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济人”是西方经济学关于人性的基本假设。经济人的行为受制度的规范和约束。但是,经济人不正当的寻租行为会导致不公正制度的产生。缺乏公正的制度不仅难以规范经济人的行为,而且还会产生严重的社会危害。因此,确立制度公正,实行有效的制度公正实施机制,实现经济人与公正制度的良性契合,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对人性的假设引导着制度设计的方向。现行中小学教师评价制度是以"理性人"为人性假设,师德规范则是以"德性人"为人性假设。这两种制度在学校并行,其人性假设的冲突引发了教师的角色冲突与内在焦虑。此种状况提示学校管理者应以系统的思维开发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并加强对制度设计的人性考虑,以更加复杂和全面的人性假设来支持制度的设计与运转,对人性中的积极因素既要加以合理的利用,又要提供必要的约束和引导。  相似文献   

3.
制度文明是政治文明的重要支撑和标志。制度设计在逻辑上蕴涵了制度文明的价值追求,它是实现制度文明的基本途径。在政治文明建设中,提供有效的制度设计是我们党和政府的首要任务。一定的人性假设是制度设计的逻辑基础,只有建立在科学的人性假设基础上的制度设计,才能构架出适合政治文明要求的制度体系。西方国家的制度变迁历史和新中国的制度变迁历史充分说明了人性假设在制度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经济人”是西方经济学关于人性的基本假设。经济人的行为受制度的规范和约束。但是,经济人不正当的寻租行为会导致不公正制度的产生。缺乏公正的制度不仅难以规范经济人的行为,而且还会产生严重的社会危害。因此,确立制度公正,实行有效的制度公正实施机制,实现经济人与公正制度的良性契含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制度正义是以特定的历史条件和人性假设为前提的价值范畴,也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有机统一。从马克思主义人性论视角看,制度设计需要以人的自然性、社会性和精神性为基本前提,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价值目标,通过制度正义安排,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在制度设计与创新中,应当以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为逻辑起点、以人的价值需要为应然要求,建立公正合理的社会制度。  相似文献   

6.
促进学生发展的学校制度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任何其他制度一样,学校各种制度的设计都有其前在假设,从不同假设出发的制度设计有不同的功能。持恶而能动的人性假设,会看重制度的限制和控制功能;持中性而被动的人性假设,会制订塑造式的制度;持善而能动的人性假设,会提出保护的、激励的、适度规范的制度主张。在学校变革持续推进的今天,一些学校的制度建设坚持以学生主动健康的成长需求为出发点。在实践探索中,首先涉及学生在自己的组织运行中自主生成相关制度,然后是建立与学生发展直接相关的制度,最后是校内及校外一切与学生发展间接相关的制度。  相似文献   

7.
人性是人基于遗传基因而在一定后天环境影响下形成的人类本性,制度是人类有目的、有意识的理性设计,人性特点是制度设计的根本要求,制度设计付诸于实践又会反作用于人性,影响人性的表现与发展。现代人性发展特点要求制度设计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科学公正的程序保障下公开透明地进行运作,并能产生避恶扬善的效果,为人性发展创造民主自由、平等公正、科学合理的制度环境,让巨大、神奇、美好的人性力量去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和繁荣。  相似文献   

8.
人性假设是制度建设的出发点,从人性假设的角度出发来制定党建工作制度可以提高制度的实效性,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是我党各项工作的有力保证。本文通过把人性假设作为党建工作制度建设的出发点,旨在尝试为党建工作制度建设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制度建构的主体是人,制度最终所要保障和约束的也是人。因此,任何一种制度的建构都离不开对人的本质的认识。然而,由于对人性认识的有限性以及对人性假设与大学制度建构之间辩证关系研究的不足,使得大学制度的建构与社会发展之间产生断裂,从而导致了大学制度运行中的无序与失效问题的产生。通过对制度建构与人性假设之间的辩证关系为研究的切入点,揭示导致制度无序与失效的深层次根源,为社会转型时期现代大学制度的建构提供路径支持。  相似文献   

