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播报新闻是广播电视传媒中播音员、主持人最主要的工作内容之一,所以新闻播报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宣传效果.每个台的新闻播音员、主持人往往就成为这个台的标识性人物,观众们就往往拿他们的播音水平和主持形象作为评价一个台的重要依据.新闻稿件的特点对新闻播音产生规定性影响,从对新闻稿件由内容到形式的整体认识中可以逐步寻求到新闻播音的基本要求,从而体会到新闻播报的语言特色."用事实说话,以新感人"简略概括了新闻播音的特点,我们换个角度说,新闻播音的基本要求就是:叙事清楚,新鲜感要强.  相似文献   

2.
杨航 《新闻窗》2008,(4):70-70
新闻播报要规范,形象要庄重大方,这是一名新闻播音员所必须遵循的原则,从近十年的播报生涯一路走来,我认为亲和力也是新闻播音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民众素质的提升,人们对经济新闻愈发关注。电视经济新闻播报解读技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经济新闻播报的效果和人们的接受程度,因此提升播音员的播报解读技巧具有重要意义。经济新闻相对于其他新闻具有自身的特点,因此播音员应当根据经济新闻的特点和播报的具体内容采取针对性的解读技巧,进而提升经济新闻播报的水平并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本文将对经济新闻报道的要求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索电视经济新闻播报的解决技巧。  相似文献   

4.
张岚 《新闻世界》2014,(8):79-80
在广播电视各类节目中,新闻播报类节目要求尽量客观地将事实呈献给受众,相对来说,主持人发挥余地较其他类型节目少。但新闻播报并不是简单地照本宣科,这里面有停连、重音、节奏等不同播音技巧的处理,而主持人播报的感情状态更会影响受众对某条新闻乃至整档新闻节目的感受。在新闻节目中,主持人的情感投入是为了让受众更好地理解新闻,让我们传递的新闻鲜活、生动、有温度,但同时又要把握好分寸不用力过度。  相似文献   

5.
曹钰仑 《新闻传播》2009,(11):119-119
新闻播报在现今更多的是要传达即时信息、事件和先进思想。更多的是代表党和国家的意志和思想倾向,所以新闻播音员对每一篇要播出的新闻稿件要进行高度的理解和分析,为在镜头前说的每一句话、表达的每一个观点负责,这不仅是对党和国家的负责,更是对广大人民群众的负责。  相似文献   

6.
从汶川地震到芦山地震的几次救灾报道中,众多的新闻主播们哽咽、流泪、着急等情感因素的流露,打破了传统的新闻播报情感把握"含蓄隐忍"的原则,但却取得了意想不到的积极效果,使一直被压抑的情感流露因素在新闻播报中的地位被突显出来,引起播音员主持人的重视。因此,对新闻播报中的情感因素的把握进行全新的思考,并在各种不同情境下,练就准确把握新闻播报的情感尺度的基本功,使传播效果最大化。  相似文献   

7.
姜虹 《视听界》2006,(5):98-98
近年来,“说新闻”之风盛行。可是主流新闻节目的播音,从中央到地方—直还是播音员统领。这是因为,传统的播报方式传播新闻,已经成为中国百姓乐于接受的一种习惯形式。究其原由,这里面有着播报式新闻播音的不朽魅力和审美特征。1.新闻播音员应具的意愿美播音员采用播报的方式播读新闻,播音员本身具有社会属性,他代表党和政府说话,他是喉舌,是代言人,在播音中充溢着客观的真实性。播音员在播音中的情感必然与自己所代表的利益相一致,他的这种身份,也规定了他的情感美的社会属性。播音员播报的新闻内容是党和政府的声音,他是站在党的立场上播…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电视节目主持人与电视播音员有着天然的联系。在电视频道资源匮乏的时候,业界还没有"主持人"这一称谓。在固定的时间播报事先准备好的内容,从事这一职业的人被称为"播音员"。后来,随着电视业的飞速发展,频道和栏目资源的日益丰富,中规中矩的播报显然已经不能适应现  相似文献   

9.
李青青 《东南传播》2016,(11):44-45
电视新闻报道节目的受众是人,它所取材的新闻内容反映的也是人,在当今社会物质生活越来越繁荣的同时,电视荧屏上则更加呼唤具有人文关怀精神的新闻作品,因此人文关怀在节目中的渗透已经是大势所趋,同时这也是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更是社会进步的具体表现。能否秉承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去反映普通人真实的生存状态,表达节目对于人的关爱、尊重和理解,是电视新闻报道能否打动观众的关键。而播音员主持人是新闻报道的最后一扇门,受众到底能够接受多少,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播音员主持人如何将新闻信息通过自我"加工"。所以无论配音还是口播,对稿件的二次处理都应该时刻把人文关怀精神的体现作为一个重要的实践准则,完成从被动播到到主动播报的角色转变,真正实现播报中的人文"二度"关怀,做到既能够反映现场情况又能够体恤民心,产生能够冲击人心灵情感的力量。  相似文献   

