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据报载,某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一位有新潮观点的校长,最近发现学校的师生关系如同餐厅里服务员与顾客的关系,特别是职业中专的师生关系和普通高中不同,更像饭馆、餐厅,教师是“服务员”,学生是“顾客”,所以应该和餐厅服务员那样打扮起来为学生服务,于是发起了一场“教师扮靓活动”:大力动员教师精心打扮,穿高跟鞋、染发上班的女教师大受表扬,特别鼓励教师穿时尚的衣服,亲自动员在群众中有影响的优秀教师带头扮靓。为了使扮靓运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进而在制度上进行改革、创新:取消原有的,教师和学生一样,在学校里要穿校服,不能染发、穿高跟鞋等等的规定,  相似文献   

2.
高校“两课”教学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调查结果 1.学生对“两课”现行教学内容的评价 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总体上对教学内容不是很满意.其中相财较好的是《邓小平理论概论》,选择很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占到了43.7%,其次是《政治经济学》占39.6%,《法律基础》占36.6%,对教学内容不太满意或很不满意的是《思想道德修养》占到了32.2%,《毛泽东思想概论》占到了30.5%。  相似文献   

3.
《基础教育课程》2007,(5):61-61
点击www.jcjykc.com网站,首页会跳出两个醒目的窗口:“学生心声”和“家长诉说”。这是《基础教育课程》杂志社为更多地了解教师、家长和学生的需求,促进家长与教师、学生的有效沟通而特意开辟的窗口。窗口刚一开设,就吸引了不少客人,一周下来,更是有了几位热心的“妈妈”,成了固定的常客。  相似文献   

4.
教育的产品是服务。享受这个服务的是学生,购买这个服务的则是家长和国家(义务教育),所以,家长是“上帝”(国家也是“上帝”),而学生不是“上帝”!学校提供教育服务,服务的直接对象是学生,服务的间接对象是家长、国家。家长和国家为教育服务“买单”,我们视家长为“上帝”、视国家为“上帝”是应该的。至于学生,虽然是服务的对象,但这是一个特殊的对象。我认为视学生为“上帝”不合适。家长被当做“上帝”了吗?现在,家长请教师吃饭,家长给教师送礼,家长给教师办事,这不仅是普遍的,而且也被人们认为是应该的。顾客是“上帝”,有顾客请营业员…  相似文献   

5.
据报载,某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一位有新潮观点的校长,最近发现学校的师生关系如同餐厅里服务员与顾客的关系,特别是职业中专的师生关系和普通高中不同,更像饭馆、餐厅,教师是“服务员”,学生是“顾客”,所以应该和餐厅服务员那样打扮起来为学生服务,于是发起了一场“教师扮靓活动”:大力动员教师精心打扮,穿高跟鞋、染发上班的女教师大受表扬,特别鼓励教师穿时尚的衣服,亲自动员在群众中有影响的优秀教师带头扮靓。为了使扮靓运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进而在制度上进行改革、创新:取消原有的,教师和学生一样,在学校里要穿校服,不能染发、穿高跟…  相似文献   

6.
审美情趣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中小学生及其家长具有一定的审美情趣,但有近1/5的家长和学生缺乏审美情趣。对“我很容易被美好的艺术作品打动,这句话符合你的情况吗?”选择“完全符合”和“比较符合”的小学生为72.5%、初中生为76.8%、高中生为82.7%,家长为79.2%;而选择“不太符合”、“完全不符合”的,小学生为27.5%、初中生为23.2%、高中生为17.2%,家长为20.8%。从统计结果中可以看出,绝大多数中小学生和家长是具有审美情趣的,他  相似文献   

7.
邹嫡婵 《湖南教育》2003,(24):49-49
多年来,家长和学生视学校的家长会为告状会、批评会、捐款会……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我们不得不慎重思考“家长会应该怎样开”这个容易被人忽视的问题。位置需要摆正。教师应该把自己摆在一个与家长人格完全平等的位置上,时时铭记:家长与教师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责任共同承担者。批评家长,甚至训斥家长往往会造成教师和家长在学生的教育中出现尴尬局面,事倍功半。作为教师,应该相信:“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绝大多数家长的共同愿望。仅就学习成绩而言,学生学习好不好,不一定是家长或教师的差异,更可能是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这是我们必…  相似文献   

8.
为保持和恢复基础教育阶段的“家庭教育场”,使高职院校“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一起成长”,需建立必要的制度和组织形式,与家长保持经常性联系并备应急预案,实行项目拉动,将家长参与管理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9.
笔者由于工作性质所定,对课程改革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数学作业进行了调研。我们通过采取问卷调查、个别谈话、小组座谈等方式,对我区不同学校的1500名学生、1395位家长、104名各级教师进行了调查,数据如下:①有32.2%的学生回答“数学作业多”,有28.5%的家长回答“数学作业多”,有12.4%的教师回答“数学作业多”;  相似文献   

