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在上《我若为王》这一课时,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为导语,然后提问:假如你做了君王,会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有学生答:当官好呀!为王岂不更妙?我若为王,那么,一进教室,我就大摇大摆坐在龙椅上,你们应全部下跪齐声高喊:吾王万岁、  相似文献   

2.
我在上《我若为王》这一课时,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为导语,然后提问:假如你做了君王,会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有学生答:当官好呀!为王岂不更妙?我若为王,那么,一进教室,我  相似文献   

3.
温人之周     
魏国温城有一个人去东周,周人不准他入境。温人于是毫不迟疑地回答说:"我是主人。"可是周人问他的住处,他却毫无所知,于是官吏就把他拘捕起来。这时周君派人来问":你既然不是周人,却又不承认自己是客人,这是什么道理呢?"温人回答说:"臣自幼熟读《诗经》,书中有一段诗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如今周王既然君...  相似文献   

4.
我若为王     
在电影刊物上看见一个名字:《我若为王》。从这影片的名字,我想到和影片毫无关系的事。我想,自己如果作了王,这世界会成为一种怎样的光景呢?这自然是一种完全可笑的幻想,我根本不想作王,也根本看不起王,王是什么东西呢?难道我脑中还有如此封建的残物么?而且这世界会成为一种什么怎样的光景?  相似文献   

5.
"你是怎么知道的?" ——在课堂教学的这一声问里,你能感受到什么:是疑惑?还是追寻?甚或是智慧? 且允许我记录下一个教学片断: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地说出一次性方便手套的制作材料是LDPE时,你会作何感想?——太专业了,小学生怎么会懂?莫非老师课前打了"埋伏"?  相似文献   

6.
聂绀弩的《我若为王》是一篇经典的杂文,揭示了国民的劣根性,对皇权意识和奴性思想也进行了深刻的讽刺和批判。本文试着从"平民"的角度出发,站在"王"的立场上,重新走进文本,解读文本,以发现其中的真谛,进而警醒世人。  相似文献   

7.
王帅 《教育文汇》2011,(5):26-27
一天我刚上出租车,就听驾驶员温和地问道:"王老师,您好!您还认识我吗?"我定睛一看,心里顿时像打翻了五味瓶似的,非常尴尬。这位驾驶员就是我好几年前的学生小尹。  相似文献   

8.
回家     
"我还不想回这个家呢!"莫非我还稀罕这个家不成,怒气冲冲的我,头也不回地冲出家门,任父母的责骂在家中回响……可恨!实在可恨!一次月考的"败北"就值得你们如此大动干戈,大费唇舌。且不说我这次考试还在前八名,就是最后一名也不用你们来管、来训斥,莫非我一出世便注定要在你们的唾沫下过一辈子吗?这次我再也不回这个家了,不回了。  相似文献   

9.
"对话比独白更重要,唤醒比注射更重要。"对话教学的开拓者特级教师孙建锋不仅说得曼妙,做得更有创意。一天上午,我执教了《威尼斯的小艇》后,和特级教师工作室成员一起静候孙建锋老师评课。"晓珊,请到你班上找一位叫赵海兰的学生过来。"当着工作室成员的面,孙老师温和地对我说。我先是一愣,脑海里倏地闪现上课的时候,孙老师拿着手机拍下了我的板书之后,就坐在赵海兰的旁边。去教室的路上,我又想起前不久孙老师在博客上的感言:"评课活动中,为什么不见学生?是他们不愿意参加,还是他们无权参加?为什么剥夺学生的讨论权?为什么屏蔽学生的声音?学生缺席的讨论,教师讨论愈热烈,愈显得一厢情愿。"莫非孙老师要一改以往评课时只有教师参与的弊端?  相似文献   

