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减法学习本质上属于智慧技能中的概念和规则学习.运用情境法进行加减法教学符合现代学习论所揭示的概念和规则学习的规律.用情境法进行加减法教学的方法包括真实情境法、模拟情境法和想像情境法.教师在用情境法进行加减法教学时应注意三点要把创设情境和设计问题统一起来;要把情境内容与运算方法联系起来;要把教师创设情境和学生创设情境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
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中含有两个等式,若用"加减法"对它们重新组合,则容易得出两个重组公式:  相似文献   

3.
加减法学习本质上属于智慧技能中的概念和规则学习。运用情境法进行加减法教学符合现代学习论所揭示的概念和规则学习的规律。用情境法进行加减法教学的方法包括真实情境法、模拟情境法和想像情境法。教师在用情境法进行加减法教学时应注意三点:要把创设情境和设计问题统一起来;要把情境内容与运算方法联系起来;要把教师创设情境和学生创设情境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4.
一、提出问题 在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中把等式的性质纳入了解方程,改变了过去依据“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和“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解方程的策略。这种改变无论是从中小学数学知识系统的衔接上,还是从中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体系上,都可以说是一个不可否认的创新。  相似文献   

5.
有一类抽象函数问题,常把与抽象函数有关的等式作为条件,在试题中频繁出现.怎样利用这些等式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本文介绍几种解题策略. 一、利用递推关系把与抽象函数有关的等式看作递推式,利用其递推关系寻找新的等式.  相似文献   

6.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路是通过消元,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转为解一元一次方程.代入法和加减法是两种最基本的方法.除此之外,你是否见识过下面的方法: 一、等式性质法 这种方法是指利用等式的性质,将已知方程组变成{mx=ay+bmx=cy=d,或{my=ax+b myxx=d,的形式,从而消去x或y,得到一个仅关于y或x的一元一次方程. 例1 解方程组{4x+3y=8 ① 3x-y=6 ②, 解析:将y的系数变成my的形式, 由①得3y =8-4x.③ 由②得3y=9x-18.④ 由③、④得8-4x=9x-18. 解之,x=2.从而,y=0.  相似文献   

7.
异分母分式的加减法是分式运算的重点,必须认真学好.其方法是先通法,后巧法. 一、掌握运算步骤,学好通法进行异分母分式的加减法的一般步骤是: (1)把各分式的分母分解因式; (2)确定各分母的最简公分母;  相似文献   

8.
为突破二册100以内加减法的教学难点,使一年级学生切实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时可采用以下一些方法。 1.分类讲解,主攻难点根据教材特点、教学目的和学生实际,我们可把100以内加减法这一单元的教材划分为三类进行教学。第一类:基本教材——精讲、细讲或有重点地讲。如34面例3“34 28=62”,是学生第一次学习  相似文献   

9.
二 20以內的加减法教材說明本章把20以內的加减法放在一章里教学,主要是为了把下进位的和进位的一位数加法以及相应的减法联系起来教学。为了分散难点,本章又分成下面四部分:1.一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2.一位数减一位数;3.一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4.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由于任何多位数加减法在計算的过程中都要分解成一位数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相似文献   

10.
怎样去解一个一次方程组?一个很自然、也是很重要的想法,是把这一问题转化为我们已经熟悉了的问题——解一元一次方程.于是,就必须在方程组中消去一个未知数,即消元.为贯彻“消元”的思想,课本介绍了两种基本方法,即代入法和加减法.下面谈谈如何活用代入法和加减法进行消元.  相似文献   

11.
带分数的加减法,特别是异分母带分数加减法比较复杂。除了要用到分数加减法的一般方法外,还要把整数部分与分数部分分别相加减。遇到异分母还需要通分,然后再加减;遇到被减数的分数部分小于减数的分数部分时,还需要从被减数的整数部分拿出1或2化成假分数,与原来的被减数分数部分合在一起,然后再减。步骤较为复杂,而且容易出现差错,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所以带分数加减法是分数加减法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要教好这一节内容,可采用以下方法: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节“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新授课。引入新课之前,李老师照例让学生复习了分数单位的概念和通分的方法。接着,他又请一位同学口述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如果两个分数的分母不相同,怎么把它们相加或相减呢?”随着老师的问话,新课开始了,黑板上出现了今天的课题——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数学分数加减法的重点,怎样引导学生掌握其计算法则,李老师早已成竹在胸。不过,今天这节课上,他想着重把“为什么要  相似文献   

13.
2个复数相等的条件是:实部等于实部,虚部等于虚部,即 若a、b、c、d∈R,且a bi=c di,则{a=c,b=d. 复数相等的条件的实质是把复数等式转化为实数等式,从而去解决实数问题.理解了这一点,就得到了解决复数问题的一把钥匙--凡是给出了复数等式,就可以通过复数相等的条件把已知复数等式转化为实数等式,达到解题目的,用2个复数相等解题的一般步骤是:  相似文献   

14.
例1.把3~9这6个数字分别填在下面等式的方框内,使每个等式成立。  相似文献   

15.
等式趣谈     
等式不一定真的相等.等式好比天平.天平不一定是平的,要看两边放的东西重量是不是一样;等式不见得两边都相等,要把两边的数值算出来看看.两边一样,这个等式就是真的,或者说等式成立;两边不一样,这个等式就是假的,或者说等式不成立.如果告诉你,天平的一边放了 3 颗螺丝钉,另一边放了 6 克的砝码,天平是不是平的呢?你一定会反问:一颗螺丝钉究竟有多重?螺丝钉重量是未知数时,就无法肯定天平是不是平的.同样的道理,如果等式的两端或一端出现了未知数,等式成立还是不成立,就要看未知数取值是多少了.这种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有时,尽管不知道…  相似文献   

16.
学习最小公倍数、通分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之后,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相当容易的.因此,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放在提升练习品质上,使学生在练习中感受分数的美丽与奇妙,开发创造性思维,让数学课堂教学更富内涵.  相似文献   

17.
“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单元中的例 7、例 8,是用列含未知数 X的等式的方法解乘除法应用题的内容。在例 7、例 8之前编排的例 1至例 6,其特点与“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单元中的例 1至例 6相同。根据这一编排特点,提出以下教学建议。   一、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加减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为用列含未知数 X的等式的方法解应用题打好理论基础   1.充分利用实物 (或线段 )图,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图意的基础上,抽象概括加减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要杜绝只教结果不引导学生理解推导过程的现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掌握…  相似文献   

18.
常丽萍 《广西教育》2012,(13):16-16
一、合作学习低效现象分析1.缺乏必要性——所有教学内容都采用合作学习。【案例1】对于"10以内数的加减法",教师要求学生通过摆学具(圆片),把10个圆片分成两部分,并写出相应的加减法算式。  相似文献   

19.
1.把下面等式中的文字替换成适当的数字(可重复),使等式仍然成立。我们=(我+们):  相似文献   

20.
一、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预习是培养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经常性的预习,进行独立思考,逐步养成预习习惯,并从中摸索到自学的方法,提高自学能力。1.课前读课本。主要是指导学生通过读课本了解主要讲什么,重点是什么,难点在哪里,了解本课知识与原有知识有什么联系,有什么发展。例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例题时,先让学生自己读课本,之后,让学生踊跃发言,汇报预习情况,教师据此整理成提纲,出示在小黑板上。(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是什么?(2)为什么要通分?(3)怎样通分母?(4)如何把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加减法?(5)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