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以往肤色检查算法很少考虑亮度,仅靠色度信息检测肤色,忽略了由于不同人种和亮度差异而导致的肤色像素在颜色空间上的分布不同,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RGB-H-CbCr新颜色空间的肤色检测算法。该算法综合了肤色像素在RGB、YCbCr和HSV三种颜色空间上的分布特征,构建出RGB-H-CbCr新颜色空间肤色模型,来辨别肤色和非肤色点。文中利用Matlab分别对不同人种的肤色图像进行实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检测人体肤色,能有效提高肤色检测的正检率。  相似文献   

2.
肤色特征的描述对复杂背景下的实时人脸检测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何有效利用肤色特征进行人脸检测取决于肤色模型的创建,介绍了计算机的基本色彩空间及此基础之上的基于肤色的人脸检测方法中常用的色彩模型。  相似文献   

3.
在此研究了彩色图像中的人脸检测算法,在肤色模型方面讨论了肤色在不同的色彩空间中的表现,通过对一定数量的样本建立了一个图像库,选择色彩空间并建立了肤色模型,然后通过形态学等处理后得到候选区域。然后对候选区域使用特征脸的方法进行验证。通过这样的方法在保证了精度的同时克服了特征脸方法原有的搜索速度慢的特点。最后本文对所使用的方法作了一个总结并对下一步的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肤色特征不依赖于面部细节,对于旋转,表情变化等不敏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所以在人脸检测过程中肤色常常成为辅助的人脸定位的手段。对不同颜色空间下的图像进行分析,寻找肤色分割的最佳效果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5.
廖正湘  陈元枝  李强 《大众科技》2011,(10):39-41,38
根据肤色在Ycrcb色彩空间中具有很好的聚类性,通过形态学算法对肤色建模之后的图像进行预处理,消除噪声,再对肤色进行分割,从而可以对人脸图像有一个大致的定位,并通过平均眼睛模板匹配法定位出人的眼睛,在此基础可以比较精确的定位出人脸位置。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用于人脸检测取得较为良好的效果,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复杂背景下特别是偏色情况下的肤色分割问题,采用了一种色彩平衡的解决方案。先用GrayWorld假说对偏色RGB原图像进行色彩平衡,在YCbCr颜色空间采用简化高斯肤色模型,并利用形态学对二值图像进行处理;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是基于颜色模型和纹理特征的肤色识别系统的研究。利用皮肤的纹理特征和颜色模型相结合,优化了一般的基于颜色模型的肤色识别系统的检测效果。仿真实验证明,该系统具有较好的肤色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8.
肤色的奥秘     
对于肤色的知识,一般人都可能知道,肤色越深,越能保护我们免受阳光灼伤,因为皮肤中决定肤色深浅的是黑色素,黑色素越多,越能起保护作用。所以住得离赤道最近的人肤色是最黑的,极暗的肤色可以阻挡阳光对皮肤的伤害。此外,许多医学调查表明,阳光越强烈,紫外线越强,人们患皮肤癌和其他相关的癌症也越多。所有这些都能证明,深肤色尤其是黑色是人们天生的保护色。  相似文献   

9.
张晶 《科技通报》2012,28(6):174-176
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Ada-Boost的人脸检测算法。该算法在第一阶段使用基于Ada-Boost算法的分级分类器检测人脸,由于受到噪声与亮度的影响,一些非人脸区域可能被误判别为人脸。因此在YCbCr空间中采用肤色模型,去除非人脸区域。在第三阶段,采用SVM更精确地提取人脸区域。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算法在实时性与误检率方面都优于Ada-Boost算法。  相似文献   

10.
肤色的进化     
当原始人类为了散热而脱去体毛后,他们就形成了含黑色素的皮肤。科学家最初认为,皮肤色素增加是为了保护皮肤免受紫外线照射引起的皮肤癌。 然而过了生育年龄,患皮肤癌的几率开始增高。一种新的理论认为,肤色变深主要是为了保护体内叶酸——一种生育和胎儿生长必须的营养物质不受损失。 肤色过深又阻碍了体内合成维生素D时对阳光的需求,而维生素D对人类的骨骼发育至关重要。因此,人类肤色进化到一种合适的程度,既能充分促进维生素D合成,又能有效保护叶酸的有效贮量。 人类近代的迁徙造成了这样的结果:许多人生活在他们的肤色不适应的地方,接受的紫外线辐射不是过多就是不足。  相似文献   

