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运用维索尔伦的语言顺应论分析化妆品商标的翻译特点,提出化妆品商标的翻译应顺应女性消费者心理。对407个欧美化妆品品牌商标汉译选词、166个中国化妆品品牌商标的英译选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化妆品品牌商标翻译时在选词上往往挑选女性消费者喜爱的字眼,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注重顺应女性消费心理。  相似文献   

2.
语言顺应论认为,人们使用语言的过程是一个根据交际环境和交际对象的变化而不断作出语言选择的过程。语言顺应论对翻译有如下启示:任何一种翻译策略或手段,只要能够达到预期的翻译目的,都有其可取之处。因此,商标翻译中,译者可以采取各种变通手段使译文顺应商品的特点、目的语语言系统、目的语文化、目的语消费者心理等要求,以达到预期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成功译例的分析,初步探讨了女性消费品英语商标汉译的顺应模式。英语商标的中文译名要想产生同样的广告营销效果,不仅要体现该产品的特点,还要顺应目的语消费者的心理、文化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4.
商标翻译是译者顺应潜在消费者心理世界的语言重构活动。心理世界包括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商标翻译活动中,语言选择的变异性决定不同的译法。译者据此进行语言的商讨性选择来顺应消费者的心理世界。认知因素包括产品功能、消费需求和商品信誉。情感因素有性别心理、民族心理、语言联想和价值观念等。令人遗憾的是,目前还没有一项研究对以上因素进行专门或深入的研究。本研究将探讨这种顺应背后的机制,为商标翻译活动提供更加全面的指导。  相似文献   

5.
商标翻译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该商品在海外的销售情况,也关系着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本文拟从顺应论这一视角探讨我国商标的英译,并认为在进行商标的英译过程中,译者应顺应商品的特性、目标消费者的文化习惯以及心理需要。  相似文献   

6.
商标是商品的标记,翻译商标,不仅需要结合汉语的特点,而且必须顺应消费心理,采用灵活译法,实现英文和原文间的效果等值。  相似文献   

7.
语言的各个层面都存在语言顺应现象。我国英语商标词的出现,是商品参与国际竞争的结果,顺应了社交世界、心理世界、物质世界等语境因素以及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8.
该文旨在从消费心理学、商标的心理效应与国际语用学会秘书长Verschueren的"语用顺应性理论"为基础,通过大量例证,探讨了依据语用顺应理论,结合消费者心理的五种商标翻译方法,并得出结论这些商标翻译方法还有待于消费者及商标工作者及广大同仁的检验与认同。  相似文献   

9.
商标翻译是商品占领国际市场的一个关键因素。通过较为系统地分析商标翻译的成功案例,探讨了商标翻译过程中译者合理运用心理顺应理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期达到理想的市场效果。  相似文献   

10.
刘靖 《考试周刊》2009,(24):32-33
商标名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符号,它能反映出一个国家的文化。商标名的翻译具有跨文化交际的重大意义。本文从语言的顺应论角度,指出义乌小商品市场上的产品商标在翻译过程中对语言现实的顺应、社会文化的顺应、对消费心理的顺应,旨在为义乌小商品市场的产品商标翻译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