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历史教学(高校版)》2008,(2):F0003-F0003
该书是清光绪年间孙家鼐等人奉慈禧太后懿旨为儒家经典著作《尚书》全文配绘插图所纂辑的图文版图书。全书共配图五百七十幅,文字四百八十节,采用清代内府编撰的石印本为底本进行影印,图绘工致,版印精良,为清内府所印精品之一,具有很高的收藏、欣赏价值。  相似文献   

2.
清代“同光本”《三丰全集》考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李西月弟子朱道生重刊的“同光本”《三丰全集》因传世稀少,见者不多,然其价值远在“光绪本”与民国十五年上海中原书局石印本之上,探讨其存世状况、版印特征、演变轨迹等问题将有助于解决多年来因版本递刻、内容增删、编者更替造成的学术疑案。  相似文献   

3.
清代乾隆、嘉靖年间,景德镇出现了一个陶瓷专科教育的原始雏型——景仰书院。 景仰书院创建于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据乾隆版《浮梁县志》载:“乾隆四十一年,监生沈大振等输田六十二亩,捐银二百余两。”“侯世爵、林大荣等捐银四百七十余两。”经当时驻镇饶州府同知——兴圣纪的同意和督办,将净土庵改建为景仰书院。同治版《饶州府志》也记载了此事:“景仰书院在景德镇江家坞”。  相似文献   

4.
乾隆五十七年壬子花朝后一日(1792年春),程伟元和高鹗在乾隆五十六年辛亥(1791)本的基础上,修订重刊了一部《绣像红楼梦》,并增加“小泉茼墅又识”的《红楼梦引言》。20世纪初,胡适将萃文书屋刊行的这两版木活字本《红楼梦》简称为程甲本、程乙本。刊行226年来,存世的程乙本现知20馀部,但保存完好者甚少。  相似文献   

5.
荆门专志的编纂,始见宋代。《宋史·艺文志》所载"王铢《荆门志》十卷"为可考最早之荆门志,明初已佚。元代短祚,荆门志未见有纂。明代荆门志有洪武叶原瑛版、正统邢宁版、弘治韩铣版、嘉靖林球版和陆里版,皆佚;另有天启版,今馀残篇。清代所修荆门志,以乾隆五十六年荆门改直隶州为界,前此署《荆门州志》,后此署《荆门直隶州志》,增所辖当阳、远安县志。清代荆门志有康熙四年本、乾隆舒成龙版、嘉庆王树勋版、咸丰黄昌辅版、同治恩荣版等。历代史书中的《地理志》及舆地类著作对曾经中断的荆门志编修工作的恢复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一乾隆辛亥(1791)萃文书屋本(程甲本)是《红楼梦》真本的问题,本来是并不存在的。一百多年来,社会上广泛流传的各种《红楼梦》版本,都是以程甲本为底本的。1911年,上海有正书局以“国初钞本原本红楼梦”的名目石印了一部80回的《石头记》,第一次公开提出了《红楼梦》“原本”为80回的观念,但并未产生大的影响。直到胡适等“新红学”家出来,宣扬《红楼梦》是一部自然主义的作品,是“曹雪芹的自叙传”,“后四十回与  相似文献   

7.
晚清上海五彩石印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清时期,五彩石印技术开始传入上海,其制版方法主要有"毛石"与"光石"两种,用于印制钱票、月份牌、仿单、舆图及书画等物,当时较为著名的五彩石印书局,有富文阁、肇记、中西、藻文等十数家.民国初年,上海五彩石印业成立了自己的同业组织,对彩印价格、公平竞争等事项进行了规范.从印刷史的角度而言,五彩石印术,充当了传统木版套色印刷与现代彩色胶印之间的过渡桥梁.  相似文献   

8.
民国版石印本《新纂康县县志》共有六篇叙/序,五位作者。其内容反映了当时修志者的史志观念:坚持为"为政者"服务;忠于历史事实,重视方志的认识作用;修志事关重大,既要集思广益,又要分工协作;坚持严谨的修志态度,讲求科学的修志方法。  相似文献   

9.
同文书局     
上海同文书局,是我国近代由民族资本家创办的第一所最大的石印书局,光绪八年(1882年),广东人徐秋畦、徐宏甫、徐润表兄弟合资创办,厂址在上海西华德路(今长阳路)。厂内购置石印机十二架,雇佣职工五百名,专门从事翻印古籍版本及字画、碑、帖,不下数十万本,各种法帖、大小题文府等十数万部,下至士子应试,干禄之需,达数万种,同文石印书局在保存古籍遗产方面,有一定的贡献。我国的石印术,在光绪二年(1876年)开始出  相似文献   

