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本文初步探讨了清代常平仓、社仓的社会功能。常平仓、社仓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稳定社会秩序、维护农民最低程度的简单再生产及军事、社会福利、社会公益事业等方面。常平仓、社仓实质上是封建制度下的一种公共性实物积累,是封建政府对生产、分配过程施行的一种调节、控制措施。它是存在于封建的小农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2.
以救灾和稳定物价为核心功能的仓储制度,在国家治理中起到了重要的角色。清代的常平仓制度继承前代仓储制度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以更为完善的法律制度保障常平仓的建设运行。清代常平仓发挥着储粮备荒、赈济灾民、借贷便农、平籴粮价的重要功能。作为维护封建政权政治经济稳定的制度机构,常平仓的建设运转和功能发挥根本地受到封建社会制度设置、管理模式、吏治情况等因素的影响,这也使得常平仓的兴衰与清朝封建统治的兴衰相始终。考察清代常平仓的制度得失、作用局限、兴衰状况以及背后的原因对了解中国古代仓储制度乃至封建社会国家政权社会调节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清代湖南的社仓兴起于雍正,鼎盛于乾隆,衰败于嘉道。其经办不仅体现了湖南的特色、创新与成就,也折射出清代社会与仓储兴衰的影子。更揭示了仓储运行的规律。  相似文献   

4.
社仓是我国古代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常平仓、义仓等仓储各司其职、相互补充。清初历经康熙朝的初创尝试、雍正朝的大力推行,逐渐建立起全国范围内较为成熟有力的社仓网络。在仓储的具体管理中,雍正朝仓储建设尤其重视对地方官员过多干预、劝捐方式简单粗暴、侵吞仓谷等弊病的整治,于川陕、河南等地区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5.
明太祖在总结常平仓、社仓等救荒仓政的基础上创立了预备仓政,形成了重要的仓储备荒体系。明朝统治者通过设立预备仓,一方面解决了远距离运粮的问题,避免了赈灾粮食的转运之苦,减少了救灾中粮食运输的消耗,且为灾民就近取食提供了条件,使灾区人民的生命得以维持。另一方面,预备仓的建设为实行“先赈后闻”的荒政政策创造了条件,避免了因报灾——勘灾——赈灾途中时间的消耗,加快了救灾的进程。避免了灾害来临之时流民成群、饿殍遍野的境况,为明朝前期政权的巩固提供了保障,成为了明朝重要的仓储救荒的制度。  相似文献   

6.
社仓是朱子奉行儒家社会理想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活动。通过对朱熹筹建和推广社仓活动的简要回顾,力图阐明社仓等实践活动和道学家所追求的儒家社会理想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7.
常平仓与宋代灾荒救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平仓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是我国古代用于平抑粮价、调剂赢余的重要手段。宋代沿袭先前传统,设立常平仓,并对常平仓进行有效管理,使常平仓在平抑粮价的基础上,在宋代灾荒救助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当然,由于人为原因,宋代常平仓在灾荒救助过程中也存在许多弊端和问题。  相似文献   

8.
李庆奎 《天中学刊》2006,21(6):104-107
预备仓是明代所独有的官方救荒仓储,在灾荒救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后来随着预备仓的衰落,民营色彩很浓的常平仓、社仓、义仓等救荒仓储大量重建,地方社会势力更多地参与救赈事宜,并且逐渐确立了对地方公益事务的支配地位,使基层社会的权力架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9.
<正>社仓是中国古代民间仓储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清代新津县的社仓始建于乾隆时期,分别建于长乐、太平、兴义三乡,并由社仓经首经管。社仓经首是社仓的管理者,由民间公举地方士绅担任,主要负责社谷的借贷,社田置买、租佃等工作。清末,新津县社仓的经营模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社仓取消了借贷谷物、收取息谷的做法,以管理社田、收取田租为主要经营方式。社仓经首  相似文献   

