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接受一国文化首先要学好其语言。作为专业学习,并非只是语法、表达方式的机械接受,更重要的是理解其蕴含在语法背后的语言内涵,进而了解此种文化的精髓。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从接受美学的视角再度解读三毛及其作品,揭示三毛作品备受读者青睐的内在原因,从中探究三毛作品蕴含的鲜明时代烙印、独特人生感悟和愈久弥新的审美接受魅力,彰显其价值新意。  相似文献   

3.
引言:一则则生动的哲理故事,可以阐释一条条人生哲理,比空洞的大道理更令人乐于接受。小故事蕴含大道理,大道理打开智慧门。如果同学们将蕴含深刻哲理的小故事引入作文,那么就一定能给你们的作文增光添彩!  相似文献   

4.
课本中提供的例题、习题是众多专家在反复实践的基础上精心选编的,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典型的示范性。很多例题、习题表面上虽不起眼,但实际上其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只有静下心来,仔细研读其中所蕴含的道理,才能进一步挖掘出其内涵,充分发挥其作用。一、注意启发学生接受题目中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例回:一个等比数列的第3项和第4项分别是12与18,求它的第1项和第2项。本例题求解较为简单,学生也较容易接受。但是在解法上却蕴含了构造方程组解题这一重要的数学思想。具体来说,就是利用通项公式构造出方程组,命名问题得到顺利解决。若…  相似文献   

5.
文学作品的文化属性不仅来自于作家、作品本身的文化创造过程,也生成于读者、批评者在文学接受活动中的文化阐释行为。《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是英国现代主义小说家D·H·劳伦斯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其文化意义蕴含于作家的文学创作过程中,并深化于作品的文学接受过程中。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该作品在文学接受中的文化误读、审美接受、文化阐释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入、不断升华的嬗变过程。其中性爱主题研究、原型批评、生态批评从不同层面说明了文学批评过程中的文化阐释行为。  相似文献   

6.
儿童文学翻译的读者对象是儿童,其外在的语言形式的表达应采用归化策略,使其符合目标语规范以便于理解;而在处理内在的文化意象所蕴含的意义时,应采用异化为主的策略体现不同文化特色,向儿童读者传播异域文化,考虑到儿童读者的接受能力,有时需要添加注释性文字。  相似文献   

7.
先阐述儒家"孔颜乐处"这一哲学命题的休闲审美蕴含,然后再通过苏轼对孔颜乐处的接受,并结合黄州时期苏轼的生活经历,最终说明苏轼是以"孔颜乐处"的精神来超越其在黄州贬谪生活的艰难处境,并表现为一种休闲审美的生活。  相似文献   

8.
文学作品的文化属性不仅来自于作家、作品本身的文化创造过程,也生成于读者、批评者在文学接受活动中的文化阐释行为。《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是英国现代主义小说家D·H·劳伦斯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其文化意义蕴含于作家的文学创作过程中,并深化于作品的文学接受过程中。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该作品在文学接受中的文化误读、审美接受、文化阐释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入、不断升华的嬗变过程。其中性爱主题研究、原型批评、生态批评从不同层面说明了文学批评过程中的文化阐释行为。  相似文献   

9.
儿童文学翻译的读者对象是儿童,其外在的语言形式的表达应采用"归化"策略,使其符合目标语规范以便于理解;而在处理内在的文化意象所蕴含的意义时,应采用"异化"为主的策略体现不同文化特色,向儿童读者传播异域文化,考虑到儿童读者的接受能力,有时需要添加注释性文字。  相似文献   

10.
徐浩峰已顺利推出其编导的三部武侠动作电影,艺术风格逐渐成型。由《倭寇的踪迹》与《师父》可见其开拓出华语武侠片新式创作道路。其电影制作严谨,完成度高,融合武侠与文艺类型,意义丰富,蕴含巨大审美潜能。《箭士柳白猿》的发行成绩不如《师父》,其文艺性对白影响观众接受。期待徐浩峰成功建构独特的武侠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11.
王国维诗学思想集中体现为“境界说” ,“境界说”是王国维美学思想的最高成就。其显著特点是具有二元论倾向 ,以西方近代先验美学为思想基础 ,结合中国古代诗学传统 ,是融合中西两大美学源流的产物 ,在这种融合中同时包含着两者之间的深刻差异。王国维的成功在于寻找到了这两种思潮的内在契合点 ,由此把西方美学引进中国古代诗学领域 ,从而带来了中国古典诗学思想的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12.
作为晚清"今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王闿运在不分门户的经学研究中建立起了主"今文学"的学术价值体系,并且将通经致用和复古意识贯彻到了诗学领域。王闿运复古诗学的价值旨趣是以其"今文学"学术研究的价值体系为基准的;抛开既有成见,我们有必要对其诗学的现实意义作出适当的价值衡估。  相似文献   

