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元宇宙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变量,需从何为元宇宙与元宇宙何为两个方面对元宇宙进行双重审视。进而从重设场域界限、重构主客关系、重塑传导路径等三个方面对元宇宙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体遭异化、教育主体被弱化、教育介体变活化进行三重考察。并且提供四重策略:坚持价值导向,引领“数字”潮流;聚焦技术规制,驯化“数制”科技;着力队伍建设,培育“数智”人才;促进共识凝聚,汇聚“数治”力量。  相似文献   

2.
数字技术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构性变革与功能性升级,重构了思想政治教育赖以生存的环境,驱动了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全系统、全结构的数字化创变。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成果体现在形成崭新的育人新形态。我们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现实基础、行动逻辑框架与路径取向,回应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转什么”、“如何转”、“谁来转”和“转去哪”等现实问题,促进数字技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赋能,实现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要素、全流程、全领域的重构。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时代大学生整体呈现认同弱化和信仰缺失的趋势;信息化、网络化增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不可控性”;校园物质、文化环境存在诸多问题。必须明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科学内涵和存在问题,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的长效机制,使客观环境成为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觉手段。  相似文献   

4.
每当一种技术成为社会化应用时,它往往会以重构性姿态介入人类生活。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依托的现代数字技术就具有这种特质。随着数字化场景的不断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既取得了令人欣喜的进展,也产生了诸多问题。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评价就是对数字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过程中的介入程度、实施效度、呈现状况、价值效用等问题进行测度和评判,它有助于我们深刻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规律性认识。当前,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过于关注变量评价、结果评价、单向评价,相对忽视增量评价、全过程评价、协同评价。循着“明晰评价界限”、“培育数字素养”、“反思评价方式”的致思路向,才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评价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新转向。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从辩证视角加以分析能够科学揭示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必然趋势与现实机理。这就要从“守”与“变”的联动中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主要内涵,从“外”与“内”的交互中分析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动力引擎,从“上”与“下”的统一中探寻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6.
论交往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出及其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长期以来,在“对象实践观”的指导下,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一直被诠释为“主体—客体”关系。这种对象性思想政治教育最终导致了“人的失落”。以“交往理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一个理论支撑点和方法论,就要求对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作出富有创新性的“解构”和建设性的“建构”。交往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出就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扬弃与超越,旨在从重“理论、规范”的灌输转向以“人”为本;从对象化活动到交往活动;从单一主体性到主体间性。  相似文献   

7.
数字化技术的日臻成熟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描绘出崭新的实践图景,注入鲜活的创新动力。从价值维度看,数字化技术能满足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活动需求、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呈现形式、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崭新样态,从而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提供虚拟体验场景。但在现实维度,教育主体“技能恐慌”、教育内容“庞杂碎片”、教育方法“喧宾夺主”等多方面挑战,日益成为数字化技术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式微性”力量。因此,在实践维度提升教育主体的数字化素养、优化教育内容的数字化呈现、重视教育方法的数字化转型,是提升“数字思政”育人效果、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格局的有效手段。从理论上把握好数字化技术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进路,有助于在教学中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增强其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更好地提升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育人水平。  相似文献   

8.
在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大数据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供数据化思路。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完成以下任务:建立高校学生大数据库,构建全方位的思想道德预警机制;提升高校教师信息化素养,打造数字化师资队伍;创新教学实践,实现主体个性化学习,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在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大数据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供数据化思路。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完成以下任务:建立高校学生大数据库,构建全方位的思想道德预警机制;提升高校教师信息化素养,打造数字化师资队伍;创新教学实践,实现主体个性化学习,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推动了信息化教育的发展,也为教育事业改革与创新提供了技术保障,数字化校园随之产生。智慧校园作为大数据时代的产物,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以智慧校园平台为依托,对智慧校园背景下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且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策略,确保智慧校园背景下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1.
佛山教育信息化从“十五”期间的数字化到“十一五”期间的网络化,再到“十二五”期间的智能化,经历了三个阶段。本文详细论述了在即将到来的“十三五”期间,佛山市教育信息化将迈向4.0的邹形——教育感知时代的基础与动力。  相似文献   

12.
新时代,中国人民加速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步伐,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助力实现美好生活是时代赋予的重大命题。从现实之维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兼顾当下与未来,开启了“弘扬马克思主义辩证之域”“追求马克思主义幸福之境”“夯实马克思主义实践之基”三种场域;从理论之维来看,“好”的思想政治教育以“现实的人”为基点,既要关注“现实的人”,也要关注“现实的事”;从目标之维来看,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指导人们进行理性的训练与选择,培育出兼具德性、自由、理性的“好人”;从实践之维来看,思想政治教育通过转化思维方式、培养情感、促进交往三种方式帮助人们“成己”与“成物”,从而为实现美好生活提供实践理路。  相似文献   

