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了解,全国各地现在已有100多个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省级台、城市台、县级台乃至同台不同频道之间围绕民生新闻展开了激烈的大战,共同抢夺有限的地方新闻资源。于是,电视民生新闻除存在同质化外,在节目质量、内容和形式等方面也产生了疲态.有的还出现了庸俗化、媚俗化、娱乐化倾向。笔者认为,作为县级台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应该从“对时政新闻实行民生解读、把涉农题材纳入报道范围、对节目品质进行专业提升”三个方面人手,联系本台实际加快转型步伐,以继续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内容主要是以群众为中心,展现的都是与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事件。主持人作为新闻节目的形象代表,自然也受到了人们的关注。民生新闻主持人的语言特点与风格由于其节目特性,与传统时政新闻节目有所区别。本文着重分析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的语言特点,提出了一些关于培养好的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民生新闻由于在题材、内容和形态等方面与时政新闻有着差异,并且报道视角也不同于时政新闻,因此,与受众的贴近性更强.融媒体语境下,地方主流媒体的电视民生新闻也要创新求变,以适应融合传播的需要.本文认为,电视民生新闻转型升级应注重三个向度,即题材的广度、报道的深度和传播的力度,以此来确保其持续生命力和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党中央出台关于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和中宣部发出《关于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切实改进文风的意见》,为电视时政新闻民生化指明了改革的方向,特别是央视《新闻联播》改版成功,这种"党政喉舌民生传达,亲和媒介民众话语,公共领域群众参与"的时政新闻民生化报道新模式,受到了观众的好评,被认为更加接地气,收视率同比2012年提升了两成以上。这些都说明了电视时政新闻重要的改革方向是民生化。本文将对电视时政新闻民生化进行探究,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一、电视媒体的主要新闻节目形态 目前,国内电视媒体新闻栏目主要有三种形态,一种是“时政新闻”,汇聚国内外或者地方要闻,成为全国人民或者当地民众了解国内外或者当地大事的一个重要窗口。第二种是调查类新闻节目或者称深度报道。这类节目的崛起强化了电视新闻的权威性、导向性,也突出电视新闻的评论陛、调查性、监督性。第三种是刚刚前几年兴起的“民生新闻”,在内容上、表现形式上,  相似文献   

6.
王贵平 《新闻前哨》2009,(10):55-56
电视民生新闻从2002年开始兴起,现已发展成为中国电视传媒的主流。电视民生新闻的出现,体现了电视传媒的平民化趋势。是电视新闻理念和节目形态的一大进步。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新闻实践和理论探索的不断深入,电视民生新闻自身的局限性与不足日益明显。一些民生新闻远离重大时政报道。回避主流话题和主导舆论,止于表层地堆砌日常琐事:有些电视民生新闻节目样态失范.流于随意.叙事风格低俗化。这些势必有损新闻媒体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王洪亮 《青年记者》2006,(16):58-59
随着电视市场的不断扩展,观众的收视视野也日益开阔,这给电视节目尤其是新闻节目带来了新的挑战。诸如,《南京零距离》、《拉呱》等地方民生新闻一出现,收视率便一路攀升,与之相比,地方时政新闻收视率为何高不了甚至有逐步下降趋势呢?笔者认为,问题就在于怎样报道,报道的内容和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电视时政新闻民生化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观。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改革理念,让电视时政新闻变得鲜活,促进了电视时政新闻的创新发展。本文主要对电视时政新闻民生化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电视时政新闻民生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王莉 《声屏世界》2011,(10):22-23
时政新闻要有民生视角 不管传播技术如何进步。传播手段如何先进,媒体的传播内容都要满足受众的需要。编辑在编辑稿件时要善于换位思考,研究受众需要什么新闻,乐于接受什么新闻,选择大多数受众关注的内容来报道新闻.要让受众喜闻乐见的民生新闻占一定的比重。然而,目前新闻节目中民生新闻并不是数量太少,而是质量不高。  相似文献   

