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胡乃梅 《湖南教育》2002,(19):38-38
节奏是音乐的脉搏,任何音乐都有着鲜明的节奏。学生在唱歌、舞蹈、器乐等活动中都离不开节奏。通过节奏训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提高学生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因此,节奏训练不应只通过拍手、拍腿等活动去掌握,还应适当教一些创作练习。教学中有如下三种做法。节奏排列组合游戏。用汉字代表音符,并通过学生排列、组合节奏游戏。游戏一,按节奏拍手,并跟老师读。4/4×××|××××|×××—‖走走走跑跑跑跑跑跑慢走游戏二,把汉字换成节奏符号。快快快快跑跑|走走|慢走‖2/4××××…  相似文献   

2.
这节课的教学理念是:“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为动力,鼓励创造,弘扬民族音乐,提倡学科综合。”同时,以音乐为主线,将舞蹈、形体与音乐有效地结合起来,通过演唱、律动、舞蹈表演等音乐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用心体验感悟音乐,用心表现音乐。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学生音乐感受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3.
韦蓉 《湖南教育》2002,(1):50-51
教学目的:一、指导学生用亲切活泼的语调演唱,做到咬字、吐字清晰,并能按歌曲的情绪和意境边歌边舞。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二、通过各种练习,让学生加强对×-、×、×三种音符时值的感受、认识,并学会在音乐活动中加以运用。教学程序:一、律动进教室,师生问好。放歌曲《嘀哩嘀哩》,生拍手律动进教室;生唱《讲礼貌》,向老师、同学问好。二、发声练习。师:小朋友真有礼貌。现在请小朋友唱起来,开始我们今天愉快的音乐四十分钟。比一比,谁的声音最美?(师弹奏,一生上台指挥,其他学生边唱边模仿歌词中乐器演奏的样子)三…  相似文献   

4.
季艳红 《教育艺术》2009,(11):80-80
卡尔·奥尔夫是德圈著名音乐教育家,他创造了将音乐与动作、舞蹈、语言结合在一起的.以节奏为基础,结合身体律动,唱、奏、动、听综合教学的音乐教育形式。声势是奥尔夫首创的音乐活动形式,它用身体作为乐器,以跺脚、拍腿、拍手和捻指等身体律动来进行节奏训练。对于幼儿来说,利用自身所熟悉的肢体,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加入有规律的节奏.  相似文献   

5.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音乐课教学同其他学科一样。激发学习兴趣是教师的首要任务。学生有了兴趣,才会用心学,才能学得好。否则,将会“一寸不通,万丈无功”。怎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呢?我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以下方法,效果较好。 一、律动激趣 律动是根据音乐的性质和节奏学生做有规律的韵律动作。如随音乐做拍手、踏脚、点头、摆身等动作,让音乐的节奏融合在学生身体的动作之中,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以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如教唱游课时,课前让学生模仿小兔的动作进入教室。课间,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随歌曲律动。教学中进行律动练习,能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相似文献   

6.
(一)大鼓和小铃目的:培养幼儿的听辨能力,要求幼儿能用拍手跺脚的动作表现节奏。准备:大鼓一只,小铃一副。方法: 1.教师出示大鼓与小铃,让幼儿分别上来敲,听辨感受大鼓的声音是“冬——冬——”,小铃的声音是“丁——丁——”。2.教师引导幼儿坐在位子上听着大鼓节奏跺脚(左右脚交换),听着小铃声音拍手。如大鼓敲节奏××|(?)×|,幼儿跺脚××|(?)×|,小铃敲节  相似文献   

7.
曾欣荣 《湖南教育》2002,(20):26-26
音乐教学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为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音乐想像力与创造力。首先要让学生学会律动。律动是指用简单的形体动作来表现音乐的节奏与乐感。它对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和音乐素养起着举足轻重的启蒙作用。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听曲走步,如四分音符走步,八分音符跑步,休止符则停止不动;也可让学生听到高音就把手举起来,听到低音把手放在身体两侧;还可让学生听曲拍手、跺脚等。这样的练习,不但能使学生生动形象地感受音乐的韵律,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模仿能力、表演能力。其次,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歌表…  相似文献   