13.
“隔”与“不隔”是王国维“境界”说理论的核心问题之一。由于《人间词话》中对此问题的表述基本是以实际批评而非理论阐述方式展开,所以要全面把握王国维理论思考及感性体悟到的“不隔”境界,仅追寻他自己的理论思路是不够的。在学本源意义上提出的“境界”说,不仅在理论来源上来自叔本华的“直观”“理念”,在感性体悟上与海德格尔对艺术本源进行探讨的诗学理论亦有相通之处。本主要从这两方面对理论及感悟的“不隔”境界作出较有覆盖力的评述。  相似文献   

14.
汤显祖是明代著名的戏曲家,不仅戏曲写得好,他的诗学思想也非常丰富。在发生论上,他提出士奇则心灵,心灵则能飞动的创作理念,反对前后七子的复古主义,提倡抒写性灵,不拘格套。在构成论上,他认为世总为情,情生诗歌,万物之情,各有其志。在审美论上,他有着情理统一的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15.
明代文坛,模拟之习相仍,学古者相率为伪,反对者流于俚俗。针对修辞立诚传统丧失、古雅精神衰微的现状,王夫之提出了崇古尚雅的主张。同时,崇尚个性思想的发展冲击着儒家的理论体系,为了挽救道学家诗论的危机,王夫之倡言诗歌抒写情志以适应时代的发展,以为诗歌是诗人情感与礼乐精神的体现,把兴、观、群、怨看作“四情”,确立了把《诗》中“四情”作为衡量诗歌是否雅洁的准则;其实质,是要求诗人发扬《风》、《雅》比兴反映现实的传统,肩负起载道的使命。  相似文献   

16.
作为晚清时期复古诗学的代表人物,王闿运在诗学的建构上是有其自身特点的。王闿运的复古诗学在不同于晚清既有复古诗学路径的前提下,不仅走了一条宗魏晋南北朝诗学的发展向度;而且更为重要的是,王闿运的复古诗学以通经为起点,进而引出对"情"的阐发,再外化为"文"的形式,形成了一条较为完善的以"治情"为核心的复古诗学体系。  相似文献   

17.
“忧生”情怀是王国维的“忧生诗学”建构的原动力,其“忧生诗学”的产生是中西文化、诗学交融化合的产物当代理论界同样处于中西两种文化的碰撞、消解与融会的时代,如何学习王国维中西文化交融的学术态度以及宽广的学术视野,并把人生问题的探问与学术活动或诗学创造相贯通的方法,以化别人之境界为我之境界,建构出有中国特色的诗学理论,这就是王国维“忧生”诗学建构带给我们的启迪。  相似文献   

18.
列名"金台十子"之中的田雯虽盛有诗名,且以诗学传家,但他的诗论历来却不引人注意。这主要是因为他追趋王渔洋而未形成个人的特色。他的诗学观念在很多地方都与王渔洋桴鼓相应,是王渔洋推崇宋诗风的积极应和者,而且他毕生都保持着对宋诗的喜好。从他的诗论可以看到康熙间诗学的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19.
在一种经典诠释学视域中,“实践”(践履、笃行)对于王船山的经典诠释活动具有特殊的重要性。王船山对《周易》乾、坤两卦的诠释亦可用来观照其人生实践和人格美学。但王船山对历代诗歌的品评却又表明,王船山由诠释《诗经》这一儒家经典而获得的诗教主张与其诗歌品评实践之间既有一致之处,也有冲突之处。  相似文献   

20.
王昌龄是盛唐时期一位重要的诗人,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诗歌理论家。近三十年(1978-2008),学界从王昌龄的诗学著作《诗格》入手,对其理论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今后进一步深入了解王昌龄及其盛唐诗歌的创作背景、明确王昌龄诗歌理论在整个唐代诗学体系建构中的地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