10.
杨曼 《中国广播》2005,(6):43-45
新闻类节日是各电台电视台的主体节目。时至今日,随着新闻节目的改革与发展,其播音创作主体——播音员、主持人也细化为新闻播音员、新闻评论员、新闻专题节目主持人等。“主播制”(新闻主播)已渐在各台新闻类节目中推行开来。随之而来的新闻类节目的播报方式也在逐渐发生着变革。为此,就播音界沿用多年的“播”新闻与近年来日渐时尚的“说”新闻这两种风格的播报方式,以及新闻类节目本身对此提出的要求做以下阐释:  相似文献   

11.
当前,电视新闻节目一直沿袭传统的播读式,播音员播报新闻大都是正襟危坐、面目肃然地读稿子,或在背导语;有的尽管眼睛看着观众,但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注视镜头前的提词器。这种完全读稿子的新闻节目,缺少感染力和吸引力。  相似文献   

12.
安娜 《新闻世界》2014,(8):87-88
掌握新闻播音的方式方法是每个播音员主持人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检验一个播音员主持人的基本标准之一。本文通过分析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节目的新闻播读,从根据新闻播报形式,在口播和配音上形成播读风格;根据新闻选稿内容,调整播读状态,适应新闻的庄重、真实特性;新闻播报状态张弛自如,给观众传递一种平等、亲和的感觉三个方面阐述电视台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声音播读艺术。  相似文献   

13.
作为有声语言艺术工作类型之一的新闻播报,可基于情感因素的适度融合,打破新闻传播主体与受体间的屏障、增强新闻节目亲和力,也能够拓展新闻播报创新空间、增强新闻播音时代感。然而新闻播报实践中,情感流露尺寸把握、情感运用形态理解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会对新闻播报中情感因素应用效果产生不利影响,可能会对新闻播音节目情感的表达效果产生限制。基于此,文章首先分析了新闻播报中情感因素融入的价值,而后进一步探讨了新闻播报中情感因素把握的具体策略,旨在引导新闻播报主持人自主提升业务素质、强化文化知识,通过深入生活实际、持续总结反思等多项措施增强自身对新闻播报中情感流露尺度的把控能力,从而最大化提升新闻播报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新闻播音员的口播是整个新闻播报中的关键部分,以极少的分量起着关键作用,如何建立一个良好的新闻播音员口播形象是很多新闻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不断提高自身的播音素质和文化素质,减少一些低级错误,摆正自己的态度等都是作为一名新闻播音员应该注意的问题。一定要从工作态度、工作技能以及工作方式等个方面来提高自己的播报水平,获得更多观众的喜爱。  相似文献   

15.
基于央视新闻联播中系列报道,分析了新闻播报的语言特征及播音员在播报时语言整体向口语化、大众化过渡趋势的社会原因,解析了播音过程中重音、停连、语气、节奏这四种外部技巧在新闻播报中“二次创作”的综合运用技巧,提出了在新闻播报中外部范式使用的合理化的方案,以期在新闻播报中与受众取得进一步共鸣,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6.
"说"新闻是近年来我国新出现的一种新闻表现方式,该方法使传受双方形成信息和情感上更好的交流,是对传统新闻播报方式的挑战。如何"说"好新闻,提高节目质量就成为主持人关注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2018年11月7日,在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搜狗与新华社联手,推出了全球首个全仿真智能AI主持人。新华社的"AI合成主播"采用人脸识别、人脸重建、表情建模等前沿技术,在进行新闻播报时可以保持音频与唇形、表情的自然一致,甚至可以"以假乱真"。技术驱动背景下,新闻播音员的传统话语地位受到挑战。  相似文献   

18.
邢虹 《今传媒》2009,(8):85-85
播音员的称谓现在比较统一,是专指新闻消息的播报人,除新闻播音员之外其它类型(仅从节日形态上划分)节目的出镜人都可称做主持人.它是一个泛称,在这当中,新闻消息类节目里那个参与采编新闻、在节目中有话语权,甚至主导节目的出镜人就是主播,换句话说,主播是新闻消息类节目的主持人,而非新闻播音员.  相似文献   

19.
张辉 《中国广播》2006,(9):33-35
广播受众通过声音来获得信息,声音是广播媒介最显著的特征和优势。一般认为,广播的声音有播音员的声音、嘉宾或听众的谈话、现场录制的声音和音乐。在广播新闻节目里,最多的声音形式是播音员的播音。过去广播新闻记者过多地依赖文字,习惯把新闻写成文字稿,然后通过播音员播报,现在这种形式仍在大量使用。目前,新闻播音员的播报形式有了更多的选择。比如,近几年来经常可以听见的播音员说新闻。播报形式的改变一定程度上给听众增加了新鲜感,也能让新闻更具可听性。然而,作为广播新闻报道,还有一种非常重要的声音,那就是记者的声音  相似文献   

20.
新闻播音要求字正腔圆、明快清新,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准确生动的表达.如何在有限的新闻播报中打动、感染观众?除了语言技巧之外,播音员对稿件的充分理解、细致分析显得尤为重要.新闻解读的基础1.吃透文件精神电视新闻是传递党政声音的重要渠道.很多重要新闻在这里"权威发布",电视新闻主播不但要学习好重大方针政策,更要注重在第一时间及时"吃透"文件精神,这样才能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播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