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香港回归是世界当代史和中国当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历史事件,也是本世纪末最引人注目的新闻焦点,香港回归报道堪称本世纪末最壮观的“新闻大战”。作为香港回归报道主体媒介的中央电视台,为了全面、准确、及时地报道’97香港回归这一历史盛事,集结和选派了最强的报道阵容,投入规模空前的精良设备,采用“采、编、播、控”一体化的节目生产方式,实行72小时不间断连续播出,对香港回归的各种仪式、重要庆典及庆祝活动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大规模的现场直播,使亿万观众目睹了香港回归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全貌,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先…  相似文献   

2.
新闻单位常慨叹“会”风太盛,因为逢会必请记者,实在难以招架。当“会”风尚无明显减弱之时,又刮起了阵阵“节”风:文化节,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时装节,风筝节,西瓜节,柑桔节……大有每天过“节”之势,而且逢“节”必请记者。请记者到会,大多是一张请柬而已,而请记者赴“节”,规格则高多了,由发专电邀请到派人上门,继而发展到组织“请记者组”并由当地负责同志带队去请,弄得新闻单位  相似文献   

3.
“两会”年年开,如何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同时,想方设法推陈出新做好“自选动作”,以读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报道“两会”,深圳商报作了积极的探索。在今年的深圳“两会”报道中,深圳商报继续按照深圳报业集团党组和党组书记、社长黄扬略对政务报道的改革要求,除按“规定动作”对“两会”进程作全面、及时、准确地跟踪报道之外,还花大力气做好“自选动作”,千方百计寻找符合商报特色的新闻角度、新闻线索、新闻素材,以独特的视角对“两会”新闻进行采掘、加工,把“两会”报道做精做深,使“自选动作”展现了新意,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4.
“策划”,这一原本在广告业广泛使用的专业词汇.被引入新闻传播业后,便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广泛应用着。以广州电台、广州电视台为例.建台以来两台先后策划了一系列大型新闻传播活动。如“世界各地喜迎新千年”的报道:“全球华人喜庆香港回归祖国”的报道;“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连续报道;“广州申办亚运会”的系列报道。等等。  相似文献   

5.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各专业台加大‘香港回归”宣传力度.《北京新闻》将把主题定在香港回归发展与未来上,力求突出北京特色.在香港回归倒计时周夭和7月1日当天,《北京新闻》将搞两次对分钟的大编排.节目将以鲜活的事实报道香港与北京在经济、文化、亲情等多方面的联系以及香港回归给北京带来的影响和变化.《老年之友》、《京城人家》和《人生热线》节目从四月下旬开始联合推出”普天同庆,万众高歌──百姓诗会”活动.该活动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喜迎香港回归的诗词歌赋。从香港回归倒计时50天起,在《人生热线》策划了“名人后代话回归系列…  相似文献   

6.
1996年5月1日,《深圳特区报》在“港澳台新闻”版上推出“香港名人专访”专栏,每周定期与读者见面,至1997年7月25日,已累计刊出了61篇专访文章。由于这一栏目在香港回归祖国倒计时一年多推出,设置新颖,采访难度大,各界名人分析香港形势,敞开心扉抒发爱国爱港之情,表达对香港未来充分的信心,很快得到了读者和有关方面的关注和好评。第一篇专访《范徐丽泰的家国情怀》推出时,香港《文汇报》《深星时报》等报刊还刊出消息介绍。这个栏目已成为深圳特区报加大对香港新闻报道力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了一个名牌专栏…  相似文献   

7.
黄琼 《新闻记者》2001,(9):48-49
7月份是广告的淡季 ,但传统的淡季未必是无热点可寻。今年7月 ,一个引人注目的新闻是 :2008年夏季奥运会主办权花落谁家 ?北京能否一圆奥运梦 ?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在7月13日的莫斯科之夜 ,全国的媒体在等待那瞬息的爆发同时打赢两场战争媒体的采编部门憋足劲等待着一场新闻战的打响。由于这一新闻的意义非同寻常 ,围绕着北京申奥成功与否 ,媒体将有完全不同的新闻处理方法。所以 ,当绝大多数媒体在为“7·13之夜”的新闻战精心构思之时 ,我们却从一天天逼近的申奥脚步声中看到了一个商机———能否在打好一场申奥新闻战的同时 ,再…  相似文献   

8.
自从1998年3月24日《羊城体育》报在第2版刊出肖晓的报道《“首尾”之战场外音》以来,由于该报道中写道“对于比赛中大连队得到的那个点球,松日俱乐部赛后还一直耿耿于怀。当晚,该俱乐部一位负责人致电本报及其它新闻单位,要求记者在文章中反映此球是裁判员的...  相似文献   

9.
在去年“高考”的第一天,深圳一位考生不慎将准考证遗留在出租车上,无法进入考场,考生和学校情急之下向正在进行高考现场报道的深圳广播电台交通频率《新闻早班车》“听众短信平台”发出求助短信。直播间的主持人第一时间将这条短信进行直播报道,已开车前往其他地方载客的出租车司机听到这则消息后,在车上找到准考证,马上调转车头,把准考证送到该考生手中,考生得以及时进入考场。笔者认为,《新闻早班车》之所以能够把常态化的高考报道做得如此精彩,在于整组报道巧用了以下“新概念”:一是“民生新闻”概念——该组报道选取当天市民最关注的民生事件“高考”作为重点,精心策划;  相似文献   

10.
中国女排奋力拼搏,七战七捷,又夺“世界杯”,全国人民莫不欢欣鼓舞。欣喜之余,将有关赛事的新闻重新浏览了一遍。一条并不显赫的报道令人瞠目:随中国女排赴日参加世界杯赛采访的各报记者竟达三十多人!掩报而思,浮想联翩。报道球赛,记者们是努力的。特别是中央  相似文献   

