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质量互变规律作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之一,对于我们的生活以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事物联系和发展都是量变与质变两种状态和形式,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与质变相互渗透。质变量变的辩证关系启示我们做事应该适度,把握时机,还要注意量的积累。  相似文献   

2.
石国强同志在《量变杂议》一文中提出:与一定质量相联系的不同质的物质层次是质量互变规律的一种表现。他说:“由这一事物转化为另一不同性质的事物是质变。但量变和质变还有一种表现,就是由于物质因其大小和质量不同而分为不同质的层次。一个事物分割到一定程度,进到一个新的层次,就会引起物质的变化,这也是量变转化为质变。”笔者认为,石国强同志的观点基本上是无可非议的,当然也有不足之处,就是  相似文献   

3.
我国哲学界对质量互变规律的论述值得商榷。质是相对于人的实践任务和目的的规定性,量是事物区别于同类事物的规定性。量变引起质变的原因是:(1)量本来就是质,故量变也直接就是质变;(2)事物自身各种属性之间的相关性;(3)单个属性的量变可以导致事物结构的变化,而事物的质主要决定于结构。据此,将结构变化看作由量变到质变的中介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4.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指出了事物为什么发展。但事物究竟如何发展,事物发展采取什么形式呢?不了解这些问题,对发展的理解仍然是不全面的。质量互变规律,正是解决这些问题,它揭示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存在量变和质变这两种形式,都必然经过由量变到质变和由质变到量变的辩证发展过程。质量互变规律和对立统一规律不可分,它是对立统一规律的普遍表现形态之一。正是在这种意义上,列宁在关于辩证法的十六要素中,把这一规律看成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实例”。因为事物的内在矛盾,并不是一开始就可以解决,而是有其产生、发展和逐步激化的过程,通过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哲学论著和教材都说: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引起质变,质变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它区别了质变与量变运动的根本不同之处,界限如此明确。以致人们无不认为量变和质变是事物运动由相对静止到显著变动的两个环节,是首尾衔接、先后相承、“交错进行”、互不取代的两个阶段,并把质量互变规律表述为(定义为)“由量到质和由质到量的相互转化”规律,套用黑格尔的说法,质变就是“量的渐进过程的中断”。黑格尔《逻辑学》曾经认为;质变时,“单纯量的进展,被绝对的中断”,作为“质变对立面”的量变,“恰恰是单纯的漠不相关的改变”,只是在关节点  相似文献   

6.
如何看待事物的结构形式,我国哲学界尚无一致的意见。一般是把事物的结构形式归属于量,也有的把它归属于质。最近叶永在同志在《序变和质量互变规律》(以下简称《序》。载《哲学研究》1982年第10期)一文中又对事物的结构形式作了深入的探讨,提出结构形式既不能归属于量,也不能归属于质,主张把事物结构形式的变化叫做“序变”,从量变和质变中抽出来,作为一个独立环节引进质量互变规律,并称这一规律为质量序互变规律。我们赞同《序》文中所提出的不能把事物的结构形式简单地归属于量或质的观点,但对把“序变”作为一个独立环节引进质量互变规律有些不同的看法,我们认为:  相似文献   

7.
“质量互变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一,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指出“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从量变开始,进而达到质变;然后在新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质变。如此循环往复,构成事物的无限发展。”近几年来,我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注重了这一规律的应用,教学效果比较理想,现从四个方面加以论述。把握量变的方向,创造量变的条件在物理教学中,学生理解一个重要概念,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一个重要规律等都属于一次质的变化。要想促成这些质的变化,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好量变的方向,努力创造量变的条件。现举例…  相似文献   

8.
事物都是作为系统存在的,系统都具有层次性的特点。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表明事物的运动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但它只是从一个层次揭示了事物的变化状态。其实,量变质变具有层次性。判断一种运动变化的状态是量变还是质变,首先应该确定属于哪个系统,相对于哪个事物。如果参照的事物不同,就会确定出不同的状态,得出不同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质量互变规律对所谓“互变”过程的描述,并没有很好地揭示事物变化的内在机制。实际上,在同一种属关系及同一层次意义上,事物的变化并不是从量变开始的,而是表现为量变和质变同时发生的一种类似于“超循环”式的关系。同时,事物发生变化的各种不同层次之间并不是相互隔离的,而是密切关联的:较低层次的质变和量变的累积表现为较高层次的量变和部分质变;当这种量变和部分质变达到一定范围和程度时,便表现为在这一较高层次上的根本质变。  相似文献   

10.
读了《辽宁师院学报》1982年第一期和1983年第一期分别发表的石国强同志的《量变杂议》和张晋斌同志的《层次表现质量互变规律吗?》两文,感到均有讨论的余地,借此想谈谈我们对物质结构层次与质量互变规律关系的看法。关于石国强文中“量变到质变还有一种表现,就是由于物质因其大小和质量不同分为不同质的层次”这一论点,我们认为张晋斌一文反驳的几条理由是不妥的。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学实践的发展,人类对量变质变规律的认识已经进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人们已经比较普遍地认识到:一般说来,制约客观事物的数量界限是多维的。一度两点理论是基于一维数量界线对量变质变规律和度的总结而形成的简单模型。要对事物的量变质变和度作更一般的总结,不可忽视度的多维性。笔者认为,度是事物保持其质的多维数量界限。无论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发展的角度,还是从哲学自身发展的角度,都可以证明上述有关度的定义是有充分根据的。 十九世纪化学发展迅速,化学原子论、原子分子学说和元素周期学说,无疑都是量  相似文献   

