米栏和4×100米接力两枚金牌。1943年4月10日亚瑟·阿什美国网球运动员,世界网球史上第一位荣获网球大满贯的黑  相似文献   

10.
荷兰女飞人——范尼·布兰克斯-科恩 就像1936年柏林奥运会永远与杰西·欧文斯的名字交相辉映一样,1948年伦敦奥运会也与布兰克斯-科恩的名字水乳交融。因为,她在本届奥运会上出人意料地一举夺得100米、200米、80栏和4×100米接力4枚金牌。由此,这届奥运会被人们誉为“范尼奥运会”,她本人也获得了“女欧文斯”和“飞行的家庭主妇”的美名。 科恩1918年4月26日出生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从小酷爱体育。14岁时,在父亲的鼓励下开始进行了田径训练。1936年,刚刚18岁的她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就获得跳高第6名和4×100米接力第5名,  相似文献   

11.
奥林匹克运动对当代中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影响,是在较长时间的潜移默化之后逐渐地显现出来的,它既有竞技体育、大众体育这种外在直观的影响,也有思想、道德、文化等上层建筑层面的影响。这也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本质功能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2.
徐忠  张谦 《湖北体育科技》2009,28(3):249-250,254
奥林匹克核心是教育,奥林匹克运动对当代中国高校体育教育思想的影响是在长时间的潜移默化之后逐渐显现出来的,奥林匹克运动既是实施教育的手段,也是教育的组成部分.健康第一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出发点,也是高校体育教育的最终目标.弘扬奥林匹克精神,传承奥林匹克文化是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成功申办与举办第29届奥运会对中国社会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从多角度探讨成功申办与举办第29届奥运会对中国社会环境的影响与促进作用。研究认为,举办奥运会能够促进体育与文化的完美融合;对经济具有促进作用;加快城市建设以及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对我国民众对北京申办第29届奥运会的态度进行了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14.
基于对运动员参加奥运会权益内容及重要意义的分析,探讨了东京奥运会延期对处于获得奥运参赛资格边缘的运动员、存在损伤及濒临退役运动员以及兴奋剂处罚时限到期运动员参赛权益的具体影响。经分析发现,因疫情导致奥运资格赛的推迟和取消,影响了部分运动员的参赛计划、切断了其大部分的经济收入;对存在损伤和兴奋剂处罚时限到期的运动员而言,奥运延期给予该类运动员时间红利,使其有更大的几率获得东京奥运会的参赛资格;对濒临退役的运动员而言,年龄和体能都将成为他们获得更好竞技成绩的阻碍因素。针对以上影响,提出以下几点应对措施:(1)多维联动应对资格选拔规则的变化;(2)科学技术与训练理论的结合调控;(3)重点强化体能训练和心理状态调整;(3)加强对兴奋剂工作管理的力度;(4)做好延期期间运动员的保障工作。  相似文献   

15.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以历届冬奥会会徽作为研究对象,从符号学、美学的视角解读冬奥会会徽中的奥运人文精神,并进一步探讨冬奥会会徽的审美发展趋势,丰富冬奥会视觉形象系统的理论研究,为冬奥会在视觉形象设计上更好地体现自身审美价值和社会功能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奥林匹克运动的教育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怡  阮可 《浙江体育科学》2003,25(5):46-47,51
主要运用文献综述和逻辑分析法对奥林匹克运动的教育价值进行全方位的探讨。研究表明:在新世纪的今天,奥林匹克运动更不仅仅是体育运动,只具有身体教育价值,她已经超越了体育的范畴,在思想道德素质(即德育)、科学文化素质(即智育)、审美素质(即美育)方面具有更深远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青少年奥林匹克知识教育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作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社会文化活动,具有强大的教育功能。以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为契机,在青少年中开展奥林匹克知识教育与传播,对提高青少年体育文化素养、促进道德品质修养、培养体育精神,并使其成为合格的青年奥运志愿者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2008年奥运会对北京高校体育环境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书元 《体育与科学》2007,28(6):32-33,20
本文以奥运会和校园体育环境为视角,就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对北京高校体育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包括对体育设施建设的影响;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对群体向心力和凝聚力的影响,对学生体育意识和高校竞技体育的影响等,期望对以奥运会为契机,建设良好的高校体育环境,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中国学校体育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文化对接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冯霞  尹博 《体育学刊》2004,11(4):4-6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蕴涵了丰富的教育理念,其文化价值、教育内容和素材是学校体育的重要教育资源。在北京主办2008年奥运会的背景下,中国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将不可回避奥林匹克运动对青少年的巨大影响。中国学校体育应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有选择地借鉴与吸收现代奥林匹克文化的教育价值,并以此为契机推进学校体育自身的改革。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中国女子体操运动员邓琳琳2012年奥运会备战工作的总结,对国家女子体操队训练计划和机能状态监控进行梳理,为后续体操项目的训练做好理论基础[1]。以国家优秀运动员邓琳琳为研究对象,对其在备战2012年奥运会期间的大负荷训练期前、中、后的训练计划结合血液指标进行监控,总结在备战奥运会期间训练强度与训练负荷的周期特点[2]。结果显示:赛前每周的训练负荷大、中、小穿插安排,技术动作采用间歇训练法,遵从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安排加之生化指标的监控便于运动员适应训练,也有助于机体疲劳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