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语文学科独特的学科特征及语文文道统一教学原则,因此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语文素质,更要培养学生品德。语文教材图文并茂,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语文教师应该结合技校学生特征和语文学科特点,深入挖掘教材中德育因素,有意识进行德育渗透,起到"和风潜入"的教化作用。  相似文献   

2.
钱玉博 《考试周刊》2012,(21):27-28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这意味着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智育,而且肩负着提升学生德育的重任,有着净化中学生心灵,塑造美德的教化作用。我国许多教育家早就指出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教书育人"、"教人做人",并且他们还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把传授知识能力与进行德育渗透紧密结合在一起。因此,中学语文教学必须根据语文教材特点和学科教学特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智育与德育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初中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这意味着语文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智育,而且肩负提高学生德育、美育、人生观价值等的重任。因此,初中语文教学必须根据语文教学特点和教材特点进行思想教育,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智育与德育的统一。笔者结合初中语文教材谈谈德育教育。  相似文献   

4.
由于语文学科独特的学科特征及语文文道统一教学原则,因此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语文素质,更要培养学生品德.语文教材图文并茂,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语文教师应该结合技校学生特征和语文学科特点,深入挖掘教材中德育因素,有意识进行德育渗透,起到"和风潜入"的教化作用.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当作外在的,附加的任务,应当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在日常教学工作之中。"本文根据作者本人的教学体会和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论证了要达到小学语文学科教育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在当前"应试教育"影响较深的情况下,强调德育是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要职责并认真落实是十分重要的,论证了小学语文学科教育是儿童德育的重要领域及教学中于"细无声"中对学生渗透德育的特点,同时对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途径和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刘丽君 《成才之路》2011,(10):18-18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只能一点一点积累。如果结合语文学科特点,联系学生思想认识实际来进行,如此,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方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必须根据语文教学特点和教材特点进行思想教育,既教书又育人,实现智育与德育统一,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完美统一,利用语文教材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亲人、尊重友谊;利用语文教材,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教育。同时。也要利用多媒体的特殊功能来对语文教学进行辅助,达到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不着痕迹的自然融合”。  相似文献   

8.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这意味着语文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智育,而且肩负着提高学生德育、美育等重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根据语文教学特点和教材特点进行思想教育,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智育与德育的统一。文章结合语文教材谈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相似文献   

9.
<正>语文学科既有其工具性,更有其思想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对具体的文字的理解,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就可以很好地将德育教育与知识传授结合在一起。因此,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学课文,学写作,搞活动时,都能进行德育教育。一、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可能性语文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进行德育渗透是由教学的教育性和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特点来决定的。苏教版中学语文教材容量大,每册书共六个整合优化单元,每单元四篇以上的课文,中外小说、戏剧单  相似文献   

10.
徐果洪 《成才之路》2012,(14):11-11
正教育应是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和生活夯实基础,为了学生的成才和可持续发展是教育的宗旨。新课程体系下,语文学科因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决定着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的契机有很多。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语文教材优势,进行德育渗透,让德育与智育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得到品德的熏陶,实现智德双赢。  相似文献   

11.
中学语文教学必须坚持文道统一的原则,在对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的同时,进行必不可少的德育,这已是语文界同仁的共识了。但是,要完成这一重任,我们还须先明了中学语文学科与德育的关系特点,从而制定出相应的教育原则及有效的教育方法。中学语文学科与德育的关系,受到语文教学体系中诸多因素的制约,如教学目的、要求、教材、方法等,其中决定性的制约因素是教材,它与德育的关系有密切性、复杂性、随意性三个特点。  相似文献   

12.
语文学科具有良好的育人优势,将语文学科作为育人载体,并融入德育教育,可实现教师传道解惑的目标。语文与德育的融合要尊重学生特点,挖掘教材德育内容,通过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构建教学情境、拓展课外阅读和写作教学等实现德育教育。  相似文献   

13.
吴建文 《课外阅读》2011,(10):327-328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这意味着语文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智育,而且肩负提高学生德育、美育等的重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根据语文学科和教材特点进行思想教育,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智育与德育的统一。本文结合语文教材谈谈中学语文中的德育教育。  相似文献   

14.
增强德育意识避免架空说教昆明市五华区文林小学徐平小学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又有很强的思想性。小学语文教学要正确处理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关系。“九义”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  相似文献   

15.
语文德育,即语文学科中的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这不仅由"教学的教育性"这一教学属性所决定,也是由"语文的人文性"这一学科属性所决定的。但从目前的研究文献梳理和当下语文课堂实践来看,语文德育往往是将德育作为语文教学的附庸。具体而言,在形式上,或以贴标签的方式强加在教学活动之中,或以说教灌输的方式强迫学生接受;在内容上,大多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分,缺少道德教育应有的意蕴。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要求对学生实行道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则是一种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语文学科在德育中的最大特点是“文以载道”,整个教材都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整个教学环节都可以充分发挥其德育作用。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语文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好这一阵地。  相似文献   

17.
吕敏 《华章》2007,(8):141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这意味着语文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智育,而且肩负提高学生德育,美育等的重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科学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及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渐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根据语文教学特点和教材特点进行思想教育,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智育与德育的统一.本文结合语文教材谈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相似文献   

18.
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的主要场所。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的特点,思想性强,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具有的优势。因此,在教学语文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教材,挖掘其德育因素,把思想教育和知识传授融为一体,将育人寓于学文中,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19.
黄小莲 《广西教育》2011,(20):55-55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那么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加强学生的思想品质教育,让语文教学中丰富多彩的德育因子成为"春雨",随着教学的"春风",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呢?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由于人们对语文的工具性、基础性强调较多,而对其德育功能重视不够,出现了片面追求智育效果的教学行为,这与素质教育极不相符.针对这种现象,文章从教学大纲的要求、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教材的内容、时代的呼唤四个方面论述了语文教学进行德育渗透的必要性,并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和规律提出了语文教学进行德育渗透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