12.
在《辽宁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年第1期《层次表现质量互变规律吗?》(下文简称《规律》)一文中,我们提出了这样的看法,物质因其大小和质量不同而分为不同质的层次,不是量变到质变规律的表现。在《辽宁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第1期,丛大川同志的《物质结构层次与质量互变》(下文简称《商榷》)和张  相似文献   

13.
(二)从量变到质变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事物发展的过程,就是从量变到质变、又从质变到量变的过程。量变,也叫做渐变。这种变化是比较渐进的、缓慢的、不很显著的。在量变中,事物不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因而保持着质的相对稳定性,就是说,某个事物仍然是某个事物,并没有变成其他事物。马克思说:单纯的量的变化,达到一定点,就会转化为质的差别。”量变达到一定的限度,就转化为质变。质变,也叫做突变或是飞跃。这种变化是比较突进的、迅速的、显著的。在质变中,事物打破了原来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由一事物变成另一事物。经过质变,又开始了新的发展过程,开始了新的量变……一切事物的发展,都包含着量变和质变的状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看见的统一、团结、联合、调和、均势、相持、僵局、静止、有常、平衡,凝聚、吸引等等,都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我国哲学界都把结构当作量的一种规定性,把结构的变化当作量变的“一种特殊形式”①。这是与科学发展的事实相违背的。为此,有必要重新深入探讨一下结构与量和质的区别与联系,探讨一下结构同质变的关系以及结构在质量互变规律中的地位等问题。一、结构同量和质的区别与联系  相似文献   

15.
质量互变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一,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态或形式.恩格斯在阐述这一基本规律时指出:“在自然界中,质的变化——以对于每一个别场合都是严格地确定的方式进行——只有通过物质或运动(所谓能)的量的增加或减少才能发生。”①又说:“自然界中一切质的差别,或是基于不同的化学成分,或是基于运动(能)的不同的量或不同的形式,或是——差不多总是这样——同时基于这两者。所以,没有物质或运动的增加或减少,即没有有关的物体的量的变化,是不可能改变这个物体的质的.”②这就清楚地告诉我们,自然界的一切事物,所以有质的差别,是基于不同的化学成分或量的多少,而它们的发展、变化都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物理化学教学中存在着质量互变、多样统一、对立统一等哲学问题:凡是ΔH项和Δ(TS)项符号一致的反应,都存在改变反应条件使ΔG变号的问题。突破ΔG=0这一点,事物的质就发生根本变化,即ΔG=0是量变到质变的关节点。相图中的三相点、电导滴定曲线中的转折点以及溶胶中的ξ=0都是量变到质变的关节点。凸液面和凹液面产生的附加压力均指向曲面的球心方向,由此导致溶液难沸腾,云中雨滴难形成,都表现了新相难生成这一规律,是多样统一的体现。稳态近似法就是建立在自由基的生成与消耗速率相等这一矛盾统一体的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质变就是事物性质的变化,量变就是事物数量的变化”的定义无异于说“质变就是质变,量变就是量变”,没有揭示其本质。而应是质变是事物发展的内容,量变是事物发展的形式;质变通过量变来进行。量变是事物通过量的增殖来实现发展的形式和途径。质变是前提,量变是结果。质(包括本质)及其变化是内在的,隐蔽的,量及其变化是外在的,显著的;质是比较稳定的,其变化是缓慢的,量的变化则是迅速的。质是整体,是稳定的,但整体内的“细胞”是极不稳定的,这种不稳定是为了整体的稳定。  相似文献   

18.
所谓"度",是指一定事物保持自己的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体现了事物质和量的统一.在这个界限内,量变不会引起质变,超过这个界限就会发生质变.每一学科都有该学科本身的体系、规律和特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遵循"适度"的原则,善于准确地把握好"度",讲究分寸、火候,严防"过"与"不及",才能使课堂结构趋于合理,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物理化学教学中存在着质量互变、多样统一、对立统一等哲学问题 :凡是ΔH项和Δ(TS)项符号一致的反应 ,都存在改变反应条件使ΔG变号的问题。突破ΔG =0这一点 ,事物的质就发生根本变化 ,即ΔG =0是量变到质变的关节点。相图中的三相点、电导滴定曲线中的转折点以及溶胶中的 ξ=0都是量变到质变的关节点。凸液面和凹液面产生的附加压力均指向曲面的球心方向 ,由此导致溶液难沸腾 ,云中雨滴难形成 ,都表现了新相难生成这一规律 ,是多样统一的体现。稳态近似法就是建立在自由基的生成与消耗速率相等这一矛盾统一体的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20.
操行计量考查,是对学生行为评价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措施。在十年内乱中,“四人帮”取消了这一措施。粉碎“四人帮”后,虽已明文规定要评定学生的操行成绩,但一般学校只写评语,不评等级,致使学生品德行为不能得到全面反映。这不利于对学生的教育。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有质有量的,可以计量的,操行也不例外。因为它是整个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重要一环,这一环不科学,也就谈不上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科学化。从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来看,由于受质量互变规律的支配,必然是从量变进到质变,从质变又进到新质基础上的新的量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