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问卷调查法对某综合性大学的303名体质弱势学生(其中男生162名,女生141名,平均年龄为19.9岁)参加体育锻炼的阶段、运动量及其情绪状态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1)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参加体育锻炼前中后3阶段人数比例呈现"中间大、两头小"的分布特征;在体育锻炼运动量选择上以参加"小运动量"为主;不同体质类型大学生在参加不同锻炼阶段、不同运动量的人数比例存在很大差异。2)偶尔参加或有规律地参加体育锻炼有利于促进体质残障型、肥胖型大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缓解体质瘦弱型大学生的消极情绪体验;偶尔参加体育锻炼有利于缓解肥胖型大学生的消极情绪体验。3)中等运动量的体育锻炼有利于促进体质瘦弱型大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缓解其消极情绪体验;小运动量的体育锻炼有利于缓解肥胖型大学生的消极情绪体验。  相似文献   

2.
在高校教育中,体育教育属于是基础性教育,重在提高教大学生的体育素养,培养大学身的终身体育能力。然从现行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情况来看,体育教育模式虽然从原有的单一教学模式逐渐多元化转向,但是高校学生面对就业压力,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读书中,从而忽视了体育锻炼导致高校学生身体素质普遍下降。这就需要对高校体育教学进一步深化改革,调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本论文针对浅谈终身体育视域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信息技术的进步和网络媒体的发展,使微博成为了目前活跃度最高的网络社交媒体。这种微博形式的网络社交媒体对高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思想意识产生了巨大影响。运用微博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了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充分分析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和消极双重影响是开展微博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4.
大学的生活制度和课程结构与中学有着根本的差异,这导致许多大学生难以从中学的集中式、强制式的被动学习生活习惯顺利过渡到大学的分散、自我管理式的主动学习模式中去。这主要表现为大学生很难充分有效地安排和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来进行自我学习和更新。如何在课堂之外有效利用课余时间,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丰富实践经验,将理论和实践充分结合,让学生在大学里得到全面发展。这是当前大学生必须思考的问题,也是大学管理者必然要面对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大学体育教学具有双重作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竞技竞争的思维,还能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增强学生体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经由对物质的追求改为对健康的追求,全民健身意识已经深入人心。在新媒体时代,可以利用新媒体的传播功能提高大学生体育教育,让大学生将运动知识普及到生活中,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6.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郑州市大学生650人网上消极体育娱乐活动的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大学生上网娱乐消费支出高于体育健身的支出,且每周的体育锻炼时间低于网上消极体育娱乐活动的时间.由于大学生课外网上消极娱乐活动的增多,对大学生身体发育及心理健康已构成潜在危害.因此建议,学校体育教育部门应重视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活动,并采到有效的方法,减少学生网上消极体育娱乐的活动时间及次数,使大学生投入到健康的体育锻炼中来.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向成年期过渡的阶段,对新生事物较为敏感,心理尚未完全发展成熟,受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以及社会身份的转变,大学生容易产生情绪波动、叛逆等问题。因此,大学生须了解常见的情绪困扰,及时有效地调节自己的情绪。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小X的案例,梳理其现状及遇到的情绪困扰,并从学院、父母及室友等多角度出发提出解决对策,旨在帮助小X及同类大学生提高情绪调节能力,帮助他们积极面对大学生活。  相似文献   

8.
体育教学中落后生的类型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素质教育内容的分析,认为体育教育必须面对所有学生,高校体育教育不是体育精英教育,必须面对所有学生,解决全部学生的健康、参与体育锻炼、娱乐及增强体质的问题,对此,将体育落后生进行深入研究,细分其类别,并提出了改进教学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影响云南省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社会学因素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外体育锻炼是大学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运动量相对不足,体育锻炼的方式、场所及锻炼项目等存在较明显的集中趋势.而影响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原因却是多方面的.为此,必须重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体育锻炼氛围.  相似文献   

10.
重新构建大学体育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在对大学生进行系统体育教育的基础上,掌握一般健身理论和健身技能,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兴趣.大学体育教育要重视学生体育态度、体育健康知识、体育情感与自主运动能力的培养.实验结果表明,重新构建的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体系是可行的.这种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体系,集教育性、健康性、公平性、快乐性、现实性于一体,强化了终身体育意识的教育,体现了大学体育健身教育的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