10.
仓储是我国建封社会里一项重要的经济和政治措施。早在战国时李悝就创立了“平粜法”,后历代相沿,大力发展。加汉耿寿昌设置的常平仓,隋长孙平举办的义仓,宋朱熹推广的社仓,明实行的预备仓及清代的诸仓兼行。它们都是“大饥则发大熟之所敛,中饥则发中熟之所敛”,①“谷贱增价所籴,谷贵则减价而粜”,②取余补缺,挹此注彼,调济流通。旨在缓解灾情,平定市价,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巩固封建统治。  相似文献   

11.
清代湖南的常平仓不仅有着它的地方特色,也折射出清代仓储的影子。突出体现在: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制度,高储额,备兵米,协济全国,一定程度地发挥了备荒救灾,稳定社会的作用。它的兴衰与功用与清朝的兴衰相连。  相似文献   

12.
《仓颉篇》作为古代识字教材的代表性著作,在我国古代字书发展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价值。自清代以来,在各地发掘出土的汉代遗址和墓葬中,陆续发现若干《仓颉篇》的简书材料。这给学界进一步研究《仓颉篇》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本文根据搜集到的《仓颉篇》相关出土材料,对这部重要字书的基本情况作一个研究综述。  相似文献   

13.
仓廪一直是封建帝国财政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唐代仓廪事业中的常平仓和义仓在缓和阶级矛盾,保障自耕农维持再生产方面有着积极作用。文章从常平仓和义仓的设置、运营及效用,绩效评估作一简单的探讨,以期对唐代的仓廪事业有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4.
义仓、常平仓、社仓是宋代最重要的三种仓储机构,三者互有差异,同时保有共性。在差异与共性当中,官方与民间两种力量贯穿其中,并产生重要的影响。从官方与民间参与仓储机构的不同方面及程度,可以考察宋代救荒主体力量的分布及其转移。义仓体现出宋廷对民间力量的重视,常平仓象征着官方力量的主导性,社仓的出现则标志着民间力量主体性的凸显以及宋代救荒力量从官方向民间的转移。  相似文献   

15.
出土资料所见而文献所遗的汉代仓官,分属于三个系统:一是边郡防御系统,有仓督、仓监、仓掾、仓丞、仓都丞、仓佐、仓令史和主仓;二是地方行政机构中的仓官系统,有仓督、仓监、仓啬夫、仓佐、仓内作、仓曹令史和仓曹史;三是地方漕运系统,有庾侯、庾丞.这些内容可补汉代官制之阙,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仓央嘉措生活的时代背景、仓央嘉措自身的生活情况以及仓央嘉措本身的分析,认为仓央嘉措情歌并非大多数学者所认为的仅仅是表现作者放荡、猎艳行为的所谓"情歌",而是以情歌的形式表现了作者政治苦闷的政治抒情诗。  相似文献   

17.
"仓至仓"条款是规定保险责任起讫的一个条款.在不同的贸易术语下,由于保险由谁来办理不同,在发生保险索赔时,谁有资格向保险公司索赔也就不同.实践中,人们对"仓至仓"条款产生了全能保险条款的误解.为此本文结合可保利益原则,阐述该条款的适用性及常见三种贸易术语下如何在运输保险中进行风险控制.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阜新地区巴拉根仓故事的考查,阐释了巴拉根仓故事展示智慧、道德训诫、精神宣泄等多重民俗功能,对巴拉根仓故事的存在意义进行了深层次的诠释.  相似文献   

19.
仓颉造字     
黄帝任命仓颉去当管理分库和牲口的官。上任之后,仓颉就傻眼了.怪不得别人都不愿来当这个官呢?这么多的牲口.这样一堆又一堆的谷子、豆子、麦子,如何能记得清楚?  相似文献   

20.
明清时期,乡村基层组织因受历史、文化等诸因素影响在名称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诸如南北方有社、里、里甲、保甲,都、图等称呼。而清代雍正朝和光绪朝,西安府属长安、成宁两县原先用来存储粮食以备灾荒的“仓、廒”直接统辖村落,具备了乡村基层组织的功能。然而。通过对这种变化出现的时代背景下基层组织在赋役变革中灵活运用。以及乡村基层组织的非官方性质灵活性表现;与特殊事件对基层组织的影响,等诸方面原因的分析认为:这种变化仅仅是乡村基层组织名称的变化,其乡村基层组织本身的结构并没有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