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递读书种子”——张金吾藏书观及其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金吾,清代学者型藏书家.其藏书乃为治学读书而用,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传递读书种子"的读书观,成为有史以来揭示出私家藏书活动社会精神含义的第一人.在此观念指导下,张金吾进行借书流布、刻书传世、编总集钩沉辑佚、辑丛书嘉惠学林等一系列泽及当世与后人的藏书活动,极具进步意义,由此亦证明他是一伟大的学者型私人藏书家.  相似文献   

2.
周中孚是清朝嘉庆和道光时期杰出的文献学家,他仿照《四库全书总目》,利用协助整理李筠嘉私人藏书的机会撰成的《郑堂读书记》是其目录学代表作。《郑堂读书记》又与李筠嘉的《慈云楼藏书志》渊源深厚,周子美认为两者实为"同一书"。该文通过史实辨析,厘正了与《郑堂读书记》有关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对于读书人,你赞美他,可以说他浑身上下洋溢着书卷之气;你挖苦他,可以说他浑身上下看不到任何书卷之气。对于不读书的人,你同样可用"你好像有一种书卷气"之类的话赞美他;当然如果是想挖苦他,用一句"你没有文化",杀伤力也就足够了。总之,不管是读书人,还是不读书的人,"书卷气"都是一个十分有效的武器。因为"书卷气"是对一个人的文化修养最完美、最直接的诠释,所以,  相似文献   

4.
正2014年2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俄罗斯索契接受俄国电视台采访时说:"现在,我经常能做到的是读书,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据新华社电)习主席关于读书这段谈话,为我们提供了读书的强大动力和学习榜样。他告诉人们,应将读书作为一种自觉的行动和需要,把读书当成一种快乐和生活方式,而不是任务和负担。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增强精神能量。因为能  相似文献   

5.
刘承干是民国私人藏书家第一人,纵观其图书馆生涯,从爱书、读书、购书,再到利用与发展图书馆事业,可谓与图书馆有着不解的情怀。他的图书馆管理理念及工作方法都对现代的图书馆事业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学者周国平先生说,他此生最大的嗜好就是读书和写作。相对于教科书和专业书这些传统意义上的"有用"的书,周国平更爱读所谓的闲书,即"无用"的书。他觉得,"无用"的书也并非真的无用,那恰恰是一个人精神生长的领域。对此,他说出一句惊世骇俗之语:"一个人的成长基本得益于自己读书,相比之下,课堂上的收获显得微不足道。"  相似文献   

7.
画中有话     
"做成功不成功跟读书多少没关系,但是跟你成功以后很有关系。……成功人士他不读书他一定往下滑,而且会滑得很惨,我们看了太多这样的案例。"阿里巴巴集团主席马云论读书与成功的关系。"我唯一的建议是,只有当良好的对华政策和美国的亚太政策融为一体时,它才能发挥最好的效果。"美国助理国务卿坎贝尔表示,美中关系将是美国面对的最重要的外交政策挑战。"2011年李光耀答记者问时说了一句很精彩的话。……‘中国是从13亿人中寻找人才,美国是从60亿人中寻找人才。’"  相似文献   

8.
他讨论的不是那些仅有读书人关心的命题,而是鲜活存留于古往今来读书和不读书的所有中国人精神世界中的问题;他论说的不仅仅是精神,而且是从"福"的字形出发,延展到各种形态、各个层面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9.
您读过峻青的作品吗?峻青不仅是个著名的作家,还是位老新闻记者呢!他的学习体验,概括起来说,就是多读书,多实践;读书本文学和读口头文学相结合;读书和创作相结合。峻青从八岁起,在村里的私塾断断续续读了三五年书。十三岁那年,他为家境穷困所迫,到邻村一家地主开的花边工厂当童工,整天下地、放牛、推磨、烧火做饭、不管是农活还是家务,里里外外,什么都干,被人喊作“小扛活”的。尽管终日劳累,但一空下来,他就象干渴的人扑到清泉上,贪婪地读书。当时,地主的儿子在外地上学,署假带回一些书籍。他如获至宝似地把  相似文献   

10.
正2012年1月间,新浪博客"麦田的读书生活"对韩寒的作品是否为其本人撰作的,进行了质疑。媒体上很快出现了赞成麦田质疑,认为韩寒作品有代笔问题的声音。在"麦田的读书生活"于1月18日发表《致韩寒韩仁均李其纲等人道歉信》后,方舟子开始了持续地对韩寒作品的有关质疑……他通过一些推理、分析,不认可韩寒的一些作品是韩寒所写,怀疑韩寒的作品是别人代写的、韩寒有一个写作团队代其写作,等等。网络上出现了"代笔门"一词。  相似文献   