11.
香港回归祖国,为世人所瞩目,是世界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我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进驻香港,也是国内外、军内外读者极为关心的重大事件。为了及时、充分地报道这一历史盛事,来自全球770家新闻机构的8400多名记者云集香港,电视、报纸、广播甚至计算机互联网,多种媒体各显神通,因此被传媒称为是新闻报道的“世纪大战”。中国内地的各大新闻单位也投入了大量的报道力量,包括人员和技术设备。本报这次派出了一个十多人组成的赴港新闻采访团,既有先期抵港的,也有随同陆、海、空部队多路开进的;既有文字记者,又有摄影记者。任务重大,…  相似文献   

12.
1995年宣传报道落实四“强化”。一是强化理论宣传。二是强化典型报道,组织新成立的记者组和本报特邀撰稿人采写重大典型。三是强化精品之作,着力经营好几块  相似文献   

13.
谢军和齐布尔达尼泽争夺女子国际象棋世界冠军的“世纪之战”,举世瞩目。新民晚报特派记者蒋是枢从马尼拉发来的“战报”,也因其报道抓准了新闻核,角度新颖、文笔流畅而引人注目。新民晚报新闻研究室为探讨他这次报道的特色,特举行了“蒋是枢谢齐世纪之战’报道研讨会”。蒋是枢“谢齐世纪之战”报道的特色在哪里? 这先要回顾一下本报经历中的一个光点:毛泽东同志曾在1961年评论说:“《新民晚报》办得好,别具一格,读者喜欢看。”据此赵超构社长认为要把晚报办好,就得在“别具一格”上下工夫。蒋是枢这次报道的特色和成功,也就是在“别具一格”上下了工夫。蒋是枢这次别具一格的报道,首先“别”在“出  相似文献   

14.
2月2日-9日.楚天金报派出4名记者,分赴广州、深圳、东莞、珠海、温州、宁波、绍兴、义乌8个城市.调查农民工就业情况.在江城媒体中率先推出大型系列报道“赴沿海看求职”.陆续推出了8个整版的专题报道。报道从为赴省外农民工就业提供服务的角度出发。引导农民工理性外出求职,做好服务,取得好的宣传效果。报道推出后,在广大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省有关领导和政府主管部门给予充分肯定,中宣部新闻局第112期《新闻阅评》以《满腔热情服务积极进行引导楚天金报“赴沿海看求职”报道服务农民工》为题,专题予以表扬。  相似文献   

15.
据新闻出版报报道,在“亚运新闻战”中,人民日报副总编李仁臣在夺取第一块金牌的赛场上,写出了生动感人的短新闻。北京日报副总编刘宗明亲临赛场给“前线”记者讲亚运新闻报道要点。“老将”出马,是亚运新闻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军地联合举办“迎香港回归”新闻比赛本刊讯光玲、安民报道:香港回归前夕,河南省郾城县人武部与漯河人民广播电台联合举办“迎香港回归”新闻比赛。这次比赛征文对象主要是广大民兵和预备役人员,要求反映人武战线上为迎接香港回归涌现出的新人新事新风貌,旨在进一步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某部为报道员开办高科技夜校本刊讯张正军报道:54853部队为提高报道骨干的知识结构,今春以来,为报道骨干开办了学高科技知识夜校。每周四晚上,政治处集中所有报道骨干,由部队领导讲授高科技理论知识,或观看高科技录相片。政治处还为报道骨干…  相似文献   

17.
王才民 《新闻传播》2006,(4):58-58,68
可以说,在我40年新闻生涯中,“五常酒霸”的报道最为惊心动魄。这场长达4年的新闻战,最有力地说明了舆论监督的有为和难为。因此,在提笔之前我就已夜不能寐。浮想联翩。  相似文献   

18.
驻香港部队深圳基地政治部主任张仲会任职以来,满腔热情地支持新闻工作,被大家誉为“四心主任”。诚心基地是组建不久的新单位,新闻骨干力量十分薄弱。张主任来该基地任职不到一个月,就三番五次与军区宣传部门联系,请求尽快推荐一名新闻干事。不久,军区推荐了一名报道骨干,他督促业务部门抓紧时间向上级机关申请、发调函。不到一个月,这名新闻干事就顺利地到基地工作。为了改变基地报道队伍缺乏系统管理、长期各自为战、工作效益不高的现状,张主任经过与上级宣传部门调查、研究,逐步建立起基层报道网络和人才档案,制订了奖惩措施…  相似文献   

19.
1999年岁末,成都的三家报纸 各出奇招,就“跨世纪跨千年”这一由头大作文章,上演了一出精彩的“新闻策划”之战。这场“千年策划之战”虽然已经结束,但却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给新闻从业人员及新闻传播研究者们以思考的机会。成都商报——“新夸父行动”让成都走向世界 成都商报创刊于1994年2月,主要发行对象为成都市民。目前该报在成都二环路以内覆盖率位居成都各报之首。 成都商报在成都各媒体中最早亮出新千年策划。早在12月8日这天,成都商报就在头版位置刊登《环球追逐千禧第一缕阳光(主)本报特派记者分赴2…  相似文献   

20.
黄毅 《视听纵横》2002,(3):73-73
每年的全国两会,既是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又是各大媒体新闻战的前哨。细心的观众一定会发现,今年全国两会报道中来自基层百姓的声音是越来越响。作为中央电视台的主打新闻栏目——新闻联播,今年的两会报道作了重大的创新,新增了一个“来自基层代表委员的声音”的板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