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1年10月,教育部颁布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地方性师范院校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在其引领下全面展开。学科化教师教育课程的困境,新《标准》的要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要求促使模块化教师教育课程的产生。模块化教师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坚持以模块化为形式的整体发展观、以学生为本的育人观、实践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观,基本依据为学习者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社会需要和科学文化知识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唐明钊 《教师》2014,(2):116-118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明确了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标准。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的理念将贯穿教师教育的全程。“标准”的实施,有利于弱化教师教育机构长期存在的学科本位思想,有利于推动教师教育改革,有利于培养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儿童教育发展的新型人民教师。“标准”的实施,鲐将深刻影响我国教师教育——甚至影响整个教育的发展。由于多方面原因,《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可能在学分结构与课程安排上还存在一些不足,相信这些困难与担忧会随着教师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而逐渐消解。  相似文献   

3.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简称《标准》)是国家对教师教育机构设置教师教育课程的基本要求.《标准》体现了“课程即发展资源”的理念,力求课程设置与课程目标适切.创新课程理念,才能形神兼备地贯彻《标准》.遵循《标准》的课程理念,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研制了中学教师教育课程新方案,其可以为教师教育机构落实《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2011年教育部制订与颁发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提出“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三大理念,开启了我国教师教育类课程改革的一个新时代。落实教育教学改革的新理念与新精神,并将改革富有成效地推向前进,需要大批仁人志士积极开拓,勇敢探索。  相似文献   

5.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咨询专家意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对全国五十位教育专家关于《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的咨询意见分析。专家们对《标准》予以充分肯定,也提出了具体的问题和中肯的建议。本报告梳理出其中核心的七大类问题,并一一予以回应。问题涉及标准基本理念中的"儿童为本",课程目标和课程设置中的小学、中学区分,在职教师教育中课程目标和课程设置的薄弱问题,课程设置中的统一性与多样性、选择性,学分设置的依据,见习、实习(统称教育实践课程)问题,以及实施建议的操作性问题。  相似文献   

6.
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在理论与实践上的长期探索并没有取得重大突破。国家《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和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从宏观上指导着我国教师教育课程的改革与建设。洛阳师范学院的教师教育类课程改革实践取得了显著效果,建立了较为开放的课程体系,有效整合了课程内容,优化了教学方式,但仍需进一步完善。教师教育类课程建设,必须贯彻《意见》精神,落实《标准》;形成"三类四修(选)"型教师教育类课程体系,实现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目标;建立阶段目标区别、终极目标一致的"一体化"教师教育体系,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优化教师教育资源课程,提高教师教育效益;加强教师教育教师课程培训,提高教师教育课程施教能力。  相似文献   

7.
2004年12月25日,国家教育部正式颁布《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它的颁布与实施对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和规范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了贯彻落实《标准》,  相似文献   

8.
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方向学科教育类课程的改革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给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方向学科教育类课程提出了新要求,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方向学科教育类课程必须在课程结构、教材建设和实践教学等方面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9.
高等师范院校要让学生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化能力进一步发展,必须依据《专业标准》的精神,重视中学数学教师职业的特点,加强数学教师教育的专业建设,完善中学数学教师培养培训方案,科学设置数学教师教育课程。但数学教育类课程无论是专业课程、理论课程,还是实践课程,都与中学数学实际教学存在明显的脱轨现象。我们必须立足于实践,立足于衔接,构建数学教师教育课程的新体系。  相似文献   

10.
为回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素质提出的新要求、解决教师教育课程存在的现实问题,教育部于2011年10月颁布了我国第一部关于教师教育课程的国家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该《标准》以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为核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为课程建构理念,研制出一个具有模块化、选择性、灵活性等特征的全新课程框架.《标准》实施十年,规范了我国教师教育课程设置,调整了我国教师教育课程的价值取向,推进了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创新.在新的发展阶段,《标准》面临着如何与其他相关标准有机衔接、如何在研究与实践中不断完善等问题;基于《标准》的课程创新也面临着如何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如何加强教师教育课程的学术研究、如何加强课程创新的制度保障等一系列新课题.  相似文献   

11.
依据教育部2003年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结合我校体育教育(以下简称体教)专业升本的发展要求,体育系在进行扎实文献研究、借鉴比较兄弟院校体教专业培养方案的基础上集中全系教师智慧,历经4月7次修订,将本系沿用已近10年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下简称《原方案》)进行重新修订。《新方案》较《原方案》在培养理念上已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考核方式等方面都做了不同程度的调整。因此,本文旨在多角度、全方位阐释2012版《方案》的编制缘由与课程设置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以来,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历程几乎就是园本课程研究的历程,尤其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颁布以来,幼儿园园本课程实践形成了热潮。这反映了幼儿园在教育改革中要求有更为积极和直接的自治与参与,也反映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开始从专家转向幼儿园和教师.认识到“课程设计的最好场所就是教师和幼儿交互作用的地方”,即幼儿园。目前,人们往往把园本课程开发界定为:它是一个以幼儿园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开放民主的决策过程,即园长、教师、课程专家、  相似文献   

13.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是我国第一个教师专业能力标准,它的颁布和实施对教师教育技术的培养提供了指南。文章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安阳师范学院教师教育类毕业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在分析调查结果的基础上,提出将教育技术渗透到相关课程教学的实践过程和改变现有的教育技术课程评价方式等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培养质量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教育部《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提出要构建开放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也为初等师范院校英语教育类课程培养模式和课程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我国初等师范英语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在解读该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对初等师范英语专业的培养模式及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15.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新增设的一门新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本课程转换了教师在传统教学中的主要角色,所以,在组织和实施教育教学方面给广大教师带来了一些困惑;教师在教育活动设计方面,要运用教育新理念组织和实施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6.
为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印发的《陕西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初级)培训实施方案》(陕教师(2009)63号)精神,省教育厅根据‘中小学教学人员(初级)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大纲》和《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网络课程》,制定了《陕西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教学人员(初级)网络远程培训指导意见》。本指导意见是为我省各级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办公室提供的网络远程培训指导说明,是开展中小学教学人员(初级)教育技术能力网络远程培训的管理依据。  相似文献   

17.
单玲 《当代教师教育》2012,(3):61-63,93
本文介绍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颁布的背景,并以心理类课程为例,从课程理念、课程内容、教学研究和课程资源建设、教学模式以及教学团队五个方面,对我国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三通两平台”的推进和MOOC(大规模开放性网络课程)等网络课程的蓬勃发展,设计和开发网络课程,逐渐成为了教师必备的一项专业技能。《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也对网络课程建设和应用提出了相关规范和要求。  相似文献   

19.
关于高中语文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高中语教师继续教育课设置的思考:必须从高中语教师可持续发展和终身教育的战略高度,有计划地编设培训课程,培训课程应突出“合”、“新”、“新”、“研”的特点,语学科专业课大体可设置为三类(由学历课程延伸出的子课程,学科教育类课程,语教学实践类课程)。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实施与高师教育类课程变革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新课程对教师教育素养提出的新要求是:转换课程理念,提高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能力、课程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的能力、学习指导能力、教育研究能力,拓宽国际教育视野。这些新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际教师专业化的新取向。针对这些新要求和我国高师教育类课程的历史、现状与问题,当前的改革应完善教育类课程体系,增加教育类课程学分,确立多元化课程目标,拓展课程教材意义,贴近新课程教学实践,改革课程教材行文方法,转换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