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he design of rock support for a typical horseshoe shaped tunnel with considerations of it being excavated into a twin arch tunnel was studied using the distinct element method (DEM). Two different competent rock covers, i.e. 4 m and 7.5 m above the tunnel crown, were analysed. The results are relevant to the granitic geological unit in Singapore which has a weathering profile with rockhead found at some locations to be only 20–35 m below ground level and undulating, leaving limited rock cover for some sections along tunnels of similar depth. The verification of the adequacy of competent rock cover is important to ensure that the choice of ground support is suitable, particularly when the tunnel is excavated using the drill-and-blast method. In the opening geometry analysed in this study, a side drift is excavated adjacent to the first tunnel to create a twin arch opening. This creates a pillar between the openings during the intermediate construction stage. The influence of excavating the side drift on the support of the first opening was studied. We found that the bolt forces in the pillar approximately doubled during the excavation of the side drift, which may have been due to the rock joint inclinations and adopted strength parameters. This paper shows how DEM analyses may be used to complement conventional empirical rock mass classifications to design rock supports. Limitations of the pressure relaxation approach to model 3D effects in 2D are acknowledged.  相似文献   

2.
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计算出的安全系数作为评价隧道围岩稳定性的指标,借助于ANSYS程序,使用莫尔-库仑等面积圆屈服准则,计算嵩山隧道的安全系数,通过分析比较确定最优开挖方案;对隧道的开挖支护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应力场、位移场、塑性区和支护结构内力变化规律,为隧道工程施工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深埋直墙拱形隧道围岩稳定性问题,本文采用极限分析有限元方法并结合强度折减理论对深埋直墙拱形隧道围岩的安全系数进行计算并作为判定隧道围岩是否稳定的依据。将计算所得安全系数与已有文献结果进行比较验证,最后采用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分析新建玉溪至磨憨铁路太达村隧道稳定性,分析结果用来指导隧道施工。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所采用方法能够更好地评估隧道围岩稳定性,所选择隧道围岩需要额外支护措施以保证开挖隧道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由于受地应力水平和围岩工程性质影响,高地应力条件下软岩隧道开挖后围岩塑性变形显著,施工中常伴有支护变形侵限、大面积开裂,甚至坍塌等现象发生。如何选择合理的支护措施,有效控制软岩隧道变形并确保结构安全已成为目前地下工程界的关注焦点。施工中各阶段隧道极限位移的研究,可为该种条件下隧道设计和施工决策提供有利的技术支持。根据乌鞘岭隧道F7断层区段的实际情况、对高地应力条件下软岩大变形隧道不同施工阶段的极限位移进行研究和确定,并将研究成效应用于工程实际。  相似文献   

5.
高地应力条件下软岩大变形隧道极限位移计算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受地应力水平和围岩工程性质影响,高地应力条件下软岩隧道开挖后围岩塑性变形显著,施工中常伴有支护变形侵限、大面积开裂,甚至坍塌等现象发生。如何选择合理的支护措施,有效控制软岩隧道变形并确保结构安全已成为目前地下工程界的关注焦点.施工中各阶段隧道极限位移的研究,可为该种条件下隧道设计和施工决策提供有利的技术支持.根据乌鞘岭隧道F7断层区段的实际情况、对高地应力条件下软岩大变形隧道不同施工阶段的极限位移进行研究和确定,并将研究成效应用于工程实际。  相似文献   

6.
研究双孔并行隧道双洞间距对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根据有限元强度折减法数值模拟计算得到的不同线间距条件下的隧道安全系数和围岩及支护结构内力、位移、塑性区的结果分析,对嵩山隧道的线间距进行了优化设计,确定了最佳、最小线间距.  相似文献   

7.
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三软煤巷是围岩剧烈变形的难维护的回采巷道。通过锚杆对软岩巷道围岩的支护分析,提出加固帮角拉制围岩稳定、高阻让压支护限制围岩变形和强化顶板保证安全的主动支护的思想,研究了合理的锚杆支护技术。  相似文献   