13.
人们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存在“异化”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极大地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借鉴美学理论,将感知、想象、情感和理解等审美经验元素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方法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4.
虚拟在场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赋能,使之既能克服传播的时空局限,又可以与教育对象进行“面对面”交流。同时,虚拟在场放大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话语传播过程中的缺陷,减弱了与教育对象现实交往的机会。数字时代,需要充分利用“在场”传播、“离场”传播、“虚拟在场”传播等多种话语传播形式,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15.
推进数字化转型是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改革行动。深圳职业技术大学从专业布局、运行秩序、基座建设等方面整体推进数字化转型;通过强化管理层、教师、学生的数字赋能,强调“人”在数字化转型中的首要作用;从教学理念及模式、课程及资源、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学管理及评价等方面突出教学数字化转型的中心地位;开展数字技术研发、数字技术应用研发、数字化社会服务,推进研发服务与数字化转型的双向助力;通过搭建平台、推进职业教育“走出去”、打造数字化实践教学品牌,将国际交流合作作为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外延。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是从教育赋能到教育重构的“渐进式转型”、从关注技术到关注思想的“创造性转型”、从关注设计到关注体验的“人本化转型”、从技术应用到技术研发的“参与式转型”,也是从关注一隅到惠及全局的“协同式转型”。数字化转型是在数字经济时代实现职业教育数字治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性工程,对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互联网+教育”模式的提出促进了互联网及其衍生技术与教育领域的深度融合,不仅实现了教学手段、教学环境等教育要素的重构,而且对施教者的数字化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这一崭新的教育形势,《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着力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进一步增强教师数字化教学意识及能力”的建议。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抓住互联网时代下的良好发展契机,对数字化教学资源、数字化教学模式、数字化教学实践进一步整合,实现自身数字化教育意识及能力的有效培养,进而探索出一条崭新的专业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7.
当今世界,技术日新月异,教育形态不断演变,技术对全球教育的演进变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四个划时代报告为分析框架,提取每个报告背后的技术背景,发现大众传媒时代与“终身学习”、互联网时代与“四个学会”、智能时代与“全球治理”,以及危机时代与“社会契约”之间的“技术—教育”理念发展的内在关系。在当代教育演进的过程中,中国教育捕捉技术转变契机,经历了技术变革教育与全球发展融合的四个时期,分别是追赶时期,从“视听教育”到“电化教育”的全民学习;紧跟时期,从“电化教育”到“教育信息化”的全面建设;同步时期,从“教育信息化1.0”到“教育信息化2.0”的高质量发展;共创时期,推动“教育数字化”的转型重塑。中国教育现代化道路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育理念演进之路,是一个相互融合与动态影响的过程。技术变革教育的中国历程,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内在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教育领域中的生动实践。  相似文献   

18.
元宇宙作为一种整合多种智能技术而产生的虚实相融的互联网新空间,其沉浸性、交互性、融合性和共创性特征将赋能后疫情时代的创新创业教育形态变革。元宇宙将会重构创新创业教育的时空场域、形塑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样态、增强创新创业教育的认知心理。元宇宙将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场景从“技术在场”到“具身体验”;学习过程从“算法推荐”到“个性学习”;学习资源从“虚拟数字”到“数智技术”;学习评价从“知识掌握”到“成长认证”。元宇宙赋能创新创业教育应规避数字成瘾、技术至上和数据伦理风险。  相似文献   

19.
数字化转向为数字时代的比较教育研究提供了一种可能性,但它不是比较教育未来发展的全部。基于表现的教育问责制度在全球范围盛行、比较教育研究对科学化的追求以及数字技术的革新进步,为比较教育研究的数字化转向提供了现实性和可能性。比较教育研究数字化转向的主要向度体现在:研究主体从比较教育知识的作者转向合作者;研究客体从“文献”转向“数据”;研究目的从追求教育知识的“因果必然性”转向注重“相关性”;研究方法从分析到综合。然而,比较教育研究的数字化转向同样存在限度:在本体论层面,易陷入唯数据主义;在价值论层面,易缺乏人文主义精神;在关系论层面,易推动国际教育形成数据殖民主义。  相似文献   

20.
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就是要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关照,把握好思想政治教育的与时俱进;抓住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节点,把握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前瞻性、伴随性、后续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暂时性、阶段性、长期性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序性、渐进性、飞跃性;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把握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及时、适时和时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