11.
我时常这样想,如果小时候祖父辈没有帮一个孩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那么等到他感觉读书的重要性时才去读,那很可能就是一种功利主义的读书。像我这年纪的人,最好的读书时间,基本上都被"文革"给荒废了。小学时还能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近代史上,盛宣怀是一位复杂的历史人物,他在官、商两界威名赫赫,且大多为人所争议,在文化领域,却很少有人知道他是一位藏书家,且是一位特殊的藏书家.传统意义上的私人藏书家,是以"藏"为主,"用"则其次,盛宣怀不是以藏书著名,一般人也不知其愚斋中藏书极富,事实上他确是藏书家.  相似文献   

13.
正守着档案库房,整天与案卷打交道的档案人多喜欢读书。读书是个好习惯,在今天,读书更成为终身学习的需要。要适应学习型社会的要求,要把各级档案部门打造成学习型机关,要使广大档案人成为学习型员工,都离不开读书。市委发起的"悦读"活动,对激励更多的档案人加入读书的行列,起了促进的作用。为了更好地读书,进而持之以恒地博览群书,笔者建议档案人最好建个电子图书馆。其好处是经济实用便捷,原因有三:一是电子书便于收集。如今纸质书价格昂贵,动辄几十元,一些辞书、百科全书更是上百元、上千元,这让囊中羞涩  相似文献   

14.
"冯小刚是这样一个人,他不惹事、但也不怕事,他拿得起、但不是很放得下。"与他结识20年的院线人高军说。最近让冯小刚"放不下"的,是对《私人订制》的各路差评。2013年12月19日影片上映,票房10天突破5亿,但吐槽恶评也与票房成正比。12月29日,沉默数日的冯小刚终于爆发,连发7条微博炮轰影评人。在亮相《私人订制》的拜年会时,说起被影评人"误解",他把自己与张艺谋相比较时坦言,"我不能像张艺谋那样,任别人侮辱就是不吭声,那样会得病的。  相似文献   

15.
书籍是人类文化知识的宝库,记载了人类的认识和实践的成果。古今中外学者志士的卓有建树,大多是靠着读破万卷书而成就的,集理学大成的朱熹说"盖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读书是最便利最经济的求知方法。王安石在他的《劝学文》中,曾经诗化地阐述了阅读作为精神产品的消费和再生产活动,具有"读书不破费,读书利万倍。窗前读古书,灯下寻书义,贫者因书富,富者因书贵"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大约是1992年吧,当时房延军兄在《解放日报》编"读书"版,约我写些我所认识的新闻出版界人士与"读书"的小文章。在他的鼓励下,我先后写了褚钰泉、陆谷苇、曹正文、李伦新、江曾培、孙颙、徐雁、伍杰、沈昌文、林东海等十来人。其中沈昌文同志是我  相似文献   

17.
《今传媒》2010,(12):1-7
"书籍本身不可能改变世界,但是读书可以改变人生,人可以改变世界。读书关系到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修养,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不读书的民族也是没有前途的。"这是温家宝总理对全社会的谆谆告诫。今年5月22日至6月22日,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文明办、陕西省新闻出版局联合省上26个部门,在全省深入开展"三秦书月"全民阅读活动。读书月以"书香浸润三秦、阅读改变人生"为主题,以"书香机关"、"书香校园"、"书香企业"、"书香村镇"、"书香社区"等为板块,以名家讲书、捐书赠书、优惠售书、农家书屋图书配送为主要内容,开展了覆盖全社会,惠及城乡广大群众的1100余项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全社会的读书热情,培养了广大干部群众崇尚知识、热爱读书的社会新风尚。陕西省新闻出版局局长薛保勤在接受陕西省政府网、西部网访谈,现将部分访谈内容摘编刊发。访谈围绕"三秦书月"活动,对为什么读、怎样读、读什么做了阐述,对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青年记者》2012,(6):54
俄罗斯人以喜欢读书著称。不论在首都莫斯科,还是在其他城市,不论在公园里,还是在地铁车厢内,到处可见有人在读书或看报。1.4亿俄罗斯人的私人藏书就有200亿册,每个家庭平均藏书近300册。因此,俄  相似文献   

19.
读书的癖好     
人的癖好五花八门,读书是其中之一..但凡人有了一种癖好,也就有了看世界的一种特别眼光,甚至有了一个属于他的特别的世界。不过,和别的癖好相比,读书的癖好能够使人获得一种更为开阔的眼光,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我们也许可以据此把人分为有读书癖的人和没有读书癖的人,这两种人生活在很不相同的世界上。  相似文献   

20.
读书价值观就是人们在读书过程中,基于自身读书需求和内容而形成的,对读书的目的、意义和价值的认识与理解,简单地说就是为什么读书,读什么书,怎样去读书,如何读好书等问题。通过孔子的言行不难发现他一生最推重修身养性,以读书为自我道德完善和精神需求满足的人生方式,这也恰恰构成了他读书的核心价值观,也成为中国传统读书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的可概括为四个方面:下学上达的读书目的,文质统一的读书选择,安贫乐道的读书精神,四结合的读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