11.
基于肤色和图像似然度的人脸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新涛  刘栋 《中国科技信息》2006,25(15):142-143
提出了一种基于肤色分割和图像似然度的检测人脸方法,该方法能在复杂的背景下较好地检测出人脸。首先利用颜色信息把图像分割成肤色区域与非肤色区域,然后对肤色区域做预处理后,进入图像似然度检测阶段.最终实现人脸检测。  相似文献   

12.
黄皮肤、向皮肤、黑皮肤,五湖四海皆朋友。但是,为什么大家的皮肤颜色不一样呢?人类的肤色由浅到深,各有不同,长期以来,决定人类肤色的遗传学原因始终是一个谜。而如今,养鱼缸里的斑马鱼告诉了科学家人类皮肤的颜色奥秘。  相似文献   

13.
四、 他们来自何方?考古学研究表明,早在公元四世纪时,确切地说是在公元398年时,复活节岛就已有人居住了。同其它地方一样,复活节岛的社会历史也经历了崛起、兴盛和衰亡这三个阶段。谁也不怀疑,现代复活节岛人是波利尼西亚人。但是,最早来到复活节岛的人是谁呢?是波利尼西亚人还是别的民族呢?复活节岛上居住着一个民族还是两个民族呢?他们又是怎样飘洋过海来到这个大洋孤岛上的呢?最早发现复活节岛的欧洲人,曾在岛上看到了不同肤色的人。至今,这些不同肤色的人还生活在岛上。于是,有人就根据他们肤色的不同,说复活节岛人的最…  相似文献   

14.
周林文 《知识窗》2011,(2):46-47
☆由黑变白,再变黑 “只要遗传信息的一个编码发生变异,就可以让人由黑变白。”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肤色科学家”基恩·程说。  相似文献   

15.
肤色与美     
杨欣 《百科知识》2004,(10):14-15
肤色始于毛发脱落之际,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既然天然的黑色有这么多好处,为什么我们每个人并非变得要多黑有多黑呢?换句话说,自然选择为什么不把所有人都武装成睹色或黑色呢。  相似文献   

16.
赵东方  杨明  邓世涛 《内江科技》2011,32(10):95-96,99
本文在对比大量的人脸检测算法的基础上.介绍了几种常用的人脸检测算法,并提出了一种基于人脸肤色模型和人脸结构特征相结合的人脸检测新算法.实验证明该新算法能有效提高人脸检测效率,并得出人脸检测算法的发展趋势是多种特征检测算法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余战秋 《中国科技信息》2004,5(21):18-18,17
为了提高人脸检测速度,本文提出了一种肤色分割预处理方法,以肤色区域为基础进行去噪声处理、提取边界,然后由边界的连通性和闭合性得到初始矩形边界,最后进行归并处理得到人脸区域,将其代替原来的整幅图像作为后面人脸检测算法的输入,以减小搜索区域,提高检测速度.实验证明,该方法用于人脸检测技术能有效改善检测性能.  相似文献   

18.
皮肤检测技术发展迅速,并且能够应用于检测和跟踪人体部位、计算机视觉和可视化等多个领域。然而,皮肤检测的主要困难仍然是不同程度的皮肤色调、光照条件和颜色接近肤色的背景等等。本文研究了一种新奇的基于融合策略下的动态皮肤检测,它是由一个平滑动态二维直方图、高斯混合模型和基于脸部皮肤色调颜色计算的实时动态阈值这三种检测方法融合在一起的。本研究通过人脸检测来强化肤色模型,这是因为人脸是不同色调的皮肤颜色的一个突出特征,尤其是在包含不同种族的多个人脸图像中。定性和定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由于其较低的计算成本和较高的精确度,比目前先进检测技术更稳定有效。  相似文献   

19.
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的皮肤颜色模型与手的运动特征的改进的动态手势检测方法.其中自适应皮肤颜色模型的建立结合基于YCbCr限定肤色区间模型与基于HSI自适应颜色直方图法,主要解决多种光照,复杂背景,不同用户条件下的皮肤分割问题.通过帧间差分法和面部排除法相结合,得到帧间手的运动,进而在分割的皮肤区域中提取手,有效解决头部运动情况下手的定位问题.  相似文献   

20.
人脸检测是计算机视觉研究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提出了一种基于新色彩空间YCgCr的人脸检测算法。首先比较了YCgCr间和YCbCr色彩空间,得出YCgCr色彩空间的在人脸处理方面更有优势,然后通过二维高斯分布提取肤色区域,对二值化的图像应用区域增长算法求取最大联通区域,得到准确的面部图像,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是快速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