8.
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是音乐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也是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培养学生节奏感知能力的方法多种多样,在教学中比较实用的方法有:身体律动感知节奏,边唱边书空节奏、声态模拟、乐器感知等。 一、身体律动感知节奏。该种训练方法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拍手、拍腿、跺脚、走、跑、拖步等方式把节奏准确地表达出来,以感知节奏。如: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46~47页。教学过程一、拍手游戏,导入课题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生:喜欢。师:请同学们把手伸出来,我们来做一个拍手游戏,好不好?生:好。师:那你会拍手吗?生:会。师:拍2下试试。(学生有节奏地拍了两下)师:拍得真棒!老师先来说说拍手游戏怎么玩。可要听仔细了!你们先拍2下,然后老师拍  相似文献   

10.
一、情景师:4×7表示什么?生甲(兴冲冲地第一个举手):老师我知道!4×7表示4和7相乘。师:是吗?师一边拖长疑惑的语调,一边将征询的目光投向其他学生。众学生立刻明白这个答案错了,纷纷举起了小手。生乙:4×7表示4个7连加,也可以表示7个4连加。该生话音未落,教师便激动地将手一挥,大声地说:“××真聪明。表扬他!”教室里顿时响起很有节奏的掌声———“嗨!嗨!嗨!你真棒!”学生们齐刷刷地朝生乙伸出大拇指。……二、2个聚焦镜头1:生甲答错后整堂课神情黯然,不敢正视老师,偶尔想举手也是犹豫不决。镜头2:生乙受到表扬后,兴奋得满脸通红,无法静…  相似文献   

11.
课始,老师说明:“我们做个游戏,请根据老师拍手的次数,讲出拍手的规律。”于是就按照“×、××、×、××”的规律拍手,问:“谁能说出这一拍手规律?”(1、2、1、2地拍)老师徽笑点头。“如果按照这一规律一直拍下去,谁能用数字表示出这一规律呢?”在老师的帮助下写出“1212……”然后按照“×、×××、×、×××”的规律拍手,让学生用数字表示成1313……继而说明:像1212……或1313……这样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的现象就是循环现象。生活中经常出现循环现象,那计算中会不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列竖式计算(指名板演,全班齐练):  相似文献   

12.
体态律动是以身体律动来表现音乐节奏的实践探索,在今世界上是影响最大的音乐教学法之一。体态律动由20世纪初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提出,它的成功之处在于将音乐教学诉诸于听觉、视觉、运动觉等多种感官相结合,打开了体验音乐和表达音乐的新途径。在艺术院校舞蹈专业开展体态律动音乐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和敏锐的节奏反应能力,在获得音乐体验和表现音乐能力的同时,开发学生用身体节奏去表现音乐、表达情感的能力,丰富身体表现力的空间,从而达到身体训练和心理训练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案例一]……师:147×60,你们会用竖式计算吗?(学生认真计算)生1:我是这样算的。(展示如下) 1 4 7 ×6 0摇0 0 0 8 8 2 8 8 2 0生2:老师,我用的是口算,方法是147×60……师:我要求用笔算!(教师打断了生2的发言,显得很不耐烦。这位学生很委屈地坐了下去。课后,我了解到:生2平常很少发言,非常捣蛋,成绩也不好,不大受同学欢迎)师:还有其他算法吗?(许久,才有一位学生举起了手)生3:可以这样算:摇1 4 7 ×6 0 8 8 2 0师:对!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方法。(教师很高兴…  相似文献   