10.
业界普遍认为,2002年江苏电视台推出的<南京零距离>开了中国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先河,之后,电视民生新闻仿佛在一夜间异军突起,各地电视台纷纷在原有时政新闻节目之外另设一档民生新闻节目,使电视民生新闻大有与时政新闻分庭抗礼之势.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闻改革的深化,新闻节目有了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新闻内容、报道范围、节目时长、节目形态,从量到质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多种节目形态不断涌现出来。从宏观上来看,大体分为两种:民生新闻和时政新闻。那么,目前的民生新闻和时政新闻播音有哪些特点呢?下面笔者结合业务实践,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
李菁 《传媒》2016,(13):91-93
不同于其他节目,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对主持人角色定位、语言风格、个性形象等都有着全新要求,《新闻现场》栏目具有内容丰富、时效性强、板块化编排、多媒体联动等特色,栏目主持人在团队、语言、风格等方面都形成了特色鲜明,在主持群打造方面有着成功的经验和模式.本文以《新闻现场》栏目为例,探讨电视新闻节目主持群的打造艺术,以期为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主持艺术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视民生新闻逐步成为现如今比较受欢迎的新闻形态,然而目前电视民生新闻在发展进程中遇到了一些麻烦和难处。在本篇文章中,主要分析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着重说明民生新闻要和深度报道良好融合,朝着公共新闻方向发展,合理使用新媒体传播工具,汲取时政新闻和社会新闻的实质内容,并留意民生新闻的采写及编排方式等,进而找到电视民生新闻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新闻节目平民化、娱乐化和故事化是当前电视新闻的主要发展趋势,各大电视媒体对平民化手法的应用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电视民生新闻的报道应该是取材于平民生活,再现平民生活。贴近生活、贴近百姓、贴近社会,是电视民生新闻的特点,本文主要针对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邹梨 《东南传播》2013,(7):71-73
目前几乎所有的电视台都开办了民生新闻节目,福建本土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就达到数十家。如今民生新闻的生存状态尴尬,普遍陷入了报道同质化、题材雷同化、观众审美疲劳的局面,本文以收视率屡创新高的综艺类真人秀节目的表现形式、互动手法为研究对象,结合电视民生新闻的自身特点进行分析,探讨电视民生新闻《新闻达人脱口秀》的表现形式的创意和执行。  相似文献   

16.
国内电视时政新闻改革呈现民生化的必然趋势,也为新时代媒体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本文从传媒时代、三个贴近原则、主流媒体作用三个方面分析了时政新闻改革的民生趋势,以期为我国电视时政新闻改革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时政新闻是电视新闻报道最为重要的内容,是电视台与广大人民群众沟通的平台,对于让人民群众了解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群众了解国家政策的重要手段,时政新闻肯定要注重民生化建设,但是目前,时政新闻格式化等问题降低了人们对于新闻的兴趣,本文对当前时政新闻民生化创作的必然趋势进行剖析研究,并基于此提出一些时政新闻民生化的创作建设性对策。  相似文献   

18.
县级台的电视时政新闻节目,给人们的感觉往往是当地领导的工作日程表和起居注,内容无非是会议和领导活动的报道,画面以人头展示为主,解说词则多为"某某指出、强调、再指出、再强调"等,观众对这种节目形态已产生收视疲劳。本文结合诸暨市广播电视台《诸暨新闻》的生动实践,就县级台电视时政新闻节目的转型路径进行了一番探索。  相似文献   

19.
笔者在地市台工作多年,播报了几年的时政新闻,现担任本台民生新闻节目的主持人,在工作中深感以播报时政新闻时的状态主持民生新闻节目,很难与节目风格统一。那么,在民生新闻节目中,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应以怎样的状态主持节目呢?笔者在实践中作了以下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20.
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持续以人本主义、本土化及互动性为营销优势的传统市场架构被层出不穷的多媒体形式所冲击后,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节目在文化品位、专业精神、群众路线等方面重视力度有所提升,但是落实到节目和内容定位方面仍存在差距。就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叙事素材选择大众化与平民化而引发的节目内容媚俗化,显然与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节目的创意改革存在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