10.
澄清学校制度设计的诸多前提假设对确保学校管理的有序与健康开展是很有必要的。从人性论、行为模式及理性能力三个方面,探讨学校制度设计的诸种假设,认为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既有人们在一般意义上对诸种假设的理解,又有对其在教育领域中的特殊性把握。其基本的认识之一可能是:学校制度设计应该建基于富有积极人性的假设;始终针对人的成长和发展行为的可能性展开;并在理性因素的主导下发挥非理性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澄清学校制度设计的诸多前提假设对确保学校管理的有序与健康开展是很有必要的.从人性论、行为模式及理性能力三个方面,探讨学校制度设计的诸种假设,认为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既有人们在一般意义上对诸种假设的理解,又有对其在教育领域中的特殊性把握.其基本的认识之一可能是:学校制度设计应该建基于富有积极人性的假设;始终针对人的成长和发展行为的可能性展开;并在理性因素的主导下发挥非理性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任何制度设计,都是以一定的人性假设作为逻辑起点的。西方社会建立在“性恶”的人性预设基础上的宪政制度有效地实现了限权与法治,但也有明显的弊端。我国过去建立在“性善”的人性预设基础上的制度安排从积极方面鼓励发扬人性中美好的一面,制度约束却过于宽松。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国家,必须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同时,借鉴吸收西方宪政制度以及我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有益成果,正确认识人性问题,作出合理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3.
公平公正是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基本要求。从人性利己性的视角看,个人对利益的过度追求和利益博弈主体的不对等地位,法治观念、诚信意识缺失中的利己行为对制度的僭越等.影响我国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公平公正。尊重和利用人性的利己性及其合理性.规范和约束人的利己行为.在互利互惠中向弱势群体倾斜,有助于建设公平公正的现代学校制度。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人性假设的视角来分析当今教师对学生的分析应该采取的人性假设。文中通过对传统师生关系的演变透析其背后的教师所采用的人性假设,认为“以教师为中心”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对学生人性假设是:学生的本性是恶的;而“以学生为中心”的师生关系中,教师的假设是:学生的本性是善的。但这些假设都是单一的、二元对立思维在教育领域的呈现,在这些假设指引下,教师的教学质量很难说是令人满意的。为此,本文在对上述两种师生关系模式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当今教师对学生的人性假设取向:学生的本性是复杂的。教师在此假设指引下,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三方面来落实和改进自己的教学,从而促进师生双方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15.
一、教育制度创新的人文性制度,广义地理解就是人类交往规则。[1]教育制度是制度的亚层次概念,是一个国家各种教育机构及其教育规范体系的总和,包括教育根本制度、教育基本制度和教育具体制度。教育制度创新不同于经济制度等其他制度创新,其在人性假设、目的及其功能等各方面都有深刻的人文性特征。这是教育属性在教育制度创新中的具体体现。(一)人性假设的人文性:人性向善人文性首先体现在教育制度创新的人性基础中。休谟曾指出,“一切科学对于人性总是或多或少地有些关系,任何学科不论似乎与人性离得多远,它们总是会通过这样或那样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现实的人,是经济人、社会人、道德人的有机统一。其中,社会人是马克思主义人性假设的重点。新制度经济学人性假设是修改了的理性经济人。本文从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角度对新制度经济学人性假设进行反思。通过反恩,既说明了新制度经济学人性假设的合理性、进步性,也揭示了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对人性假设理论的研究有助于提高管理效益。相对来说,高校教师管理的对象更加特殊,因此本文在分析高校教师特点的基础上,结合人性假设理论,认为高校教师管理中应该注意五个方面,即制度管理、尊重教师、参与管理、“知人善用”和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8.
任增元  姜帆 《江苏高教》2014,(2):50-52,73
对人性假设的判断是高等教育学研究的基础问题,人性假设的改变,将直接影响高等教育研究的理念、起点与方法。当前的人性假设主要有"经济人"、"学术人"、"知识人"、"道德人"、"公共人"等主张。虽然观点不同,但是都对高等教育管理具有启示意义。人性是丰富多元的,所以人性假设也不能是唯一的。基于人性基础而设计完善的激励体系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当下"双一流"建设中以绩效为杠杆的导向,促进大学组织管理者反思其制度的有效性。有必要对大学组织绩效管理制度设计的相关范畴、基本特征、考察视角进行分析,尝试构建分析框架:以多维人性假设理论为制度设计前提,消解制度执行的无力感,增强制度的有效性;以博弈论嵌入制度设计,防止制度设计主体的单一性,注重制度生成的互动性;以委托代理理论审视制度设计流程,降低制度制定成本,提高制度的效益性。  相似文献   

20.
社会科学的各门学科都提出了各自的人性假设,这些人性假设尽管被作为学科理论的逻辑前提,其自身却未得到严格的证明,只能在实践中接受经验的检验."人性是可以改变的"这一假设是人类教育活动得以开展的必要前提,"人具有主体性"的假设则是教育活动得以展开的充分依据.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创造的"经验关系"抽象出来的这两条人性假设,可以作为教育学科学理论体系的逻辑前提.凡是以某种"应然人性"作为人性假设的,都会在对教育实践的解释中陷入困境;凡是没有提出"应然人性"的,也都不是完整的教育理论.教育学能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继续存在和发展下去而不至于被"终结",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是否有自己独立的学科立场和视角,其中包括是否有自己特定的人性假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