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直觉思维就是在早已获得的经验、知识的基础上,凭借思维的“感觉”直觉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心理过程。其特点表现为依附性;非逻辑性;潜意识性;创造性。语感教学的功能既体现了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又是语文能力的核心,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语感的培养,其途径与方法多种多样,而通过直觉思维训练来培养语感则是一个行之有效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直觉思维就是在早已获得的经验、知识的基础上,凭借思维的“感觉”直觉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心理过程。其特点表现为:依附性;非逻辑性;潜意识性;创造性。语感教学的功能既体现了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又是语文能力的核心,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语感的培养,其途径与方法多种多样,而通过直觉思维训练来培养语感则是一个行之有效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成长阶梯3 3-6岁的幼儿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具体形象思维是直觉行动思维的演化结果。它通过在“头脑中”演示现实生活中的一系列事件来进行思考和学习。具体形象是儿童的直觉行动在思维中重复、浓缩而成的表象,它提供了幼儿进行初步概括的可能性。在具体形象思维的基  相似文献   

4.
曾晓洁 《广西教育》2006,(7B):60-60
“语感是一种文学修养,是长期的规范的语言感受和语言运用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厚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感的表现形式是感性的、直觉的,它依靠直觉思维而不依赖分析思维。其实质是,感性中暗含着理性,直觉中沉淀着思考。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语感能力。”语感在整个语文能力结构中,处于一个基础的核心地位。首先,语感是言语活动的必备前提条件。我们进行任何一种言语(包括语文学习)活动,都必须以一定的语感能力为基础,否则根本无法参与任何一种言语活动。其次,语感能力的高低决定语文能力的高低。因为信息交流直接凭借的是语感,离开语感就谈不上信息交流了。因此,语感是语文能力的核心。所以,培养语感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教育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型人才方而肩负着特殊使命。”所谓“创新人才”是指具有创造精神的创造型人才,也就是具有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其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结构包含六个要素:发散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横纵思维。其中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是人类的三种基本思维形式,也是实现创造性思维的主要过程,故在教学中必须重视这三种基本思维的培养。长期以来在数学教学中很注重逻辑思维的培养,强调前因后果的推理,而忽视了对直觉思维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数学的本质造成误解,认为数学是枯燥乏味的,从而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下面谈谈笔者对数学直觉思维及其培养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直觉思维有三大特征:思维发生的突发性、随机性;思维过程的跳跃性、突变性;思维结果的突破性、超常性。其具体表现为:对思维对象从整体上考察,调动自己的全部知识经验,通过丰富的形象而作出敏锐迅速的假设、猜想和判断。“灵机一动”、“恍然大悟”都是直觉思维者的心态描述。它与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并列为人类三大思维方式。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一再强调的是“言必有据”、“说理清楚”。在中学数学教学中,从推导法则、公式,从定理的证明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这一系列学习活动几乎是“一边倒”地侧重于逻辑思维。而对直…  相似文献   

7.
黄小妹 《海南教育》2009,(11):53-53
思维科学把思维分为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三种形式,逻辑思维的主要运演手段是逻辑推理,而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的主要运演手段则是合情推理。  相似文献   

8.
思维科学把思维分为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三种形式,逻辑思维的主要运演手段是逻辑推理,而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的主要运演手段则是合情推理。  相似文献   

9.
语感是对语言现象的感知能力。语感普遍存在于听说读写之中。语感具有两大表象,即形象思维和富蕴感情。对于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很多作品来说,语感是一种形象思维,学生在听其音阅其文时,脑海中能再现形象的场景,如临其境,深层次体会思想意境和情趣。吕叔湘先生说:“一个学生的语感强了,他在理解方面和表达方面都会不断前进。”有些学生阅读听话时心领神会,频品妙处;说话写字时出口成章,下笔千言,意以语随,都是凭借他们对语言的直觉和敏感。而有些学生则很难达到这种境界。那么,如何来培养学生的语感呢?第一要注重“表述”能力的培养,即通过强化…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的思维特点深受儒教和道教影响,在思维方式上以直觉思维为主要特征。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注重直观经验,习惯于直觉体悟,擅长思辨,基于过去长期积累的经验和认知,靠洞察力、潜意识,甚至是第六感官进行思维,无需求证,靠直觉的指引,直指问题的本质和核心,并善于归纳和总结。而语感,顾名思义,语,即语言;感,即感知。  相似文献   