10.
最近读了几篇关于“学生选择老师”的文章,学习了少数学校先让自己的教师“演讲”,“才艺展示”和“答辨”,再由“家长和孩子投票选择教师”的“先进经验”,读后如刺在喉,不吐难受,笔者以为,该校让学生选择老师这一做法背离了中国的教育现实和学生实际,是不懂教育规律的做法,似有作秀之嫌。  相似文献   

11.
赵光红 《学语文》2009,(1):54-54
新课程标准指出:“应注意教师的评价、自我评价与学生间的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应该让学生的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具体到写作教学的评价方法上我们应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12.
为了更准确地评估我省素质教育改革的进展.找出影响深层次改革的关键因素.从而提出切实有效的对策建议,我们开展了“学校、家庭、社区合力推进素质教育”专项调研。调研组选取了我省经济发达、中等发达和欠发达三类地区6个县区的24所小学和初中,其中城区学校和农村学校各一半.分别对学校领导班子、教师、学生和家长进行了抽样调查,涉及样本学生2463人、家长2361人、教师1112人、校领导116人,并走访了10个社区。  相似文献   

13.
“让学生跳起来摘果子”暗示了“果子”是教师或家长预设的。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教师或家长总是会为学生预设“果子”的,书本是“果子”,教学目标是“果子”,价值引领也是“果子”。为孩子预设“果子”是教师或家长的责任,也是学校教育的要求。如果教师或家长不为学生预设果子,,而只谈学生主动探  相似文献   

14.
佳木斯市电机小学2001年应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家庭信息教育的需要构建了“家校通”网站,为学生开设了网络课堂,架起了学校、家庭信息化桥梁,为学生、教师、家长建起了信息化、交互式交流平台。“家校通”网站的建设历经了培训教师队伍,组建组织机构,确立服务宗旨,选择网站栏目.测试联调的验证和考核评价这一过程。“家校通”网站的开通,学生可以走进虚拟的网络社区,可以在线质疑,可以登载作品,可以点击各栏目学习。家长也可以借此了解学校教育改革新动态,学习相关家教知识,可以提合理化意见。教师也可以借此提高信息技术教育能力,将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进行整合,大大丰富了教育资源。“家校通”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立交桥。  相似文献   

15.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学校应该把指导家庭教育作为份内事,教师更应该加强与家长的联络和交流,为每一个学生营建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16.
据《教育时报》报道,福建某小学今年在选用一年级教师上出新招,采用了“学生选教师”的方法。在新学期开始前,由教师向学生和学生家长自我介绍,介绍自己的教学经历、教学观点、带班思路等。然后,由家长提出问题,教师解答,最后由家长和学生商量,确定选择某一教师。对这种“学生选教师”的方法,笔者不敢苟同。固然,把教师置于这样的一个环境中,来竞争上岗,其出发点是好的。让学生自主选择教师,这是尊重学生人格、重视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一种体现;同时让我们的教师明白教育也是一种服务产业,让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有危机感,树立…  相似文献   

17.
现在许多老师动不动就随便“传唤”家长到学校,学生犯了一点错误,动不动就叫家长。诚然,在某种情况下教师确有请家长的必要,家长也应该配合老师的教育。但是,请家长到学校何必一定要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呢?我认为,教师随便“传唤”家长的行为值得我们反思。  相似文献   

18.
江苏教育出版社近期推出的《小学奥数读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系列丛书,获得广泛好评,受到师生和家长的热烈欢迎,累计发行量逾百万。该书给我们中小学教师以很大的启发,数学教学目标的设定、内容的选择、方法的运用等,应该追求“理、趣、巧”。  相似文献   

19.
孙瑞灼 《教育》2008,(11):5-5
过去10年,江苏高考方案经历了4次变化,用了5个方案,如此频繁地变动,在全国极其罕见。南京一家调查机构的最新调查数据显示,46.25%的教师和76.7%的家长认为,“这是在折腾学生、家长和老师”。  相似文献   

20.
《天津教育》2008,(1):11-11
学校处分违纪学生,通常是凋查清楚学生违纪事实以后,直接衡量处分的力度,通知学生和家长,公布处分结果。据报载,富阳永兴中学处分违纪学生,要召开“听证会”。在“听证会”上,违纪学生可以陈述自己的想法,享受申辩的权利。违纪学生的同学、教师以及家长都可以参加“听证会”,共同探讨是否应该处分、如何处分,“听证会”给大家提供了冷静思考的机会,最终达到和谐、公平、公正处理矛盾的结果。笔者读后不禁击节叫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