10.
我若为王     
在电影刊物上看见一个影片的名字:《我若为王》。从这影片的名字,我想到和影片毫无关系的另外的事。我想,自已如果作了王,这世界会成为一种怎样的光景呢?这自然是一种完全可笑的幻想,我根本不想作王,也根本看不起王,王是什么东西呢?难道我脑中还有如此封建的残物么?而且真想作王的人,他将用他的手去打天下,决不会放在口里说的。但是假定又假定,我若为王,这世界会成为一种怎样的光景?我若为王,自然我的妻就是王后了。我的妻的德性,我不怀疑,为王后只会有余的。但纵然没有任何德性,纵然不过是个娼妓,那时候,她也仍旧是王后。一个王后是如何地…  相似文献   

11.
一、导入 (投影诗歌)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有一首诗《题菊花》:“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点击)黄巢在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有朝一日为王之后的梦想——希望菊花与桃花一样能够享受春天的温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作家也曾经作过一次“帝王梦”,(点击)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杂文《我若为王》,看看他有什么样的愿望和理想。  相似文献   

12.
小释“王”     
古书上说,天大地大王亦大。王与天、地并列,可见其地位至高无上。夏、商、周三代的最高统治者均称为王。《诗经》上说:“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意思是:天下所有的地域,都是王的领土;四海之内所居住的人,都是王的臣民。  相似文献   

13.
小学三年级课上,数学王老师讲评考卷,对着王朵朵大声指责:"这道题你在前天做练习的时候,明明做对了,为什么考试却错了?"老师把朵朵的卷子"啪"地一下拍在桌子上,朵朵浑身猛地抖了一下。"这题我不仅仅是讲了很多遍,还让你们做练习了,  相似文献   

14.
在忠县上完《我若为王》的公开课后,我长长地松了一口气:一个星期的努力没有白费!为了这节公开课,我们用了整整一周时间来准备。回顾磨课的过程,一路走来,获益匪浅,套用一句时髦话:“痛并快乐着”。  相似文献   

15.
王艳 《现代教学》2009,(10):5-5
课间,我与小红闲聊,她说:"我姐姐今年上初三。"我便跟她开玩笑:"呦,你快有高中生姐姐了。""她上高中根本没戏。"她听了我的话把嘴一撅说。"为什么?你姐姐学习不是很好吗?"  相似文献   

16.
一、虚与实“我若为王”似乎是一个无须假设的荒诞幻想,但恰是一个极好的发散点。作者正是巧借“虚想构思法”,以虚写实。惟其“假定又假定,我若为王”的荒诞可笑,作者才能尽情  相似文献   

17.
杂文家聂甘弩以其不同凡响的艺术勇气和才气.在《我若为王》一文中,将王权意识和奴才思想批判得淋漓尽致。他曲折跌宕的笔致,酣畅淋漓的说理,给我们展开了一副纵横捭阖、一任驰骋的写作态势。下面结合《我若为王》,来谈谈聂甘弩的杂文风格。  相似文献   

18.
苇笛 《生活教育》2012,(21):28-28
几年前,儿子该上小学了,熟人一见我,就纷纷打听:"孩子到哪上学啊?"而我,总是干脆地回答:"就上家门口的。"我的回答,让他们很是惊讶:"哎哟,那怎么行呢?那家学校好像不怎么样,怎么也得托人进所名校啊。"面对他们的劝说,我只是淡淡一笑:"没事的,在家门口来去方便。  相似文献   

19.
《小读者》2011,(7):57-57
("超级配音王"不参加"快乐王国"积分活动) 竹子被砍咯喂,咪咪躺在木墩儿上想妈妈…… ——山东省海阳市新元中学6(3)班李坤明熊猫:睡觉真舒服啊!这棵树什么时候才能变出竹叶呢?嗯,我已经听到竹叶发芽的"沙沙"声了。  相似文献   

20.
数学与体育,原本是两个相去甚远的学科。它们一个注重的是内在的思维,一个注重的是外在的体魄,实在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领域。可是,自从有一次我无意中听了我们学校王老师上的一堂体育课后,我却有了新的想法。这节体育课的内容是"前滚翻",王老师先做了一个漂亮的前滚翻的演示动作,然后问学生:"你们也想练一练吗?""想!""咱们先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