14.
打破课与册的界限,围绕主题重组教材,能否强化音乐审美体验?对此,我作了大胆的尝试。一、情境再现镜头一:学生们有的闭上眼睛轻轻左右晃动身体,有的做小宝宝甜睡的姿态,有的学着妈妈抱宝宝有节律地晃着身子……二年级学生一边听着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一册教材中抒情优美的摇篮曲《小宝宝睡着了》,一边做着与音乐情绪内容相关的律动,和小乌鸦一起体验躺在妈妈怀里温暖的感觉。镜头二:学生扮演的小乌鸦展开翅膀,听着欢快活泼的四册教材《小乌鸦,爱妈妈》歌曲旋律,有规律地学习飞的本领,学着到草地上捉虫,按节奏××……发出吃虫“嘬嘬”的声…  相似文献   

15.
案例:镜头(一):动态刻画1——“飞”(媒体播放第一部分音乐)师:请同学们想象一下,乐曲刻画了云雀的哪些动态?生:乐曲中的云雀好像在一起玩耍,很高兴的样子。生:云雀正兴高采烈地玩着捉迷藏的游戏……(学生们各抒己见,头头是道)师:大家的想象力可真够丰富的,都把云雀当成了我们自己,会在一起玩耍游戏,还会玩捉迷藏。但是它们和我们人类有个最明显的区别,也是音乐中所刻画的它的动态之一……(师示意学生说)生:飞。(学生齐声回答)师:的确,“飞”是云雀最原始、最本能的习性,音乐也把云雀的“飞”刻画得栩栩如生。接下来,请同学们一起随着音乐用…  相似文献   

16.
求右图阴影部分的面积,一位老师是这样拓宽学生解题思路的: 师:(用红粉笔突出扇形ABD)现在谁会求阴影部分面积? 生:10×10-(10×10-3.14×10×10×1/4)×2。师:你是怎样想的呢? 生: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正方形面积减去两个空白部分的面积。一个空白部分的面积等于正方形面积减去扇形ABD的面积,所以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师:(再用红粉笔添上辅助线BD)现在阴影部分的面积又怎样求呢? 生:(3.14×10×10×1/4-10×10×1/2)×2。师:你又是怎么考虑的呢? 生:添上辅助线BD后,就把阴影部分平均分成了两份。一份的面积等于扇形ABD的面积减去三角形ABD的面积。因此阴影部分的面积……  相似文献   

17.
教学对象:小学二年级教学内容:艺术课《大话西游》教学目标:1郾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和习惯。2郾将音乐、美术、戏剧、舞蹈融为一体,锻炼学生的演、说、画、作能力。3郾通过模仿角色的艺术表演,引导学生善于抓住事物的典型特征,提高观察能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歌曲《一个师傅仨徒弟》录音磁带,挂图,武锣,佛尘,头饰,双响筒等。学生准备:手工纸、剪刀、粘胶、水彩笔。教学过程:师:小朋友,新的一节艺术课又开始了,我们先来跳一跳舞好吗?生:好!师:那么,请你们模仿神话故事中的神仙那样,从座位上飞起来吧!一、做律动,激情导入[…  相似文献   

18.
吕冬梅 《考试周刊》2014,(47):179-179
律动是对聆听到的音乐做出有节奏的跳动和有规律的运动,以韵律的身体动作或姿态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它是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创造性地表现音乐能力的良好途径。进行律动教学首先要克服学生害羞胆怯的心理。让学生敢动,教师首先要主动大胆地做好律动示范,让学生了解律动不需要像舞蹈一样到位、优美,关键是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  相似文献   

19.
<正>音乐融合式教学将诗歌、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门类结合起来,运用语言、造型、表演多种艺术表现手段和方式让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爱好美,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和升华。歌曲是音乐与诗歌相结合的一种音乐体裁形式。文学表现的艺术形象是具体的,多含有联想的造型性。语言艺术和音乐艺术的韵律节奏同舞蹈的形体动作是契合相融的,在艺术  相似文献   

20.
拍手凑 游戏游戏目的: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10的组成,训练学生的听力及反应速度。游戏方法:教学有节奏地拍手,给出任何一个十以内的数,让学生同样有节奏地拍手,说出一个与之结合凑足十的数。如:师拍手三下,(?);生应拍七下,(?);再如,师拍六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