8.
基于正交设计方法,以铁粉、重晶石粉、石英砂为骨料,石膏为胶结剂进行拌和,研究福州某双洞隧道围岩相似材料的极限抗压强度、弹性模量、黏聚力、内摩擦角。 结果表明,不同配比的相似材料其物理力学参数值跨度较广,可以作为大部分岩体的相似材料进行物理模型试验。 通过大量试验,确定相似材料物理力学参数的影响因素并进行敏感性分析,最终确定材料的合理配比,较好地模拟出目标岩体的物理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9.
在岩巷爆破掘进的过程中,经常遇到欠挖的问题,欠挖影响巷道掘进的安全,同时也影响掘进的进度。根据地质条件和现场施工,分析了影响煤矿岩巷掘进爆破欠挖的因素,主要是断面的地质条件和爆破方案的设计两个方面;正确处理岩巷掘进爆破中欠挖的问题,可以提高生产安全性和掘进效率,对于岩巷掘进的设计和施工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大断面公路隧道施工围岩稳定性数值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昆-石高速公路阳宗隧道断面跨度大的特点,通过经济技术、操作难易程度的综合比较,阳宗隧道使用WTD系统锚杆支护对围岩进行加固,效果良好。使用高性能混凝土作为隧道二次衬砌,降低病害的发生,减少整治麻烦,给隧道施工和运营都带来极大的方便。采用地层-结构模式,运用同济曙光软件分析地质条件较差的Ⅴ级围岩隧道施工方法对围岩稳定性的扰动规律,计算结果表明施工方法选择合理;采用荷载-结构模式,应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二衬结构的安全性进行检算,计算结果表明该隧道衬砌结构设计合理、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1.
永九快速线永龙隧道的双向6车道浅埋大跨扁平结构,对围岩稳定和结构受力均产生不利影响.利用有限元程序模拟V级围岩软岩地质条件下大跨度隧道的动态施工过程,以隧道施工后周边围岩稳定性和初期支护及临时支护安全性为指标分析开挖效果,从理论和与实际监控量测数据对比分析结果证实了上下台阶双侧壁导坑法设计施工方案的合理.研究成果为同类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安全监测工程是在导流隧洞施工过程中安设监控测试系统,从现场岩体的开挖和支护过程中获得围岩稳定性及支护设施的工作状态信息。本文介绍了安全检测工程施工仪器的埋设方法,并通过分析研究检测信息,间接地描述围岩的稳定性和支护的作用,并反馈信息于设计和施工,便于设计、施工修正和确定开挖方案及支护参数,确保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3.
屈服和破坏是岩土工程中最基础也是最为重要的问题,在岩土工程的安全评价、设计等相关研究中,用破坏准则判别破坏模式以及对安全性进行评价。在对几种常用的岩石力学强度理论进行分类比较的基础上,希望能应用强度准则更准确地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众多煤矿的深埋巷道支护中,锚杆破断甚至支护体系失效等问题日渐突出.以淮北临涣矿为工程背景,综合考虑影响深部巷道围岩变形的各种因素,建立了临涣煤矿的深部巷道计算模型.采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分析软岩影响下的巷道变形特点.分析了锚杆支护下的巷道围岩变形的控制,并结合巷道应力破坏特点,对临涣煤矿锚杆支护进行了支护优化设计.对各种锚杆支护工况进行了数值模拟仿真分析,得出锚杆支护效果不仅与围岩条件及巷道自身特点有关,而且与锚杆自身设计参数有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设计了符合现场实际情况的无线微震实时监测预警系统方案,为巴玉隧道进、出口正洞和平导提供了安全预警技术。结果表明:对于特长深埋高岩爆风险隧道,利用无线网桥设备进行微震监测安全预警,可以实时掌握隧道内服务器及微震监测系统运行情况,微震系统采集数据可通过无线网桥传输到监测平台,以便及时处理,提高了微震监测预警工作效率;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无线网桥随着隧道掌子面开挖移动,并在隧道内任何地方可以实时实地访问信息,安装容易,节省建网时间;基于微震信息的时空演化规律可有效预警潜在岩爆风险的区域和等级,有效避免或降低了岩爆的发生,对现场岩爆进行更有效调控。  相似文献   

16.
对某大型隧道工程的监测及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重庆某大型隧道工程拱顶下沉、围岩周边收敛位移、围岩压力及钢支撑轴力等进行现场实时动态监测,获得了隧道围岩压力、位移和周边变形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并对该隧道的监测结果进行定量分析,得到了隧道监测周期变化趋势。同时,结合该隧道的监控分析结果对设计和施工进行了定性评价,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类似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对国内外城市地下线形结构(地下管道、地下铁道和隧道等)震害的形式、成因及外部影响因素,如地震烈度、场地土条件、埋深、结构构造特点及尺寸等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就不同地下线形结构抗震措施的制订发表了见解。综合有关文献资料和工程实例.对盾构隧道进行纵向抗震分析,总结了地震区隧道结构的震害特点以及目前所采用的抗震措施,以供地震区隧道结构的设计、施工、加固作参考。  相似文献   

18.
基于地震反射波法超前预测系统的原理及主要技术手段,以栋梁坡隧道工程为实例,针对隧道复杂的地质条件,施工过程中将超前地质预报和地质素描调查相结合,先对隧道全段范围内地形、地层岩性等进行全面核查,然后结合核查结果运用地震反射波法预报掌子面前方的节理裂隙发育情况,围岩完整性等地质信息。开挖后验证情况与预测结果基本一致,为后续预防突水塌方等隧道地质灾害事故的发生提供数据支撑,有效保证栋梁坡隧道的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9.
为了深入探究岩石物理力学性质,选取红砂岩作为试验材料,以冻融循环次数、围压作为研究指标,通过设计影响因素测试试验,探究这两项指标对岩石性能的影响。试验测试结果表明,围压、冻融循环次数两项影响因素对岩石的三轴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均有较大影响,力学性能变化显著。  相似文献   

20.
衬砌裂损是隧道病害中常见的问题,也是严重威胁结构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文章针对铁路运营隧道病害的检测结果,对衬砌背后空洞进行平面弹塑性计算分析,得出不同位置、不同大小的空洞以及空洞群对结构各截面受力及位移影响的系统认识,明确提出衬砌结构与围岩结合的不紧密性是恶化衬砌受力条件、造成围岩进一步松动、进而造成衬砌裂损的一个重要原因;还对直墙式及曲墙式衬砌所受到的不同影响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曲墙式衬砌拱部结构能较好地将内力传递给边墙,由边墙部分承受较大的水平抗力,优化了整体结构的受力,从而降低背后空洞对衬砌结构的影响。通过对计算结果的系统分析和研究,合理解释了实际检测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