10.
乾隆五十七年,程伟元和高鹗校订整理再版的《红楼梦》木活字本,就目前采集到的书影资料加以比较,从封面题签、书首书尾,到序言、绣像、目录,以及正文特征来看,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程乙本,以及绍兴市文物管理局的"蘭藏"程乙本,应为现存完好且刊行较早的两部程乙本。目前可见,程乙本初刊时缺少第四十七回第十二叶,北师本以两叶东观阁嘉庆十六年评点本增补,天津市图书馆藏程乙本此叶不缺,但经考辨,其与程甲本书叶相同。北师程乙本与绍兴蘭藏本上,缺页现象、补摆异体字,以及天头漏油墨等特征显示,二者应为乾隆五十七年萃文书屋《绣像红楼梦》的初印版本。相较而言,津图本、浙桐本等本上存在再度调补木活字的痕迹,构成"重订"程乙本的特征。通过与程甲本以及版内微调的三类程乙本综合比对得知,上图本兼有程甲和程乙,亦存在某些独立性,称其为程丙本相对准确。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金学”研究成果斐然,然而其小说版本却一直模糊不清。由于金庸小说版本众多,情况复杂,需要仔细梳理辨析。金庸小说的旧版分为正版与盗版两大类,正版又分为旧版连载版和旧版书本版。旧版书本版分为“三育”系统和“邝拾记”系统。盗版则比较混乱,所盗不仅含“旧版连载版”和“旧版书本版”,甚至永明出版社同时盗取两个版本的内容。为打击盗版,“邝拾记”又推出了普及本和单行本(合订本),此外,出于利益考虑,“邝拾记”也出版过盗版书。由于盗版猖獗,在进行金庸小说研究时,旧版连载版与时人记述应是最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从《红楼梦》春草堂藏本的抄写款式等外部特征出发,发现春草堂藏抄本特征契合于嘉庆十六年东观阁本,并通过考辨两者之间存在三十几例"异文"完全重合的事实,论证春草堂藏抄本当系东观阁本刻本一系;廓清春草堂藏本并非源于某一种脂本,也不属于程甲、乙本。同时,通过异文比勘发现庚辰等脂本并非近于程高本,而是更近于东观阁本。即东观阁本系列与脂本有着更亲缘的嬗递关系。否证了所谓春草堂藏本"这个本子的底本也有可能是程甲、乙本和脂本系统之外的本子,很有可能是一个在程甲本、程乙本之前就出现的一百二十回抄本"之观点。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清代词人纳兰性德词集版本作了全面的考察,将其全集的两个版本系统的所有本子都进行了罗列分析,指出了它们之间的渊源、差异和优劣,并对这两个版本系统以外的全集本子和选本.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4.
宋本《玉篇》刊行后,在元明清有多种刻本行世。这些刻本有两个源头:一是元建安郑氏本,元明刻本多据此本翻刻。一是据宋版翻刻的张氏泽存堂本(又称"朱序本"),清刻本多据此。总体来看,朱序本优于郑氏本。宋本《玉篇》的刻本东渡扶桑,多被日本人翻刻。从释义、注音、增字及字际关系的标注、设置参考性辅文等方面,可见宋本《玉篇》在编纂上的积极创新,是简明实用型字典的一次较成功的尝试。  相似文献   

15.
《世界文明史》系美国著名历史学家爱德华·伯恩斯等撰写的一部在美国有相当影响的著作。它初版于1955年,此后屡次修订再版,至1991年共出版了八版。1987年1月和1998年5月商务印书馆分别翻译出版了该书1974年第五版和1991年第八版。第八版比第五版在全书章节、内容等方面上呈现出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就碛砂藏系改动原书文字的情况考察《玄应音义》碛砂藏、高丽藏二系的异同,其改动原书文字的情况可归为三种:根据时音改动释文切语;不明底本之误而以意妄改;据字书删改玄应训释失当之处。充分认识碛砂藏系这些改动的性质,把握其改动的大致规律,不但能让我们对其版本系统特点有更清楚的认识,而且能正确指导《玄应音义》校勘整理工作。  相似文献   

17.
周曰校本和夏振宇本《三国志演义》是《三国志演义》版本演变中相对更为历史化的两种刻本。在小说文本的基础上,刊刻者参考理学家的历史论著,依照史学体例,对小说进行了大量的评注。这两种刻本的校订刊行虽未明确标出“评点”、“批评”字样,但在某种程度上已具备了评点本的功能。通过分析两种刻本的评注文字,阐释其受理学家历史观影响下对《三国志演义》小说的历史化评论,揭示其在小说评点学上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元杂剧作家张国宾的《薛仁贵》有元刊与明刻两种版本,在人物设置、曲文、宾白三方面各有异同。  相似文献   

19.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与《二刻拍案惊奇》(简称"两拍"),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由文人独立创作的拟话本小说集.然"两拍"的明·尚友堂原刊足本在国内长期湮没无闻,《初刻拍案惊奇》的各种清刊本又残缺不全,《二刻拍案惊奇》甚至没有清刊本,因此对"两拍"的研究相对滞后.直到20世纪,"两拍"的明刊本才由访书、访学于日本的学者发现、引回.文章考述了"两拍"的各种版本,并重点介绍了其明刊本及从邻邦日本引回后的影印本和经学者整理、校注的重要的铅印本.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雷雨》1951年开明书店版修改本与1934年《文学季刊》原刊本对校,阐释两本的异同和由此体现出的曹禺创作思想的变化,从三个方面来对变化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继而进一步审视知识分子在社会中的文化生存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