11.
直觉作为一种与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并列的思维方式,已为绝大多数思维科学、哲学的研究者所承认。但是直到今天,直党思维的理论却相当落后,目前学术界研究直觉思维的状况也很沉闷。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一,不少人觉得直觉思维就是“灵感”、“顿悟”等一类非逻辑的思维形态,没有普遍性,不值得倾注心血去研究;二,直觉思维的内部运行机制具有封闭性,研究难度大,致使一些研究者中途却步;三,有些研究者的研究战略失当,以为可以撒开直觉思维具体类型的研究而一举揭开整个直觉思维内部机制的奥秘,当事与愿违之后便僵旗息鼓。对直觉…  相似文献   

12.
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直觉思维是人类的三种基本思维形式。在传统的语教学中,教师往往比较注重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忽视直觉思维能力。直觉思维是语创造活动中酝酿与发现阶段的催化剂,是极为重要的思维工具,对提高人们的领悟与觉察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等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新课标指出,要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而培养学生的“悟性”,则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一环。那么,如何在实践中进行操作呢?一、感悟。“悟性”是主体对事物的直觉感应,其特点是遇到新情况,就在头脑中寻找与之相类似的经验为借鉴进行类推,这种经验有具体的形象形态,有抽象的观念形态,多次运用便能转化为反射和下意识。故“悟性”是对具有知情意事物的直觉感知、感觉、感应,就像中医的望闻问切只需直觉感应就能进行诊断一样。由于汉语存在大量的需要模糊判断、直觉体悟的特点,故教师可指导学生发挥…  相似文献   

14.
中学语文教学应训练直觉思维以培养语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学语文教学应训练直觉思维以培养语感熊成钢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语感的培养,其途径与方法多种多样,而通过直觉思维的训练来培养语感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目前关于语感的众多定义中,绝大多数认为语感是人在理解语言时的较强的感受力,主要表现为听、读两项...  相似文献   

15.
语感属于直觉思维,却有“认识论”的品格。语感教学是语教学的本质、核心和终极。培养语感要重视学生的语言实践,要落到实处上。  相似文献   

16.
学生学习语言、发展思维、陶冶情操主要是通过阅读教学来进行的。不论是阅读能力还是写作能力,都依赖于敏锐的语感。语感的表现形式是感性的、直觉的,它依靠直觉思维而非分析思维。《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使学生在阅读能力上“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有了敏锐的语感,读起文章来就能深刻领会其内涵,写起文章来也能意到笔随。  相似文献   

17.
主题学习模式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时代要求 所谓创新思维(创造性思维)就是指以新异、独创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它是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等多种思维活动的综合表现,人们一般把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和敏感性作为创新思维能力的判断标准。”何克抗教授对创造性思维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科学、全面的论述,他指出“创造性思维”过程由发散思维、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辨证思维和横纵思维六要素组成。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物理教学只强调逻辑思维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的培育。这是不正确的。实际上,科学抽象不仅存在逻辑思维方式,还存在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方式。作者在另一文中论述直觉思维方式,本文着重论述自然科学中的形象思维方式及其与神经网络的关联。  相似文献   

19.
一文学艺术是形象的科学。艺术创造的思维特征,就是形象。《毛主席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里指出:“诗要用形象思维”,“要作今诗,则要用形象思维方法,反映阶级斗争与生产斗争”,“宋人多数不懂诗是要用形象思维的,一反唐人规律,所以味同嚼腊”。在这封信里,毛主席三次提到“形象思维”,明确地教导我们:形象思维是艺术创造的思维形式,是一种思维规律,如果违背这种规律,那由此而创造的艺术作品,只能会产生“味同嚼腊”的后果。在我国古代,并无“形象思维”这一术语。形象思维究竟是指什么呢?在《毛主席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里说:“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所以比、兴两  相似文献   

20.
茆凯 《考试周刊》2010,(52):50-50
在语感教学中,教师要有强烈敏锐的语感,这是至关重要的。教师的语言对学生具有示范性,所以教师的语言,无论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特别是课堂语言,都应力求做到准确、简练、形象、生动,有节奏、有美感。什么是语感呢?"语感是一种文学修养,是在长期的规范的语言感受和语言运用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厚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感的表现形式是感性的、直觉的,它依靠直觉思维而不依赖分析思维。其实质是,感性中暗含着理性,直觉中沉淀着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